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欒之戰談光武帝劉秀的戰爭藝術,及南欒之戰對邯鄲之戰的意義

2020-12-25 騰訊網

南欒之戰,是劉秀對趙漢政權發動總攻前的一場關鍵性戰爭,這場戰鬥打通了劉秀大軍兵發邯鄲的徵途,敲響了趙漢政權的喪鐘。

當時的形勢是,趙漢政權佔據冀州南部的魏郡、趙國、廣平郡和巨鹿郡,劉秀佔據常山郡、和戎郡、信都郡、真定國和中山郡等冀州北部地區,並且揮軍南下,劍指趙漢政權的心臟邯鄲。

劉秀原計劃從常山郡,由柏人縣進入趙國境內,無奈趙漢政權大司馬李育,被劉秀一頓胖揍後學乖了,龜縮在城內死守柏人。在經過數十天攻打未果的情況下,劉秀調轉人馬向東,攻克廣阿,計劃由廣阿轉過大陸澤,南下攻克巨鹿城,再從巨鹿南下兵圍邯鄲。

南欒位於巨鹿城北部約十幾裡,成為橫亙在劉秀面前的一道障礙,南欒之戰由此爆發。

不過,史書對南欒之戰的經過描述過於簡單,筆者通過《後漢書》、《東觀漢記》及《續漢書》中的章節,結合推演,將這次戰爭的原貌儘量復原,與朋友們一起分享探討。

南欒之戰的起因

南欒之戰的爆發,源於趙漢政權對局勢的錯誤判斷,和不恰當戰術選擇。

在劉秀大軍南下之際,更始帝劉玄也派尚書令謝躬,率六員大將數萬人馬,從魏郡向北直逼邯鄲。一個月前,原本對劉秀夾擊的趙漢政權,變成了受到劉秀和謝躬的南北夾擊。形勢變化之快,讓坐在邯鄲趙王宮裡的偽帝王郎驚恐不已。

為了挽回不利局面,王郎有兩個選擇,一是趁劉秀還沒到達邯鄲,主動出城打敗謝躬;第二個選擇就是,用一部分人馬拖住謝躬,並分兵巨鹿,先解決掉劉秀。總之,王郎必須在謝躬和劉秀合圍邯鄲之前,先幹掉其中一支。

王郎思量來思量去,可能覺得謝躬人數多,又是正規軍,不好打,而劉秀的軍隊基本是私家武裝,和新招募的生瓜蛋子,戰鬥力不強,軟柿子好捏。所以,王郎派遣大將軍倪宏,和橫野將軍劉奉,率數萬人馬,增援巨鹿:

「郎遣將倪宏、劉奉率數萬人救巨鹿。」

不能說王郎的戰術選擇有問題,而是在選擇對象的時候挑錯了人!劉秀能用一個月時間,從光杆司令,變成擁兵數萬的大富豪,把冀州北部攪了個天翻地覆,這種迅疾如風、鋒利如刀的戰鬥力,竟然被王郎當做軟柿子,實在眼拙!

接著,王郎又犯了第二個錯誤,他沒有讓倪宏選擇以巨鹿城為依託,打消耗戰,而是心急火燎地主動拔劉秀的鬍鬚。

柏人之戰,李育龜縮不出,劉秀氣得眼睛瞪出火,只好另外找巨鹿碰運氣。其實這根本算不上好主意,巨鹿城要遠比柏人城還要結實,劉秀純粹是被逼無奈之下撞大運來了。

果然,劉秀圍著巨鹿打了一個月,守將王饒學李育當烏龜,正當劉秀直上火時,倪宏給他送過來一絲清涼:咱們單挑啊?

南欒之戰的經過

這真是想打瞌睡就有人送枕頭,劉秀差點沒樂懵了。你想吃掉我,我也正愁沒地方下口呢!雙方在南欒擺開了陣勢,戰鬥打響。

第一階段:劉秀派銚期為前鋒,猛攻劉奉

劉秀首先把目標瞄準了劉奉:

「上率禹等擊王郎橫野將軍劉奉。」——《東觀漢記》

這邊第一個衝出陣的是「猛張飛」銚期,銚期的相貌,《後漢書》是這麼描寫的:「長八尺二寸,容貌絕異,矜嚴有威。」

一米九的大個,相貌與眾不同,威猛嚴肅。在《東漢演義》中,銚期與馬武被視作與尉遲恭秦瓊並列的左右門神。當初劉秀在薊縣被圍,銚期一把大戟,上馬瞪眼大聲呵斥,嚇退了眾人,才讓劉秀得以逃出城。今天這個場面,銚期當然不會錯過:

「從擊王郎將倪宏、劉奉於巨鹿下,期先登陷陣,手殺五十餘人,被創中額,攝幘復戰,遂大破之。」——《後漢書》

銚期輕傷不下火線,頭部受傷,包紮一下繼續上,親手斬殺五十多人,對劉奉部予以沉重打擊。終於劉奉頂不住了,開始潰敗。

一直在一旁冷眼觀察的倪宏出手了,他指揮本部人馬,迅速頂上,增援敗退的劉奉。

第二階段:劉秀佯裝敗退,吸引倪宏追擊

在倪宏的增援下,銚期吃不消了,於是劉秀也全軍壓上,雙方展開了硬碰硬的絞殺。戰鬥打到這兒,完全成了混戰,連續作戰的漢軍終於疲態盡現。

倪宏見狀,知道劉秀可能頂不住了,再次加大了進攻力度。終於漢軍開始邊打邊退,一路向北撤退。該到收官時機了,倪宏喝令全軍壓上,準備最後砍瓜切菜似的追擊。果然,漢軍開始呈現潰敗狀態,輜重丟了一地:

「南欒賊迎擊上營,得上鼓車輜重數乘。」

倪宏的目標也很精準,直接瞄著劉秀的中軍推進,中軍一倒,基本也就沒有回天之力。此時,劉秀中軍丟失的輜重被倪宏裝了幾大車。

漢軍一路向北逃奔,倪宏、劉奉全力追擊,眼看就要演變成倪宏對漢軍的大屠殺了。這時弔詭的一幕發生了,漢軍跑過大陸澤,呼啦一下散開,不見了蹤影。

第三階段:劉秀使出殺手鐧,倪宏慘敗

就在倪宏驚異之間,突然耳邊傳來馬蹄聲聲,伴隨著一股旋風,一支四千人的騎兵隊伍呼嘯而至!

來人正是以景丹為首的漁陽、上谷騎兵軍團!

原來,劉秀早就在大陸澤北側不下了一支裝甲兵。倪宏在猝不及防之間,被快如閃電的騎兵迎頭痛擊。在廣闊的平原地帶,騎兵就是步兵的噩夢,倪宏沒能蹂躪劉秀,反倒被景丹的馬蹄踢得哭爹喊娘,於是全軍失去編制,爭先恐後掉頭向巨鹿方向逃竄。

剛剛散開的漢軍,重新結集,跟在騎兵後面,追著倪宏的逃兵一頓砍瓜切菜。倪宏好容易搶到的輜重,又如數奉還,還留下四千多具屍體,一套扎進巨鹿城,再也不敢出城了。

南欒之戰中劉秀的戰爭藝術

南欒之戰的過程並不複雜,史書交代得極其簡略,若沒有多本史料的對照,很多細節都無從得知。基於南欒之戰的重要意義,對這場戰爭的復原和總結,就顯得非常重要。那麼,劉秀到底是如何以疲憊之師,戰勝了人數超過自己的倪宏的呢?這裡面體現了劉秀的哪些戰爭藝術呢?

1. 知己知彼,以長克短

劉秀從從河北組軍開始,就一直處於戰鬥狀態,手下的這支部隊,打遍了半個冀州,又剛剛在巨鹿城下仰攻一個月,疲憊不堪。劉秀深知,以目前狀態很難打得過倪宏,這是自己的一個弱點。

另外,在巨鹿城城下打,假如城內的王饒部乘機出城偷襲,自己更沒有力量應對,這是劉秀的第二個弱點。

但是,如果把主戰場挪到南欒,甚至南欒北邊的大陸澤,再以一直雪藏的騎兵軍團對付倪宏,這兩條短板反而變成了長處,而倪宏則在渾然不知中,進入了一個錯誤的地點和錯誤的地形,碰上了最不想見的對手。

2. 虛虛實實,誘敵深入

戰爭前期,劉秀的導演太逼真,男一號銚期的表演,讓倪宏誤以為這就是一場肉搏戰。總導演劉秀甚至不惜以自己做誘餌,讓倪宏再次產生錯覺,認為漢軍的主力全都在這兒了。所以,實在人倪宏也毫無保留地赤膊上陣。

