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在愛孩子,還是在害孩子?

2020-09-04 我是喵姬

文/江小黑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師薩提亞曾說:

「孩子永遠沒有錯,如果錯了,一定是父母的錯。」

對此,深以為然。

世界上沒有天生的問題孩子,只有用錯教育方式的父母,很多時候孩子身上的各種問題,追根溯源,還是父母身上的問題。

教育孩子要有所為有所不為,自己的方向正確了,孩子自然會跟著往正確的方向走,自己的行為正確了,孩子自然會規範自己的行為。

因此,對於以下幾種最傷孩子的行為,希望父母們永遠要提高警惕。

01.逼孩子站隊

有人說:孩子一生最大的幸運,並不是遇見從不吵架的父母,而是能夠把孩子很好地照顧和保護的父母。

確實如此。

生活中,身邊常常會聽聞這樣的情況:父母起衝突了,於是父母雙方紛紛拉著孩子站自己的隊,以求讓自己成為「勝利」的一方。

然而事實卻是,當父母強迫孩子站隊的那一刻起,就註定這場「戰爭」沒有勝利者。

朋友佳彤曾分享過自己的親身經歷。

從小到大,父母在家裡常常吵架,基本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而更要命的是,每次吵架,都會把自己牽扯進來。

於是,佳彤常常會受到一些扎心的拷問:

「你來評評理,究竟我和你爸誰做得對?」

「如果我們離婚了,你打算跟誰?」

「你看我多不容易,你還不幫我?」

她說:「每次聽到這些話,就宛如一個個燙手的山芋,接過來燙,但卻依舊要故作鎮定地承受這滾燙的滋味。」

每當這時候,佳彤都恨不得趕緊逃離這個令人窒息的家,以至於現在二十幾歲了,依然不願輕易回家。

孩子是無辜的,對他們而言,父母都是最親愛的人,沒有人希望自己被迫站隊,成為解決成年人關係衝突的籌碼。

02.對孩子愛得太滿

克魯普斯卡婭曾說:光有愛還不夠,必須要懂得善於愛。

確實如此。

生活中,父母最大的問題不是不夠愛,而是不會愛,當他們被太多的愛蒙蔽了雙眼,就很容易因為過度保護,帶給孩子最大的傷害。

小時候,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一個小島上住著一位漁翁,一年秋天,飛往南方過冬的天鵝來到島上歇息,漁翁發現天鵝受了點小傷,於是便對它悉心照料。

冬天來臨,湖面冰封,老漁翁就為它搭建取暖的茅屋,寒來暑往,天鵝都在庇佑下過著安逸的日子。

因為在漁翁家裡可以受到無微不至的照顧,所以即使傷好了,天鵝也不再願意南飛。

有一天,老漁翁離開了人世,天鵝再也沒有了人照料,然而此時,天鵝再已失去了飛往南方過冬的能力,最終在不堪忍受的惡劣環境下餓死在島上。

故事中,因為漁翁對天鵝過度的愛,吞噬了它本該擁有的生存能力,養育孩子同樣如此,過度的關愛,最終只會變成無盡的傷害。

60分的父母,才養得出100分的孩子,而100分的父母,只能養出不及格的孩子。

人這一生,註定要靠自己走完餘生,無人可替代,父母只能是孩子前半生的伴路人,愛有限度,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03.對孩子情感綁架

在很多父母的潛意識裡,都會將自己的生活希望與孩子的學習成績等方面掛上等號,就好像在威脅孩子說:「你是爸媽所有的盼頭,你沒出息,我們這一輩子白活了。」

然而,這樣的行為看似誠摯,實則是一種情感綁架,對孩子的傷害極大。

同事子康是家中的獨子,原本衣食無憂,可在初三的時候,因為父親在生意場上失敗,生活條件一落千丈。

隨之而來的,是父親對他的要求越來越高,幾乎把自己餘生所有的希望都壓在了孩子身上。

於是,父親最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你一定要有出息啊,爸爸老了幹不動了,你就是整個家的希望。」

他不想傷父母的心,於是拼盡全力去學習。

雖說班裡最勤奮的人非他莫屬,但他的成績卻總是達不到父親的要求,因此每次拿著成績單回家,都感覺到滿滿的負罪感。

後來他曾試圖和父母溝通,結果話說到一半,就迎來了劈頭蓋臉的怒罵:「不行,你一定要達到我的要求,我都是為了你好,你怎麼一點都不體諒我的感受?」

因此,整個學生時期他都深感壓力,幾近崩潰,他說自己就好像被關在籠子裡一樣,想跑得遠遠的,但又無能為力。

如今,雖然父親已經不再苛求他達到自己的要求,但心底裡他還是過得很惶恐,似乎被一座無形的大山壓著。

其實,父母將所有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實際上是將孩子與自己過度捆綁,對孩子給予過分的期望,最終會變成孩子恨不得逃開的夢魔。

