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來源於叢中老師的分享,從五個維度詳細介紹隱喻及其作用。
01
概念與定義
比喻,是常用的修辭手法。比喻,分為明喻和暗喻。
明喻是本體和喻體同時出現,它們之間在形式上是相類的關係,說甲(本體)像(喻詞)乙(喻體)。
常用:像、好像、比如、仿佛、宛如、仿佛、好比、比方說、像……一樣、如……一般、仿佛……似的、……一樣、……似的等喻詞來聯繫。
隱喻是一種比喻,用一種事物暗喻另一種事物。
暗喻是本體和喻體同時出現,它們之間在形式上是相合的關係,說甲(本體)是(喻詞)乙(喻體)。
喻詞常由:是、就是、成了、成為、變成等表判斷的詞語來充當。暗喻又叫隱喻。
據《韋伯斯特詞典》,隱喻(Metaphor)是辭格的一種,通常通過一個詞或詞組以一事物替代另一事物,並以此來暗示兩者之間存在一種相似性或類推性;是一種凝練的明喻,以明喻揭示一種隱含的比較。
《大英百科全書》則進一步強調,隱喻是兩個不同事物之間的對比,與明喻之間存在質的差別,涉及「一系列」概念,是詩歌的基本特徵。擬人、換喻、提喻、寓言和 象徵均屬於隱喻。
在英語中,隱喻(Metaphor)是和明喻不同,不用like或as表示出來,而是進行「隱藏的比較」的這樣一種修辭手段。
隱喻是在彼類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體驗、想像、理解、談論此類事物的心理行為、語言行為和文化行為。
02
隱喻的心理機制
隱喻就是在兩個現實現象之間的某種相似。這種相似,首先是外形感官上的相似,更重要的是內心感受層面上的相似。
比如,人們生活中經常會說「男人是山,女人是水」,「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黛玉葬花,「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隱喻通過人類的認知和推理將一個概念域系統地、對應地映合到另一個概念域。通過隱喻,人們可以理解自身和外部世界。
在人的潛意識裡,當兩個不同的事物帶給人們相同的感受時,那麼,其中一個事物可以代表另外一個事物。
比如,「黨」是一個事物,「媽媽」是另外一個事物;這兩個事物,帶給了人們同樣的感受,因此我們就可以說「黨啊,親愛的媽媽」。(隱喻) 隱喻,所對應的心理機制,其實就是精神分析理論所說的潛意識「初級思維過程」中的類比和象徵。
象徵屬於隱喻的一種特殊類型。
象徵,是以某一個具體的事物,代表某種抽象的含義。比如,紅十字代表醫療救助,五星紅旗代表中國,等。(慣例的象徵) 象徵,還有兩種類型,跟個體潛意識有關的「偶然的象徵」,和跟集體無意識有關的「普遍的象徵(原始意象)」。
隱喻跟象徵之間,有重疊交叉,也有所不同。隱喻與象徵的異同點如下。
相同點:兩個不同的事物,帶給人們相同的感受。
不同點:象徵一般是比較固定的搭配關係;象徵往往涉及到抽象與具體之間的關係;隱喻,往往是兩個具體事物之間的關係,這種關係可以靈活搭配,比如,「生命就是金錢」,「生命之樹常青」等。隱喻更側重表面形象上的相似。
03
神經症的症狀與隱喻
象徵屬於隱喻的一種特殊類型。
神經症的症狀是潛意識的象徵化表達,是用象徵語言寫成的。
所以,我們也可以說,神經症的症狀,本身具有隱喻的含義。比如,強迫症病人常常具有怕髒洗滌行為。
病人會說:「你別動我的衣服,你的手髒!」在這個症狀裡,病人所說的「你手髒」,其實是隱喻著「你這個人髒」,其深層情感是「我討厭你!」、「你是糞土!」。
04
在心理治療中使用隱喻的理由
心理治療會談中,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方法,只要能夠讓來訪者自我覺察並表達出他內心的感受,就會取得明顯的治療效果。
在文學藝術中,使用隱喻,可以表達出作者和讀者內心深處的情感。詩人是運用隱喻的大師。
心理會談中,心理治療師或諮詢師,可以採用共情、情感反映技術,也可以採取對質澄清、解釋等方法,幫助來訪者對深層情感進行自我覺察、識別與表達。
但是,很多時候,來訪者會存在著心理防禦或阻抗,使他無法用言語直接描述深層情感。這時,心理治療師如果採用隱喻的方式,既方便表達,溝通和交流,又容易穿越防禦,克服阻抗,深入到內心深處,表達出來訪者潛意識的情感和欲望。通過隱喻,人能夠更清晰地體會到潛意識的情感和願望。
與對質、澄清及解釋技術相比,隱喻的操作方法,會更容易引導來訪者發揮其內在的能動性,促進其領悟與修通。
05
隱喻的具體應用
隱喻,可以被看作是心理會談中的一項情感表達技術,用於很多情況下。比如,我們可以跟強迫症患者說:你猶豫不決、反覆疑慮,這樣「舉棋不定」,與初學下棋的人相比,顯得更為謹慎小心。
1、 用於強迫症患者的幾個隱喻
(1)高鐵列車
