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真我的失聯——太宰治《人間失格》文本心理學分析

2021-03-01 南嘉心理中心

與真我的失聯——太宰治《人間失格》文本心理學分析

吳興

「人間失格」,即是失去做人的資格。同時這篇小說也呈現了主人公葉藏與自己身體失聯、與真我失聯、與父親情感失聯、與人類失聯的這一細微而又悲痛的過程。本文採用精神分析自體心理學視角,通過對太宰治《人間失格》中部分文本做心理分析來探討這個過程。

 

與身體失聯

【文本】

我真的對「飢腸轆轆"的感覺一無所知。或許我這樣說有點蹊蹺,但是即使我兩腹空空,也真的不會有所察覺。在上小學和中學時,一旦我從學校回到家裡,周圍的人就會七嘴八舌地問道:「哎呀,肚子也該餓了吧,我們都有過類似的體驗吶。放學回家那種飢餓感,可真要人命啦。吃點甜納豆怎麼樣?家裡還有蛋糕和麵包喲。」

而我只顧著發揮自己與生俱來的那種討好人的秉性,一邊囁嚅著「我餓了,我餓了」一邊把十粒甜納豆一股腦兒塞進嘴巴裡。正因為如此,我對所謂的「飢餓感」是何等滋味,一點也不了解。

——太宰治《人間失格》

【心理分析】

飢餓感,本來是生理的一種自然而然的反應。可是,當他人不停用詞彙來告知你自己身體的感覺時,你必然會產生一種混亂的感受「我真的是他們說的這樣麼?」而我討好的天性,就會把他人對我的描述全盤接受,久而久之我就按照別人設想的那樣去感受自己。於是,我的感受和情緒就被他人的感受和情緒給覆蓋了。

此外,身體是產生情緒的生理基礎,身體和情緒是一體兩面的。而如果你有很多情緒和感受不被家人接納時,那麼切斷身體的本體感受就成了一種防禦。由此,你與自己的身體失聯了。

與身體失聯的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和自己的情緒與心靈失聯了。這是主人公葉藏人生悲劇的開始。

 

與真我失聯

【文本】

此時,我想到的是娛樂他人。這是我對人最後的求愛。

我,極度恐懼著人的同時,卻怎麼也無法對人死心。於是,我要討人歡心,才能與人類保持著一絲的牽連。表面上雖然不斷地綻放笑容,內心卻緊張萬分,這才是成功率渺茫、千鈞一髮、讓人冷汗直流的服務。

——太宰治《人間失格》

【心理分析】

為什麼要去討好和娛樂他人,是因為要贏得他人的愛,然而內心對於人類是恐懼的,因為只有對人有畏懼、有所求,才會去討好取悅;或是因為太渴望他人的認可和讚賞,於是需要放下自己的感受和觀點去迎合他人。

然而討好往往意味著降低自己抬高別人,這樣無法贏得真正的尊重和愛;或是不敢展現真正的自我,遠離了內心真實的感受和需要,久而久之反而喪失了自我,而越是喪失自我,就越是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可來感覺自己是好的、是有價值的,因此處處受制於人,進而始終覺得沒有真正的自信

討好、迎合的人,往往遠離了真我,而形成了假我。這個假我會為自己贏得認可和讚賞,以及歸屬感,這些都可以支撐一個孩子活下去,因為與做真實的自己相比,似乎一個孩子、一個年輕人更需要的是被接受、被認可、有歸屬感和價值感。

生而為人,是不可能沒有依戀的需求的,是不可能沒有渴望被接納被理解被認可的需求的。往往後者的需求是更強烈的,以至於為了獲得僅有的一絲絲依戀,願意付出扭曲自我的代價。於是就出現了一個荒謬的情景,我扭曲我自己,我掩蓋我自己,只是為了獲得人群的溫暖和接納。最後,對於和人交往,我只學會了想要得到溫暖和接納,你就必須去迎合和討好,只有喪失自我,你才能得到關愛的殘羹冷炙。