我們需要給予孩子的,是愛的供養,而不是愛的馴養。

相關焦點

  • 孩子過早的參加課外輔導,是在害孩子嗎?什麼時候讓孩子參加最好
    孩子過早的參加課外輔導,是在害孩子嗎?什麼時候讓孩子參加最好問:孩子什麼時候參加最好?答:孩子有需要的時候參加最好!至於你是選擇報班還是自學,這個看情況:1、如果你有這個能力,或者孩子有這個能力去做這些事情那麼不用報班也是可以的;2、如果你沒有這個能力,但是你想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那麼也可以不用去報;3、如果你想讓孩子系統的去提高
  • 這樣給孩子吃水果,就是在害孩子,現在知道還來得及
    導讀:這樣給孩子吃水果,就是在害孩子,現在知道還來得及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樣給孩子吃水果,就是在害孩子,現在知道還來得及!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過度保護孩子,是在幫孩子,還是在害孩子?
    父母對於孩子的愛是無私而偉大的,相信沒有哪個人會質疑父母對於孩子的愛。他們會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自己寧可節衣縮食,也要送孩子上最好的學校,他們寧可吃粗茶淡飯,也要給孩子提供成長所需的營養,他們還會儘自己所能讓孩子穿得好住得舒服……尤其是當孩子生病或者有某種障礙時,由於過於擔憂和自責,這種愛的保護就更事無巨細了。
  • 把最好的給孩子,你不是在愛他,而是在害他!
    這永遠是一個充滿愛與矛盾的話題。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愛孩子,但並非所有的父母都「會」愛孩子。作為父母,需要不斷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怎樣才是真正的愛孩子,究竟應該給予孩子什麼?首先,從孩子方面來講:1、要確定孩子是否真的喜歡。其實,如果你問一個5歲大的孩子,你想不想要這個或那個的時候,他的回答都是:想要!而作為父母,買不買的關鍵在於:孩子是否真的喜歡?還是因為他看到別人有而他沒有,所以他才想要?有多喜歡,比起堆沙堡和遊泳,更喜歡這個氣球嗎?回到家以後面對家裡那麼多的玩具還會喜歡這個氣球嗎?
  • 把最好的給孩子,你不是在愛他,而是在害他
    這永遠是一個充滿愛與矛盾的話題。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愛孩子,但並非所有的父母都「會」愛孩子。作為父母,需要不斷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怎樣才是真正的愛孩子,究竟應該給予孩子什麼?要知道,一旦你能說出這些話,就意味著你的愛並不純粹,你是有所企圖的,你的企圖是,付出了就要有回報。這不是愛,這是利益交換。4、隨著孩子的成長,終有一天他會步入社會。試想,如果每一個孩子都是以自我為中心成長起來的,那麼他們都認為別人應該滿足自己的時候,場面會有多可怕是可想而知的。
  • 關於閱讀,你在幫孩子還是在害孩子?
    推薦閱讀人群:家長 關於閱讀,父母是第一關卡我的一位朋友,雖然平時工作很忙,但對孩子的學習還是很上心的回到家後,把書往桌子上一放,對著兒子說:「書給你買回來了,趕緊看,作文成績再提不上來,你就太愧對我的一番苦心了!」
  • 7歲兒子每天還吃母乳,這種「畸形」的母愛,其實是在害了孩子
    導讀:7歲兒子每天還吃母乳,這種「畸形」的母愛,其實是在害了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7歲兒子每天還吃母乳,這種「畸形」的母愛,其實是在害了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你是真的愛你的孩子嗎?
    有不少父母,不顧家庭資源稟賦差異,百般努力,傾盡所有,讓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條件。夫妻倆加上四個老人,六個人面對一個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真是含在心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掉了。現在,一些條件並不寬裕的家庭,覺得虧欠了孩子,擔心孩子被別人家孩子比下去,產生自卑心理,反而更加嬌慣、寵溺孩子。
  • 這樣的媽媽永遠教育不出優秀的孩子,也許都沒意識到這是在害孩子
    每一個家長對自己的孩子也都充滿著無限的期待,甚至還有很多的媽媽為了照顧孩子卻辭去工作,為了給孩子能夠提供更好地照顧陪伴他們健康的成長,也正是因此媽媽在和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起到的作用是無人能代替的。如果媽媽過於專治強勢則可能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永遠都不會教出優秀的娃。
