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年級的教室裡,老師正在上數學課,下面的同學們正在認真的聽課。可仔細一看在下面的學生中間坐著一位中年婦女,大約有三四十歲,好像是學生的家長,在那裡專注地玩手機,這學生上課怎麼還有家長在玩手機呢?
原來,班級內新轉來一位學生,這孩子是這位家長的一個老生兒,從小父母對他都是嬌生慣養,無論孩子的什麼要求,父母都是無條件地滿足,他們從不讓孩子哭一聲,只要孩子一哭,就是上天鉤月亮父母也是勇敢地去鉤,然後搏得孩子的抿嘴一笑。這孩子呢,被父母慣得十分任性,只要有一點兒不合他的意,往地上一躺哇哇大哭,父母立即妥協。這孩子原來在一所民辦學校上學,去了幾個周父母陪不下去了了,這不,送到離家近的這兒來了。
自這個學生來學校上學以來,他的母親就一直坐在一旁陪著他,只要孩子發現母親不在身邊就嚎啕大哭,這十多歲的孩子一哭,真像殺豬的一樣難聽,他母親立即來到他跟前安慰他,別的人,誰的話他也不聽,老師也曾經勸孩子的母親不能這樣慣孩子,道理也說了一大堆,可孩子母親就是不能聽見孩子的哭聲,只要孩子一哭立馬出現在孩子面前。我們可以想像,母親坐在孩子身邊,孩子會專心的學習嗎?
對孩子如此嬌慣,不要說孩子不成器,就是孩子智力好能考上大學,母親能跟著他一輩子,照顧他一輩子嗎?咱們國家出現的巨嬰式的大學生不是沒有,可這樣的大學生真正有作為的還真不多。這個母親如此陪伴孩子,孩子的前途可想而知。
父母沒有不愛自己的孩子的,但愛孩子得有正確的方法。一味的滿足孩子照顧孩子不是愛孩子,護犢子更不是愛孩子。孩子剛一出生沒有任何能力,父母當然得照顧他,孩子逐漸有了能力那就開始鍛鍊他的能力,如果還是滿足他,就會耽誤孩子能力的發展,所以照顧滿足孩子要適度,該斷的一定果斷的給他斷掉,讓他無所依賴,自身的能力就發展起來了。
抓鉤是三世單傳的男孩子,小時候就受到爹娘的百般寵愛,三四歲了還吃著他娘的奶呢,上面的兩個姐姐也護著他,在學校無論他跟誰鬧矛盾,先是他的兩個姐姐給他出氣,回家後再是抓鉤他娘一手拉著抓鉤去找人家算帳,弄得孩子們都不敢跟他玩兒。抓鉤有一次看電視,看人家用藥可以把人毒死,覺得很好玩,就不吭聲的到集市上買了一包老鼠藥,他要把這藥下到他家的飯鍋裡,他要看看這藥能不能把他的家人毒死。晚上他偷偷地把藥灑在姐姐做好的飯鍋裡,在建築工地上幹活的爹爹,勞累了一天累得精疲力盡,吃了飯就躺下睡覺了。
半夜裡突然一家人都肚子疼,到醫院裡一檢查是食物中毒,爹爹和一個姐姐因吃得太多,搶救無效死了,媽媽因為去走親戚不在家逃過了一劫,抓鉤知道有藥沒有吃沒事,另一個姐姐吃得少搶救過來了。抓鉤這才感覺到這藥原來這麼厲害,可這一次玩笑竟把自己的父親和姐姐給害死了。這件事發生之後按理說家長應該對抓狗進行嚴厲的懲罰,甚至動用法律對他進行懲戒。可這件事發生後,抓鉤的母親硬是按著不對抓鉤進行懲罰,可能是全家人對抓鉤從心裡過於寵愛,不忍心看著抓鉤受到懲罰吧。他們可能想,看著爹和姐都死了,他心裡夠難過的了,再懲罰他,那不是我往他傷口上撒鹽嗎?豈不知一個七八歲的孩子,知道什麼難過呀?
對孩子所犯的錯誤不批評不懲罰,別的人說起來還護,這是明顯的護犢子行為,護犢子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嗎?孩子對世界的認識還處於朦朧的狀態,對自己的錯誤根本認識不到事情的嚴重性,這時候就需要父母老師對孩子進行教育,進行懲罰,讓孩子認識到錯誤的嚴重性。如上文中的抓鉤,他才七八歲,根本不知道由於自己的錯誤才導致自己父親和姐姐的死亡,這時候應該對他進行嚴厲的懲罰,讓他知道自己錯誤的嚴重性。溺愛孩子的心理這時候佔了上風,孩子就沒有受到任何懲罰。
事情過去了,抓鉤只是感覺沒了父親和姐姐有時候有點孤獨,別的沒有任何變化,他還是像以前那樣調皮,和別的孩子幹仗,絲毫沒有失去父親的哀痛。抓鉤的母親把事情壓起來不說,完全是為了抓鉤的未來考慮的,怕他父親的死給他造成心理創傷,也怕別的人對抓鉤形成誤會,影響他的前途。可母親這樣的一遮一壓,讓抓鉤對父親的死沒有半點傷痛。
經過數年,抓鉤對父親逐漸淡忘了,家人對抓鉤的寵愛還在繼續著。抓鉤也在毫無傷痛的環境裡成長著,抓鉤長大以後,與社會上的一個販毒集團有了聯繫,幹起了販毒的生意,最後也被公安機關逮起來了。抓鉤的娘又到勞改廠探望抓鉤好多次,最終也沒能改變抓鉤坐牢的下場。這不能不是一個被嬌慣的孩子的悲慘結局。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適度地愛那是少不了的。愛孩子誰都會,那是連烏鴉都會的事情,但教育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可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怎樣做才能對孩子的成長有利呢?
1,愛和罰,都要適度。家長教育孩子用的方法無非就是表揚鼓勵和懲罰,孩子做對了事情就給以表揚鼓勵,做錯了事情就給以懲罰,不要因為愛孩子就不去懲罰孩子,因為懲罰也是愛的表現。
2,不要一味的滿足孩子。因為人都有惰性,這一次他不動 你給他做好了,下一次他還等著你做,這就是來懶惰
的起因。滿足孩子一定要看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合理的給以滿足,如果不合理,堅決不能滿足他,如果滿足他就是在害他。
3,與孩子一起定規矩是加強孩子自制力的最好辦法。規矩不能你一個人來定,要讓孩子參與,因為規矩是給他定的,不讓他參與不對,家庭一定要有民主的氣氛。
4,培養孩子優良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好習慣能讓一個人受益一生,認真,守時,閱讀,誠信都是孩子在生活中應該養成的好習慣,早培養早受益。
5,孩子有了壞毛病,家長要給他堅決改正,改壞毛病的時候不要心軟,無毒不丈夫用在這時候最恰當。
嬌慣孩子那是在害孩子,只有對孩子適度的愛,正確的引導才是真正的愛孩子。讓我們用自己的愛心來撐起孩子的一片藍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