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治短篇小說《人間失格》及其他,值得活下去嗎?

2021-01-07 孤讀者筆記
《人間失格》中譯本

日本二十世紀著名作家太宰治(一九〇九-一九四八)的這部短篇小說集中譯本,收錄有《人間失格》、《GOODBYE》、《維庸之妻》、《陰火》、《滿願》、《候鳥》、《心之王者》、《秋風記》、《雪夜的故事》、《美男子與香菸》、《奔跑吧!梅勒斯》共十一篇(有些篇章更像散文而不是小說)。除了最後一篇,大多都是充滿了陰鬱、頹廢的論調和色彩——自然,這也正是太宰治作品的特色。

《人間失格》無疑是太宰治的代表作。小說採用的是第一人稱的敘述角度,假借是公開某人的手記(共有三部分),這是日本私小說的常用方式吧,芥川龍之介也使用過,例如《某愚人的一生》。當然,西方小說也有不少使用到這種技巧的,如義大利作家斯維沃的《澤諾的意識》、俄裔美籍作家納博科夫的《洛麗塔》、法國作家薩特的《噁心》等。

順便提一下,這篇小說的中譯版本非常多,不過在譯名上倒是出人意料地基本保持了一致。那麼,這個書名應該如何理解呢?一般認為是指失去了作為人的資格。但解釋為喪失人格、尊嚴似乎亦可以,正如「第一手記」開篇所云:「我這一生,儘是可恥之事。」

那麼,到底是什麼讓這個主人公可恥地度過了一生呢?社會?家庭?教育?個人性格?這些應該都算是吧——關於這方面,研究者們估計已發表了很多相關的論文了吧。

主人公打出生起仿佛就沒有想過「好好做人」。他先是小丑一般逢場作戲,討別人歡喜,繼而結交損友,在花天酒地中醉生夢死,自甘墮落,隨意利用那些喜歡他的女子。他曾有過一次自殺未遂,但生還後依舊「死性不改」,最後徹底淪為了一個「廢人」。——文論家也許會認為這是對社會、對人性(例如利己主義)的抨擊和批判,但或者作者真正想表達的只是一種虛無的消極思想:人生毫無意義,並不值得活下去……

某種層面來說,這個角色應該是超出了時代的局限的,換言之,每個時代都會有這種厭生之徒。這也有點像俄國文學的「多餘人」形象,在我們當下社會依然也是存在的。

倘若要從太宰治自身去考察,可能不得不說他本身性格就是病態的,特別是他對自殺的痴迷(眾所周知,他本人多次自殺未遂後才得償所願)。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作家似是本就有自殺傾向的傳統,從芥川龍之介、太宰治,後面還有三島由紀夫、川端康成等。

