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有抑鬱症的傾向該怎麼辦?心理學家教你如何自查

2020-12-14 專注健康知識講解

關於抑鬱症這種疾病,相信很多人多少是有所了解的,但是並沒有深入去了解,然而正是因為大家的不了解以及不重視,導致患上這種疾病渾然不知,甚至很多人會把抑鬱症患者當成怪人以及是矯情,其實並不是大家所想像的這麼簡單的。

關於抑鬱症這種疾病其實是比較常見的,這種疾病的患病人數,對於現在這個高壓社會來說非常多,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全世界患有抑鬱症的人數將近有3億人,同時在我們國家患有這種疾病的人也將近有9000萬之多,從這麼龐大的數據中,我們其實可以很好的看出,患有抑鬱症這種疾病的人並不在少數,可以說在10個人當中就可能有一個人患有抑鬱症或者曾經患有抑鬱症的情況。

其實這個以上數據並不完善,其實這些記錄在案的患病人數只是說是看診過的患者,還有很多患者並沒有看診沒有記錄在案,其實患病人數要比以上數據多得多,既是這麼龐大的數據,也是很多人並不在意,甚至害怕去看診醫生,這是因為很多人眼裡,既是自己出現了抑鬱的情況只會認為自己心情不好並不會在意,同時也有很多患者不願意承認自己存在抑鬱症的情況,因為怕自己被身邊人認為是怪人,怕被周圍人用異樣的眼光看待。

關於抑鬱症這種疾病的患病人群也是比較多的,這種疾病的發病在各個年齡段都會出現,患上抑鬱症的人多數是比較內向的,不善於交際,不善於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女性的話一般會在懷孕的時候會很容易患上抑鬱症,比較聰明的人有完美主義傾向,有時對自己比較苛刻,而且自尊心強,在工作壓力大的時候,也很容易發生抑鬱症。

就在昨天有一個網友諮詢我說:「您好,我感覺最近抑鬱了,自己如何判斷?」其實這個問題也是很多人想要知道答案的,下面我就給大家帶來一個自測,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值得注意的是,關於抑鬱症的診斷是需要面診醫生後,做相關的排查輔助醫生診斷的,切莫胡思亂想,增加心理壓力,這個自測也是僅供大家參考,如果說您有這方面的跡象建議,大家儘早看看醫生以免加重病情,造成不好的後果。

1、抑鬱心境:患上抑鬱症後,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抑鬱心境,輕者的話是心情不佳、苦悶悲傷、經常嘆氣,重者的話是情緒地城、悲觀消極、絕望失望、自殺的想法。

2、快感缺失:患上抑鬱症後,患者會喪失對於生活的興趣,對於以前自己喜歡的或者沒有接觸過想要接觸的,都沒有興趣,輕者的話迴避社交,重者的話會出現獨處不與任何人溝通。

3、無明顯原因持續疲勞感:這種症狀其實很多心理疾病都會出現的一種症狀,輕者的話會感覺自己的身體比較疲憊,沒有力氣做事情,失去了對於生活以及工作的積極性,重者的話日常的吃喝拉撒都很難去做。

4、睡眠障礙:患上抑鬱症的人將近80%的人會出現睡眠障礙的情況,比較常見的就是入睡困難、早醒多夢、醒後睡不著。同時醒後在凌晨的時候會非常的難受。

5、食慾改變:患者會出現進食少的情況,但是也有部分患者會出現食慾增加的情況。

6、軀體不適的表現:患上抑鬱症後不單單會出現心理上的問題,也會出現軀體上的問題,同時做檢查卻檢查不出問題,比較常見的有不明原因的疼痛、喉頭及胸部的緊迫感、便秘、消化不良、心悸氣短等。

7、自我評價低:患上抑鬱症的人會出現很明顯的無用以及無價值感,重者會出現一無是處的情況,甚至會出現自殺自殘的行為意識。

8、有自殺觀念和行為:患有嚴重抑鬱症的患者常選擇自殺來擺脫自己的痛苦。

以上這些自查症狀如果大家出現兩周以上建議,儘早去醫院進行專業的檢查以及調理。

如果一直輕視抑鬱情緒的存在,負面情緒沒有得到正確的排解和引導,則會大大增加演變為抑鬱症的機率,而一旦發展為抑鬱症,就不再是散散心、想開點能解決的事,必須藉助一定的專業手段來進行控制。#百裡挑一#

