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心理學者,你也不懂的:隱喻故事在心理治療中的應用「乾貨」

2020-11-15 壹城心理

本篇文章內容來源於叢中老師的分享,從五個維度詳細介紹隱喻及其作用。


01

概念與定義


比喻,是常用的修辭手法。比喻,分為明喻和暗喻。


明喻是本體和喻體同時出現,它們之間在形式上是相類的關係,說甲(本體)像(喻詞)乙(喻體)。


常用:像、好像、比如、仿佛、宛如、仿佛、好比、比方說、像……一樣、如……一般、仿佛……似的、……一樣、……似的等喻詞來聯繫。


隱喻是一種比喻,用一種事物暗喻另一種事物。


暗喻是本體和喻體同時出現,它們之間在形式上是相合的關係,說甲(本體)是(喻詞)乙(喻體)。


喻詞常由:是、就是、成了、成為、變成等表判斷的詞語來充當。暗喻又叫隱喻。


據《韋伯斯特詞典》,隱喻(Metaphor)是辭格的一種,通常通過一個詞或詞組以一事物替代另一事物,並以此來暗示兩者之間存在一種相似性或類推性;是一種凝練的明喻,以明喻揭示一種隱含的比較。


《大英百科全書》則進一步強調,隱喻是兩個不同事物之間的對比,與明喻之間存在質的差別,涉及「一系列」概念,是詩歌的基本特徵。擬人、換喻、提喻、寓言和 象徵均屬於隱喻。


在英語中,隱喻(Metaphor)是和明喻不同,不用like或as表示出來,而是進行「隱藏的比較」的這樣一種修辭手段。


隱喻是在彼類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體驗、想像、理解、談論此類事物的心理行為、語言行為和文化行為。


02

隱喻的心理機制


隱喻就是在兩個現實現象之間的某種相似。這種相似,首先是外形感官上的相似,更重要的是內心感受層面上的相似。


比如,人們生活中經常會說「男人是山,女人是水」,「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黛玉葬花,「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隱喻通過人類的認知和推理將一個概念域系統地、對應地映合到另一個概念域。通過隱喻,人們可以理解自身和外部世界。

在人的潛意識裡,當兩個不同的事物帶給人們相同的感受時,那麼,其中一個事物可以代表另外一個事物。


比如,「黨」是一個事物,「媽媽」是另外一個事物;這兩個事物,帶給了人們同樣的感受,因此我們就可以說「黨啊,親愛的媽媽」。(隱喻) 隱喻,所對應的心理機制,其實就是精神分析理論所說的潛意識「初級思維過程」中的類比和象徵。


象徵屬於隱喻的一種特殊類型。


象徵,是以某一個具體的事物,代表某種抽象的含義。比如,紅十字代表醫療救助,五星紅旗代表中國,等。(慣例的象徵) 象徵,還有兩種類型,跟個體潛意識有關的「偶然的象徵」,和跟集體無意識有關的「普遍的象徵(原始意象)」。


隱喻跟象徵之間,有重疊交叉,也有所不同。隱喻與象徵的異同點如下。


相同點:兩個不同的事物,帶給人們相同的感受。


不同點:象徵一般是比較固定的搭配關係;象徵往往涉及到抽象與具體之間的關係;隱喻,往往是兩個具體事物之間的關係,這種關係可以靈活搭配,比如,「生命就是金錢」,「生命之樹常青」等。隱喻更側重表面形象上的相似。

03

神經症的症狀與隱喻


象徵屬於隱喻的一種特殊類型。


神經症的症狀是潛意識的象徵化表達,是用象徵語言寫成的。


所以,我們也可以說,神經症的症狀,本身具有隱喻的含義。比如,強迫症病人常常具有怕髒洗滌行為。


病人會說:「你別動我的衣服,你的手髒!」在這個症狀裡,病人所說的「你手髒」,其實是隱喻著「你這個人髒」,其深層情感是「我討厭你!」、「你是糞土!」。 


04

在心理治療中使用隱喻的理由


心理治療會談中,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方法,只要能夠讓來訪者自我覺察並表達出他內心的感受,就會取得明顯的治療效果。