這麼逼真的戲,竟然只是序幕。

3. 鬥智鬥勇,招招攻心

其實劉秀也可以一照面就上騎兵,但那樣倪宏就有足夠的時間,消化對騎兵的恐懼,失去敵人的恐懼心理,騎兵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劉秀也可以不把抵抗的勁使足,讓倪宏早點進入追擊的程序。但是那樣的話,倪宏就不會產生經過苦戰勝利在望的巨大快感,全殲漢軍的決心就不會那麼狂躁。

劉秀也完全沒必要把決戰地點選擇那麼遠,追擊路線留那麼長。但是如果那樣的話,倪宏等人就很難體會到死亡線逃生的艱苦,恐懼駐留在他們心中的時間就會短很多。

劉秀需要的不光是勝利,還要讓趙漢軍隊,通過這一戰患上「恐劉症」,從心理上擊垮他們的防線。

這一點對接下來的戰事至關重要!

南欒之戰對邯鄲之戰的意義

南欒之戰不是終點,劉秀的目標是邯鄲,但是巨鹿挺在那裡,阻擋著劉秀的腳步。在巨鹿通往邯鄲的路途中,還有很多趙漢政權的郡縣,一個一個拔除顯然會貽誤戰機。劉秀最後的選擇是,對巨鹿置之不理,直接揮兵南下。

這個舉動其實很冒險,很容易遭到前後夾擊,類似的失敗戰例多如牛毛。但是劉秀勝了,直到邯鄲破城,巨鹿的守軍一直呆在城裡當乖寶寶,甚至沿途的郡縣要麼閉城不出,要麼出城投降,劉秀幾乎可以坐著轎子大搖大擺到邯鄲。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被打怕了!被打出恐懼症了!

南欒之戰後,曾經出現了一段小插曲,劉秀的大後方信都郡,被信都豪族與王郎勾結而攻陷,劉秀因此不得不分心處理信都意外事件。在劉秀分心又分兵的情況下,倪宏和王饒是有機會主動出擊,打劉秀一個左右難以兼顧。但是,兩位老兄始終縮脖子不出城。

劉秀離開巨鹿後,留下一支人數不多的隊伍,狐假虎威盯著城內。估計倪宏和王饒實在搞不清這次會不會又是誘餌,本著安全第一的目的,堅決不下城牆一步。

就這樣,王郎處心積慮派出的一支精銳隊伍,不光沒起到任何作用,還幫劉秀傳播了威名,擴散了他們的恐懼心理,導致寧可眼睜睜看著邯鄲被圍困,也堅決不敢出手的奇觀!

