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判例:房地產評估價值已包含土地價值,不應再重複取得土地補償費

2020-11-08 狄城普法驛站


☑ 裁判要點

為防止集體土地補償雙重給付,在房屋估價報告中已包含土地價值,人民法院參照估價報告確定的市場評估價格確定當事人案涉房屋等的補償數額的情況下,當事人不應再從村集體領取土地補償費。

☑ 裁判文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行 政 裁 定 書

(2020)最高法行申305號

再審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遼寧省瀋陽市于洪區人民政府

被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梁紹鈞,男,漢族。

再審申請人遼寧省瀋陽市于洪區人民政府(以下簡稱于洪區政府)因梁紹鈞訴其履行安置補償職責一案,不服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2018)遼行終349號行政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由審判員梁鳳雲、審判員張豔、審判員張劍組成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查,現已審查終結。

于洪區政府向本院申請再審,請求:撤銷二審判決,依法改判或發回重審。主要的事實理由為:一、二審判決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適用法律錯誤。首先,案涉有證房屋的評估價值不應包含土地價值,而遼寧天衡房地產與土地評估有限公司所作的遼天衡評〔2017〕E279號房地產估價報告(以下簡稱E279號估價報告)的建築物評估價格包含了土地價值,不能作為確定補償數額的依據。其次,E279號估價報告、遼永安〔2017〕B018號資產評估報告(以下簡稱B018號評估報告)的估價對象、計算價格方式均有不當,亦不能作為確定補償數額的依據。

本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是E279號估價報告與B018號評估報告能否作為確定補償數額的依據。

首先,關於E279號估價報告能否作為確定補償數額依據的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集體土地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徵收農村集體土地時未就被徵收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進行安置補償,補償安置時房屋所在地已納入城市規劃區的,土地權利人請求參照執行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補償標準的,人民法院一般應予支持,但應當扣除已經取得的土地補償費。該款但書規定的本意是為了避免土地權利人對被徵收土地獲得重複補償。本案中,原審法院認定,梁紹鈞未實際取得土地補償費,E279號估價報告將案涉有證房屋包含土地價值一併評估。在此情況下,二審法院參照E279號估價報告確定的市場評估價格確定房屋等的補償數額,並無明顯不當。但二審法院認為「本案中,梁紹鈞村裡對於集體建設用地已經給補償5萬元/畝,只是其因訴訟並未實際領取,故本案的集體建設用地已經補償完畢,可由其向村裡主張領取」確有不當。在E279號估價報告中已包含土地價值,二審法院參照E279號估價報告確定的市場評估價格確定梁紹鈞案涉房屋等的補償數額的情況下,梁紹鈞不應再從村集體領取土地補償費。為防止集體土地補償雙重給付,本院對二審法院上述觀點予以糾正。慮及原審裁判結果並無明顯不當,因此無提起再審之必要,故對于洪區政府關於E279號估價報告不能作為確定補償數額依據的主張,本院不予支持。

其次,關於B018號評估報告能否作為確定補償數額依據的問題。原審法院參照B018號評估報告,酌定裝修、果樹、路面、圍牆、磚牆、旱廁、水井的補償數額。在于洪區政府未能提供充分證據證明B018號評估報告不能成為確定補償數額依據的情況下,本院對其該項主張不予支持。

綜上,于洪區政府的再審申請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九十一條規定的情形。本院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一十六條第二款之規定,裁定如下:

駁回再審申請人遼寧省瀋陽市于洪區人民政府的再審申請。


二〇二〇年九月二十六日



相關焦點

  • 最高法判例:強拆宅基地房屋的賠償方式,當事人主張比照國有土地上房屋進行賠償的判斷
    葉賢國、葉偉申請再審稱:一、申請人房屋所佔土地性質早已變更為國有,應按照國有土地上房屋的相關標準賠償申請人損失。二、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未經質證。根據我國徵收程序規定,地,地籍口調查是徵收部門的義務,原審法院為申請人設定15日申報人口義務沒有依據。涉案房屋是違法強拆,根據相關規定及司法判例,應當按照行政賠償案件判決時房地產市場價格標準對被拆房屋予以評估和賠償。
  • 房地產企業土地增值稅成本列支的稽查重點(續一)
    由於沒有取得現金收入,所以一部分房地產納稅人在土地增值稅清算申報時,沒有把實物還建的房產確認為土地增值稅的應稅收入;有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對還建房沒有視同銷售繳納增值稅,直接抵減拆遷補償費,從而少繳納了土地增值稅。
  • 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增值稅的預繳與清算方法
    銷售合同所載商品房面積與有關部門實際測量面積不一致,在清算前已發生補、退房款的,應在計算土地增值稅時予以調整。2、對在銷售時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定代收的各項費用計入房價向購買方一併收取的,應將代收費用作為轉讓房地產所取得的收入。代收費用在房價之外單獨收取且未計入房地產價格的,不作為轉讓房地產的收入。
  • 最高法:強拆宅基地房屋的賠償方式,當事人主張比照國有土地上房屋進行賠償的判斷
    最高法行賠申270號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葉某國,男。葉某國、葉某申請再審稱:一、申請人房屋所佔土地性質早已變更為國有,應按照國有土地上房屋的相關標準賠償申請人損失。二、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未經質證。根據我國徵收程序規定,地,地籍口調查是徵收部門的義務,原審法院為申請人設定15日申報人口義務沒有依據。涉案房屋是違法強拆,根據相關規定及司法判例,應當按照行政賠償案件判決時房地產市場價格標準對被拆房屋予以評估和賠償。
  • 房地產企業清算後再轉讓房地產如何繳納土地增值稅?
    納稅人轉讓舊房及建築物(不含個人轉讓住房),無原購房發票信息,但能夠提供房地產評估機構按照重置成本評估法評定的舊房及建築物價格評估報告的,土地增值稅扣除項目金額按以下標準確認:(一)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二)中介機構評定的舊房及建築物價格(不包括土地評估價格),須經主管稅務機關對評定的舊房及建築物價格進行確認;(三)與轉讓房地產有關的稅金;(四)納稅人支付的舊房及建築物價格評估費用
  • 房地產企業注意:拆一還一,要繳納土地增值稅!
    房地產開發企業支付給回遷戶的補差價款,計入拆遷補償費;回遷戶支付給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補差價款,應抵減本項目拆遷補償費。因為房屋補償方式相當於房地產企業向被拆遷戶支付貨幣補償資金,然後被拆遷戶再用這筆貨幣補償資金向房地產企業購入房屋,因此應按照同一地區、同一年度銷售的同類房地產的平均價格或參照當地當年、同類房地產的市場價格或評估價值確定「拆遷補償費支出」 入開發成本的土地成本中;2、要確認視同銷售所得,對補償的房屋按照國稅發
  • 最高院判例:收回土地使用權,不能只徵收不補償,也不能遲遲不補
    並確保補償金額不低於土地使用權人取得土地的成本的情況下,綜合確定公平合理的補償金額。但萬寧市國土局委託中天運會計師事務所作出《審核報告》,系採用土地出讓金加利息的方式確定補償金額,既非專業的不動產評估機構對案涉土地市場價格的客觀合理評估,也未參考案涉土地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規定精神
  • 允許在房地產企業增值稅前扣除的土地價款實操難點淺析
    特別是付費憑證方面,原則上建議應選用「非現金性」拆遷補償的支付方式,從而取得可信、有第三方證明的付款憑證。3.「城市基礎設施配套」是否可在增值稅中視為「土地成本」房地產開發企業中的一般納稅人計算銷項稅時可扣除的土地成本是否包含城市基礎設施配套一直是比較容易混淆的一個點。
  • 房地產企業拆遷補償房的4種土地增值稅計算風險及控制
    因此,拆遷補償成本還應當在已銷售的商品房與未銷售的商品房之間進行分攤或分配。在清算時,本次允許扣除項目金額可以採用已售面積百分比法或單位成本法計算。可售面積百分比法:  本次允許扣除項目金額=允許扣除項目總金額×(已售建築面積÷可售總建築面積)  單位成本法:  本次允許扣除項目金額=已售建築面積×(允許扣除項目總金額÷可售總建築面積)  實踐中,不合理分攤實物還建成本的現象比較普遍。
  • 房地產開發項目全程稅務測算(二) ——增值稅及附加、土地增值稅...
    且《關於營改增後契稅、房產稅、土地增值稅、個人所得稅計稅依據問題的通知》(財稅〔2016〕43號)規定,土地增值稅納稅人轉讓房地產取得的收入為不含增值稅收入,適用增值稅一般計稅方法的納稅人,其轉讓房地產的土地增值稅應稅收入不含增值稅銷項稅額。
