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卡」開發右腦到底是科學,還是炒作?家長別因焦慮交智商稅

2020-08-27 可可不笑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前兩天,群裡有位媽媽分享說:他家孩子參加了左右腦思維訓練課程,短短3-4節的時間,記住了將近80-90個詞彙!

大家都很好奇,問他參加的是什麼課程,這位媽媽自豪地說:「老師每節課會拿一些卡片在孩子面前呈現,然後快速閃過,同時還會說些無釐頭的話,比如在雪地裡製作飛船等,孩子就記住了「雪地」和「飛船」兩個詞,越離奇孩子記得越深刻!後來記憶得也越來越快!」

她還說:「有個圈裡的家長孩子剛滿月就開始進行閃卡練習了,可不能落下!」

此言一出,群裡不少家長的焦慮情緒都被調動起來了,與此同時還有質疑聲。

想想也是,現在鋪天蓋地的全腦課、思維課裡

都有「閃卡」這個項目,而且會被作為賣點加大宣傳力度,導致家長覺得不學就會缺少競爭力,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

然而,從眾心理背後,即便報名了思維課,學習了閃卡內容,也是囫圇吞棗,不知所以然。

被吹噓得神乎其神的「閃卡」,果真有如此功效嗎?「閃卡」開發右腦到底是科學還是炒作?想了解這麼問題,家長應該先明白閃卡到底是什麼。

01什麼是「閃卡」?

閃卡說白了,就是藉助孩子的短期記憶,在有限時間內讓他們記住更多的卡片內容!

老師會把各種需要記憶的卡片挨個展示,讓孩子無意識間被吸引,先記住一部分。孩子喜歡閃頻較快的事物,老師閃得越快,孩子的興趣點越高,記住的也就越多。

因此,會家長覺得閃卡太神奇,一節課就有效果,更有甚者將其「神化」了。

之前有新聞報導過

「閃卡盲讀」,孩子閉著眼睛,嘴裡念念有詞,就知道書的第幾頁寫的什麼內容。

不通過視覺就能達到高效記憶的神奇效果,讓家長驚呼「神童在世」,於是紛紛報名。

說到這,是不是很多家長也開始蠢蠢欲動了?別急,下面還有轉折。

02「閃卡」的前世今生

閃卡最早的發明者是美國心理學家格連·杜曼,最初的用途是治療腦癱兒童。

而且,科學界對這個方法也存在著爭議,格連·杜曼發布的一些論文,也存在錯誤的方法和誇大的描述,

缺少必要的對比實踐作為佐證。

美國兒科協會,對閃卡「治療」的態度也不樂觀,並不提倡。

然而,格·連杜曼的學生七田真,又將閃卡進行了推廣,並賦予其「高效記憶法」、「左右腦思維訓練」等標籤,進行脫離現實的商業化宣傳。

他聲稱通過科學方法,能激發大腦潛能,讓孩子達到記憶的最高境界——照相機記憶法!眨眼睛的功夫,就能記住一頁書。

但迄今為止,沒有一個人通過「閃卡課程」真正達到這個水平,七田真本人也沒有,但還是有很多家長前僕後繼、樂此不疲!

家長可別因焦慮交「智商稅」,從根本上來說,「閃卡」在孩子眼前快速閃過的方式,

無異於超前教育。在他不理解這些詞的含義之前,就要被強行灌輸概念。

而且,依靠閃卡過早開發孩子右腦潛能,可能會是「無用功」,甚至還會造成傷害,美國已經叫停對健康的學齡前兒童運用「閃卡」了。

03對學齡前兒童使用「閃卡」,會有哪些危害?

1)傷害視力

孩子本身願意看閃頻快的事物,短暫的視覺停留不代表看清,更不能代表孩子看懂。

老師為了吸引孩子專注力,會用各種辦法,最常見的就是那句:小眼睛看老師!

