【扶貧故事】陝西省委軍民融合辦駐村扶貧幹部劉夢:雙白果村來了位...

2020-12-19 西部網

「博士姐姐,博士姐姐,這個字怎麼讀。」一陣稚嫩的童聲,引得在場的人發出笑聲。小朋友口中的博士姐姐,是省委軍民融合辦派駐寧強縣大安鎮雙白果村駐村工作隊員劉夢,每當劉夢來到幫扶戶王彩萍家走訪時,王彩萍的孫子王清俊都會拉著劉夢的手,讓其教導讀書識字。

劉夢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2019年11月來到雙白果村開展扶貧工作。隨著走訪的深入,劉夢了解到雙白果村還有不少人的生活十分艱苦,雙白果村曾屬深度貧困村,山大坡陡,土地貧瘠,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84戶516人,通過移民搬遷政策安置貧困戶49戶,為188名貧困人口提供了安全舒適的新房,王彩萍家就是其中一戶。

「當時居住條件很差,走到村組路上要兩個小時,土房不結實,2008年地震牆面還震出個裂縫,看到別人家都蓋了新房,也只有羨慕的份兒,誰讓咱家窮呢。」說起過去居住的情況,王彩萍唏噓不已。正是因為住房條件差、交通條件落後,王彩萍家被評為貧困戶。

但讓王彩萍沒有想到的是,有一天一家人也能和城裡人一樣,住進寬敞的樓房。在省委軍民融合辦駐村工作隊的傾心幫扶下,王彩萍一家搬到了位於大安鎮的江林易地搬遷安置點,100平方米的單元房,三間臥室、兩衛一廚,不僅住房條件改善了,也成功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正當王彩萍對新生活充滿向往時,兒子王德金意外重傷,讓這個家庭險些返貧。王德金聽朋友介紹遠赴緬甸打工,一次意外摔落導致全身多部位骨折,緬甸治療花費近10萬元,但病情並未好轉,父母出國將其接回後,輾轉多家醫院治療,由於缺乏治療費用,王德金提前出院,他的左小腿骨頭斷裂,同時並發骨髓炎,右腿骨頭錯位,左胳膊肘關節移位,情況很不樂觀。後續治療仍需近10萬元的高額費用,對這個家庭來說,無疑是天文數字,並且家中主要勞動力無法務工,沒有穩定收入來源。

面對困難,劉夢和駐村工作隊員及時向辦裡報告了情況,省委副秘書長、省委軍民融合辦常務副主任尹清遼迅即召集專題會議進行研究商議,先期拿出1萬元資金,專程前往王德金家看望慰問。

後來,在辦領導和機關同志們的一致努力下,通過申請臨時救助和農村低保、網絡平臺籌集善款、發動辦機關幹部捐款、解決王德金父親勞動就業問題等一系列幫扶措施,讓這個家庭走出困境。當劉夢和工作隊員再次來到王彩萍家看望王德金時,王彩萍拉著劉夢的手,久久不願鬆開,「太謝謝你們了,如果不是你們的幫助,我們家這個坎是邁不過去了。」王彩萍激動地流下眼淚。

面對幫扶戶的感謝,劉夢卻是百感交集。來村扶貧前不久,左腳骨折的劉夢才剛剛恢復,就毅然決然扶貧駐村。

「細皮嫩肉的女娃娃,又是高材生,到咱這山溝溝裡來,還不是走個過場。」第一次踏上雙白果村的土地時,群眾投來質疑的目光,這讓劉夢很是委屈。

「研究學問的高材生,從大城市來到農村能適應嗎?」雙白果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葉續梅坦言,起初自己心裡也偷偷嘀咕過。「事實證明,自己那樣想是不對的,小劉書記不僅踏實肯幹而且特別能吃苦。」劉夢用實際行動贏得認可,與老百姓打成一片。

由於村民基數大,又缺乏「曝光度」,直接入戶「刷臉」無法快速融入整個村子中,劉夢便主動進入村組微信群,通過在微信群裡「潛水」以及「灌水」,了解到村民經常談論的話題,在群裡「混了個臉熟」,為入戶走訪打下了基礎。劉夢還建立了「省委軍民融合辦幫扶一家親」微信群,及時發布脫貧攻堅最新政策,整合各方務工招聘信息,為村民答疑解惑,通過在群裡做好「服務員」角色,讓村民知道自己是全心全意為大家服務的。