  • 2019稅務師考試《稅法一》第七章土地增值稅基礎知識點:房地產開發...
    2.審核收入情況時,應結合銷售發票、銷售合同(含房管部門網上備案登記資料)、商品房銷售(預售)許可證、房產銷售分戶明細表及其他有關資料,重點審核銷售明細表、房地產銷售面積與項目可售面積的數據關聯性,以核實計稅收入;對銷售合同所載商品房面積與有關部門實際測量面積不一致,而發生補、退房款的收入凋整情況進行審核;對銷售價格進行評估,審核有無價格明顯偏低的情況。
  • 最高法判例:因收回土地「對土地使用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的確定標準和確定方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二十條規定,根據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程序提前收回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權,並根據土地使用者使用土地的實際年限和開發土地的實際情況給予相應的補償;《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第八條規定,財產徵收徵用應遵循及時合理補償原則,給予被徵收徵用者公平合理補償。
  • 最高法:城市規劃區內農村拆遷,拆遷補償應參照國有土地標準
    徵地拆遷期間,拆遷戶和拆遷部門之間經常會有各種各樣的矛盾,而這些矛盾的起因無不是補償安置問題,如果拆遷戶不肯就補償數額問題讓步,那麼就可能遭遇違法拆遷行為,因此拆遷戶應儘早了解徵地拆遷的一些法律法規。今天就來帶大家看一看,對於城市規劃區內的農村拆遷,關於補償標準最高法是如何認定的。
  • 土地增值稅繳納與清算環節中的涉稅風險解析
    國稅發[2006]187號第一條規定:「土地增值稅以國家有關部門審批的房地產開發項目為單位進行清算,對於分期開發的項目,以分期項目為單位清算。開發項目中同時包含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的,應分別計算增值額。」
  • 最高法判例:土地閒置原因的審查認定
    本院於2020年6月16日作出(2020)最高法行申1526號行政裁定,提審本案,並於2020年7月16日立案,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案件現已審理終結。涉案土地位於海南省××亞市天涯區××路,面積為726.89平方米。2007年8月29日,三餘公司取得該地的三土房(2007)字第6654號《土地房屋權證》(以下簡稱6654號土地證)。
  • 房屋徵收協議未包含的停產停業損失不能扣除
    經營用房的承租人屬於其他有利害關係的人,其利益應依法給予保護。  2.法理基礎。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十七條的規定,補償的範圍包括對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搬遷、臨時安置補償及停產停業損失補償。
  • 房地產開發企業出售沒有產權的閣樓如何繳納土地增值稅?
    納稅人轉讓舊房及建築物(不含個人轉讓住房),無原購房發票信息,但能夠提供房地產評估機構按照重置成本評估法評定的舊房及建築物價格評估報告的,土地增值稅扣除項目金額按以下標準確認:(一)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二)中介機構評定的舊房及建築物價格(不包括土地評估價格),須經主管稅務機關對評定的舊房及建築物價格進行確認;(三)與轉讓房地產有關的稅金;(四)納稅人支付的舊房及建築物價格評估費用
  • 【「遼」聊法】戶口已遷出的在校大學生是否具有農村土地補償費分配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七條第(四)項規定承包方享有下列權利:「承包地被依法徵收、徵用、佔用的,有權依法獲得相應的補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四條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可以按照法律規定的民主議定程序,決定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分配已經收到的土地補償費。
  • 被徵房屋按房地合一價值補償後,不再對土地使用權另行補償
    【案情】王某建有一幢四層房屋,已取得該幢房屋的房屋所有權證及該處房屋所在土地的國有出讓土地使用權證。因棚戶區改造,政府需徵收王某的房屋和土地,遂委託某房地產評估公司對王某房屋價值進行了評估,評估報告載明房屋評估價為住宅(店面)房地合一市場價值。
  • 【以案釋法】房屋徵收協議未包含的停產停業損失不能扣除
    經營用房的承租人屬於其他有利害關係的人,其利益應依法給予保護。  2.法理基礎。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十七條的規定,補償的範圍包括對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搬遷、臨時安置補償及停產停業損失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