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於孩子的愛是無私而偉大的,相信沒有哪個人會質疑父母對於孩子的愛。他們會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自己寧可節衣縮食,也要送孩子上最好的學校,他們寧可吃粗茶淡飯,也要給孩子提供成長所需的營養,他們還會儘自己所能讓孩子穿得好住得舒服……尤其是當孩子生病或者有某種障礙時,由於過於擔憂和自責,這種愛的保護就更事無巨細了。

雷雷在3歲6個月時,被診斷為有嚴重的運動遲緩問題,並且伴有語言發育遲緩問題,他的語言相當貧乏,經常對人不理不睬,所以也很難判斷他到底聽懂了多少話。平時,他能用布娃娃及小馬的玩具做一點點遊戲,但是很快就會改變遊戲內容。他從未在任何事情上花很長時間。雷雷媽媽為人親切隨和,隨時願意為孩子提供幫助,但是不會吸引孩子進行互動。每次雷雷從一個玩具換到另外一個玩具時,她只是做一些事實性的評論。

「你和雷雷互動時隨時願意為他提供幫助,」語言矯正師表示,「你總是儘可能讓事情對他變得容易,但是我們需要吸引他來參加互動。比如,不要只是評論他的馬,可以把你的馬放在他的馬前,笑著告訴他『我敢保證你的馬跑不過我的!』」
雷雷媽媽看起來有些擔心:「我不太確定,我不想為難他。」
「因為他面臨了太多的困難?」語言矯正師問。
「是啊!」她回答。她接著解釋的時候,能看出來她對孩子的障礙有深深的愧疚感,為了補償孩子,她總是儘可能讓事情對他變得容易一些。
過了幾分鐘,媽媽又說出了自己之所以這樣保護兒子的另外一個原因。「只要對他不抱什麼期望,我就不用面對他無法完成某件事的事實。」說到這時,她開始哭了起來,並說每次看到孩子這麼掙扎她都非常痛苦。通過描述對兒子的複雜情感,她開始認識到為什麼自己很少給孩子製造挑戰的原因。
四周後,他們有了明顯的進步。雷雷把一個娃娃套在手上,向媽媽揮舞著,媽媽並沒有簡單描述他的舉動,而是拿起了一個娃娃做出同樣的動作。然後就在雷雷開始把娃娃從手上拿下來時,媽媽說:「等一下!我想問你一個問題。」雷雷停了下來,驚訝地看著媽媽。
「你叫什麼名字?」媽媽的娃娃問。雷雷沒有回答。
「你叫什麼名字?」媽媽再次問道。雷雷看了看媽媽手中的娃娃,還是沉默不語。媽媽把自已的娃娃靠近,並撓了撓雷雷娃娃的鼻子。
「你是不是叫大雷?」雷雷咯咯地笑了起來。
「那是叫小雷嗎?」她繼續問。雷雷又笑出聲來。
「你叫風雷嗎?」
「叫雷雷!」這次雷雷大叫著喊了出來。
「哦, 雷雷!」媽媽開心地笑出來,並讓自己娃娃的鼻子親暱地去碰雷雷的娃娃。

從雷雷這個案例,不難發現,當父母過於保護孩子,事事都提前為孩子計劃好,孩子一個眼神,父母就知道孩子餓了,不等孩子張口說話,父母就主動拿來食物……這些都會讓孩子失去用語言表達自己需求和挑戰新事物的機會。這不是在幫孩子,而是害了孩子。因此,為人父母,在儘可能給予孩子最好物質生活的同時,也一定要給予他們最適合的教育,從而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