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過度保護孩子,是在幫孩子,還是在害孩子?

2020-12-22 晨茜語言矯正

父母對於孩子的愛是無私而偉大的,相信沒有哪個人會質疑父母對於孩子的愛。他們會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自己寧可節衣縮食,也要送孩子上最好的學校,他們寧可吃粗茶淡飯,也要給孩子提供成長所需的營養,他們還會儘自己所能讓孩子穿得好住得舒服……尤其是當孩子生病或者有某種障礙時,由於過於擔憂和自責,這種愛的保護就更事無巨細了。

晨茜語言矯正 只做良心教育

雷雷在3歲6個月時,被診斷為有嚴重的運動遲緩問題,並且伴有語言發育遲緩問題,他的語言相當貧乏,經常對人不理不睬,所以也很難判斷他到底聽懂了多少話。平時,他能用布娃娃及小馬的玩具做一點點遊戲,但是很快就會改變遊戲內容。他從未在任何事情上花很長時間。雷雷媽媽為人親切隨和,隨時願意為孩子提供幫助,但是不會吸引孩子進行互動。每次雷雷從一個玩具換到另外一個玩具時,她只是做一些事實性的評論。

晨茜語言矯正 只做良心教育

「你和雷雷互動時隨時願意為他提供幫助,」語言矯正師表示,「你總是儘可能讓事情對他變得容易,但是我們需要吸引他來參加互動。比如,不要只是評論他的馬,可以把你的馬放在他的馬前,笑著告訴他『我敢保證你的馬跑不過我的!』」

雷雷媽媽看起來有些擔心:「我不太確定,我不想為難他。」

「因為他面臨了太多的困難?」語言矯正師問。

「是啊!」她回答。她接著解釋的時候,能看出來她對孩子的障礙有深深的愧疚感,為了補償孩子,她總是儘可能讓事情對他變得容易一些。

晨茜語言矯正 只做良心教育

過了幾分鐘,媽媽又說出了自己之所以這樣保護兒子的另外一個原因。「只要對他不抱什麼期望,我就不用面對他無法完成某件事的事實。」說到這時,她開始哭了起來,並說每次看到孩子這麼掙扎她都非常痛苦。通過描述對兒子的複雜情感,她開始認識到為什麼自己很少給孩子製造挑戰的原因。

四周後,他們有了明顯的進步。雷雷把一個娃娃套在手上,向媽媽揮舞著,媽媽並沒有簡單描述他的舉動,而是拿起了一個娃娃做出同樣的動作。然後就在雷雷開始把娃娃從手上拿下來時,媽媽說:「等一下!我想問你一個問題。」雷雷停了下來,驚訝地看著媽媽。

晨茜語言矯正 只做良心教育

「你叫什麼名字?」媽媽的娃娃問。雷雷沒有回答。

「你叫什麼名字?」媽媽再次問道。雷雷看了看媽媽手中的娃娃,還是沉默不語。媽媽把自已的娃娃靠近,並撓了撓雷雷娃娃的鼻子。

「你是不是叫大雷?」雷雷咯咯地笑了起來。

「那是叫小雷嗎?」她繼續問。雷雷又笑出聲來。

「你叫風雷嗎?」

「叫雷雷!」這次雷雷大叫著喊了出來。

「哦, 雷雷!」媽媽開心地笑出來,並讓自己娃娃的鼻子親暱地去碰雷雷的娃娃。

晨茜語言矯正 只做良心教育

從雷雷這個案例,不難發現,當父母過於保護孩子,事事都提前為孩子計劃好,孩子一個眼神,父母就知道孩子餓了,不等孩子張口說話,父母就主動拿來食物……這些都會讓孩子失去用語言表達自己需求和挑戰新事物的機會。這不是在幫孩子,而是害了孩子。因此,為人父母,在儘可能給予孩子最好物質生活的同時,也一定要給予他們最適合的教育,從而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晨茜語言矯正 只做良心教育