相關焦點

  • 孩子有抑鬱症傾向,該怎麼辦?有一個環節不能少
    抑鬱症是嬌情嗎?經常聽到有人說:「抑鬱症就是作的,根本沒有多大點事兒,你就是放著好好的日子不好好過!」之類的風涼話…還認為抑鬱症是嬌氣,是矯情,是抗壓能力差的表現。有的家長經常會對孩子這樣說:「什麼都不能跟人家比,就像你一樣沒用啊」「你怎麼這麼笨啊,你怎麼不去死啊!」
  • 懷疑自己得了抑鬱症,該怎麼辦?
    偶爾有自殺或者自己出意外的想法。以下是我的回應:你好!從你的描述來看,的確是有一些抑鬱的傾向,但是是不是抑鬱症還需要更進一步的診斷。第一,我們可以利用簡單的自評量表對自己的狀態做一個了解。也就是說前10題你覺得自己很符合或者比較符合,以及後10題你自己覺得不符合,或者比較不符合。抑鬱的傾向就比較明顯。當然這個不能作為診斷依據,如果你感到痛苦,尤其是控制不住出現自傷念頭的時候,記得要及時就醫。第二,不知道你出現這樣的狀態多久了,大概從什麼時候開始,那段時間是不是有什麼負面的事情發生過。
  • 不知不覺得了抑鬱症?7個症狀暗示你有抑鬱傾向,應儘早防治
    那如何判斷自己得了抑鬱症,需要怎樣才可以確診,又該如何自救?其實,想要知道自己是否得了抑鬱症,除了經過專業人士的評估、檢查,從以下9個症狀,也可提前自查。 9個症狀暗示你有抑鬱傾向1、食欲不振/體重明顯減輕心情不好,多少都影響到飲食,抑鬱症患者會有食欲不振的情況,體重也會相應的減輕。
  • 中國5400萬人患抑鬱症:抑鬱了,到底該如何自救?
    《柳葉刀》數據顯示,中國的抑鬱人群已達到9000萬,平均每11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有抑鬱傾向。「隱藏信號」 這些抑鬱症的常見信號,你有嗎?美國精神分析學會有一個提醒,如果你出現:情緒每天都低落、空虛、沒有價值感疲勞、思維遲緩你對周圍一切事物都喪失了興趣這三項中出現任意兩項,而且持續兩周以上,那麼很可能已經處於患抑鬱症的高風險之中了。
  • 抑鬱症通常有5個特徵,若發現自己有,警惕有抑鬱症的傾向
    當今,抑鬱症已經是一個非常常見的詞語了。很多人可能會因為經常不開心而懷疑自己患上了「抑鬱症」,抑鬱症屬於一種心理疾病,而患上抑鬱症的人在患病前幾乎都有一段時間的抑鬱傾向。出現厭食暴食,很有可能是抑鬱症的前兆。有抑鬱傾向的人可能會因為對食物的興趣降低而導致食量減少,久而久之進一步導致厭食。
  • 心理學有一種說法,得抑鬱症的都是好人
    在心理學裡面有一種說法,得抑鬱症的都是好人。這不是一個絕對的說法。它的意思是,因為一個人不懂得攻擊別人,沒有發洩負面情緒的渠道,因而「好人」會比其他人更容易將攻擊轉向自己。心理學中,關於人心理功能的防禦方式有很多種。
  • 總是擔心抑鬱症復發,該怎麼辦?
    讀者提問:我從19年12月確證了混合性焦慮抑鬱障礙,規律治療至今,大有好轉,但是逐漸發現在面對有挑戰的選擇時,總擔心抑鬱症復發,擔心自己因此無法應對,而總是退縮。該怎麼辦?抑鬱症相對來說確實是一個比較容易復發的心理疾病。原因就在於它本身病發的原因就很複雜,有遺傳、環境、家庭、互動模式、壓力等多方面的因素。所以,就像你說的,在面對一些有挑戰的選擇時,總是會擔心。這個確實是如此的。我也很能理解你的擔憂,因為抑鬱常常伴隨著焦慮以及各種軀體症狀,患者承受著的是生理和心理上的雙重折磨,非常痛苦。
  • 抑鬱症指引:懷疑自己患上抑鬱症了,去醫院該看什麼科?
    「懷疑自己患上抑鬱症了,去醫院該看什麼科?」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還是要先了解一下抑鬱症的一些特徵和症狀,因為只有了解抑鬱症的一些症狀了,我們才能對自己身上的一些症狀,做一個客觀合理的自我評估與判斷。當然,後期我還會具體寫寫,教教大家如何來自我判斷自己是否患上抑鬱症的一些指標和方法,今天我們主要說一下抑鬱症的一些典型症狀,以此給到大家一個初步的判斷和認識。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心境情感障礙,在醫學上被稱之為:心境情感障礙。屬於精神疾病的範疇。
  • 心理學:如果一個人總是將這3句話掛在嘴邊,說明他有抑鬱症傾向
    當你發現身邊有人常把這3句話掛在嘴邊時,請不要對其投以異樣的眼光,這可能是其內心的求救信號。一、生活絲毫沒有意思有抑鬱傾向的人通常對未來生活毫無憧憬,正常的人往往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定規劃,並且會朝著自己的目標奮進。
  • 如何通過一個人的眼神,看穿他的想法?心理學家教你
    1969年,美國心理學家艾克曼(Ekman)和弗裡森(Friesen)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受一位精神病學家的委託,對一段抑鬱症患者撒謊以掩蓋其自殺意圖的錄像進行檢測。起初,兩位心理學家並未從錄像中發現這名抑鬱症患者有任何異常的表現,因為這位患者全程一直保持著笑容,看起來十分樂觀,情緒穩定,至少從表面上看,這名患者沒有自殺傾向。但當他們將該錄像進行慢速回放時,有了一個驚人的新發現,在錄像中,有人和患者提到一個關於未來計劃打算的話題,該患者出現了一個強烈的、悲傷的眼神。