這種機械化的視覺引導,其實是無效的,孩子會刻意努力看一下,

用力瞪眼睛,反倒增加視覺疲勞。

久而久之,孩子就進入視覺模式化,瞪眼注意,增加用眼壓力。

2)不符合孩子的學習規律

閃卡只是利用了不斷刺激孩子的視覺產生短期記憶,但也並非對所有孩子管用。

如果不是視覺型學習的孩子,必須要有豐富的語言渲染,才能感興趣並記住,這屬於聽覺型。

每個孩子的學習通路都不一樣,我們不能讓願意通過多聽來學習的孩子使勁看,這樣不就越學越煩躁了?閃卡並不是因材施教。

還有的孩子可能最開始效果還行,可後來說:「媽媽,這個課沒意思。」

詢問原因,孩子回答:「老師每次都是那幾個招數,我動一下,她就提示我「看老師」,有時我想動一下都不敢,就怕沒記住!」

這樣的孩子本身聰明,有自己的想法,但啟動模式化學習會受不了。

真正的聰明是耳聰目明,也就是說,

孩子是通過感官學習的,利用視、聽、嗅、味、觸等多重感官認知世界,在玩兒中用身體感受,才能達到自主記憶,並轉化為長期記憶形成學習習慣。

3)對記憶力也沒多大幫助

利用短期記憶記住的事物,是不長久的。

尤其是閃卡上的內容,短期看起來效果顯著,實則如果缺少反覆刺激,

就會被孩子的大腦篩選出去。

孩子的大腦3歲前雖然是敞開的,但並非所有的學習模式都是「快閃」,利用速度幫孩子記憶的,你不練就會失效。

就像我們臨時記住一個驗證碼,如果不反覆默念,很快就忘了!

學習還是要經過無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再到有意後注意,才能慢慢養成,絕非以速度取勝。

04閃卡只是工具,不要太過神化

家長應該正確看待閃卡,這只是一個工具,適用於孩子學習,而不適用於「右腦開發」。

不要期待依賴閃卡能給孩子帶來什麼,也不能把它看得太神了,對學齡前孩子使用是不合適的,只會導致超前教育,扼殺學習興趣。

再者,所謂的右腦開發也是不科學的,人類的大腦

不能簡單地被劃分為左腦和右腦,幾乎所有行為都需要左右腦配合引導。

難道開發右腦時,讓左腦先「睡」一會兒?

因此,正確的早教方式是幫孩子掌握自己的身體,用各種感官探索和認知這個世界,真正動起來,而不是坐在那裡看不斷閃過的卡片。

真正的「閃卡」,應該是

輔助孩子學習記憶的工具,就像思維導圖一般,針對孩子的個性練習,而不是神乎其神的課程。

而且,家長要對其擁有正確認識,使用時要遵循以下原則:

玩閃卡有沒有做到生動有趣,多感官導入?

是不是每次都有對之前閃卡進行複習?

教學方法的靈活度也很重要,只是單純拿出卡片反覆記憶不行,一定是可以摸、可以玩、可以創造的,和實物聯繫在一起的,場景的體驗式學習才能幫助孩子理解記憶。

05使用「閃卡」的正確打開方式

閃卡不要只圖「快」和「閃」,這對孩子更多的是傷害。

1歲前:

孩子的視覺對紅、白、黑三色較為敏感,7個月前,家長可以買黑白大卡、紅黑大卡拿給孩子看,圖大無字,簡單描述即可。

主要是看看孩子的視覺能否追蹤到卡片,而讓他們聽到詞彙是潛移默化的學習方式,不要過度追求效果。

另外,也不能過快展示,應該

慢慢跟隨孩子的視覺移動進行調整!