相關焦點

  • 解析「魚缸法則」:家長要擯棄給孩子過度保護,孩子成長需要自由
    父母都愛孩子是他們的天性,把孩子捧在手心裡,不讓孩子受到一點兒傷害。現在的父母什麼事都要替孩子包辦,對孩子過度的保護,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有依賴性,缺少獨立自主的品質。父母過於包辦孩子的事情,這種就會使他們獨立性差、不能自理。
  • 你是在愛孩子,還是在害孩子?
    世界上沒有天生的問題孩子,只有用錯教育方式的父母,很多時候孩子身上的各種問題,追根溯源,還是父母身上的問題。因此,對於以下幾種最傷孩子的行為,希望父母們永遠要提高警惕。01.逼孩子站隊有人說:孩子一生最大的幸運,並不是遇見從不吵架的父母,而是能夠把孩子很好地照顧和保護的父母。確實如此。
  • 父母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就是過度保護孩子
    如今這個年代,生養孩子的成本高了,孩子生得少了。每個孩子都成了家長的心肝寶貝,也成了社會的稀缺資源。於是乎,過度保護,就成了一種常態。在生活上,也是事無巨細幫孩子包辦,收拾書桌,整理房間,每天吃什麼、穿什麼,媽媽都安排得妥妥噹噹。
  • 父母最大的罪惡,就是過度保護孩子
    我本可以長大的機會都被父母奪走了。」這句話,一語中的。所有「巨嬰」的誕生,都源於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愛孩子,保護孩子,是所有動物的本能。但父母過度的保護,讓孩子一點苦都不吃,當孩子獨立去面對世界時,吃到的將是一碗「苦果」。馮夢龍在《古今譚概》中講了一則「翠鳥移巢」的寓言:翠鳥為了避免災禍,開始時往往把它的巢築得很高。
  • 父母最大的罪惡,就是過度保護孩子
    我本可以長大的機會都被父母奪走了。」這句話,一語中的。所有「巨嬰」的誕生,都源於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愛孩子,保護孩子,是所有動物的本能。但父母過度的保護,讓孩子一點苦都不吃,當孩子獨立去面對世界時,吃到的將是一碗「苦果」。
  • 過度保護的父母:如何放手養育獨立的孩子
    你想讓你的孩子是健康的,安全的,並成功的-所以難怪你會發現自己幫助了一點太過多或加強在保存一天任何時候去的東西稍微歪。但是,不斷的「 直升機 」活動可能會阻礙您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過度保護父母意味著好,但是追求完美往往弊大於利。那麼,如何確定自己是否是保護過度的父母?潛在的後果是什麼?而且,最重要的是,您現在如何才能阻止無意的窒息呢?
  • 過度保護孩子,可能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這些阻礙
    ,進而導致上當受騙,而且父母的過度保護和照顧會導致孩子缺失許多基本的「生存」技能,在成長的過程中,無法應對挫折和困難產生心理障礙,有些孩子甚至還會選擇犯罪或走極端的道路[1]。 有研究證實,父母的不良教養方式,尤其是過度保護,與兒童和青少年的焦慮症狀相關[2]。 保護過頭除了傷心還傷「身」 父母給予孩子適當的保護是非常必要的,但凡事要有度,如果超出範圍,除了會讓孩子產生心理問題外,還會引起他們的身體不適。
  • 8歲孩子不會剝雞蛋,大學生穿衣服編號,過度保護的危害你知道嗎
    過度保護孩子,其實是在害孩子。 某所小學舉行小長跑比賽,路邊圍觀的家長比學生還多。父母們不時衝自己的孩子大喊大叫。 「別跑太快,走就可以了!」「吃得消嗎?」「吃不消,早點退出沒關係的!」「不要逞強,跑不動,媽媽開車帶你!」
  • 過度教養,是你綁架了孩子,還是孩子綁架了你?
    我們做父母的肯定都關心自己的孩子,特別擔心他們會不會出事兒,會不會犯錯,但是養育不能只講本能,只講感情,還要講科學,從科學上看,過度養育對孩子弊大於利。很多過度養育的父母都會說,我也是沒辦法呀,現在的社會沒有以前安全了,我小時候五歲就能自己上街打醬油了,現在十歲的孩子也會被拐走,還有那麼多熊孩子,將來上學還有校園暴力,不多保護點兒行嗎?而且現在的社會比以前競爭殘酷的多。
  • 家長毆打搶自家孩子玩具小孩被拘:父母最大的罪惡是過度保護孩子
    家長毆打搶自家孩子玩具小孩被拘:父母最大的罪惡就是過度保護孩子 1、父母過度的保護,是害不是愛 美國醫學博士魯道夫.德雷克斯《父母挑戰》一書中如是說:「毫無疑問,你愛自己的孩子,他是你的一部分,也是這個地球上與你最親密的人。」
  • 如何放手培養孩子獨立的性格?不要做過度保護的父母