然而,當時過境遷,這個假我沒有辦法贏得認可和價值感時,於是自尊的肥皂泡就化為泡影,轟然崩塌。這個人失去了一切,對他最徹底的打擊就是發現自己失去了真我同時也沒有得到自己內心渴求的,於是內心就此真正絕望,沒有再活下去的勇氣和希望了。

 

與父親情感失聯

【文本】

「父親回來的時候就會為家人、甚至親戚們帶回許多土產,我看,這倒像是父親的興趣。」

——太宰治《人間失格》

【心理分析】

自戀的人,對別人好,都是從自己的喜好出發,卻根本不知愛人要投其所好,而不是給己所要。這樣的愛,讓接受者覺得痛苦,而給予者本人也會覺得委屈,「我都這麼愛你了,為什麼你還不快樂,為什麼還對我有意見?」

【文本】

「我默不出聲、扭扭捏捏地,父親有點不高興。想不想要呢?聽到這句話就知道已經沒有轉圜的餘地了,連可笑的回答也說不出來。……真是失敗,我惹父親生氣了,父親的報復,肯定很可怕吧!現在怎麼樣也挽救不了,那夜,我躲在棉被裡打著哆嗦地想著。」

——太宰治《人間失格》

【心理分析】

天性的膽怯,與對人的過分敏感,也許高估了父親的可怕。而越害怕父親,父親反而更容易變本加厲吧。也許自己倔強一點,其實父親固然失望,也最終會對你無可奈何,這樣你就為你自己掙得了生存的空間。當然,代價就是不被父親認可。

最矛盾的就是,既渴望父親的認可,希望與他親近,可是又無法放棄自己而完全做到父親喜歡的樣子。膽怯與脆弱,讓自己不敢向著背叛的方向縱身一躍。

【文本】

我一點也不想要舞獅的獅子,反而書還好一點。可是我察覺到父親想要買給我的是獅子,一味地想要迎合父親的意思以撫平父親的壞心情,於是我竟然敢在大半夜裡潛入客廳做這樣的冒險,真是件怪事。然而,我的這個非常手段,果然如預期帶來大成功。

不久,父親從東京回來,在孩子房間裡的我聽到他對母親大聲地說著:「我在商店街的玩具店裡打開筆記本一看,這邊,寫了個舞獅子,這可不是我的字啊!哎呀,我正納悶著,於是就想到了,這是葉藏的惡作劇啊!那傢伙我問他的時候傻笑著默不做聲,後來還是按捺不住想要獅子呢!還真是個怪男孩!假裝沒事地好好寫在本子上。若真的那麼想要的話,直說就好了嘛!我啊,還在玩具店裡噗嗤地笑了出來!快把葉藏叫來吧!」

——太宰治《人間失格》

【心理分析】

最終葉藏還是屈服了,委屈自己來迎合父親,只為了父親能夠開心一點,可是自己內心的委屈呢?

什麼是心靈的地獄?這樣一件小事,就構成了心靈的地獄。當父親興高採烈認為你喜歡的是獅子,而且從商店裡買回來時,這個場景難道不是最可怕的嗎?這就是心靈死亡的時刻。

愚蠢的父親,完全共情不到孩子是如何的怕他失望。還覺得孩子是不好意思直接開口要禮物。這樣錯誤的共情,如何能夠支撐孩子對於父親的理想化?因此,孩子對於父母只有懼怕,而無真正的認同!