基層工作中更多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而溝通中重要的是理解與共情。在走訪過程中,劉夢經常會看到年紀大的貧困戶在掃院子、晾豆子,每次她都主動拿起工具加入到勞動的行列中去,通過這樣的「勤動手」與「共勞作」,逐漸拉近了與群眾之間的距離。

如今的雙白果村已退出貧困村序列,僅剩政策兜底12戶12人未脫貧,其餘貧困人口均已脫貧摘帽。「下一步,我們將設計註冊雙白果樹品牌LOGO,申請屬於雙白果村自己的微信公眾號,通過電商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為鄉村振興盡綿薄之力。」劉夢介紹到,「集合四支隊伍力量,打造雙白果樹品牌,宣傳雙白果村風土人情,增加曝光度、提升知名度,藉助電商平臺將我們的小香菇銷往全省、乃至全國。」

2019年9月劉夢領取了結婚證,原本計劃12月舉辦婚禮,由於開始駐村幫扶,很多情況亟需了解熟悉,沒有精力籌備婚禮,便將婚期一再推遲。「很幸運,家人都很支持我。全國脫貧攻堅大普查結束後,我要帶著脫貧成功的喜悅,步入婚姻殿堂。」劉夢有些期待。

村委會旁,兩顆守望相依的百年姊妹銀杏樹,也在期盼博士村官的人生幸福時刻。

劉夢輔導王清俊讀書認字。

王彩萍感激地拉著劉夢的手。

劉夢入戶了解住戶詳細情況。

守望相依的百年姊妹銀杏樹。

編輯:融媒體

相關焦點

  • 決勝2020 看三位駐村扶貧幹部交出怎樣的「脫貧答卷」
    它的核心指標就是到2020年,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在這場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戰中,一位位扶貧幹部投身於鄉村、投身於基層、投身於最困難地區,與廣大農民群眾並肩作戰,書寫初心與使命。新年伊始,三秦都市報記者對話3位駐村扶貧幹部,聽他們的所盼所思所想,他們的故事,正是決戰決勝2020全面小康的「脫貧答卷」。
  • 「我的扶貧故事」真情灑在這片熱土上|織金縣板橋鎮白果村駐村第一...
    我叫耿斌,現任畢節市織金縣板橋鎮白果村駐村第一書記。2018年7月10日,我第一次走進板橋鎮白果村,一眼望去,眼前呈現的是一棵參天白果樹,景色甚美。然而面對白果村,我卻一無所知,心情卻又沉重了許多,因為從今天開始,我將擔任白果村駐村書記,成為脫貧攻堅的一名戰士,白果村將是我的第二家鄉,深感肩上的擔子很重。可既然選擇了這條任重而道遠的扶貧之路,我必須把它走好,堅決完成組織交給的任務。2018年8月初,在查閱何志義戶檔案時發現該戶家庭人口5人,3個勞動力,收入卻不達標,不禁有些許疑惑,我決定到該戶看看。
  • 張寨村來了駐村扶貧工作隊 開封市環保局駐杞縣張寨村扶貧工作紀實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組織者、實踐者,但是,以前的張寨村卻沒有村支部書記,村兩委就兩名成員,村黨支部各項工作都欠缺管理,是遠近聞名的問題村。」駐張寨村第一書記李德輝如是說。李德輝是杞縣縣委縣政府派駐到張寨村的第一書記,比駐村扶貧工作隊早來張寨村半個多月。
  • 《習近平扶貧故事》學習分享會暨河北省直機關「青年講壇」舉行
    《習近平扶貧故事》學習分享會暨河北省直機關「青年講壇」舉行河北青年幹部積極學習《習近平扶貧故事》中國青年報客戶端12月1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聶北茵)《習近平扶貧故事》學習分享會暨第二期河北省直機關
  • 【美麗鄉村築夢者】清水河縣城關鎮神池窯村扶貧隊長、駐村第一女...
    美 麗 鄉 村 築 夢 者——清水河縣城關鎮神池窯村扶貧隊長、駐村第一女書記王永霞偏遠山村勇上任聽說王永霞要到神池窯村當駐村「第一書記」,她的親戚朋友們都極力反對:「你是個有事業編制的國家工作人員,放著清閒自在的衛計委工作不幹,卻要扶貧。去不得!」「你不了解那地方,都是老弱病殘的農民,又窮,咋可能脫貧,這個活幹不得!」「上有老下有小,女兒讀初中、兒子才上幼兒園,誰來陪讀誰來接送啊?」
