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課家長親陪,害死自己的父親像沒事似的,如此愛孩子對嗎?

2020-10-18 33教育

在三年級的教室裡,老師正在上數學課,下面的同學們正在認真的聽課。可仔細一看在下面的學生中間坐著一位中年婦女,大約有三四十歲,好像是學生的家長,在那裡專注地玩手機,這學生上課怎麼還有家長在玩手機呢?


原來,班級內新轉來一位學生,這孩子是這位家長的一個老生兒,從小父母對他都是嬌生慣養,無論孩子的什麼要求,父母都是無條件地滿足,他們從不讓孩子哭一聲,只要孩子一哭,就是上天鉤月亮父母也是勇敢地去鉤,然後搏得孩子的抿嘴一笑。這孩子呢,被父母慣得十分任性,只要有一點兒不合他的意,往地上一躺哇哇大哭,父母立即妥協。這孩子原來在一所民辦學校上學,去了幾個周父母陪不下去了了,這不,送到離家近的這兒來了。

自這個學生來學校上學以來,他的母親就一直坐在一旁陪著他,只要孩子發現母親不在身邊就嚎啕大哭,這十多歲的孩子一哭,真像殺豬的一樣難聽,他母親立即來到他跟前安慰他,別的人,誰的話他也不聽,老師也曾經勸孩子的母親不能這樣慣孩子,道理也說了一大堆,可孩子母親就是不能聽見孩子的哭聲,只要孩子一哭立馬出現在孩子面前。我們可以想像,母親坐在孩子身邊,孩子會專心的學習嗎?


對孩子如此嬌慣,不要說孩子不成器,就是孩子智力好能考上大學,母親能跟著他一輩子,照顧他一輩子嗎?咱們國家出現的巨嬰式的大學生不是沒有,可這樣的大學生真正有作為的還真不多。這個母親如此陪伴孩子,孩子的前途可想而知。

父母沒有不愛自己的孩子的,但愛孩子得有正確的方法。一味的滿足孩子照顧孩子不是愛孩子,護犢子更不是愛孩子。孩子剛一出生沒有任何能力,父母當然得照顧他,孩子逐漸有了能力那就開始鍛鍊他的能力,如果還是滿足他,就會耽誤孩子能力的發展,所以照顧滿足孩子要適度,該斷的一定果斷的給他斷掉,讓他無所依賴,自身的能力就發展起來了。

抓鉤是三世單傳的男孩子,小時候就受到爹娘的百般寵愛,三四歲了還吃著他娘的奶呢,上面的兩個姐姐也護著他,在學校無論他跟誰鬧矛盾,先是他的兩個姐姐給他出氣,回家後再是抓鉤他娘一手拉著抓鉤去找人家算帳,弄得孩子們都不敢跟他玩兒。抓鉤有一次看電視,看人家用藥可以把人毒死,覺得很好玩,就不吭聲的到集市上買了一包老鼠藥,他要把這藥下到他家的飯鍋裡,他要看看這藥能不能把他的家人毒死。晚上他偷偷地把藥灑在姐姐做好的飯鍋裡,在建築工地上幹活的爹爹,勞累了一天累得精疲力盡,吃了飯就躺下睡覺了。


半夜裡突然一家人都肚子疼,到醫院裡一檢查是食物中毒,爹爹和一個姐姐因吃得太多,搶救無效死了,媽媽因為去走親戚不在家逃過了一劫,抓鉤知道有藥沒有吃沒事,另一個姐姐吃得少搶救過來了。抓鉤這才感覺到這藥原來這麼厲害,可這一次玩笑竟把自己的父親和姐姐給害死了。這件事發生之後按理說家長應該對抓狗進行嚴厲的懲罰,甚至動用法律對他進行懲戒。可這件事發生後,抓鉤的母親硬是按著不對抓鉤進行懲罰,可能是全家人對抓鉤從心裡過於寵愛,不忍心看著抓鉤受到懲罰吧。他們可能想,看著爹和姐都死了,他心裡夠難過的了,再懲罰他,那不是我往他傷口上撒鹽嗎?豈不知一個七八歲的孩子,知道什麼難過呀?