另外,當孩子和父親的交流很少時,孩子對於父親的很多印象,其實揉進了許多想像,往往會扭曲或放大父親的某些特質;而如果父親能夠和孩子親密接觸、多多交流,孩子會發現真實的父親和想像中是有差別的,於是真實的父親形象被一定程度地內化,轉變了內心父親的客體形象。

否則,孩子就會始終保持那個刻板的父親印象,這個客體印象形成一個嚴厲的超我,處處對心靈造成威脅而並不被心靈真正認同,由此無法真正形成自身的理想和信仰。

 

與人類失聯

【文本】

總之,也就意味著,我對人類的營生仍然是迷惑不解。自己的幸福觀與世上所有人的幸福觀風馬牛不相及,這使我深感不安,並因為這種不安而每夜輾轉難眠,呻吟不止,乃至精神發狂。

越想越困惑,最終的下場就是被「唯有自己一個人與眾不同」的不安和恐懼牢牢攫住。我與別人無從交談,該說什麼,該怎麼說,我都不知道。

【心理分析】

當自己的感受和價值觀和周圍人完全不同時,會有一種「只有自己一個人與眾不同」的感覺。人間常說物以稀為貴,可是做一個另類的人卻會帶來強烈的羞恥感,會覺得自己像一隻野獸或比野獸還要孤獨。

另外,當我的這種心理的痛苦,沒有被人看見,沒有被認識,就總是籠罩了一種虛假的感覺。漸漸的,我相信了大多數人的看法,我開始強烈地懷疑自己,我的痛苦可能不值一提,或是咎由自取。痛苦無法言說,也無法被理解時,那就是一種心靈酷刑。

當我的觀念和周圍人格格不入時,會有一種和人類失聯的感覺。我是一個怪物,被他人所排斥。

與周圍的人類失聯,就是萬劫不復!可是,與自己的心靈失聯,就是行屍走肉!

總結

真我,或者用精神分析自體心理學的術語「自體」,其實就是一個人最核心的感受中心和啟動中心,自體本是為自己而服務,可是在討好者那裡卻變成了以他人的需要來啟動,自己的需要反而被遺忘和擱置一旁,由此自體被鳩佔鵲巢,成為他人情緒、感受、需要的殖民地。

葉藏早就學會了隱藏真我,只有這樣才能夠存活下來。先將真實的心靈冰凍,保留了未來解凍而發展的希望。只是慢慢連真我都已忘卻。那就是真正的悲劇了。

經典精神分析講「內疚人」,自體心理學講「悲劇人」。悲劇人,即是從人世無法得到心靈的所需,而讓心靈無法按照其內置的天然的藍圖而成長!

 