在這個譯本收錄的這些作品中,除了《人間失格》,《秋風記》中也有頗多談論自殺話題的文字。

-THE END-

相關焦點

  • 定製版《人間失格》囊括太宰治中後期代表作
    本報訊(記者成一村)9月2日,西西弗書店在北京國貿黑標旗艦店舉辦文化定製版《人間失格》發布會,特別邀請了旅日華人作家毛丹青、知名編劇史航對談。毛丹青從在現代日本文學領域的地位與影響以及本身的獨特性、代表性等多個維度,對《人間失格》及其作者太宰治進行了剖析和解讀,史航分享了自己的閱讀心得與人生經驗。     太宰治與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並列為日本戰後文學的巔峰人物。謝世七十多年後,他的作品仍備受讀者歡迎,其代表作《人間失格》每年在日本都賣出十萬餘部,在名作中銷量位居前茅。
  • 《人間失格》與一生都在求死的太宰治
    太宰治被喻為「昭和文學不滅的金字塔」,他的作品在其謝世70多年後仍保持著熱度,太宰治代表作《人間失格》每年在日本可以賣出10萬餘部。最近,西西弗書店聯合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新版本的《人間失格》,該版《人間失格》收錄了太宰治中後期最具代表的中短篇小說,包含3個最具代表的中篇《人間失格》《斜陽》《潘多拉之匣》,四個最具聲明的短篇《櫻桃》《維庸之妻》《快跑,梅洛斯!》
  • 太宰治《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圖片來自《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我平時比較喜歡讀書,一年大概讀個100本左右,今天跟大家推薦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人間失格》可能很多朋友都聽過《人間失格》,這是日本著名作家太宰治最著名的作品,這本書寫成的當年,太宰治就投水自盡了。
  • 《人間失格》太宰治十句語錄,讀懂他的內心: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四年前,我第一次讀太宰治,讀的是《人間失格》,讀完很長時間都沒緩過來。我記得我在本子上寫下一段話——讀完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整本書透露著悲觀主義色彩,太宰治和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齊名,感覺他的一生都在追求死亡,最終他投水,還是和一位女性。這情節就是小說中多次出現的。
  • 太宰治《人間失格》葉藏:心向光明,卻一路走到黑
    有人覺得《人間失格》喪的很酷,也有人覺得從中找到了真實的自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時常被人拿出來議論調侃,說實在有些痛心。的確,這樣的人生姿態不值得推薦和效仿,但的確是有人真的存在這方面的「心理殘缺」。
  • 與真我的失聯——太宰治《人間失格》文本心理學分析
    「人間失格」,即是失去做人的資格。本文採用精神分析自體心理學視角,通過對太宰治《人間失格》中部分文本做心理分析來探討這個過程。 與身體失聯【文本】我真的對「飢腸轆轆"的感覺一無所知。或許我這樣說有點蹊蹺,但是即使我兩腹空空,也真的不會有所察覺。
  • 太宰治的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感到抱歉
    說起人間失格這四字,大家總會自然而然地想起由太宰治在接近70年前所創作的長篇小說。在小說開首,就以一句「一直以來,我過著羞恥的生活」作為開頭,撼動著無數讀者的心房。《人間失格》這部小說,就像是作者太宰治的自傳一樣,描繪他一生經歷的苦難,也帶出了二戰後人文價值崩潰和日本人心靈的空虛。
  • 《人間失格》太宰治: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人間失格就是喪失做人的資格。要讀懂《人間失格》,必須讀懂太宰治這個人,因為人間失格的主人公葉藏就是他本身,用毀滅式的絕筆,終結了他憂鬱頹廢的一生。我終於憑著滑稽這一條線與人扯上了關係。魯迅和太宰治都善於寫人間的惡,但是魯迅的文筆鋒利,通過自己塑造的人物,一點點剝離,露出自身的怯弱,叫醒了著火鐵屋中酣睡的人。而太宰治則用看似文弱的筆觸,剖析自己,把自己作為主角羞辱,引發出他人身上的癲狂,卻處處讓人絕望。幸福的生活寫不出悲劇。
  • 《人間失格》曝太宰治三位愛人造型
    《人間失格》曝太宰治三位愛人造型 時間:2019.01.22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勞倫斯 分享到:
  • 《人間失格》你真的讀懂了嗎?太宰治的溫柔之處
    在《人間失格》中他寫道:有個詞語叫做湮沒於世,似乎是形容人世間的可憐蟲、失敗者或者無良人士,我卻覺得,自己打出生起就是已經湮沒於世,於是每每遇到被眾人指責的同類,我必定溫柔相待,我那溫暖的心房,連我自己都如痴如醉。
  • 讀書筆記 - 太宰治《人間失格》
    太宰治在完成《人間失格》後,旋即投水。「人間失格」的意思就是「喪失做人資格的人」。這本書取材於作者自己的生活經歷。我想試著通過這本書認識一下太宰治。葉藏和常子回到了租借的房子,常子覺得無法活下去,葉藏贊同了她,兩人跳進了海裡。葉藏得救,常子死去。警察局內,葉藏咳血,想用此作為籌碼討價還價,誇張地假咳了兩聲,被檢察官質疑。
  • 破碎絕美——太宰治《人間失格》
    同樣,太宰治的這本《人間失格》真真切切的顛覆了我對我看過的所有寫作風格的概念。想想看,自己多多少少也算讀了幾年書,大體上還算識得幾個字,腦中對於日本、美國、歐洲和英國小說風格也已有了既定印象,不可否認的是,國家對於個人邏輯和思維的影響絕對是流淌在血液中的。日本小說總是刻意營造一種疏離感,抑或親切感。
  • 《人間失格》 既是遺作,又似遺書
    名: 人間失格作  者:(日)太宰治 著,燁伊 譯出 版 社:武漢出版社出版時間:2011-12-1【內容簡介】本書收錄《人間失格》、《維庸之妻》、《陰火》、《奔跑吧!梅勒斯》、《Goodbye》等太宰治諸多名篇。人間失格,即喪失為人的資格。
  • 沒有人間失格的太宰治和三個女人們
    電影畫面精美,製作精良,講述了太宰治與三個女人的故事,和人間失格無太大的關係。影片中看的出太宰治對生活抱有失望,但全片沒有看出太宰治去死的意願,最後選擇去死,更像是對情人的順從,一時的衝動。歷史上太宰治選擇死亡的原因是令人費解的。影片最後一幕,太宰治在水下猛睜開眼,是影片給出的解讀吧。
  • 為什麼現在很多年輕人喜歡引用太宰治《人間失格》裡面的名言?
    在人們的生活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各種各樣的新鮮事物所吸引,他們都有著獨立的人格,對待事物的認知和態度也有著千差萬別,但是最近一段時間卻發現這些年輕人會時不時的引用太宰治《人間失格》裡面的名言,好像這些名言能夠引起他們情感上的共鳴一樣,這到底是個別現象還是普遍現象,我就不能妄下結論了
  • 你沒看懂《人間失格》:太宰治的喪,其實是一場騙局
    對於我們普通讀者而言,這本喪得徹底,充滿痛苦的書,為什麼值得閱讀?讀完以後,或許你就能明白,為什麼我們討厭無病呻吟,卻又需要去靠近一下,這種真實又危險的頹廢。每個人心中都存在的深淵書單君身邊,有很多非常熱愛《人間失格》的年輕朋友。只要說起這本書,和它的作者太宰治,他們都會顯得興奮十足。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太宰治筆下的《人間失格》你讀懂了嗎?
    初讀太宰治的作品,心中萌發出悲涼之意,人性中所不可告人的秘密,在他的筆下展現的淋漓盡致,懦弱,膽怯,自私,始終如影隨形的交織在他的筆下,他的文字始終在叫囂著,可其中的無力感,讓人感到絕望。太宰治出生於一個富有卻粗鄙的家庭,他同時懷著自豪和自卑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愫,一方面是與生俱來的榮譽感,另一方面是無處逃避的羞恥感,雙重情感的分裂,奠定了他乖戾頹然的性格基調。過分的自矜,讓他形成了強烈的自我意識和敏銳的感受性,必然在粗糲的現實生活中受到傷害。
  • 《人間失格》:太宰治之後,你我都是厚顏無恥的騙子
    01 第一次自殺,太宰治20歲。因學業不佳,他在寄宿的家中服下大量的安眠藥,卻因為未到致死量而失敗。第二次自殺,太宰治21歲。他與銀座酒吧的女招待殉情,這次同樣是服用了大量的安眠藥,情人離他而去,太宰治卻被救了回來。這次自殺使他一生背負罪責。
  • 太宰治誕辰110周年《人間失格》曝預告
    時光網訊 今天(6月19日)是太宰治誕辰110周年紀念日;也是最後在玉川投水自殺後被發現的日子(13日自殺,遺體6天後被發現)。  影片將通過愛著太宰治的3個女人的視角,講述太宰治小說《人間失格》的誕生幕後。
  •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太宰治為何一生都在尋死?
    今日好書推薦:《人間失格》#豆瓣評分:8.3知乎評分:8.7《人間失格》書成當年,太宰治旋即投水自盡。這話用在太宰治身上可謂恰如其分,縱觀他的各部作品中那諸多角色,不啻為他自己的無數分身。而在《人間失格》裡,這種自我寫照實在過於明顯,以至於對太宰治略有了解的讀者根本無需分析,就可以看出書中主角「大庭葉藏」其實就是「津島修治」,亦即作者本人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