後期可以換成彩色大卡紙板書,讓孩子慢慢接受其他顏色,強調親子閱讀和伴讀,增進親子聯結,同時更好地加強記憶力。

1-3歲:

孩子進入形象記憶,這個階段我們可以引導孩子看圖,將圖和詞彙對應,

用遊戲的方式增加孩子的參與感。

利用好奇心,讓孩子對圖和詞之間的關係進行思考,過渡圖和圖、詞和詞之間的思考。

這需要一個過程,更需要家長陪伴著一起體驗,必須讓孩子「玩中學」,才是符合認知規律的。

3歲以上:

家長可以化形象為抽象了,通過記憶遊戲讓孩子記住詞彙。

比如準備三張內容不同的卡片,對其中一張進行命名:「這是燈塔。」

再問「這三張哪一張是燈塔?」這是辨別的過程。

最後指著燈塔問:「這是什麼?」讓孩子回答:「這是燈塔。」這是記憶重現的過程。

利用

命名-辨別-記憶重現三階段認知,孩子的記憶才會更牢固,每次只強調一樣且反覆刺激,增進理解,才能真正形成穩固的記憶。

看了上面的方法,是不是恍然大悟?

閃卡只可作為工具,並不是什麼「早教神器」,一定不要過早練習,真的只是浪費時間精力,到頭來所獲無幾。

遵循孩子成長發育規律,巧妙利用工具助力,才能讓孩子在科學的教養方式下快樂成長。

相關焦點

  • 閃卡教育速訓,真的可以開發右腦嗎?為何說我們在交智商稅?
    這讓她覺得這非常神奇,還問我怎麼看待以「閃卡」形式為主的右腦開發課程。閃卡,到底要不要使用,對孩子好還是不好?一直有許多不同的聲音。趁著這個機會,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聊閃卡的那些事。什麼是閃卡?支持者觀點支持使用閃卡的家長和機構以「左右腦思維訓練」作為標籤,主張開發右腦,認為大腦還有90%待開發。而右腦開發就是使用各種適合右腦工作的方法來激活右腦,使它的潛能得到發揮。我們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兩個半球,即左腦和右腦。
  • 閃卡開發右腦不靠譜,但依舊是早教神器!正確打開方式在這裡
    關於「腦開發」的概念近年來被各種媒體炒得火熱,部分早教中心、教學課程特別喜歡販賣這個概念,常見的營銷就是「大腦只開發了10%,不常用的90%的大腦尤其是右腦潛能無限」,但是科學研究發現,當盲人在點讀文字時,他們大腦的視覺皮質會被觸覺調用,大腦和生物進化過程一樣都遵循「用進廢退」的原則,那些閒置的大腦區域會被重新分配使用,90%的大腦沒被開發的觀點是很荒謬的,但對營銷者來說就是很好的宣傳素材,販賣焦慮的同時巧妙地把產品給賣了
  • 閃卡教育速訓,真的可以開發右腦嗎?為何說我們在交智商?
    這讓她覺得這非常神奇,還問我怎麼看待以「閃卡」形式為主的右腦開發課程。閃卡,到底要不要使用,對孩子好還是不好?一直有許多不同的聲音。趁著這個機會,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聊閃卡的那些事。什麼是閃卡?閃卡(Flash Cards)最早起源於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是美國格連·杜曼(GLENN DOMAN)發明的一種視覺刺激卡片。
  • 右腦開發到底是怎麼回事?
    現在市面上專門的右腦開發(與全腦開發基本一回事)、潛能開發機構不在少數,更不用說早教等其他培訓機構也為了豐富業務而開設了相關課程,右腦開發目前已經成為教育培訓行業一個重要分支領域,讓很多家長趨之若鶩。羅老師當年也曾在右腦開發機構工作過,對於相關課程及原理也算是比較了解,所以今天就打算跟大家聊聊右腦開發。
  • 百億帝國"全腦開發",與被忽悠的二百萬中國家長
