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刺股」真是形容讀書用功?還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個人炒作?

2020-12-13 湯哥說文史

「懸梁刺股」這個成語我們大家都聽說過。「頭懸梁」說的是晉朝有個哥們叫孫敬,他讀頭時喜歡把自己的頭髮拴在屋梁上,防止自己打瞌睡。

「錐刺股」說是就是本文主角蘇秦這位仁兄。

他每天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還在讀書,要打瞌睡的時候,他就拿一把尖尖的鐵錐在自己的大腿上猛扎,常常把自己的大腿搞得鮮血淋漓的。

每次看到這個成語,我就猜測:這傢伙是不是個自虐狂?不就是看書嗎,有必要把自己搞成這樣嗎?後來我才明白,他這樣做不僅僅是防止打瞌睡,而且還有另外的目的。。。。。。

話說蘇秦在鬼谷子門下學了幾年的談判技術(縱橫之術),自認為學得差不多了,就告別師父下山開始找工作了。由於蘇秦學的是縱橫之術,那找工作就要找外交助理或外交使節一類的工作了。

在當時的戰國,國家總共就那麼幾個,而一個國家的外交部門最多就那麼幾個人,強大一點的國家外交部門的人可能要多點,但我估計最多不超過十個人。可想而知,蘇秦找工作比我們今天難多了。而且蘇秦這位仁兄身高氣傲,一般的工作他還不願意幹,他想幹大的,最起碼也要找個外交助理一類的職位。

這類職位是說找就能找的嗎?蘇秦在外輾轉多年,碰了一鼻子灰,沒有一個國家願意聘用他。大家都說他滿嘴跑火車,純粹是扯蛋,沒有半句話符合實際的。最後蘇秦餓得要死,一身落魄的回到家裡。

回家的那天傍晚,他的母親正在門口織布,他的哥哥嫂子妹妹都在門口聊天,大家看到他衣衫襤褸一身落魄的樣子都像見到乞丐一樣不願意理他。

他在門口喊了一聲:「媽,我回來了。」她母親扭過頭去織布假裝沒聽見,他肚子餓得咕咕叫,想叫老婆給他做點吃的,他老婆假裝在忙家務,理都不理他一下。他自己進廚房想找點吃的,發現鍋裡冷冰冰的,連一塊冷鍋巴都沒有了。蘇秦的心裡涼到了極點。

他的嫂子嘲笑他說道:「我們蘇家的習俗是世代務農,好好種種田,養養蠶,或養養豬什麼的,要不就是做點小買賣,只要賺點錢能過日子就行了。你倒好,放著正經事不做,一門心思想靠你那張破嘴去混飯吃,你看看你現在這個樣子,像個乞丐一樣,不是你自找的嗎?」

蘇秦聽了這話很傷心,一個人走進了自己的房間,關著門流淚了半天。

蘇秦受到家人的嘲諷後,心裡受到了極大的傷害。親人的傷害有時比陌生人的傷害更讓人難受。蘇秦心想:你們不是看不起我嗎?好吧,我就做點成績讓你們看看,總有一天我要讓你們對我刮目相看。

蘇秦後來天天把自己關在房裡,除了看書再不幹別的事。蘇秦家人後來也懶得管他了,你愛幹嗎幹嗎,反正對你已經失望了。

蘇秦就像我們今天一些要參加高考的年輕人一樣,讀書讀久了就會犯困,就想打瞌睡。蘇秦也想早點上床睡覺,好好休息一下,但一想到家人那種冷漠的眼神,蘇秦就提醒自己不能休息。

蘇秦後來就想了個辦法:他找了個尖尖的鐵東西,想要瞌睡時就往自己的大腿扎一下,大腿感到疼痛就不想打瞌睡了。不得不說,蘇秦這種獨創的發明很管用,現在一些搞寫作的仁兄如果晚上寫累了也可以嘗試一下他這種方法。不過一定要慎用,不要文章沒寫成,把自己搞得進了醫院。

蘇秦後來一直用他這種獨創的方法對付瞌睡,好幾次還把自己的大腿搞得鮮血淋漓的。我相信如果沒有受過切膚的屈辱,他是不會做這種自虐式的動作的。我上次在朋友圈看到一句話:我們有時很努力不是自發的,而是來源於一種傷害。

我估計蘇秦當時也是出於這種心理,因為他心靈受到了傷害。拿個尖尖的鐵東西刺自己的大腿,那該是多痛啊!就是輕輕的刺一下也受不了的,我相信蘇秦不是自虐狂,他也沒煉過「無敵金鋼腿」。

估計那時蘇秦心靈之痛比肉體之痛還厲害,一想到家人嘲諷他的樣子,蘇秦半刻也不敢偷懶。特別是他老婆,幾年沒回家,回到家裡連口冷飯也吃不上。如果不能出人頭地,自己在家永遠都抬不起頭。