  • 抑鬱症已經成為了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
    抑鬱症帶給我們的威脅越來越大,現如今,抑鬱症已經成為了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最近,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了《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其中將抑鬱症納入了學生健康體檢內容,並且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那麼如何進行抑鬱症自查,如何消除抑鬱情緒呢,遇到抑鬱症時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 心理學:抑鬱症不可怕,這三個人告訴你該怎麼做
    我國抑鬱症患病人數超過5400萬,而龐大的抑鬱人群,卻僅有1/10的人接受了專業治療。很多讀者會在後臺給我們留言求助,說自己好像抑鬱了,該怎麼辦。要知道「抑鬱」和「抑鬱症」是不同的,前者是一種情緒,後者是一種疾病。在這樣一個信息發達的社會,很多人對於抑鬱症的了解,僅限於那些因抑鬱症自殺的新聞。
  • 暴力傾向?孩子喜歡打人怎麼辦,父母該如何做
    樂樂的家長也很疑惑,孩子這是怎麼了,孩子喜歡打人,有暴力傾向,作為父母應該怎麼辦?事出必有因,我們要想制止孩子錯誤的行為首先要發掘出事情的真相,了解到底為什麼孩子會打人。孩子的許多行為都有家長的影子,這是無法避免的。孩子出現喜歡打人的現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父母有這樣的行為,孩子通過模仿學到了這種處理問題的方法。
  • 因抑鬱症頹廢五年,我該如何面對這荒廢的人生?
    這丟失的五年我該怎麼辦?其實抑鬱荒廢的問題,我之前在很多文章中也有介紹,幾乎所有哭訴抑鬱症帶給自己損失的言語中都有幾個相同點:「自卑、荒廢、與他人的差距」。那麼我們就一個個來說:抑鬱症真的會讓人荒廢嗎?
  • 患有抑鬱傾向的人,可能有這幾個特徵,希望你一個都沒有
    抑鬱症,這個詞對於所有人來說,都不陌生。在工作壓力很大的時候,心情長期壓抑,是不是就會懷疑自己患了抑鬱症?抑鬱症可能不會對身體有什麼很大的危害,但是卻會長期的影響人的正常生活。抑鬱症不是簡簡單單的不高興,也不是單純的自怨自艾,抑鬱症是一種很真實的病症。
  • 人類誤判心理學之自視過高的傾向
    人們通常不會客觀地看待自己的孩子,而是會給出過高的評價;人們一旦擁有某件物品之後,對該物品的價值評估就會比他們尚未擁有該物品之前對其的價值評估要高。>我們該怎麼做?-克魯格心理效應與查理·芒格的人類誤判心理學自視過高的傾向類似。
  • 如果一個人經常將這四句話掛在嘴邊,說明他有抑鬱症傾向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在當今社會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起心理疾病,尤其是「抑鬱症」。很多人在生活之中都曾有過抑鬱的情緒,若是放任這種情緒的發展,無法從中掙脫出來,那麼,就很有可能發展成為抑鬱症。在人們遇到不好的事情,產生負面情緒的時候,心態良好的人常常會將問題歸結於外界之中,比如:這個人怎麼這樣?這件事也太不公平了等等。
  • 因為抑鬱症的媽媽,我覺得活著沒意思,該怎麼辦?
    讀者提問:媽媽以前就得過抑鬱症,我在前幾天才看到她的病歷,原來她在2013年就有想自殺的念頭,我只知道我現在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陪伴她,我很怕她會做出當年同樣的事情,將軍,我該怎麼辦?從生活中挖掘一些可以帶來正向體驗的小事,每天跟媽媽互相分享,因為養生營無法開展,媽媽覺得生活沒樂趣,而你因為媽媽不快樂,你也找不到生活的樂趣。發現沒有,你們存在著同一種傾向,就是把自己的生活和快樂都建立在非常單一的維度上。
  • 體罰與精神暴力下的「劇毒」家教:號稱能治抑鬱症的翻版「豫章書院...
    6月10日,學員喬棋的母親林曉珊向記者表示,在進「大愛無疆」前,患有躁鬱症的喬棋已經接受了醫藥、心理諮詢等多種治療,但至今未愈,親子關係「十分緊張」,「我不關心居裕然,我只關心女兒怎麼辦,她沒上大學,未來怎麼生活?」蘇漸幸的「遺囑」2020年5月23日,蘇漸幸本該去往江蘇鹽城「居家大院」接受「正心之旅」的治療。
  • 面對每十個產婦就會有一個患上的產後抑鬱症,我們到底該怎麼做?
    中國精神科醫師協會2017年的統計,在我國,有50%~70%的女性都會在生產後出現抑鬱傾向,而最終發展成產後抑鬱症的機率約在10%~15%,這意味著大約每十個產婦裡就有一個會遭遇產後抑鬱症,尤其是二胎媽媽的比率更高,大約每十個就有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