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電子督促程序,這類借貸糾紛10來天即可審結

2021-01-10 澎湃新聞

編者按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明確要求,也是人民群眾的殷切期盼。

杭州法院人牢記初心使命,秉持「三正」建「三信」工作理念,以養正氣,爭當群眾信任的法官;明正理,製作群眾信服的裁判;守正道,建設群眾信賴的法院,不斷提升法院工作核心戰鬥力,為全面打造「重要窗口」護航添彩。

本公眾號推出「以三正建三信」專欄,定期發布杭州兩級法院優秀法官典型事跡和微創新案(事)例,傳遞新時代司法正能量。

一件事實明確的借貸糾紛,如果遇到不認帳的,起訴到法院打個官司,哪怕是簡易程序,案件生效少則3個月多則半年。而電子督促程序能將整個案件審理周期縮短到十來天!

繼在第三屆中國網際網路法治大會上獲評「2017年中國網際網路法律服務創新項目」,電子督促程序項目2019年又被評為「全國政法智能化建設優秀創新案例」。

全國首例

適用電子督促程序發出的支付令

2015年1月4日,杭州的朱某通過支付寶網站與重慶阿里小貸公司在線籤訂了授信額度為6000元的「花唄」消費貸款服務合同。也就是說,朱某向阿里小額貸款6000元。

結果到期後,阿里多次催促,朱某一直不還。5月25日下午,重慶阿里小貸公司向西湖法院公用電子郵箱發送了支付令申請並遞交了證據材料。所有的證據材料都是電子證據,包括電子合同等。通常,這類借貸糾紛不同於背景複雜的民間借貸,格式合同,事實明確。

西湖法院在網上審查了申請人的證據材料,通過電子郵箱向申請人做了詢問,確認其滿足支付令申請條件後,受理了該申請,並以電子郵件方式向申請人發送了受理案件通知書以及繳費通知書、繳費二維碼。

申請人繳費後,立案庭將案件轉給審理法官。審理法官審查後,認為該案件符合發送支付令的條件,當即以電子郵箱和簡訊等數據電子方式向朱某發送支付令、證據材料和風險提示書。

從下午2點受理支付令申請,到晚上6點發出支付令,整個程序只用了4個多小時。

接下來,貸款人朱某有15天的答覆期,如果他不在規定時間內提出書面異議,那麼支付令生效,也就是說,朱某的欠款事實被法院所認定,效力等同於判決。

15天異議期屆滿,被申請人朱某未提交書面異議,支付令已經發生法律效力。

這是西湖區法院首次嘗試適用電子督促程序向被申請人(借款人)發出支付令,這也是全國首例適用電子督促程序發出的支付令。

那麼問題來了……

什麼是電子督促程序呢?

電子督促程序界面

這涉及到我國訴訟程序中的「督促程序」,涉及到「支付令」,關鍵是還用上「網際網路+」概念。

在訴訟程序中有個「督促程序」。《民事訴訟法》規定,督促程序是指對一些債務已到期、債權人與債務人沒有其他債務糾紛、支付令能夠送達債務人的非爭議案件,經債權人申請,法院以支付令的形式,催促債務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的一種非訴程序,是債權人向法院申請討回債務的最簡便方法。

所謂電子督促程序,就是在督促程序的基礎上,運用網際網路技術,實現支付令的網上申請、網上提交證據材料、網上審查、網上送達、網上詢問、網上生成支付令的一系列流程。從程序和周期來說,觸網帶來的提速和資源節約是驚人的。

電子督促程序帶來哪些好處?

一是流程操作電子化。當事人在線填寫結構化申請書和上傳證據,一提交申請,系統即向被申請人及立案法官發出案件提交申請的簡訊通知。被申請人可自行協商或快速還款。立案法官在線審查當事人提交的申請是否符合受理條件,符合受理條件的,系統生成受理通知書並通知當事人繳費。申請人通過支付寶等在線工具繳費後,由審理法官在線綜合進行審查與裁決。

二是文書生成智能化。審理法官審查認為申請人主張事實與理由成立,債權債務關係明確合法的,可在線點擊生成支付令,系統自動抓取生成支付令所需要的身份、請求、事實、證據、法律規定,並對欠款金額、利息、罰息等進行系統內設的初步審查,一兩秒鐘合成一份支付令供審理法官編輯參考,審理法官只需花很短的時間核對原始證據材料後,即可製作完成一份支付令。

三是風險告知規範化。審理法官專門製作了《督促程序風險提示書》,特別提示被申請人應當自收到支付令之日起十五日內清償債務,或者向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被申請人在該段期間內不提出異議又不履行支付令的,申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為預防有些被申請人惡意應訴,隨意提出異議,風險提示書還特別提醒:轉入訴訟程序後,如經過法院生效裁判文書認定申請人的主張成立的,被申請人具有承擔不利法律後果的風險,可能不僅會承擔申請人申請支付令的費用損失,還可能需要承擔相應訴訟費用;如果申請人與被申請人之間的協議具有相關約定,被申請人可能需要承擔申請人因提起訴訟而支出的合理律師費等費用;被申請人可能會承擔相應的信用風險。