  • 華北電力大學高質量完成駐村扶貧工作
    而五年前,龍王廟和凹裡兩村的村民靠種玉米、外出打工生活,村裡沒有產業,集體沒有收入,貧困發生率為51%,直到華北電力大學駐村工作隊的到來,才讓龍王廟和凹裡村摘下了「窮帽子」,斬斷了「窮根子」。  選優配強,盡銳出戰  五年來,華北電力大學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貫徹黨中央決策,落實省委部署,持續用力盡銳出戰。
  • 四川擬表揚一批第一書記和扶貧幹部
    4月2日,四川觀察記者從省委組織部獲悉,全省將集中表揚一批省內對口幫扶、涼山州綜合幫扶以及第一書記、一線扶貧幹部。>寧南縣杉樹鄉紀委委員、計生專幹,普格縣菜子鄉前進村駐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毛 喆普格縣委辦九級職員,普格縣大槽鄉解惹村駐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蘇魯布普格縣商務經濟合作和外事局經濟和外事股股長,普格縣特茲鄉甲木村駐村黨支部第一書記
  • 扶貧新機制:駐村幫扶工作隊的組織、運作與功能
    例如,王曉毅(2016)從政策變遷的角度指出,駐村工作制度是實現精準扶貧的關鍵,若將之前的扶貧策略比作「大水漫灌」,精準扶貧就是「滴灌」,而駐村工作隊就是實現「滴灌」的管道。因此,駐村工作隊隊員能夠通過提升識別精度和幫扶精度來改善扶貧質量。
  • 從仁溪溝駐村書記的扶貧故事看思源人的社會責任...
    從仁溪溝駐村書記的扶貧故事看思源人的社會責任擔當 http://www.huaue.com  2020年10月16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優秀的幹部隊伍是其中的關鍵因素。2017年9月,學校要遴選專業精湛的扶貧團隊參與到駐村扶貧工作中。帶著學校的信任與囑託,潘滿良有幸進入扶貧隊,他離開幹了多年的高校輔導員崗位,與學校駐仁溪溝的前一任「第一書記」楊愛一起,前往安康市平利縣八仙鎮仁溪溝村,投身到教育扶貧的主戰場。
  • 三兄弟駐村扶貧記
    三兄弟中大哥趙森是唐河縣檢察院駐上屯鎮馬屯村第一書記,二哥趙洋是唐河縣醫保局駐古城鄉溫莊村第一書記,兩個哥哥駐村扶貧深深影響、感染了老三趙崇東。2017年,趙崇東主動向組織請纓,要求到艱苦的脫貧一線淬鍊,當年12月被選派到黑龍鎮山區貧困村趙朗莊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 採訪札記:與駐村扶貧幹部老韓的「鄉村夜話」
    來源標題:採訪札記:與駐村扶貧幹部老韓的「鄉村夜話」 新華社石家莊6月8日電 與駐村扶貧幹部老韓同住一宿暢聊,是我和他幾年前的約定。
  • 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劉金海調研村產業發展駐村第一書記到村後如何開展工作,千頭萬緒該從哪頭抓起?「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的是黨支部」,劉金海琢磨著,做好秦集村的工作關鍵是人、核心是幹部隊伍的戰鬥力,這是要解決的首要問題。「脫貧攻堅是場持久戰、硬戰,只要全村黨員幹部和群眾緊密聯繫起來,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找準路子,咱村脫貧出列就指日可待。」說起來蔣集的初衷,劉金海語氣中透露著堅定。三年來,扶貧工作隊打造成一支組織能力強、服務力強,帶領全村百姓奔小康的團隊。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培育產業是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
  • 中信銀行扶貧故事:駐村扶貧隊的小郎中