在文學藝術中,使用隱喻,可以表達出作者和讀者內心深處的情感。詩人是運用隱喻的大師。


心理會談中,心理治療師或諮詢師,可以採用共情、情感反映技術,也可以採取對質澄清、解釋等方法,幫助來訪者對深層情感進行自我覺察、識別與表達。


但是,很多時候,來訪者會存在著心理防禦或阻抗,使他無法用言語直接描述深層情感。這時,心理治療師如果採用隱喻的方式,既方便表達,溝通和交流,又容易穿越防禦,克服阻抗,深入到內心深處,表達出來訪者潛意識的情感和欲望。通過隱喻,人能夠更清晰地體會到潛意識的情感和願望。


與對質、澄清及解釋技術相比,隱喻的操作方法,會更容易引導來訪者發揮其內在的能動性,促進其領悟與修通。


05

隱喻的具體應用


隱喻,可以被看作是心理會談中的一項情感表達技術,用於很多情況下。比如,我們可以跟強迫症患者說:你猶豫不決、反覆疑慮,這樣「舉棋不定」,與初學下棋的人相比,顯得更為謹慎小心。


1、 用於強迫症患者的幾個隱喻


(1)高鐵列車

當強迫症患者反覆回憶和檢查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時,我可以跟他講一個小故事(隱喻):現在的高鐵列車,正常情況下,可以達到時速300公裡。可是,駕駛員不放心,怕出現故障,結果,他每開出一公裡,就停下來,檢修一遍。你覺得,這樣做,效果如何?強迫症患者會若有所思地說:「嗯,我也是這樣子的。」 這個隱喻,可以幫助病人覺察和反省他對自己的過度理想化和過分壓抑。


(2)種麥子

某高三的男生,經過一番努力,成績上升,皆大歡喜。然後,他更加拼命地學習,並且,為了提高效率,他開始控制一切幹擾因素;結果是,幹擾因素越控制越嚴重,學習成績迅速下滑,他為此苦惱萬分。患上強迫症,休學三年,到處看病,未愈。我問:你到處看病,為什麼?他說:我想著治癒強迫症,然後參加高考。我問:最近三年,你看書了嗎?病人:沒有。我問:高考試題裡,是否有關於看病的題目?病人:沒有。我說:你這樣花了三年時間看病,卻沒有看書。你認為會是什麼效果呢?然後,我就開始給患者講一個小故事:解放前,農民辛苦種了麥子,快要收麥子的時候,鬼子掃蕩來了,搶走了所有的糧食。第二年,全村的男女老少,全部去站崗放哨,把鬼子打跑了,可是,回來一看,卻發現,糟了,忘記種麥子了。病人聽了之後,沉默…… 這個隱喻可以促使來訪者考慮他採用的「轉移」心理防禦機制。


(3)警察

有時候,我還會跟強迫症患者講下面的故事。你知道,全國有十三億人口。如果我當總統的話,為了維護治安,我安排十億人當警察,兩億人種田,一億人當工人。十億名警察,分成三班,輪流保護著兩億農民和一億工人,以確保他們的安全。你認為我這樣當總統,怎麼樣?通過這樣的隱喻,可以促使病人重新考慮他自身的「力比多分配與轉移」。


2、 用於抑鬱症的幾個隱喻


(1)幾個古代人物

抑鬱症患者,當自我理想化破滅後,痛不欲生,往往會有著強烈的自殺衝動。這時,我們可以給他講古代的幾個耳熟能詳的人物。古代,項羽打了敗仗之後,感到無顏見江東父老,過江時,刎頸自殺。還有一個人,吃了敗仗,當了亡國奴,但是他臥薪嘗膽二十年,三千越甲可吞吳。周瑜,嫉賢妒能,最終被諸葛亮氣死了。諸葛亮,最終被司馬懿氣死了。…… 你呢?面對挫折,你是怎麼生活的?


(2)舉重運動員

抑鬱症患者,往往是絕對理想化,強求完美,目標過高,導致心理壓力過大,自我挫敗。這時,心理治療師可以給抑鬱症患者講如下隱喻故事。

一個舉重運動員,雄心勃勃,他太想一鳴驚人、取得比賽冠軍了。可是,在比賽時,他要的重量太大了,結果,舉了三把,都沒有舉起來。你說,他該怎麼樣做呢?