四是糾紛管理訴前契約化。雙方當事人在訴前明確約定電子郵件、移動通信等即時收悉的特定系統的,可視為糾紛發生後審理、執行階段法律文書的送達方式,有效提高辦案效率。

五是訴訟費用經濟化。督促程序案件的申請費僅為普通程序的三分之一,且經審查裁定駁回支付令申請的案件,不需要繳納申請費,引導債權人通過電子督促程序解決糾紛。支付令失效後轉入訴訟程序的,債權人可暫緩補繳案件受理費,待結果確定後再按照判決比例繳納,且督促程序中的申請費可以作為債權請求債務人負擔。

2016年至今,西湖法院共發出1095份電子支付令。在高效保障合法債權、減輕法官負擔、提高辦案效率、便民利民等方面作用顯著。

「以三正建三信」專欄:

來源:西湖法院

原標題:《有了電子督促程序,這類借貸糾紛10來天即可審結》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電子督促程序初探
    黨中央在十八屆四中、五中全會對推進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作出了戰略部署。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人民法院進一步深化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創新在線糾紛解決方式」,建立「電子督促程序」。最高人民法院近期發布的《關於進一步推進案件繁簡分流優化司法資源配置的若干意見》中,也指出要積極推廣使用電子支付令。
  • 督促程序困境與破解
    一、審視:督促程序的困境  筆者以《中國法律年鑑》的數據、上海法院的相關數據為主要樣本,對督促程序的運行現狀進行實證分析。  (一)功能消解:適用量效日漸式微  1. 適用數量日趨萎縮  一是適用總量偏低。2003-2008年期間,全國共審結督促程序案件約70萬件,不足同期民商事合同糾紛案件結案數的10%。
  • 電子督促程序來了!·杭州日報
    本報訊(記者 傅一覽 實習生 王冀)今年上半年,西湖區人民法院將推行「電子督促程序」。  這是與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金服集團、浙江大學開始合作的新項目,一種網際網路糾紛的創新解決機制。  「電子督促程序在德國運用得非常廣泛,每年運用督促處理案件高達700餘萬件,其中90%左右的案件,不經轉入訴訟程序就已終結。」
  • 民間借貸案件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十分鐘解紛!
    民間借貸案件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十分鐘解紛!思明法院試點民間借貸案件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從立案到審結才7天,快來圍觀吧!近日,思明法院在線審結一起適用小額訴訟程序的民間借貸案件,這是福建省首例適用《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實施辦法》小額訴訟程序化解糾紛的一次實踐。
  • 包頭市昆都侖區人民法院審結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
    近日,包頭市昆都侖區人民法院審結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原告起訴被告償還借款9000元,乍看之時本案就是普通的民間借貸糾紛。然而本案的特殊之處在於借貸的過程。原被告為陌生人,雙方通過微信「附近人」功能互加好友微信聊天,雙方未曾見面。
  • 焦作中院關於加強督促程序適用的調研報告
    督促程序可以迅速、經濟地解決民事糾紛,將大量民商事案件從訴訟程序中分流出來,極大地節約司法資源,提高審判質效。課題組對焦作市基層法院2015年至2016年審理的民商事案件進行抽樣分析,2015年至2016年焦作市基層法院共審理民間借貸案件9884件、金融借款案件1608件,其中符合督促程序適用條件的民間借貸案件數量約為4744件,佔比48%,符合督促程序適用條件的金融借款案件數量約為1319件,佔比82%。
  • 巧用督促程序 案件審結加速度
    樂安縣人民法院積極探索速裁快審「高鐵」新模式,大力推進繁簡分流改革,實行「訴前助理」「雙篩查」等機制,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高效化、便捷化的糾紛解決需求。今年9月,我院依法向拖欠農民勞務工資的鄧某發出支付令,為農民工追討拖欠的工資。
  • 一次性解決糾紛 | 龍潭法庭高效審結六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
    7月28日,博白縣人民法院龍潭人民法庭高效審結了六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其中五案達成調解、一案撤訴,既一次性解決了糾紛,又維護了當事人之間的鄰居情誼。案情簡介此次系列借貸案的六被告均是當地養殖戶,從事豬、雞、鴨等家畜家禽的養殖。他們與原告黃某是鄰居關係。2017年至2018年期間,六位被告因為養殖資金周轉問題,先後向黃某提借款,借款金額從1萬元到3萬元不等,借款期限約定為一年或半年。
  • 一站式建設丨我院首用「示範訴訟+支付令」督促程序高效解紛