對孩子所犯的錯誤不批評不懲罰,別的人說起來還護,這是明顯的護犢子行為,護犢子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嗎?孩子對世界的認識還處於朦朧的狀態,對自己的錯誤根本認識不到事情的嚴重性,這時候就需要父母老師對孩子進行教育,進行懲罰,讓孩子認識到錯誤的嚴重性。如上文中的抓鉤,他才七八歲,根本不知道由於自己的錯誤才導致自己父親和姐姐的死亡,這時候應該對他進行嚴厲的懲罰,讓他知道自己錯誤的嚴重性。溺愛孩子的心理這時候佔了上風,孩子就沒有受到任何懲罰。


事情過去了,抓鉤只是感覺沒了父親和姐姐有時候有點孤獨,別的沒有任何變化,他還是像以前那樣調皮,和別的孩子幹仗,絲毫沒有失去父親的哀痛。抓鉤的母親把事情壓起來不說,完全是為了抓鉤的未來考慮的,怕他父親的死給他造成心理創傷,也怕別的人對抓鉤形成誤會,影響他的前途。可母親這樣的一遮一壓,讓抓鉤對父親的死沒有半點傷痛。

經過數年,抓鉤對父親逐漸淡忘了,家人對抓鉤的寵愛還在繼續著。抓鉤也在毫無傷痛的環境裡成長著,抓鉤長大以後,與社會上的一個販毒集團有了聯繫,幹起了販毒的生意,最後也被公安機關逮起來了。抓鉤的娘又到勞改廠探望抓鉤好多次,最終也沒能改變抓鉤坐牢的下場。這不能不是一個被嬌慣的孩子的悲慘結局。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適度地愛那是少不了的。愛孩子誰都會,那是連烏鴉都會的事情,但教育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可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怎樣做才能對孩子的成長有利呢?

1,愛和罰,都要適度。家長教育孩子用的方法無非就是表揚鼓勵和懲罰,孩子做對了事情就給以表揚鼓勵,做錯了事情就給以懲罰,不要因為愛孩子就不去懲罰孩子,因為懲罰也是愛的表現。

2,不要一味的滿足孩子。因為人都有惰性,這一次他不動 你給他做好了,下一次他還等著你做,這就是來懶惰

的起因。滿足孩子一定要看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合理的給以滿足,如果不合理,堅決不能滿足他,如果滿足他就是在害他。

3,與孩子一起定規矩是加強孩子自制力的最好辦法。規矩不能你一個人來定,要讓孩子參與,因為規矩是給他定的,不讓他參與不對,家庭一定要有民主的氣氛。

4,培養孩子優良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好習慣能讓一個人受益一生,認真,守時,閱讀,誠信都是孩子在生活中應該養成的好習慣,早培養早受益。