這一切,都源於那一次不算起眼,也本不該發生的南欒之戰。

相關焦點

  • 光武帝劉秀教子的故事
    光武帝劉秀在河北發展的時候,為了取得河北大族的支持,娶了河北大族之女郭聖通為妻。雖然劉秀此前已經娶了陰麗華,但是劉秀登基後還是以郭聖通為皇后,而劉秀和郭聖通所生的長子劉強當然地被立為太子。建武十七年劉秀和郭聖通的感情徹底破裂,劉秀把郭聖通廢為中山王太后,另立陰麗華為皇后。在中國古代母以子貴、子以母貴這是基本的政治生態。
  • 桃城之戰:劉秀親自指揮的救援戰,水平如何?難怪毛主席說劉秀會打仗!
    【解析】桃城之戰,是劉秀剿滅董憲、龐萌的關鍵戰役,但只是數萬規模的救援戰,在中國戰爭史上微不足道,不過對於劉秀來說,這場戰鬥比昆陽之戰更能體現劉秀的軍事才能。毛主席曾經說過,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右者,其次則朱元璋。同時又說過,劉秀是最會打仗的皇帝。這之間有什麼區別呢?要說打硬仗、惡仗。
  •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戰爭並非逐鹿之戰而是這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戰爭
    放眼中華文明五千年悠久歷史,發生的大大小小的戰爭不計其數。那麼哪一場才是中國發生的第一場戰爭呢?有很多人都誤以為是黃帝和蚩尤大戰的逐鹿之戰。其實這是一個誤區,是錯誤的。中華文明史上(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戰爭,史書上有明確記載的,其實是阪泉之戰。阪泉之戰曾見載於春秋時期的史籍中。晉文公「使卜偃卜之,曰:吉,遇黃帝戰於阪泉之兆」。
  • 歐陽歙之死:光武帝劉秀唯一的一次殺功臣,其背後的意義不言而喻
    光武帝劉秀劇照 所謂的「度田」事件,是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六月,劉秀在進行全國的土地和人口普查中,發現歐陽歙在任汝南太守期間存在弄虛作假,收受巨額賄賂之事電視劇照 正在這個時候,又發生了一件大事,「平原禮震,年十七,聞獄當斷,馳之京師,行到河內獲嘉縣,自系,上書求代歙死。
  •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加平之戰
    加平之戰是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第一階段的經典戰例。
  • 垂惠之戰王霸為何拒絕救援馬武?反常規也是勝道,劉秀帳下無弱兵
    王霸、馬武打敗蘇茂、周建的這場戰鬥,史稱「垂惠之戰」。在介紹垂惠之戰前,先插播一則「尋人啟事」:馬成、劉隆哪兒去了?原來,在垂惠之戰爆發前,為了防止劉永向南邊的廬江郡逃竄,劉秀令馬成、劉隆提前預案,兵發廬江,對付另一位「皇帝」李憲去了。
  • 鑑史百戰:隴西之戰(終)
    劉秀傾全國之力而來,隗囂的敗相已經是越來越明顯了。而劉秀也不給隗囂任何喘息的機會,不多久他就開始籌劃第三次隴西戰爭。不過,在第三次隴西之戰開始之前,劉秀收到了一個噩耗,雲臺第九將--徵虜將軍祭遵病逝於軍中。祭遵這個人,本身也是潁川潁陽(今河南省許昌市)的豪族。
  • 光武帝劉秀的封神之戰,昆陽大戰水分太大,有一個大貢獻卻被忽視
    六月初一,幾千人來到昆陽城外,距離王邑大軍四五裡的地方安營紮寨,劉秀開始了螞蟻啃大象的壯舉。他親率一千人直接衝向敵營,王邑也不欺負劉秀,派出數千人應戰。劉秀一馬當先,連斬數十人。接著劉秀又玩了詭計,他讓人假扮宛城方向來的漢軍使者,到城中送信,「不小心」把信遺落在路上。不出所料,信被王邑「撿」到了,信上的內容是:宛城已破,不久增援即至,兄弟們挺住啊!劉秀很擅長玩這些小花招,看著拿不上檯面,往往很奏效,一看就是混江湖的人常玩的手法。
  • 「阪泉之戰」和「涿鹿之戰」
    1.與黃帝炎帝蚩尤有關的「阪泉之戰」和「涿鹿之戰」的歷史爭論。遠古時期主要有兩場重大戰爭,阪泉之戰和涿鹿之戰。對於「涿鹿之戰」的交戰雙方一般沒有異議,都認為是黃帝或者是炎黃聯盟與「蚩尤」的戰爭,周公在第3卦屯卦的六二爻辭中已經有了描述,六二爻辭曰「即鹿,無虞」。
  • 揭秘上古時期炎黃阪泉之戰,親兄弟之間的戰爭
    簡文明確提到了黃帝南伐赤帝, 戰於「反山之原」舊。通過傳世文獻和考古材料的 互證,我們可以這樣說,黃帝與炎帝之間的阪泉之 戰是真實存在的。二:對阪泉之戰的幾點誤解阪泉之戰是一場具有決定意義的戰爭,它奠 定了黃帝、炎帝、蚩尤三大部落基本的活動和統治 範圍。 通過對文獻的審閱,我們發現,對於阪泉之 戰的記載,仍存在一些牽強附會的地方。