吳興,男,心理健康教育碩士,高校心理諮詢中心專職心理教師,中美班高級精神分析培訓項目(自體組)學員,徐鈞精神分析自體心理學2年制培訓班學員。

相關焦點

  • 《人間失格》與一生都在求死的太宰治
    太宰治被喻為「昭和文學不滅的金字塔」,他的作品在其謝世70多年後仍保持著熱度,太宰治代表作《人間失格》每年在日本可以賣出10萬餘部。最近,西西弗書店聯合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新版本的《人間失格》,該版《人間失格》收錄了太宰治中後期最具代表的中短篇小說,包含3個最具代表的中篇《人間失格》《斜陽》《潘多拉之匣》,四個最具聲明的短篇《櫻桃》《維庸之妻》《快跑,梅洛斯!》
  • 太宰治《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圖片來自《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我平時比較喜歡讀書,一年大概讀個100本左右,今天跟大家推薦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人間失格》可能很多朋友都聽過《人間失格》,這是日本著名作家太宰治最著名的作品,這本書寫成的當年,太宰治就投水自盡了。
  • 定製版《人間失格》囊括太宰治中後期代表作
    本報訊(記者成一村)9月2日,西西弗書店在北京國貿黑標旗艦店舉辦文化定製版《人間失格》發布會,特別邀請了旅日華人作家毛丹青、知名編劇史航對談。毛丹青從在現代日本文學領域的地位與影響以及本身的獨特性、代表性等多個維度,對《人間失格》及其作者太宰治進行了剖析和解讀,史航分享了自己的閱讀心得與人生經驗。     太宰治與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並列為日本戰後文學的巔峰人物。謝世七十多年後,他的作品仍備受讀者歡迎,其代表作《人間失格》每年在日本都賣出十萬餘部,在名作中銷量位居前茅。
  •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太宰治為何一生都在尋死?
    今日好書推薦:《人間失格》#豆瓣評分:8.3知乎評分:8.7《人間失格》書成當年,太宰治旋即投水自盡。這話用在太宰治身上可謂恰如其分,縱觀他的各部作品中那諸多角色,不啻為他自己的無數分身。而在《人間失格》裡,這種自我寫照實在過於明顯,以至於對太宰治略有了解的讀者根本無需分析,就可以看出書中主角「大庭葉藏」其實就是「津島修治」,亦即作者本人的化身。
  • 太宰治的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感到抱歉
    說起人間失格這四字,大家總會自然而然地想起由太宰治在接近70年前所創作的長篇小說。在小說開首,就以一句「一直以來,我過著羞恥的生活」作為開頭,撼動著無數讀者的心房。《人間失格》這部小說,就像是作者太宰治的自傳一樣,描繪他一生經歷的苦難,也帶出了二戰後人文價值崩潰和日本人心靈的空虛。
  • 《人間失格》曝太宰治三位愛人造型
    《人間失格》曝太宰治三位愛人造型 時間:2019.01.22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勞倫斯 分享到:
  • 《人間失格》太宰治: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人間失格就是喪失做人的資格。要讀懂《人間失格》,必須讀懂太宰治這個人,因為人間失格的主人公葉藏就是他本身,用毀滅式的絕筆,終結了他憂鬱頹廢的一生。我終於憑著滑稽這一條線與人扯上了關係。太宰治的一生充滿了掙扎與痛苦,三十九年間,經歷了五次自殺未遂,與五個女人糾纏不清,他的一生追逐死亡,最後如願,也算是一種解脫。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也會被幸福所傷。
  • 太宰治短篇小說《人間失格》及其他,值得活下去嗎?
    《人間失格》中譯本日本二十世紀著名作家太宰治(一九〇九-一九四八)的這部短篇小說集中譯本,收錄有《人間失格》、《GOODBYE》、《維庸之妻》、《陰火》、《滿願》、《候鳥》、《心之王者》、《秋風記》、《雪夜的故事》、《美男子與香菸
  • 為什麼現在很多年輕人喜歡引用太宰治《人間失格》裡面的名言?
    在人們的生活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各種各樣的新鮮事物所吸引,他們都有著獨立的人格,對待事物的認知和態度也有著千差萬別,但是最近一段時間卻發現這些年輕人會時不時的引用太宰治《人間失格》裡面的名言,好像這些名言能夠引起他們情感上的共鳴一樣,這到底是個別現象還是普遍現象,我就不能妄下結論了
  • 破碎絕美——太宰治《人間失格》
    同樣,太宰治的這本《人間失格》真真切切的顛覆了我對我看過的所有寫作風格的概念。想想看,自己多多少少也算讀了幾年書,大體上還算識得幾個字,腦中對於日本、美國、歐洲和英國小說風格也已有了既定印象,不可否認的是,國家對於個人邏輯和思維的影響絕對是流淌在血液中的。日本小說總是刻意營造一種疏離感,抑或親切感。