5,孩子有了壞毛病,家長要給他堅決改正,改壞毛病的時候不要心軟,無毒不丈夫用在這時候最恰當。

嬌慣孩子那是在害孩子,只有對孩子適度的愛,正確的引導才是真正的愛孩子。讓我們用自己的愛心來撐起孩子的一片藍天吧。

相關焦點

  • 跟家長聊聊:孩子上課不愛聽課該怎麼辦?
    昨天晚上,一位家長跟我講:他家孩子反映數學、物理都聽不懂了,上課聽不進去,感覺無聊就坐不住,總想趁老師不注意找人說話解悶;被老師批評了多次;現在不想讀書了。家長問:孩子不愛聽課怎麼辦? 的確,在教育教學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孩子上課東張西望、搞小動作、說閒話等不良行為,這樣的結果就是上課不能認真聽課,知識輸入過少,知識似懂非懂,直接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 愛孩子不要兩個極端,做好自己很重要
    由此可窺見這孩子的家教:簡單、粗暴、無法,家長缺少自律。如此形象的母親,你能指著她教育出多麼優秀的孩子嗎?有句諺語說得好:子女是父母的鏡子,父母是子女的樣子。這話真是不假啊!讓孩子做到的,家長首先做到,家長要不斷地進行自我修正教育,才不罔「家長」 之稱,才有可能使家教走向成功。一個朋友的妻子,裡外能幹,像個女強人一般,把家裡打理的井井有條,家裡條件屬於比較優越的那種。然而,這位朋友經常嘆氣,原因是他兒子身上總顯出一種畏縮的樣子,很是著急。
  • 孩子上課愛說話的毛病,家長們應該怎麼做?
    孩子上課經常說話怎麼辦?今天我就教家長几招,輕鬆改掉孩子上課說話的習慣,提高學習效率。1、給孩子更多的關注  有的孩子上課愛說話,表現出愛插嘴,愛接老師。事實上,這樣的孩子在課堂上的注意力是沒有問題的。如果他不用心聽老師講的話,怎麼能準確地找到老師講話的「空隙」,然後插話說點什麼,或者只是接老師的話?
  • 孩子愛看小說?如何引導孩子養成正確的讀書習慣.
    「我的女兒今年上初中一年級,特喜歡看小說,上課時候偷偷看,晚上睡覺躲在被窩裡也看,被老師家長沒收過N次,也寫過保證書,可還是沒用,還是偷著看。這學期我把工作也辭了天天接送她,剛開學幾天還可以,現在老毛病又犯了,真讓人頭疼。請問有好的解決辦法嗎?」
  • 總結在家上課的日子,作為家長,你真的會教育孩子嗎?
    終於熬到了孩子們開學的日子,終於,不用再像個監工一樣,謹防孩子上網課跑毛走神;不用再擔心平板會毀了孩子們的眼睛……回顧這段特別的日子,我想明白了很多事。曾像千千萬萬的家長一樣,深深體會到「神獸」們在家,倍感頭疼。我問自己:為什麼要相愛相殺?
  • 父母可以不愛自己的孩子嗎?
    「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世界上最愛你的人就是母親。」這些是長久以來人們對於母愛的認知,母親愛孩子仿佛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最近,微博上有一個熱帖則顛覆了這種固有印象,有很多女性紛紛發帖表達自己是如何討厭自己的孩子的,並收穫了大量的回覆和轉發。
  • 「溺愛」到底是愛孩子,還是愛自己?
    根據描述,這位朋友的丈夫小時候沒有得到過父母的愛,所以現在把所有缺失的愛都加倍給了兒子身上。會花很多時間陪孩子,但有時候那個陪伴很像是溺愛。為此,這位女性朋友經常會跟丈夫聊育兒知識、講溺愛的可怕、講科學育兒的重要性,可丈夫總聽不大進去,這位女性朋友就很焦慮。對這個問題,我想對這個媽媽講三點:1.一般我們說,做父親的缺席孩子成長居多。可是這位爸爸等於把媽媽的活兒都搶走了。
  • 家長「會愛」孩子,是孩子的運氣,你家孩子的運氣還好嗎?
    父母會愛才是對孩子的真愛,你會愛孩子嗎?父母會愛,才是對孩子的真愛,爸爸媽媽們,你會愛孩子嗎?孩子之所以成了這個樣子,都是因為他們為了生意天天的忙忙忙,他們以為,最好的幼兒園、最好的學校可以帶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事實證明,他們錯了。他們根本不會愛。也許,有的家長說,這些問題,都是因為孩子的成長缺少父母的陪伴。是的,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陪伴,可是,有了父母陪伴的孩子,就沒有問題了嗎?
  • 女兒頂嘴被父親抽打,沒有愛頂嘴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家長
    真的是不好的嗎?」很多父母在平時生活當中,面對孩子頂嘴不聽話時,都深感無奈並且十分厭惡。但其實這個關於孩子愛頂嘴的現象不是不好的,這是孩子自我成長的標誌。相信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面對孩子不聽話頂嘴時,千萬不要讓自己不好的情緒,讓孩子造成「缺愛的錯覺」三、面對孩子頂嘴時,聰明的父母懂得這樣做。
  • 愛中前行 | 你能聽到孩子內心的呼喚嗎?(二)
    我們都是愛你的,在這裡,你唯一不缺的就是有這麼多老師和志願者心甘情願地愛著你,不論你是多麼調皮,如何搞惡作劇,都擋不住大家愛你的心,好好關注自己的內在的成長吧,是什麼讓你如此渴望別人的關注,問問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從什麼時候變成這樣的?