當強迫症患者反覆回憶和檢查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時,我可以跟他講一個小故事(隱喻):現在的高鐵列車,正常情況下,可以達到時速300公裡。可是,駕駛員不放心,怕出現故障,結果,他每開出一公裡,就停下來,檢修一遍。你覺得,這樣做,效果如何?強迫症患者會若有所思地說:「嗯,我也是這樣子的。」 這個隱喻,可以幫助病人覺察和反省他對自己的過度理想化和過分壓抑。
(2)種麥子
某高三的男生,經過一番努力,成績上升,皆大歡喜。然後,他更加拼命地學習,並且,為了提高效率,他開始控制一切幹擾因素;結果是,幹擾因素越控制越嚴重,學習成績迅速下滑,他為此苦惱萬分。患上強迫症,休學三年,到處看病,未愈。我問:你到處看病,為什麼?他說:我想著治癒強迫症,然後參加高考。我問:最近三年,你看書了嗎?病人:沒有。我問:高考試題裡,是否有關於看病的題目?病人:沒有。我說:你這樣花了三年時間看病,卻沒有看書。你認為會是什麼效果呢?然後,我就開始給患者講一個小故事:解放前,農民辛苦種了麥子,快要收麥子的時候,鬼子掃蕩來了,搶走了所有的糧食。第二年,全村的男女老少,全部去站崗放哨,把鬼子打跑了,可是,回來一看,卻發現,糟了,忘記種麥子了。病人聽了之後,沉默…… 這個隱喻可以促使來訪者考慮他採用的「轉移」心理防禦機制。
(3)警察
有時候,我還會跟強迫症患者講下面的故事。你知道,全國有十三億人口。如果我當總統的話,為了維護治安,我安排十億人當警察,兩億人種田,一億人當工人。十億名警察,分成三班,輪流保護著兩億農民和一億工人,以確保他們的安全。你認為我這樣當總統,怎麼樣?通過這樣的隱喻,可以促使病人重新考慮他自身的「力比多分配與轉移」。
2、 用於抑鬱症的幾個隱喻
(1)幾個古代人物
抑鬱症患者,當自我理想化破滅後,痛不欲生,往往會有著強烈的自殺衝動。這時,我們可以給他講古代的幾個耳熟能詳的人物。古代,項羽打了敗仗之後,感到無顏見江東父老,過江時,刎頸自殺。還有一個人,吃了敗仗,當了亡國奴,但是他臥薪嘗膽二十年,三千越甲可吞吳。周瑜,嫉賢妒能,最終被諸葛亮氣死了。諸葛亮,最終被司馬懿氣死了。…… 你呢?面對挫折,你是怎麼生活的?
(2)舉重運動員
抑鬱症患者,往往是絕對理想化,強求完美,目標過高,導致心理壓力過大,自我挫敗。這時,心理治療師可以給抑鬱症患者講如下隱喻故事。
一個舉重運動員,雄心勃勃,他太想一鳴驚人、取得比賽冠軍了。可是,在比賽時,他要的重量太大了,結果,舉了三把,都沒有舉起來。你說,他該怎麼樣做呢?
(3)飛機跑道
在抑鬱症病人康復過程中,治療師會鼓勵病人逐漸開始做一些積極而建設性的事情。但是,病人往往急於求成,導致自我挫敗,自暴自棄。治療師講述的隱喻故事是:飛機,肯定是能夠飛向藍天的。但是,飛機在起飛的時候,起跑的初始速度一定是很慢的,跑道還要足夠的長,然後,逐漸提速,飛向藍天。如果縮短跑道,簡直就成了「垂直起降」,飛機起飛的難度就太高了。其實,還有很多類似的隱喻,都是比較好用的:把拳頭收回來,然後再打出去,會更有力量;塞翁失馬;高考是短跑,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不怕慢,就怕站;萬裡長徵;等等。
3、 用於戀愛關係諮詢的隱喻
(1)老奶奶
對於失戀後,痛不欲生的女孩,治療師可以這樣講:有兩個老奶奶,都八十多歲了,心慌氣喘,拄著拐杖。一個老奶奶說:我這輩子,可痛苦了,有過三次的戀愛,每次都投入了整個生命,每次都失戀了,每次都痛不欲生,好不容易,活到現在。另一個老奶奶說:我比你幸運,我這輩子,從來都沒有愛上過誰,當然也沒有經歷過失戀的痛苦。然後,治療師問來訪者:你到八十歲的時候,你願意成為哪個老奶奶呢?
(2)路邊的樹
失戀後的女孩,認為自己這輩子唯一的愛人離她而去,傷心欲絕,認為自己再也不會遇到這麼讓她真愛的男人了。治療師講:一個女孩,在路上走著走著,走到了一棵樹,她好喜歡這棵樹啊,於是她停下來,在樹底下乘涼,休息;她認為,這輩子,在這個世界上,只有這一棵樹。當她在樹底下呆了一陣子,她向遠處望去,發現前面不遠處,還有一棵樹,…… 隱喻:愛人,如同路邊的樹,停下來,就是最後一棵;繼續往前走,前面不遠處,你會發現,還有一棵。
總之,隱喻可以幫助人們以已知喻未知,以熟悉喻不熟悉,以簡單喻複雜,以具體喻抽象,以通俗喻科學,從而形成抽象思維的手段。
隱喻作為一項心理治療的技術手段,可以幫助來訪者自我覺察,把既往的經驗(潛意識)與當前的現實理想整合起來;運用隱喻,能夠更好地表達內心的情感和願望,改變認知,激發領悟,增強人際溝通與交流,促進人格完善與發展。
歡迎大家在心理治療與諮詢工作中,嘗試運用「隱喻」的治療技術,不斷總結提高。
如果我們能在故事中哀悼,就能在現實中哀悼;
如果能在故事中堅強,就能在現實中更有力量;
如果能在故事中發現資源,就能在現實中找到方向;
如果能在故事中放下,就能在現實中原諒;
如果能在故事中領悟,就能在現實中豁然。
我們相信:生命可以在故事中療愈和成長。
想要學習隱喻課程可以添加貝貝:xinlianmeng08
公眾號:壹城心理,有你想要了解的隱喻課程,還有送1000+電子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