家人那種冷漠的眼神就像刀子一樣深深的刺痛了他的心,那種心靈的疼痛比用錐子刺大腿還難受。人不受點屈辱怎麼能發奮做人呢!馬雲說過:人的心胸是被委屈撐大的。蘇秦如果活到今天,一定視馬云為知音。

蘇秦後來「錐刺股」的原因,我個人認為還有一些「炒作」的成分在裡面。

下面是我個人的一種假設:

在某個深夜,蘇秦正在窗下認真看書,看著看著,兩個眼皮開始打架又要打瞌睡了。迷迷糊糊中蘇秦拿出身邊的鐵錐在自己的大腿上輕輕的扎了一下(我猜想他這時只是輕扎,如果扎重了就不能走路了,我相信蘇秦沒那麼傻)。

這個動作突然被窗外上廁所的老婆看到了,蘇秦的老婆心想:相公是不是得了神經病呢,還是看書看得太多走火入魔了?忍不住進去一問,蘇秦說他並沒走火入魔,他這樣做是為了不讓自己打瞌睡。

蘇秦的老婆很感動,第二天就向家人說了這件事,家人就和鄰居說了。古代的鄰居們和我們今天的某些鄰居一樣也很八卦,於是一傳十,十傳百。有些鄰居不相信,哪有看書拿錐子扎自己大腿的,這樣做難道不疼嗎?還是他腦子進水了?於是有個別好奇的人就在夜晚偷偷溜到蘇秦窗下去看他是不是真的有神經病。

開始蘇秦還討厭別人偷偷看他。有一天夜裡,他靈機一動,既然有人喜歡看我「錐刺股」,我何不用這件事情把自己炒作一下,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刻苦讀書的好典範呢?這樣有了名氣以後也好找工作啊。

蘇秦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以後夜裡,只要有人在窗前看他,他就故意假裝要打瞌睡了,然後拿出一個尖尖的鐵錐在自己的大腿上扎一下。

鄰居們都被他這種刻苦學習的精神所感動,當時人們的娛樂節目很少,沒有手機,沒有電視,也沒有廣場舞,人們都喜歡八卦,大家沒事時都愛聚在一起扯淡,蘇秦的事跡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當時周朝人也不多,用不了多久,蘇秦「錐刺股」刻苦學習的精神很快流傳了大半個國家。

蘇秦就拿根尖尖的鐵東西做道具,輕輕在自己大腿上扎幾下,不僅在當代成為美談,還為後世創造了一個「錐刺股」的成語。

說到炒作,蘇秦可以說比當今一些流量明星強多了,他完全是一個個人品牌經營方面的高手。如果你以為蘇秦的刺股讀書僅僅是形容學習刻苦,那你就錯了,蘇秦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炒作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刻苦讀書的良好形象,為以後縱橫六國打下良好的個人品牌基礎。你認為蘇秦是在炒作嗎?