    一站式建設丨我院首用「示範訴訟+支付令」督促程序高效解紛 2020-10-23 16: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督促程序的支付令高效處理!
    據統計,如今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中,除婚姻家庭糾紛之外,案件受理數量最大的就是民間借貸糾紛案件。欠錢不還仿佛已經不再是一種可恥的現象,反而愈發常見。這樣的情況與日俱增只能破壞人與人之間的基礎信任,有礙於社會的發展,有礙於社會的進步。
  • 民間借貸糾紛排民事審判案件類型首位
    法治周末記者注意到,報告中的602例案件中,融資類犯罪依舊突出。民企企業家犯罪案例涉及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及集資詐騙兩項融資類犯罪的多達 81例,佔到總數的約三分之一。  而獵律網發布的一份《2011-2015年民間借貸大數據白皮書》 (以下簡稱「數據報告」 )顯示,民間借貸糾紛已經排在我國民事審判案件類型的第一位。
  • 2年的貨款糾紛6天化解,平均審理期限34天,杭經開法院小額訴訟程序...
    因案件標的額為人民幣5萬元以下,且符合小額訴訟程序的要求,承辦法官及時與被告阿強取得聯繫,了解到阿強後期因經營困難,加上雙方因退換貨物問題存在爭議,所以才一直拖欠貨款。經溝通,小華同意被告阿強可以分期支付,並對貨款予以減少,雙方最終達成協議。該案於1月15日立案,1月21日達成調解協議,歷時僅6天,就化解了一起長達2年的貨款糾紛。
  • 山東省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的操作...
    第四條【適用的案件類型】下列幾類案件,應當適用簡易程序審理:(一)當事人雙方結婚時間短,財產爭議不大的離婚糾紛;(二)身份關係清楚,僅在給付金額、時間上存在爭議的撫養費、贍養費、扶養費糾紛;(三)雙方爭議不大的確認收養關係、變更撫養關係糾紛;(四)遺產和繼承人範圍明確的繼承糾紛
  • 解決民間借貸糾紛的幾種方法,你學會了嗎?
    在我國,解決民間借貸糾紛的方式主要有下列幾種:當事人可自行協商或非公調解;也可申請人民調解,經司法確認的人民調解可申請法院執行;如果當事人對合同做了強制執行公證,借款人若不履行借款合同,可在公證處出具執行證書後直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如果當事人已約定仲裁條款,可提請仲裁。若不履行仲裁裁決,可直接申請法院執行;債權人可通過督促程序,申請支付令;訴訟時可以調解。
  • 督促程序的適用困境及對策初探
    實際上,也不乏個別高齡法官,由於知識結構不同,理論知識更新較慢,重實體、輕程序,固守傳統的訴訟審判模式,對督促程序解決糾紛的能力缺少關注和信心。  2、支付令的固有送達方式制約著督促程序的適用。在通常的訴訟程序中,原告只要提供被告明確的身份信息,法院即可受理,即便被告下落不明還能通過公告送達缺席審判得以結案。但對於督促程序中的支付令,因為債務人有異議權,故支付令不得公告送達。
  • 淺談督促程序
    一、當前適用督促程序存在的問題  現今,因法院在工作中適用督促程序存在一定的問題,導致督促程序案件的數量正逐年減少,這與立法的初衷相悖。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債務人對支付令提出異議的隨意性,影響了督促程序的適用。
  • 民間借貸糾紛新司法解釋實務問題解析
    2020年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新修正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民間借貸糾紛新司法解釋或新司法解釋),朋友圈一時間熱鬧非凡,大家紛紛轉發、評論。其中最主要原因在於民間借貸糾紛一直是民事領域數量最高發的案由,與大家的日常生活也息息相關。
  • 全市電子督促程序試點推進會...
    近日,杭州聯合銀行與上城法院做好對接後,迅速提起了電子支付令申請,經法官審核發出支付令,整個流程不到兩天,比以往訴訟程序更為便捷省時,實現了案件繁簡分流、快慢分道。電子督促程序實行電子送達地址前置約定,具有操作流程電子化、文書生成智能化等特點,不僅優化了司法資源配置,更為當事人提供了便利。
  • 民間借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類案件刑民交叉程序研究以2019年...
    這種模式與《7 號規定》第 10 條「人民法院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發現與本案有牽連,但與本案不是同一法律關係的經濟犯罪嫌疑線索、材料,應將犯罪嫌疑線索、材料移送有關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查處,經濟糾紛案件繼續審理」,和《民借解釋》第 6 條「人民法院立案後,發現與民間借貸糾紛案件雖有關聯但不是同一事實的涉嫌非法集資等犯罪的線索、材料的,人民法院應當繼續審理民間借貸糾紛案件,並將涉嫌非法集資等犯罪的線索
  • 炸雞和啤酒,一個資深吃貨眼中的民間借貸糾紛
    民間借貸是人們日常經濟往來裡普遍的一種行為,可是一些人卻把這種互助的經濟往來當作生意經營起來時,這種常見的老百姓之間的借貸秩序便混亂起來。這兩年大量的民間借貸糾紛湧向法院,希望能通過司法這最後的救濟程序幫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