偵查環節須按照裁判標準取證

2021-01-10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公安部法制局副局長李文勝今天就「兩高三部」近日聯合印發《關於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意見》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說,建立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不僅對庭審提出要求,同時強調公檢法三機關的辦案活動都要圍繞法庭審判進行,要求從刑事訴訟的源頭,從偵查環節開始,就必須按照裁判的要求和標準,全面、規範地收集、固定、審查、運用證據,確保案件裁判的公平正義。

&nbsp&nbsp&nbsp&nbsp依法全面客觀及時收集證據

&nbsp&nbsp&nbsp&nbsp全面客觀及時收集證據是刑事訴訟法的明確規定。意見要求,偵查機關應當依法全面、客觀、及時收集與案件有關的證據,嚴格排除非法證據,並強調所有證據應當妥善保管,隨案移送,為公正裁判奠定堅實基礎。

&nbsp&nbsp&nbsp&nbsp李文勝說,為進一步規範偵查機關的取證行為,保證取證的合法性,意見提出,探索建立命案等重大案件檢查、搜查、辨認、指認等過程錄音錄像制度。通過對有關偵查活動過程錄音錄像能夠有效地固定和還原偵查機關偵辦重大案件時收集、提取證據的過程,進一步增強相關證據的證明力和說服力,促使辦案人員規範取證。

&nbsp&nbsp&nbsp&nbsp此外,意見對建立健全符合裁判要求、適應各類案件特點的證據收集指引,完善技術偵查證據的移送、審查、法庭調查和使用規則,統一司法鑑定標準和程序,以及完善見證人制度等同樣提出了要求。

&nbsp&nbsp&nbsp&nbsp完善訊問制度同步錄音錄像

&nbsp&nbsp&nbsp&nbsp通過訊問獲取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是重要的取證方式。

&nbsp&nbsp&nbsp&nbsp近年來,公安機關一直致力於加強執法辦案場所的規範化設置和使用管理,基層一線的辦案所隊普遍完成了功能區改造,並配備了訊問同步錄音錄像設備。公安部下發了《公安機關執法辦案場所辦案區使用管理規定》《公安機關訊問犯罪嫌疑人錄音錄像工作規定》等一系列相關文件,明確了辦案區的使用管理和訊問具體程序。

&nbsp&nbsp&nbsp&nbsp意見明確要求,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要求,在規範的訊問場所訊問犯罪嫌疑人;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對訊問過程全程同步錄音錄像,逐步實行對所有案件的訊問過程全程同步錄音錄像。

&nbsp&nbsp&nbsp&nbsp李文勝說:「為進一步嚴防刑訊逼供,意見提出探索建立重大案件偵查終結前對訊問合法性進行核查制度。對公安機關偵查的重大案件,由人民檢察院駐看守所檢察人員詢問犯罪嫌疑人,核查是否存在刑訊逼供、非法取證情形,並同步錄音錄像,以便在偵查環節能夠及時有效地發現和解決非法取證等問題,確保案件質量。」

&nbsp&nbsp&nbsp&nbsp保障當事人辯護人訴訟權利

&nbsp&nbsp&nbsp&nbsp據介紹,刑事訴訟法、律師法的先後修改實施,強化了對當事人、辯護人訴訟權利的保護。為落實法律的相關要求,「兩高三部」還聯合發布了《關於依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的意見》,細化了相關要求。

&nbsp&nbsp&nbsp&nbsp李文勝說,意見進一步強調,要健全當事人、辯護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權利保障制度;在案件偵查終結前,犯罪嫌疑人提出的無罪或者罪輕的辯解,辯護律師提出的犯罪嫌疑人無罪或者依法不應追究刑事責任的意見,偵查機關應當依法予以核實。

&nbsp&nbsp&nbsp&nbsp據了解,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公安機關持續深化執法規範化建設,通過提高民警依法履職能力、構建執法制度體系、打造執法監督管理機制等措施,不斷提升公安執法規範化水平。落實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要求是執法規範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

&nbsp&nbsp&nbsp&nbsp李文勝告訴記者,下一步,公安機關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深化公安執法規範化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續深化執法規範化建設,全面落實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要求。公安機關將通過加大執法教育培訓力度,促使廣大民警牢固樹立法治觀念,增強證據意識、訴訟意識和人權保障意識,堅持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大力提升依法履職能力;切實以符合法庭審判要求為標準,進一步完善辦案流程、健全證據指引,提高民警依法收集、固定、保存、審查、運用證據的能力水平;完善細化保障當事人、辯護人訴訟權利的制度機制,切實落實告知辯護律師案件情況、聽取辯護意見、接受律師申訴控告等法律要求。