    類似還有心理學大師詹姆斯的相關言論,但詹姆斯說的是「我們最多開發了自己能力的10%」,「不小心」被某個記者在自己的暢銷書裡翻譯成「我們最多開發了大腦的10%」。順便一提,「左腦型人物」和「右腦型人物」也差不多是騙局了,這來自被心理學淘汰的研究。最新研究認為,儘管左右腦確實存在偏側化的現象,但兩側大腦卻是在幾乎所有活動的處理上都分工協作的。
  • 家長別盲目追捧「右腦開發」,白交智商稅,正確看待孩子智力發育
    目前,「右腦開發」深受很多家長追捧,市面上也有很多培訓機構打著「開發孩子右腦潛能」的旗號進行宣傳,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變聰明,白交了很多「智商稅」。所以不存在只開發右腦或左腦的觀點,真正開發大腦的訓練,應該是把左右腦同時調動起來。而且,孩子的大腦發育從嬰兒時期就開始了,科學家指出:0—6歲是孩子腦部發育的黃金期,別等孩子上了小學、中學,家長才重視。
  • 閃卡訓練課有必要上嗎?
    如果不加以科學訓練,兒童長大之後就會變成徹頭徹尾的左腦人,失去左右腦平衡和全面發展的機會。2 「開發右腦」這一類的話術都是忽悠人有些讀者可能會問,過去的閃卡訓練被淘汰了,但是現在的閃卡訓練課和他們過去的也不太一樣,也許是經過論證和改良了的呢?我們怎麼判斷,現如今的這些閃卡是不是對開發智力真的有效呢?
  • 是有條件的,家長別交智商稅
    孩子乳牙儲存起來,能救命,但條件很高,家長別交智商稅一次寶媽群聚會,大家聊的話題,三句基本離不開孩子,大家紛紛說著自己孩子的一些事情,可是當聽到小張說的話題的時候,大家瞬間安靜了。小張說:你們知道嗎,小孩子脫落的乳牙都要保存好,關鍵時刻能救命!
  • 左右腦測試?玩玩就好.右腦開發早教班?最好別上!
    這些機構都標榜,右腦開發能夠讓孩子過目不忘,還能增強專注力、想像力、創造力等等,讓青少年個個都變得聰明伶俐、充滿智慧。簡直太神奇了,說得我都快心動了。可是,右腦開發真的靠譜嗎?我們花那麼多錢給孩子報班參加大腦開發的培訓有用嗎?今天我們就來聽萌媽說一下「左右腦開發」的前世今生。
  • 動輒幾萬元的右腦開發早教課,到底靠不靠譜?
    文 | 萌媽小教室右腦開發到底有多火?最初在CNKI搜索關鍵詞『右腦開發』時,結果顯示有17,000多篇已發表的文章;後來將關鍵詞限定在題目中時,也呈現了280條搜索結果。要討論『如何開發右腦』,需要基於這樣一個理論基礎,即『右腦開發是科學、有效的』,但是縱觀這些文章,對右腦開發的科學性、有效性一筆帶過,直接就開始進入右腦開發的過程和建議了——即使推理再嚴密,其結論也只是空中樓閣。在缺乏對腦神經科學及心理學實驗基本常識的情況下,這些研究者就敢如此寫論文、發論文,到底是在搞學術,還是為了湊畢業的論文篇數而製造的學術垃圾?那麼,所謂『右腦開發』到底靠譜嗎?
  • 「閃卡」存了一堆,不會玩兒?手把手教你怎麼跟孩子玩兒
    當孩子看到卡片上的信息時,可以觸發大腦的Active Recall(主動回憶)功能,達到鞏固學習、開發右腦的效果。為什麼要強調開發右腦?並且右腦也是低耗高效工作區,右腦不需要很多能量就可以高速計算複雜的數學題,高速記憶、高質量記憶,具有過目不忘的本領,人的大量情緒行為也被右腦所控制。閃卡如何做到開發右腦的?
  • 量子速讀、防走神頭環、全腦開發……這屆家長還要交多少智商稅
    在中國,有一種特殊的稅,人人聞之色變,唯恐避之不及——智商稅。這種稅,稅種多樣,稅率高昂,收割了一波又一波「韭菜」,讓人防不勝防。近年來,「前有量子速讀,後有全腦開發」的兒童教育領域成了收智商稅的重災區。
  • 「牛油果」到底是什麼水果?知道它的來歷後,原來一直在交智商稅
    但是也有一些食物完全是靠商家的營銷包裝而炒作起來的,本身並不是那麼好吃的東西。這幾年在市面上有一種水果叫做「牛油果」,聽起來似乎很高端,同時在網上鋪天蓋地的宣傳下,這種水果變成了新一代的水果之王。那麼「牛油果」到底是什麼水果?知道它的來歷後,其實很多人原來一直在交智商稅。