    受中信銀行太原分行委派,分行6名幹部員工分2個駐村工作隊,深入到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上寨鎮龍鬚臺村、道八村開展為期2年的駐村幫扶工作。扶貧的2個行政村及管轄的4個自然村共有245戶,總人口59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8戶,人口117人,低保戶46戶,五保戶9戶,分布在山區20公裡內,溝壑縱橫,山路曲折,交通極其不便,扶貧攻堅任務艱巨。
  • 軍地融合助力脫貧攻堅 共敘臨高多賢村軍民魚水情
    3年來,武警海南總隊始終聚焦「兩不愁三保障」,以軍地合作為抓手,建立健全協調機制,幫助村民脫貧致富。軍民同心打贏脫貧攻堅戰,給軍民魚水情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百香果產業在多賢村落地。南海網記者鍾圓圓 攝橄欖綠帶來火龍果紅 軍民團結脫貧攻堅在美道村的武警海南總隊產業扶貧項目火龍果基地裡,部隊官兵和村民一起呵護下的55畝火龍果長勢喜人,這個基地是軍民團結一家親的生動實踐,也是貧困戶生活的新曙光。
  • 【喜迎十九大】南昌選派第一書記駐村扶貧「拔窮根」
    目前,第一批駐村扶貧第一書記已經期滿,第二批71名駐村扶貧第一書記已於近日換派到位。  據了解,駐村扶貧第一書記的工作職責是在鄉鎮黨委的領導和指導下,緊緊依靠村黨組織,團結和帶領村「兩委」成員著重從建強基層組織、推動精準扶貧、為民辦事服務、提升治理水平等方面,幫助駐村貧困戶儘快脫貧致富。
  • 「我的村助故事2」村裡的扶貧實現了人民的夢想。衡水鎮家堡村...
    運城黨建 昨天編者按: 我縣駐村幫扶工作開展以來,經過廣大幹部群眾幾年來艱苦卓絕的奮鬥,取得了明顯的工作成效。回望脫貧攻堅歷程,道路曲折而艱辛,足跡深刻而雋永。在脫貧摘帽的關鍵時期,為充分展示駐村幫扶工作一線的感人事跡和先進典型,集中展現駐村幫扶取得的成效,講好絳縣扶貧故事,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營造濃厚氛圍、凝聚強大精神動力,我們在全縣開展了「我的駐村幫扶故事」徵文活動,得到了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駐村幫扶幹部的積極響應。
  • 樂昌一名駐鎮扶貧幹部的成長記
    樂昌市機關事務中心會務股副股長曹飛雄在2019年9月被派駐到三溪鎮任駐鎮扶貧工作組隊員。作為一名扶貧新兵,他迅速進入角色,以扶貧攻堅為己任,全心全意為貧困戶脫貧致富幹事業。駐鎮工作半年,他認真學習各項扶貧政策知識,迅速掌握扶貧雲系統操作方法。
  • 「脫貧攻堅群英譜」駐村駐心的「扶貧明星」朱明星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楊軍 通訊員 周舟 龍小林 劉育東最近,《一個扶貧隊長的日記》和一首同名歌曲,火了朋友圈,感動許多人。日記和歌詞的作者是年過五旬的桃江縣商務局幹部朱明星。2019年4月,他受命擔任桃江縣桃花江鎮大華村幫扶工作隊隊長兼村黨總支第一書記。
  • 海南日報數字報-扶貧路上好搭檔,助多賢村變「多錢」
    10月29日上午,作為臨高縣波蓮鎮多賢村產業扶貧項目之一,該村火龍果基地實現首次分紅。當31名村民接過裝有現金的信封時,村支部書記陳亞青特別向兩位駐村幹部表示感謝。  陳亞青所感謝的這兩位駐村幹部,分別是省委深改辦(自貿辦)派駐多賢村的駐村第一書記秦禧、武警海南省總隊派駐該村的扶貧幹部張斌。近一年來,他們在多賢村並肩作戰,為該村打造了一條脫貧致富道路。
  • 徵文範文:駐村扶貧故事紀實徵文五篇
    **自**年4月從旗審計局選派到**鄉**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長兼第一書記以來,堅持不忘初心擔使命、履職盡責促脫貧、為民服務解難題,在建強基層組織、促進產業發展、推動精準扶貧等方面積極開展工作,取得了顯著的駐村幫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