(3)飛機跑道

在抑鬱症病人康復過程中,治療師會鼓勵病人逐漸開始做一些積極而建設性的事情。但是,病人往往急於求成,導致自我挫敗,自暴自棄。治療師講述的隱喻故事是:飛機,肯定是能夠飛向藍天的。但是,飛機在起飛的時候,起跑的初始速度一定是很慢的,跑道還要足夠的長,然後,逐漸提速,飛向藍天。如果縮短跑道,簡直就成了「垂直起降」,飛機起飛的難度就太高了。其實,還有很多類似的隱喻,都是比較好用的:把拳頭收回來,然後再打出去,會更有力量;塞翁失馬;高考是短跑,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不怕慢,就怕站;萬裡長徵;等等。


3、 用於戀愛關係諮詢的隱喻


(1)老奶奶
對於失戀後,痛不欲生的女孩,治療師可以這樣講:有兩個老奶奶,都八十多歲了,心慌氣喘,拄著拐杖。一個老奶奶說:我這輩子,可痛苦了,有過三次的戀愛,每次都投入了整個生命,每次都失戀了,每次都痛不欲生,好不容易,活到現在。另一個老奶奶說:我比你幸運,我這輩子,從來都沒有愛上過誰,當然也沒有經歷過失戀的痛苦。然後,治療師問來訪者:你到八十歲的時候,你願意成為哪個老奶奶呢?


(2)路邊的樹

失戀後的女孩,認為自己這輩子唯一的愛人離她而去,傷心欲絕,認為自己再也不會遇到這麼讓她真愛的男人了。治療師講:一個女孩,在路上走著走著,走到了一棵樹,她好喜歡這棵樹啊,於是她停下來,在樹底下乘涼,休息;她認為,這輩子,在這個世界上,只有這一棵樹。當她在樹底下呆了一陣子,她向遠處望去,發現前面不遠處,還有一棵樹,…… 隱喻:愛人,如同路邊的樹,停下來,就是最後一棵;繼續往前走,前面不遠處,你會發現,還有一棵。 


總之,隱喻可以幫助人們以已知喻未知,以熟悉喻不熟悉,以簡單喻複雜,以具體喻抽象,以通俗喻科學,從而形成抽象思維的手段。


隱喻作為一項心理治療的技術手段,可以幫助來訪者自我覺察,把既往的經驗(潛意識)與當前的現實理想整合起來;運用隱喻,能夠更好地表達內心的情感和願望,改變認知,激發領悟,增強人際溝通與交流,促進人格完善與發展。


歡迎大家在心理治療與諮詢工作中,嘗試運用「隱喻」的治療技術,不斷總結提高。


如果我們能在故事中哀悼,就能在現實中哀悼;

如果能在故事中堅強,就能在現實中更有力量;

如果能在故事中發現資源,就能在現實中找到方向;

如果能在故事中放下,就能在現實中原諒;