  • 5分鐘讀10萬字的量子波動速讀培訓班,是創造神童還是交智商稅?
    難道家長們就真的相信嗎?從曝出的新聞可以看出,為了「子成龍、女成鳳」而交智商稅的家長還真不少!圖片來源網絡此類機構讓家長交「智商稅」的三大法寶一、高端得讓你聽不懂「運用還是幾千塊?沒個幾萬塊就想開發超能力那怎麼可能?不僅課程要貴,還得讓家長們感到值呀!足足72節課,每節課都要讓孩子不停地翻一上午書,孩子天天被表揚骨骼驚奇實屬人中龍鳳,還有一頓精心設計的豐盛午餐,相比無聊的補課班,要是我小時候也樂意去玩。
  • 別被「全腦開發」騙局收割了「智商稅」
    儘管收費動輒上萬,這類培訓班仍受到眾多家長追捧。(8月17日《新華每日電訊》)通過潛能開發,孩子就能蒙眼識字和辨色,還能閃電閱讀、過目不忘,擁有這些超凡技能,學習、考試還不是小菜一碟,輕輕鬆鬆就能拔得頭籌,走向人生巔峰了。「神童」誰不愛,雖然自己生不出來,可能花錢培養一個,也值得啊,家長自然是趨之若鶩。
  • 5歲娃報7個興趣班——誰在催生家長的「起跑線焦慮」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已經是家長們的共識,於是,右腦開發、情商培養、創客潛質……打著形形色色「高端大氣上檔次」理念的早教機構,受到不少家長的追捧。  兒童早期教育固然重要,但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家長在一些商家以營利為目的蠱惑下,「起跑線焦慮」日益嚴重,讓不少早教行為呈現盲目、搶跑甚至荒唐的狀況。
  • 「全腦開發」,是科學還是忽悠?
    量子波動速讀學習、開發松果體實現蒙眼辨色……「全腦開發」課程堪稱花樣迭出,到底效果如何?在一家教育培訓機構,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圍繞「全腦開發」,該機構有多元益智特色學前班、多元繪本藝術課、硬筆書法等課程,最近新推出了思維繪畫課,該課程雖然以繪畫為主,但涵蓋了心理學、腦科學、智能訓練、情境訓練、遊戲訓練、賞識激勵等,以在繪畫中開發大腦。
  • 「量子力學」騙局背後:總有人排隊交智商稅
    到底什麼是量子力學?維基百科上是這麼解釋的——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是物理學的分支學科,主要描寫微觀的事物,與相對論一起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許多物理學理論和科學,如原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以及其它相關的學科,都是以其為基礎。「與相對論一起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
  • 有條件,家長別交智商稅
    同事說道:孩子脫落的乳牙可別扔了,聽說科學家在其中發現了牙髓幹細胞,可以治療很多種疾病呢,關鍵時刻是能救命的!大家好奇中又帶幾次懷疑,其實這件事確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儘管如今科技發展的速度十分迅猛,一切皆有可能,但目前乳牙中幹細胞的應用尚處於實驗階段。
  • 開發奇特的右腦功能帯動全腦教育
    右腦優勢發展期最怕生活單調,老被關在家裡或幼兒園的課堂上,也最怕孤獨,被剝奪自由的夥伴遊戲,那麼她的右腦產生許多空白;感受和詞彙少了,必然也滯後了左腦的發育,更談不上全腦教育了。三、右腦還是接收各種平面圖形的腦,漢字寶寶是最優美的平面圖形,尤其是書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