&nbsp&nbsp&nbsp&nbsp李文勝說,公安機關將不斷改進和完善公安執法權力運行機制,加強執法辦案源頭質量管理、完善案件審核機制、強化責任追究,最大限度地防止錯案發生,不斷提升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執法活動、每一起案件辦理中都能感受到社會公平正義。

&nbsp&nbsp&nbsp&nbsp法制網北京10月10日訊

&nbsp&nbsp&nbsp&nbsp

相關焦點

  • 四方面措施完善偵查取證引導機制
    構建大控方追訴格局,是將證據要求通過檢察中間環節由審判向偵查前端傳導,充分發揮檢察機關在審前程序中的主導作用,確保審查起訴的事實和證據經得起法庭檢驗。筆者認為,可通過以下四個方面完善檢察機關對偵查取證的引導,實現對偵查取證行為的有效監督。完善提前介入機制,從源頭提升辦案質量。(1)針對個案進行適時介入、引導偵查取證。
  • 大數據偵查實踐與取證技巧
    偵查中電子數據取證指引55元。李雙其 福建警察學院偵查學教授、省級重點學科帶頭人。任公安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行為法學會偵查研究會常務理事等。第十二章 大數據偵查數據管理一、全息檔案管理二、圖譜式信息管理◎第十三章 大數據偵查實踐中的法律問題一、大數據偵查與公民*利保障二、數據收集的法律問題三、大數據偵查行為屬性分析*、大數據證據之效力◎第十*章 未來犯罪與智慧偵查一、未來犯罪二、智慧偵查目 錄第一章 電子數據及取證概述
  • 75號咖啡|《刑訴規則》的理解與適用(一):補充偵查工作有哪些「新...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指出,「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確保偵查、審查起訴的案件事實證據經得起法律的檢驗」,無疑對補充偵查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指導理念。補充、完善證據要根據起訴和審判的證據標準進行,做到全面貫徹證據裁判規則,同時對證據合法性進行審查,瑕疵證據要補正,非法證據要排除。
  • 偵查監督工作筆談|充分發揮偵查監督職能 維護司法公正社會安定
    特別是近期,對於人民群眾反映強烈、關注度高、和百姓關係密切的案件,如電信網絡詐騙、危害食品藥品安全、非法集資、暴力傷醫以及證券期貨犯罪等案件,檢察機關及時批捕犯罪嫌疑人、提前介入引導偵查取證,可以有效遏制犯罪蔓延,有力打擊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挽回人民群眾的經濟損失。
  • 刑事裁判(證據)在民事訴訟中的應用,法院裁判意見13則
    1、不能以刑事案件證明標準取代民事案件證明標準裁判要旨刑事判決認定的贓款數額並非等同於作案造成損失的範圍,不能簡單依據刑事判決認定贓款的數額確定損失範圍。刑事案件與民事案件的證明標準不同,不應以刑事案件的高標準取代民事證明標準。
  • 退回補充偵查程序的規範與改進
    其中,啟動退回補充偵查程序,可以發揮進一步查清犯罪事實、彌補證據不足、追查漏罪漏犯、糾正非法取證等作用。從實證分析角度看,退回補充偵查程序在發揮正向價值作用的同時,確實也存在不必要的退查、退查提綱質量不高起不到引導偵查作用、延長審查起訴期限偏多甚至辦案超期等問題,這就需要站在檢察官履行主導責任的高度予以解決。樹立審前主導責任的自覺性:轉變理念促「退偵」價值回歸。一是嚴守配合制約原則。
  • 「排除合理懷疑」或可作為「在線取證」方法的證明標準
    按照該定義,司法鑑定應有特定適用範圍,而行政執法並不能直接等同於訴訟活動,「在線取證」所獲取的多為網際網路公開可見信息,亦不屬於專門性問題範疇。回歸實踐應用場景,司法鑑定等第三方起到的主要作用是「見證」,而根據三大訴訟法的規定,「見證」僅在刑事搜查、查封、扣押等特定場景才是法定環節。為何市場監管部門會執著於第三方的「見證」呢?
  • 「套路貸」犯罪的偵查難點及其對策研究
    然而,偵查機關的邏輯通常是以損失結果的存在來直接倒推嫌疑人具有非法佔有的目的,而時常難以甄別,甚至是忽略被害人是否陷入認識錯誤這一關鍵的因素。但是,對於詐騙罪的犯罪構成來說,因欺騙而陷入錯誤認識,因錯誤認識而處分財產、因財產處分而遭受損失,數個環節是連貫且為認定詐騙犯罪成立所必須。在此,借貸方所實施的欺詐行為,只有引致此後的錯誤認識、財產處分和財產損失環節,才能認定成立詐騙罪【3】。
  • 從出具《情況說明》到偵查人員出庭
    「自今年1月以來,在很多刑事案件的庭審中,偵查機關主辦偵查人員都會以出庭作證、說明情況等方式出庭。」日前,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檢察院檢察長普趙輝說,這一做法提高了庭審的客觀性、公平性和透明度,也提升了司法公信力。申請偵查人員出庭是楚雄州檢察機關辦理公訴案件的常態,也是雲南省檢察機關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邁出的重要一步。