  • 光武中興,劉秀不是「位面之子」,幸運的背後是堅韌和努力
    光武帝劉秀,文治武功,再造大漢,他的成長經歷就是一個草根的奮鬥史。 劉秀雖是高祖後裔,但由於漢武帝「推恩令」的實行,到了劉秀父親劉欽一代,已經不是什麼王侯了,只做了濟陽縣令。
  • 解放之戰,邯鄲初勝,打破蔣介石的黃粱美夢
    所以,人們習慣把邯鄲稱為「四戰之地」。 就在崔曲戰鬥打得緊張激烈之時,被派往高樹勳部從事策反工作的王定南來到指揮部,向劉伯承、鄧小平報告:經過做工作,高樹勳表示要棄暗投明,陣前起義。
  • 論豬對手的重要性:劉秀能在昆陽之戰中翻盤,一半功勞得靠對手
    題/論豬對手的重要性:劉秀能在昆陽之戰中翻盤,一半功勞得靠對手文/有疾盜用警告/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但是在昆陽之戰之後劉秀還經過了許多困難時期,像什麼親哥被殺、河北遇險、兵陷隴西之類,根本沒有別人想的那麼容易。就連劉秀一生中被人大吹特吹的經典戰例——昆陽之戰,也不是劉秀靠著隕石硬砸下來的勝利。這裡可能就有人會問了:你這不是胡說嗎?昆陽之戰明明就是劉秀帶領大勝的,不是靠著劉秀還能靠你不成?別急,昆陽之戰之所以能夠勝利,當然和劉秀有分不開的關係。
  • 五千年戰爭史系列之涿鹿之戰
    阪泉之戰以後,《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九黎蚩尤部落(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夸父,風伯,雨師,魑魅)戰爭起因:涿鹿之戰的時間在距今四千年多前,據考證當時正處於氣候大災變時期,九黎部落處於長江流域多水地帶,飽受天災之苦,又適逢炎黃二帝剛剛經過阪泉之戰,各方面正在衰弱期,於是有81個氏族的九黎諸部落在蚩尤率領下西向進入華夏集團分布地區,首先碰撞的是炎帝的部落
  • "昆陽一戰帝業始"系列之四 奮勇殺敵,劉秀聲名鵲起 下 「萬人必死...
    劉秀看到,圍攻昆陽的數十萬大軍共分成數百營分區防守,王邑、王尋所在的中軍大營,大約有一萬人,布防在昆水(今輝河)邊上,臨河一側只布置了少量軍士警戒。但新軍沒留意到,昆水很淺浮不起船淹不死人。  昆水流經昆陽時,首先到達城西,它稍微向北拐了一個彎,然後又南下,順著南城牆向東流去。
  • 《光武帝劉秀成語故事》出版
    中新網·湖北《光武帝劉秀成語故事》出版 發布時間:2020年09月11日 17:22 來源:中新網湖北今日熱點:湖北民企千億級「航母」呼之欲出中部第一!卡達政府:阿富汗和塔利班談判將於12日開始爆炸陰影猶在 貝魯特港再起大火引居民恐慌中新網湖北新聞9月11日電 (楊子雯)日前,由趙正鵬編寫、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光武帝劉秀成語故事》以講故事的方式解讀成語,展現了東漢歷史的浩瀚畫面,展示了中華成語文化的獨特魅力。
  • 毫無疑問,清順山海關之戰是進步的戰爭
    此戰,定清室一統中國之鴻基,絕鼠輩逆命稱孤之野望(日本詞彙,比野心要生動)。然而清室統一中國之戰爭,屠城燒殺數見不鮮,其殘暴不亞於元兵入主華夏,故至今有人否定清軍戰爭之進步,乃至清順之決定性戰役——山海關之戰,更為始作俑者。
  • 宜陽之戰,秦國三百年東進夢想的關門之戰暨一統六合的開門之戰
    當初和司馬錯辯論「南並巴蜀」戰略的時候,張儀就提出了自己的主張:「下兵三川,攻新城、宜陽,以臨二周之郊,誅周王之罪,……據九鼎,案圖籍,挾天子以令於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也。」雖然張儀提到的據九鼎、挾天子以令天下肯定是昏招,但他所說的「下兵三川,攻新城、宜陽」的確是秦國接下來的必由之路。(戰國時期的三川是指周王室洛邑附近交匯的黃河、洛水、伊水。)
  • 光武帝劉秀的原配髮妻——光烈皇后陰麗華
    在這個混亂局面裡,劉秀與其兄劉縯經過深思熟慮,於新莽地皇三年(22年)決定起兵,以「復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之後,他們歸附於同為舂陵子弟的更始帝劉玄,加入綠林軍更始政權,劉玄封授劉縯為大司徒,劉秀為太常偏將軍。
  • 邯鄲之戰引出四個成語典故,戰場背後的故事同樣精彩
    長平之戰以後,秦昭襄王看到趙國沒什麼國力,就想再次攻打趙國,從而加快東進的速度。當他準備重新啟用白起領兵出戰時,白起卻以時機不合適勝算不大推脫了。於是,秦昭襄王命令長平之戰初期的大將王齕再次統兵,與趙國的廉頗在邯鄲打了一年不分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