如果能在故事中領悟,就能在現實中豁然。


我們相信:生命可以在故事中療愈和成長。

想要學習隱喻課程可以添加貝貝:xinlianmeng08

公眾號:壹城心理,有你想要了解的隱喻課程,還有送1000+電子書籍

相關焦點

  • 壹城心理丨14部電影,帶你搞懂11個心理治療學派
    心理治療真的有用嗎?在精神分析與客體關係等相關理論告一段落之前,老師預留了一堂課讓我們回顧這些理論的學者與相關的個案。例如,有個個孩子在遊戲治療時一直攻擊治療師,治療師只是跟他說「如果你選擇繼續攻擊我,你就會選擇停止遊戲喔。」
  • 釋放人性中「自我實現的力量」|人本主義心理治療
    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在「精神分析」和「行為主義」兩大陣營強勢對立的時候,人本主義橫空出世,它既反對行為主義把人等同於動物,只研究人的行為,不理解人的內在本性,又批評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經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在幾代心理學者的努力下,人本的哲學理念和治療手段得到大範圍應用,目前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社會思想、一種內在性格。
  • 14部電影,帶你搞懂11個心理治療學派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幾部電影,都可以從心理治療的角度看到主人公的心理變化, 他們如何成為電影裡那個樣子,最後經歷了什麼又得到了療愈,有了成長和突破。有時候藉由角色的故事,可能也可以勾起自己的故事。 接下去就讓我們通過這些影片,一邊了解心理治療學派,一邊了解自己。
  • 為何我們還需要隱喻?為何我們在教學中需要隱喻?
    亦因此,在教與學中使用隱喻活動同時意味著對「體驗式教育」和「全人教育」的重視;這使同樣著重「體驗式教育」和「全人教育」的「戲劇教育」(Drama-in-Education)跟隱喻有著很深的關係。把隱喻運用到戲劇教育的體驗式學習過程,並不只是運用隱喻來表達參加者對於活動過程或跟探索主題有關的體驗,更根本是通過「創造隱喻」——尤其是「眾人共同創造隱喻」——的過程,來開展一個探索性的體驗歷程。於此,隱喻不只是借一樣事物來呈現另一事物,而是在隱喻的延伸發展中,牽連到更多其他事物,猶如抽出一整個網絡。
  • 第三屆華人應用心理國際學術研討會(第二輪學術通知)
    國際、中國主流心理治療流派均在大會呈現:家庭治療、精神分析、正念、催眠、內觀、焦點解決療法、後現代心理學……——親眼見證,海內外大師的治療功力。也許你還不知道,心理學的應用已經如此廣泛。、王群、周曉虹導師介紹:王群:上海心理學會周曉虹:浙江大學張怡筠:情商教育專家靜觀自我關懷海藍導師介紹:幸福力導師催眠及催眠中的隱喻故事方新摘要:1 廣義催眠 2 簡介艾利克森催眠的理解 3 艾利克森催眠的基本理念 4 艾利克森催眠隱喻故事之構建 5 針對不同診斷的催眠隱喻故事之構建
  • 【限時預售】心智化導向心理治療:理論、技術與應用 | 視頻系列課程
    如果你想系統地學習心智化導向心理治療,這門課幾乎是目前市場上你的最佳選擇,也可能是唯一的選擇。
  • 「聽說?我說!」在心理諮詢過程中,諮詢師可以流淚嗎?
    聽說上周我們發起了一次投票,關於「在心理諮詢過程中,諮詢師可以流淚嗎根據大家的投票結果,可以看出選擇YES的票數遠遠多於選擇NO的票數,看來大多數人都覺得心理諮詢中諮詢師是可以流淚的。本周我們請來資深心理諮詢師,就這問題給大家做一個分享。
  • 在線心理治療公司「Lyra Health」獲 7500 萬美元融資,幫助企業...
    「Lyra Health」官網據外媒報導,近日,在線心理治療公司「Lyra Health」獲得了 7500 萬美元的融資,此輪融資的投資者包括 IVP 等風險投資公司。「Lyra Health」於 2015 年在美國成立,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伯靈格姆,是一家數字健康創業公司。當前,焦慮和抑鬱已成為公司員工首要的心理健康問題,「Lyra Health」為企業提供員工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方案,發現並解決員工的心理健康問題。
  • 【心盟·公開課】心理治療中的現象學
    你有沒有想過,你所看到的世界也許是「遮蔽」的世界。而有了現象學,就有了一條能看到不同風景的道路。這次訪談,讓我們換上現象學視角,跟隨李維倫老師一起去看看:心理治療/諮詢中的現象學是什麼?怎麼樣才是更好的看到你的來訪者?面對拿刀子割自己的來訪者,有沒有不一樣的治療目標呢?在現象學的學習中會面臨什麼樣的困難?現象學,這個出現在很多心理治療流派中的名詞,和各流派又是什麼關係?
  • 著名心理學者河合隼雄《心理治療之路》對國人「尋根」的啟發