  • 家長會上,這位成績最好孩子的父親是這樣教育孩子的!
    聲音不大,但吸引了所有家長的注意。我看到他穿著一件褪色的藍色工作服,裡面有各種各樣的油漆;褲子都滿是灰塵,穿著雨靴,滿身是泥。一看,就知道剛從施工現場趕來。"這位家長,請問你的孩子是..."「我是王浩的父親!」「哦?」老師表現出驚訝的神情。
  • 家長要求老師在群裡發自家孩子視頻惹爭議,「入班隨俗」都懂嗎?
    同事說,閨女上個學把我緊張得什麼似的,結果人家自己一點事兒沒有,還天天主動鬧著要去學校。我們都被逗得哈哈大笑:看來不是你女兒離不開你,而是你離不開你女兒啊。同事恍然大悟:別說,還真是這個道理上面的事例充分說明家長對孩子上學的緊張程度,孩子在學校的一舉一動都牽著家長的心,剛入學的孩子家長甚至恨不得裝個監視器,時時刻刻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大家都說,孩子上個學家長比孩子本人更緊張。
  • 上課切橡皮被叫家長,父親怒買一盒,孩子上課專注力差怎麼破?
    前不久,一個小男孩委屈巴巴切橡皮的小視頻,讓不少網友笑出了眼淚,直呼:「看到了自己小時候的影子。」原來,這個小男孩上課因為不認真聽講,只顧著切橡皮,被老師沒收了三次還叫了家長。話雖如此,但如果孩子上課一直小動作不斷,那就要引起重視了。
  • 媽媽無條件的愛孩子,結果換來白眼狼連環踹
    曾仕強教授曾說過一段話:「養兒子不教害自己全家,養女不教害別人全家!」這句話強調的是,父母對子女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至關重要!現在很多育兒雞湯真的害死人,「什麼父母要無條件的愛孩子!結果嬌縱寵溺過了頭!孩子像個小霸王,家長一點辦法都沒有!
  • 裝攝像頭監控孩子,愛不該如此冰冷
    荔枝新聞為人父母,你會在孩子房間安裝攝像頭當「監工」嗎?近日,一位母親通過攝像頭監視女兒是否按時看書,並隔空喊話,引發網絡熱議。無獨有偶,一名14歲男孩報警稱父親在房間安裝攝像頭監視自己,侵犯了自己的隱私權,又再次將話題點燃。其實,父母安裝攝像頭監控孩子的行為,比比皆是。
  • 《家長殿堂》最好的三角關係是:家長支持老師,老師支持孩子!
    這位家長的做法非常高明,他降低自己的身份支持老師,幫助老師塑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其實這也是支持自己的孩子!     她慌了神,趕快四處尋找,但等她找到孩子,發現孩子受到了驚嚇,哭得非常傷心。孩子媽媽看到了這一幕,過來安慰孩子:「沒事了!沒事了!媽媽來了!」小女孩很快不哭了,但朋友卻尷尬到了極點,她知道自己有失誤,不知該如何向家長交代。
  • 怎樣改掉孩子上課愛說話的毛病
    孩子上課經常說話怎麼辦?今天就教各位家長几招,輕鬆改掉孩子上課愛說話的毛病,提升學習效率。  1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  有的孩子上課愛說話,表現是愛插嘴,喜歡接老師話茬。
  • 那些上課走神的孩子,真的注意力不集中嗎?
    相信很多父母都接到過老師的電話:「你的孩子上課走神、不認真」……接到電話的那一刻,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呢?大概是羞愧、生氣、傷心,實在是費解:為什麼孩子一學習起來就如此不專心呢?通過蘭海老師的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到這3個原因:01每個人有不同的信息接收方式每個孩子接受信息的方式是不同的,有的孩子主要是通過視覺,有的孩子主要是通過聽覺,像片中的亮亮,他主要就是通過聽覺去接受信息,看起來「不專心」,但他並沒有錯過關鍵的上課內容
  • 王嶽倫和一女子的不檢點行為:真正愛孩子的父親,會懂得克制自己
    曾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喜歡是佔有,愛是克制。其實這句話不僅可以來形容愛情,同時也可以用來形容親情。對於一個父母來說,如果真的愛自己的孩子,他懂得克制自己一些不好的行為,然後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幫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三觀。前段時間,王嶽倫和朋友聚會醉酒,而和一女子發生不檢點的行為,他的做法有刷網友的三觀。
  • 猶太人教育出的孩子,不是精英就是富豪?教育方式值得家長深思
    難道是他們的基因天生比較具備優勢嗎?答案顯然不是的,原因都藏在猶太人對孩子的教育方式裡。尊重孩子在中國,大部分家長喜歡幫孩子鋪好道路,讓孩子按照家長的意志來選擇專業或是職業,而在猶太人的家庭教育中,尤為提倡尊重孩子的意願,而不是幹預孩子的個人興趣愛好,甚至是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