    那麼,你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一個過度保護孩子的父母呢?過度保護潛在的後果是什麼?而且,最重要的是,你要怎樣才能從現在開始就停止你無意間對孩子造成的「窒息」? 過度保護的父母往往致力於庇護他們的孩子免受身體上、精神上或情感上的痛苦。因為想確保孩子將來的成功,所以他們可能會選擇為孩子掃清一切障礙,減輕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對孩子的影響。
  • 關於閱讀,你在幫孩子還是在害孩子?
    推薦閱讀人群:家長 關於閱讀,父母是第一關卡我的一位朋友,雖然平時工作很忙,但對孩子的學習還是很上心的但事實上,閱讀並不是直接塞給孩子一本書,規定他看完就可以了,而是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學齡前的孩子,內心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不論是彩色的繪本還是識物卡片,有父母的積極引導,他們都能得到正向的反饋。
  • 孩子被魚刺卡到喉嚨怎麼辦?父母還在餵醋?醫生:這是在害孩子
    醫生表示,很多家長碰到魚刺卡到孩子喉嚨時,就會採取喝醋、吞飯等民間方法,但很多人不知道,其實這些方法是非常危險的,是在害孩子。因為在壓力之下,魚刺會刺穿食道壁,可能會刺入肺部,嚴重的話,還會威脅到生命,所以如果孩子遇到這種情況,家長最好找附近的醫院就診,以確保孩子的安全。
  • 父母的「過度教養」會讓孩子更焦慮
    父母的「過度教養」會讓孩子更焦慮什麼是「過度教養」?所謂「過度教養」,就是指父母為了使孩子在學業、人際關係等方面獲得更大的成功,而向孩子提供過度的、不利於孩子發展的關懷和幫助。主要表現有兩種:一種是 「直升機教養」:父母像直升機一樣在孩子頭頂上盤旋,時刻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孩子一旦出現困難和挫折,就馬上出手相助;另一種是 「割草機教養」:隨時趕在孩子前面,像割草機清除雜草一樣,提前幫孩子掃清道路上的所有可能存在的障礙。
  • 過度保護孩子,將會帶來哪些危害?
    小編發現,現今的家長對孩子實在是過度的關愛,任何事情都希望能幫助孩子做好,不想讓孩子受任何的苦,長期下去,孩子就會變成嬌滴滴的娃娃,經受不住任何風雨的摧殘,否則就會一蹶不振。被過度保護的孩子,將會養成膽小怕事的性格,缺乏獨立自主意識和敏捷的應變能力,任何事情離不開他人的幫助,否則會不知所措,經常會感到無所適從。
  • 「家庭教育」孩子不會「自我管理」:父母訓練不足與過度保護
    一位說:「知道,我是第一次離開父母,我給忘了!」另一位說:「知道,知道,在家媽媽天天提醒我。」還有一位說:「知道,在家出門前,奶奶都幫我拿好鞋子!」筆者:如果不換鞋子,會怎麼樣?異口同聲:「鞋子會臭,腳也很臭!」(做出捂鼻子的動作。)筆者:那為什麼不換鞋子呢?異口同聲:「忘了!」
  • 對孩子過度保護,會對孩子造成傷害,父母學會放手孩子才會成長
    有時候愛的太深反而傷害了孩子,而自己卻不知道,當孩子指出時還覺得很委屈,明明自己是為了孩子好,可是卻不得到理解。那你應該想想,是否因為你過度的保護或者管控引發了孩子的不滿。所以,作為父母,應該自查自己是否過度保護了孩子,以下幾個方面可以幫助你自查。
  • 「過保護」教育,是在保護孩子,還是在摧殘孩子的發展空間
    "寬鬆教育"也影響了日本的家庭教育,父母對孩子也非常"寬鬆",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儘量避免遇到挫折,很少批評孩子,替而代之的是"保護"孩子,幫孩子代勞許多事,幫其規避掉未來的風險。
  • 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父母對孩子——保護保護再保護
    父母最大的罪惡就是過度保護孩子。那些被過度保護的孩子,真的就能按父母所想的那樣,永遠在&34;環境中順利成長嗎?1.過度保護下的孩子,成了害人不眨眼的惡魔近期名聲大噪的國產懸疑劇《隱秘的角落》是由小說《壞小孩》改編而成。從剛播出到大結局,始終都維持在9分以上的水平。
  • 在這件事上,家長要允許孩子「自私」,傻傻「裝大方」是在害孩子
    ,但如果強制孩子分享,那麼,家長的裝大方就是在害孩子。,孩子的不願意分享,需要得到我們的保護,而不是礙於面子強迫孩子去分享。我們希望孩子學會分享,也是為了孩子將來能更好的適應社會需要,不過,我們在引導孩子分享的同時,也不要忘記教會孩子保護自己的權益。為什麼說要教孩子保護自己的權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