    在前幾年,當代著名學者徐凱文提到北大的精英學生中存在的一種特有心理病「空心病」。即:覺得人生毫無意義,對生活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而他們非常優秀、聰明,有前途。在我看來,這是過度用腦,喪失了對中國文化中自有的「虛」的接納度,當觸碰到心裡的「空」便被嚇壞,不知所措,感到茫然。也可以說,這種屬於中國人最具特色和天賦的「內傾直覺」功能被「外傾思維」吞噬和取代。榮格在《金花的秘密》一書序言中,肯定的說從中國哲學史來看,中國人從未忽視過人的「心靈」,這裡有著全人類的集體潛意識。
  • 轉發丨第三屆華人應用心理國際學術研討會
    每個人的生活都由無數個故事串聯起來,每個人也都可以成為自己生命故事裡的主人公。敘事治療,是非常生活化的一個心理治療的流派。不僅在心理治療實踐裡,在現實生活裡,在不同的角色裡,都可以用故事來陪伴來訪者,陪伴家人、陪伴自己、陪伴身邊的親人和朋友。王繼堃博士重點向您講述故事的魔力,如何用故事陪伴孩子遇見美好的自己。
  • 心理短片丨什麼是認知行為治療(CBT)?
    1、正念是什麼(1)正念是什麼:給諮詢師的入門引導(2)正念不是什麼:正念的迷思與誤解2、當正念遇上心理治療(1)第一波、第二波到第三波:當行為治療遇上「正念」(2)正念在當代心理治療中的應用(3)抑鬱症心理治療的困境(4)抑鬱症的復發3、正念認知療法(一)行動與同在(1)用正念認知療法的角度評估個案狀況
  • 心理諮詢是中產智商稅嗎|大象公會
    當你做心理諮詢和治療的時候,如何確定自己真在接受專業服務,而不是找了個「高級陪聊」?文|徐子明最近十年,早先更多出現在電影裡的心理諮詢,越來越進入普通中國人的生活視野。在社會觀念保守的中國,更多人願意在心理方面尋求專業幹預是一個可喜的進步。
  • 漢字聚焦:暗在中的一字與心理治療 肆
    Ⅲ.在聚焦取向的心理治療中運用「漢字一字」  在心理治療中不可能照搬簡易聚焦法的步驟按部就班地進行。在第二次要回去上班前,作為該公司復職援助程序的一環與心理諮詢師(筆者)進行了面詢。在初次面詢的後半部分,諮詢師試著詢問「你說在總公司工作感到有壓力,請感覺一下這個壓力,這是什麼樣的感覺呢?用漢字一字來表達的話,什麼樣的字會浮現出來呢?」D沉默了一下說「是恐怖的「怖」」。於是諮詢師心裡似乎已經明白D所感覺到是什麼了。所謂「壓力」這個曖昧的表現通過「怖」這個表現也引起了諮詢師的感應。
  • 哈佛專家4點方式建立「心理安全感」 教你提升團隊效能
    專家指出,「心理安全感」(psychological safety)對於建立優良團隊至關重要,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對前景帶來更多不確定性,這個概念變得更有價值。Edmondson)表示,「心理安全感」描述的是一個樂意接受壞消息、提問、擔憂、還沒想好的點子,甚至是指出錯誤的工作環境,使員工擁有即使自己發問、犯錯、提出疑慮和想法,也不會造成不良影響的安全感。
  • VR虛擬實境技術在心理輔導和心理治療中的應用
    很久之前就有過心理學家說過,VR虛擬實境技術和心理治療的結合,可以很大程度的幫助患者改變審過。設想一下,在心理諮詢師科學的引導下,通過佩戴VR心理設備,進入模擬的使其不安的各類場景中,再利用有關情景的問題來解決方案,藉此來幫助患者學會各類技巧並克服所面臨的困難和心理障礙等。
  • 「心理專欄」當肯恩威爾伯遇到儒家⊙王嶽
    作為新時代運動中的重要一員,肯恩·威爾伯(Kenneth Earl Wilber,1949- )的工作主要以創造一個以心理學、冥契主義、現代主義、經驗科學、系統論連貫為整體的「意識的完整理論」。在完全意識中,威爾伯稱自己是一個說故事者和製圖師。他的故事解析博大的問題,他的地圖展現對宇宙的各種透視。
  • 隆重推薦 國際戲劇治療研究生證書:「發展性轉化」治療師課程
    課程將探討治療師在個案及小組形式內各類型的表現手法,並討論如何在DvT輔導的過程中運用多元化的遊樂及轉化,來減輕服務對象面對生活中的恐懼及不可預知變化的壓力。DvT是一個充滿樂趣的學習,只需投入地參與小組和個案活動、分享你的觀察和體驗,以及盡情地享受玩樂。DvT可應用在個案、小組、家庭,甚至大得如一個社區。
  • 第三屆華人應用心理國際學術研討會(第三輪通知)
    >張怡筠(著名心理學者,情商教育專家, 【卡卡幼兒情商力】創始人) ➂會中工作坊:色彩在工作與生活中的應用(14:00-17:00)樂嘉(性格色彩學創始人。、感性遲鈍的恢復3 斷舍離和空間:居住空間環境的提升居住空間的影響力,對內心的消極作用居住空間的創造力,對內心的積極作用4 斷舍離的實操方法5 Q&A ➁會中工作坊:催眠及催眠中的隱喻故事(9:00-12:00)方新
  • 「棉花糖·心理」一張圖告訴你:孩子的心理健康,比成績更重要
    試想,你的孩子很優秀,但內心卻千瘡百孔,遇到一點挫折就容易想不開,恐怕心裡也多少有些不好受吧~心理健康有三大基石:安全感、價值感和存在感。心理教育專家同時指出,心理健康基石是在12歲以前的家庭養育模式中確立的,最大的責任人就是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