  • 太宰治誕辰110周年《人間失格》曝預告
    時光網訊 今天(6月19日)是太宰治誕辰110周年紀念日;也是最後在玉川投水自殺後被發現的日子(13日自殺,遺體6天後被發現)。  影片將通過愛著太宰治的3個女人的視角,講述太宰治小說《人間失格》的誕生幕後。
  • 讀書推薦:《人間失格》太宰治被自己嫌棄的一生
    讀書推薦:《人間失格》太宰治被自己嫌棄的一生親愛的讀者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來給大家一本詼諧真實的小說《人間失格》。如果不太了解日本作家的讀者可能對這本書不是很熟悉,本書是日本知名作家太宰治的代表作,也是一本自傳體的小說,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的人生與思想,隱藏於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藉由葉藏的獨白。太宰治,日本無賴派大師,在日本與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並列為戰後文學的巔峰人物。宰治是日本戰後「無賴派」文學的代表作家,思想消沉、幻滅,不滿現實的人生,幾度自殺未果。
  • 《人間失格》太宰治十句語錄,讀懂他的內心: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四年前,我第一次讀太宰治,讀的是《人間失格》,讀完很長時間都沒緩過來。我記得我在本子上寫下一段話——讀完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整本書透露著悲觀主義色彩,太宰治和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齊名,感覺他的一生都在追求死亡,最終他投水,還是和一位女性。這情節就是小說中多次出現的。
  • 太宰治《人間失格》葉藏:心向光明,卻一路走到黑
    》,也能體會太宰治的人生歷程。因為能看懂人間失格的人,大多數都與葉藏相似。在生活中,顫顫巍巍地扮演著一個丑角,不斷討好他人。內心極度不能容忍別人對自己的厭惡,心思過於敏感,懦弱到討人嫌,畏畏縮縮到連幸福也不敢勇於接受。
  • 《人間失格》太宰治:孤獨是一種罪,我只有窮盡一生滿足他人期望
    ——《人間失格》太宰治《人間失格》這本書一直是佔據各大圖書網站暢銷榜前十的書籍。《人間失格》又叫《喪失為人的資格》,是日本小說家太宰治創作的絕筆小說,曾一度作為禁書禁止銷售。後來隨著「喪文化」的流行,成為了現象級的暢銷書。
  • 《人間失格》:太宰治之後,你我都是厚顏無恥的騙子
    01 第一次自殺,太宰治20歲。因學業不佳,他在寄宿的家中服下大量的安眠藥,卻因為未到致死量而失敗。第二次自殺,太宰治21歲。他與銀座酒吧的女招待殉情,這次同樣是服用了大量的安眠藥,情人離他而去,太宰治卻被救了回來。這次自殺使他一生背負罪責。
  • 沒有人間失格的太宰治和三個女人們
    電影畫面精美,製作精良,講述了太宰治與三個女人的故事,和人間失格無太大的關係。影片中看的出太宰治對生活抱有失望,但全片沒有看出太宰治去死的意願,最後選擇去死,更像是對情人的順從,一時的衝動。歷史上太宰治選擇死亡的原因是令人費解的。影片最後一幕,太宰治在水下猛睜開眼,是影片給出的解讀吧。
  • 《人間失格》你真的讀懂了嗎?太宰治的溫柔之處
    在《人間失格》中他寫道:有個詞語叫做湮沒於世,似乎是形容人世間的可憐蟲、失敗者或者無良人士,我卻覺得,自己打出生起就是已經湮沒於世,於是每每遇到被眾人指責的同類,我必定溫柔相待,我那溫暖的心房,連我自己都如痴如醉。
  • 《人間失格》曝劇照 小慄旬領銜亮相 聚焦太宰治與三個女人的風流...
    時光網訊 電影《人間失格:太宰治和三個女人們》曝光一組新劇照,除小慄旬飾演的太宰治和宮澤理惠、澤尻英龍華、二階堂富美飾演的「三個女人們」之外,成田凌、千葉雄大、瀨戶康史、高良健吾、藤原龍也等演員的劇照也曝光。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太宰治筆下的《人間失格》你讀懂了嗎?
    初讀太宰治的作品,心中萌發出悲涼之意,人性中所不可告人的秘密,在他的筆下展現的淋漓盡致,懦弱,膽怯,自私,始終如影隨形的交織在他的筆下,他的文字始終在叫囂著,可其中的無力感,讓人感到絕望。太宰治出生於一個富有卻粗鄙的家庭,他同時懷著自豪和自卑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愫,一方面是與生俱來的榮譽感,另一方面是無處逃避的羞恥感,雙重情感的分裂,奠定了他乖戾頹然的性格基調。過分的自矜,讓他形成了強烈的自我意識和敏銳的感受性,必然在粗糲的現實生活中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