  • 偵查環節自願認罪認罰案件佔84%
    陳少麗告訴記者,按照重慶市公安局的部署,從今年7月開始,最高檢製作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宣傳片就在渝北區公安分局看守所、各派出所每日滾動播放,方便犯罪嫌疑人全面了解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具體規定、適用程序和典型案例,引導犯罪嫌疑人自願如實供述、真誠悔罪、認罪認罰。
  • 技術偵查證據材料使用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
    關於刑事訴訟中技術偵查證據材料使用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為進一步規範刑事訴訟中技術偵查證據材料的使用、移送、審查等工作,按照刑事訴訟法及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制定本指導意見。對於作為認定案件事實證據的技術偵查證據,人民法院應當在裁判文書中予以表述,對其中可能危及特定人員人身安全、涉及國家秘密或者暴露偵查秘密、嚴重損害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內容,應予隱去。通過網際網路公布裁判文書時,應當刪除涉及技術偵查措施的信息。
  • 最高院裁判觀點:這種情況,法院對其調查取證的申請可不予準許
    最高院裁判觀點:當事人未提供證據線索,法院對其調查取證的申請可不予準許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本案中,林聰主張奧其斯公司應當支付剩餘專利使用費,則其應當舉證證明剩餘專利使用費的支付條件已經成就。
  • 讓打官司取證從今不再難
    據薛強介紹,法院調研發現,調查取證的障礙主要集中在法院受理的民商事案件中,不委託律師參加訴訟的當事人佔一定比例,由此導致在案件審理中缺乏適用律師調查令機制的依據,律師調查作用發揮有限。同時,當事人自行調查取證能力也非常有限。
  • 【毒品犯罪研究】《人民司法》:量刑減讓原則在誘惑偵查毒品案件中的適用
    最高法院不予核准被告人陳藝萍死刑,不僅從主觀標準上肯定了本案不存在數量引誘或犯意引誘情形,更結合客觀標準對本案偵查誘惑進行了源頭性審查,認定本案仍屬於源頭環節的引誘犯罪,應慎用死刑立即執行,對類案的審理具有較大的開示意義。
  • 陳在上:誘惑偵查的是非之爭與規則細化
    例如,在證據集散地的審判程序中,由於偵查階段短兵相接的硝煙已經散去,相對純粹的庭審程序雖充斥著控辯雙方的激烈對抗,但都在正當程序依法可控的範疇之內,威脅、引誘、欺騙等一些比較極端的調查手段和訴訟謀略在此難以被容忍或至少得以收斂,而偵查環節卻可能因為偵查程序獨有的殘酷本身而使之具有更高的容忍度進而被合法化。
  • 排除非法證據程序裁判優先實體裁判
    北京大學教授陳瑞華: 排除非法證據程序裁判優先實體裁判     對於被告人一方提出的排除非法證據的申請,法院要進行專門的程序性裁判
  • 最高檢下發8起檢察機關補充偵查典型案例
    )日前,最高人民檢察院下發8起檢察機關補充偵查典型案例,涵蓋審查起訴、不批捕、介入偵查引導取證等多個環節。從補充偵查具體適用看,包括審查起訴退回補充偵查、自行補充偵查、審查逮捕提出補充偵查意見、要求公安機關提供證據材料等多種情形。
  • 關於印發補充偵查工作文書樣式及補充偵查提綱參照範例的通知
    檢察機關要高度重視補充偵查提綱的製作,要通過細緻認真地審查發現案件中存在的問題,要在補充偵查提綱中把補查方向、補查問題和理由、補查目的和取證意義等說清楚,並加強與偵查人員的溝通,採取有效方法切實提高補充偵查工作質量。
  • 執行對裁判文書裁判給付內容的確定性要求
    給付的內容必須具體確定即作為執行根據的實質要件之一,也就是說,給付的內容不是具體確定的裁判文書將不能成為執行根據。  我國臺灣學者楊與齡認為,「執行名義之內容須具體確定或者可得確定,始可據以執行。其內容難於確定者,須另行取得執行名義。以免債權人任意聲請執行,使債務人受意外之損害。
  • 計算機取證方法介紹
    取證的方法通常是使用軟體和工具,按照一些預先定義的程序,全面地檢查計算機系統,以提取和保護有關計算機犯罪的證據。計算機取證主要是圍繞電子證據進行的。電子證據也稱為計算機證據,是指在計算機或計算機系統運行過程中產生的,以其記錄的內容來證明案件事實的電磁記錄。多媒體技術的發展,電子證據綜合了文本、圖形、圖像、動畫、音頻及視頻等多種類型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