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北京學區房忽然升溫,引發了社會上又一輪對「學區房」的討論,而近期上海、深圳、重慶、衡陽等多地也開始出臺新的招生政策為學區房降溫。
5月27日,受到全桂林市家長們關注的小升初招生政策終於塵埃落定,簡單來說,今年的小升初主要有以下幾種變化:1、公辦民辦初中免試、同步招生;2、公辦學校地段劃片、多校劃片和分流招生三種形式招生;3、民辦初中不得跨區市招生。
小編認為,新政的出臺主要是為了解決桂林市長期以來都存在的民辦初中搶生源的現象,因此最主要的變化就是政府對民辦學校招生加以「限制」。如民辦與公辦學校一致的免試入學政策可避免掐尖招生;規定民辦學校範招生範圍可防止公辦學校生源被「引流」。而這些都是為了「保住」公辦學校的生源質量和辦學水平。
桂林人都知道,桂林最好的小學是育才、榕湖、中華等公辦學校,而最好的初中卻是奎光、寶賢、二附等民辦學校。這些民辦學校競爭非常激烈,其尖子生「收割」能力遠遠超過了公辦學校。只要孩子夠優秀,家長有經濟能力,都可以上這些民辦學校,長此以往,這些學校也漸漸變成了市民口中所謂的「貴族學校」,嚴重影響了公辦初中的生源質量和教育公平性。
△榕湖小學琴潭分校
因此,桂林的學區房的熱度主要在於公辦小學學區房,君不見琴潭片區的房價因榕湖小學分校的落戶而漲了多少;而初中學區房一直都「平平無奇」,本地人幾乎都沒怎麼聽說過哪些有名的初中學區房。
那由此看來,新政策的出臺,桂林初中學區房忽然就開始「香」了?
其實不然。因為還有 「兜底」政策:多校劃片和分流招生。
多校劃片:桂林中學初中部和桂林十三中面向秀峰區榕湖、樂群、中華3所小學。普通學校和重點學校的混合劃片,買了學區房也不一定能上意向的或鄰近的名校,此舉既可以為榕湖小學學區房降溫,同時也避免了新政實施後有可能出現的桂林中學學區房的升溫。
分流招生:桂林中學、十八中、逸仙中學、中山中學、十九中、長海實驗學校等6所公辦初中面向五城區招生。這個方式具有隨機性,使得孩子的入學機會更加平等,想要炒作學區房的基本條件不復存在,同時也可以逐漸改變「學區房是第一起跑線」的傳統觀念。
那麼新政策出臺之後,在桂林購買學區房時要怎麼選呢?
第一,儘量購買周邊中小學校多的項目。入學政策的變化對學區房的影響非常大,但無論這次的政策變化如何「天翻地覆」,始終不變的是「學校劃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學」的原則。因此,在買房時選擇周邊學校多,孩子的升學保障也更多。
第二,儘量選擇有配建學校的項目。近些年,桂林有不少開發商投建學校,通常這些項目都會為自家業主預留學位,只要買了房就有資格入讀配套學校,孩子的教育問題省心不少。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捆綁學位的數量,避免出現因業主過多而學位不足而導致無法入讀的情況。
眾所周知,學區房能炒得起來,主要還是中國家長們對優質教育的重視和優質教育資源分配不均之間的矛盾。當這些優質的教育資源均衡化後,學區房難以替代的附加值就會消失,熱度就會慢慢下降。總的來說,淡化學區房概念是今後的大趨勢,但這個過程不會非常平坦、短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