  • 你是在指引孩子,還是利用孩子對你的愛,操控孩子的人生
    你給孩子的教育,是真的在教育孩子,還是在和孩子談條件。一兩歲的孩子,你要給他無條件的愛,你要滿足他,那很容易的,或是說是相對來講要容易很多。不就是吃點東西,不就是玩一會兒,不就是不睡覺,不就是哭鬧兩下嗎。這很容易滿足。但如果是一個成年人,一個三四十歲,或者一個二十來歲的人,他要想別人給他無條件的愛,對方會受不了,因為那個壓力太大了。
  • 孩子一發燒家長就帶去打針,你以為你愛孩子,其實你是在害孩子
    每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是在所難免會出現發燒的情況的,這也是讓很多家長感到焦慮的問題,尤其是新手爸爸媽媽,在第一次面對孩子發燒的時候,可能就會手忙腳亂,不知道該為孩子做什麼,所以就會想到帶著孩子去醫院打針。
  • 愛孩子就要捨得讓孩子「吃苦」
    你看還有媽媽外套,包包 ,你書包,外套。媽媽一個人實在拿不下。今天你能自己拿自己東西嗎?」女兒停下腳步,一臉不情願,勉強背上書包,隨便拉起外套。走了沒一會。「媽媽,我實在背不動了,書包太重!我只能拿自己衣服!」「不行,媽媽拿不下……。」沒等我說完話,女兒丟下書包跑了。「萌萌,萌萌……」我大聲喊著。
  • 3歲前孩子只要犯這些錯誤,狠下心該打就打,否則就是在害孩子
    珍珍的兒子今年剛三歲,這孩子平時很聽話,可是近來從學校回來總有說不完的話,而且小眼神總是飄飄忽忽的,珍珍感覺有點不對勁。於是珍珍開始盤問兒子,兒子說在學校被其他小朋友打了,珍珍十分生氣於是就到學校詢問。
  • 孩子上課家長親陪,害死自己的父親像沒事似的,如此愛孩子對嗎?
    這個母親如此陪伴孩子,孩子的前途可想而知。父母沒有不愛自己的孩子的,但愛孩子得有正確的方法。一味的滿足孩子照顧孩子不是愛孩子,護犢子更不是愛孩子。孩子剛一出生沒有任何能力,父母當然得照顧他,孩子逐漸有了能力那就開始鍛鍊他的能力,如果還是滿足他,就會耽誤孩子能力的發展,所以照顧滿足孩子要適度,該斷的一定果斷的給他斷掉,讓他無所依賴,自身的能力就發展起來了。
  • 你給孩子的是愛還是害?
    案例一有寶媽發問:「孩子在公共場合吵鬧得不行、興奮得不得了,吵不聽、打不行、哄不好,怎麼辦啊?」一位家長的回答引來眾多點讚:「我會堅定但並非嚴厲地告訴他,寶寶,媽媽知道你這時很開心、也很好奇,所以才會到處跑動喊叫,你喜歡這樣自由自在。但這是公共場合,很多叔叔阿姨都想安靜的休息。你想,如果在你很想睡覺的時候,媽媽突然大聲的唱歌,你是什麼感覺呢?
  • 不管作為孩子的朋友還是老師,教育孩子的這四點,希望你能明白
    我們要用正確愛孩子的方式去培養孩子。要想枝繁葉茂,要在根上下功夫。我們要做學習型父母,所謂父母進步一小步,孩子才能進步一大步。孩子出問題一定是父母有問題養不教,父之過。孩子教育不好就是父母的責任。因孩子出了問題,一定是父母的問題,所以父母需要通過學習改正。
  • 你愛的是孩子,還是他的成績
    「我們愛的是孩子本身,而不是他的表現,也不是他的成績,更不是他將來的地位。」「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裡有愛迪生。」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而重點是「認識人、了解人」。「教育——這首先是人學!」「每一個兒童都是一個完整的世界」。相信種子,相信歲月。播下種子,以日以年,守望歲月,靜待花開。
  • 仝卓事件引發家長深思,愛孩子的正確方式你知道嗎
    ,卻不知是自己親自斷送了孩子的大好前途,不得不說這樣的愛是畸形的是錯誤的。上帝是公平的,在孩子小時候,你付出的越多,教育的越理性、越科學,孩子長大後你將越省心。不要認為小時候對孩子好,長大了孩子就會對你好,因為你的過分溺愛讓孩子覺得父母為我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就會缺乏感恩之心。
  • 你可能在害Ta!
    你可能在害Ta! 在育兒這條路上,很多家長總是很焦慮,很著急。但很多時候,慢慢來反而更好,因為寶寶遲早會學會,比如脫離紙尿褲。在這點上,米粒媽伊能靜很淡定。之前,她曾在微博上分享一則臺灣新聞,提醒大家要對孩子多一點愛和耐心,不要讓孩子提早戒尿布以免傷身。
  • 在這件事上,家長要允許孩子「自私」,傻傻「裝大方」是在害孩子
    ,但如果強制孩子分享,那麼,家長的裝大方就是在害孩子。孩子的心理髮育成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孩子沒有物權意識之前,你怎麼處置他的玩具,他都沒有二話。當兒子不願意分享時,謝楠就引導孩子說:你可以說不,但你想一想,如果大家一起玩,說不動可以研究出更好玩的玩法呢?我們要不要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