相關焦點

  • 孫敬懸梁蘇秦刺股|努力成就人才
    高考誓師大會,圖片源於網絡懸梁刺股: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髮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地綁在房梁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髮,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這便懸梁的故事。
  • 鬼谷子的徒弟蘇秦簡介 蘇秦刺股的故事
    之後蘇秦又相繼去到韓、魏、齊、楚,這四個諸侯都同意了蘇秦的合縱計劃,於是六國建立盟約,蘇秦被任命為從約長,擔任六國國相,佩戴六國的相印,如此殊榮不是什麼人都能有的。蘇秦合縱六國的故事天下皆知,這一成就讓他成為縱橫家的代表人物,但其實這些耀眼的功勳都是蘇秦日夜刻苦學習得到的成果。 有一個故事就很好的描述了蘇秦刻苦學習的精神,蘇秦刺股的故事,主要講了蘇秦在學習時候的事情。
  • 頭懸梁,錐刺股的開創者,別人家的孩子——蘇秦
    在以前讀書時我們經常會被家長拿來比,所以就有別人家的孩子一詞;而家長老師們為了勸學,經常說的莫過於「頭懸梁,錐刺股」、「鑿壁借光」這兩詞了,尤其是頭懸梁,錐刺股。「頭懸梁,錐刺股」之所以被大人們經常拿來舉例勸學,是因為這個典故的主人公蘇秦的確讓人為之嘆服。蘇秦的身世:蘇秦生在農家,最後通過頭懸梁,錐刺股般的學習狀態,成功身佩六國相印,成為六國「從約長」,他這翻蛻變可以說是從寒門到封侯拜相的典範,而父母也希望自己子女成為人中龍鳳,所以頭懸梁,錐刺股就成了最適合對我們勸學的典故。
  • 頭懸梁錐刺股的青年——蘇秦、孫敬告訴你,人生沒有隨便的成功
    在戰國時期,雖沒有高考選拔這一說,但發奮圖強的人同樣不少,我們經常聽到的「頭懸梁錐刺股」就是刻苦學習的榜樣。上學時經常被師長拿來激勵我們。故事《太平御覽》卷三百六十三引《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錐刺股,出自《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
  • 頭懸梁,錐刺股的兩人後來混得怎樣?歷史老師肯定忘了告訴你!
    小時候我們讀書時聽過很多的典故,這些典故多數都是老師家長為了激勵我們學習而講的。但是這些典故只會講他們用功時的刻苦努力,而不會告訴我們後續的故事。頭懸梁、錐刺股的典故我們耳熟能詳,那麼這兩個故事的主人公結局究竟如何呢?相信歷史老師絕對不會告訴你。
  • 徐華潔借古道今: 蘇秦遇到「監察法」,可否還會「錐刺股」?
    >,可否還會「錐刺股」?這是五千年來莘莘學子、十年寒窗的內心真實寫照,所以有孫敬頭懸梁、蘇秦錐刺股、祖逖聞雞起舞等人的典故名流千古。春秋戰國時期,孔夫子老先生主張 "學而優則仕",其一生志向遠大,一心想用自己的博聞多識為朝政出力,被逼帶弟子周遊列國、顛沛流離。
  • 你眼中的蘇秦,除了頭懸梁錐刺股還有什麼
    戰國著名縱橫家蘇秦,用「頭懸梁錐刺股」揭示了如何刻苦。當他終於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獲得成功後,榮譽鋪天蓋地。他身挎六國相印,使秦國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不過,蘇秦的合縱政策在一次死亡事件中破產了。死亡事件發生在燕國,死的人是燕國國君燕文侯。
  • 歷史上真實的蘇秦,曾佩六國相印,後被刺客所殺
    每一個讀書人對於「懸梁刺股」這個成語都不會感到陌生,因為它喻指讀書人刻苦用功到了忘記身體上的痛楚的程度。可是你知道嗎?「錐刺股」的傳說來自於戰國的縱橫家蘇秦,他用這種方法讀書,最終身佩六國相印。按照一般的道理,一個讀書人,尤其還是一個出身寒門的讀書人,能夠作一國之相,就可以說是走上了人生巔峰,但是為何蘇秦一個人就做了六個國家的丞相?他到底有什麼樣的能力可以取得六個國家國君的信任?
  • 頭懸梁錐刺股,身掛六國相印的蘇秦,為什麼卻沒有一個好結局?
    讓「頭懸梁,錐刺股」的典故流傳至今。他憑藉自己的智慧獲得了國君們的賞識,成為了六國的丞相,一時風光無限。他去齊國做間諜,齊閔王還把他當成心頭肉,掌上寶,最後卻懇求齊閔王處死自己,了卻此生。他就是著名縱橫家——蘇秦。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映月讀書,你還知道哪些與形容刻苦學習的成語...
    1.映月讀書 [yìng yuè dú shū]基本釋義:利用月光來照明讀書。形容家境清貧,勤學苦讀。出處:《南史·江泌傳》:「泌少貧,晝日斫屧為業,夜讀書隨月光,光斜則握卷升屋,睡極墮地則更登。」可是家裡很窮,不僅沒錢供他讀書,還要他養家餬口。白天,他去給人家斫削木鞋底,賺錢維持全家生活。晚上回家後雖然很累,還要讀書學習,但家裡無錢買油點燈。他就想了個辦法,利用天上的月光讀書。由於長期勤學苦讀使他學問進步很快,後來成為齊的國子助教。人們根據江泌讀書的故事,概括出成語映月讀書。這個成語形容家境貧寒而勤學苦學。
  • 那些懸梁、刺股、鑿壁偷光,勤奮的人後來怎樣了?
    頭懸梁、錐刺股、聞雞起舞。。。這些我們從小被教育的形容勤奮好學的成語,您知道它們的主人公,後來發展如何麼?
  • 《史記》寫蘇秦的精彩勵志故事
    可惜的蘇秦在鹹魚呆了很長時間,依然沒有成功,最後只有落魄的回家。《史記》中說「黑貂之裘敞,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負書擔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狀有愧色。」真是一個慘字了得,最後混得惶惶然如喪家之犬,灰溜溜的回到了家。更噁心的還在後面,全家沒有一個人看得起他。
  • 懸梁、刺股、囊螢…那些勤奮的人後來怎樣了?
    頭懸梁、錐刺股、聞雞起舞。這些我們從小被教育的形容勤奮好學的成語,您知道它們的主人公,後來發展如何麼?今天,筆者就和大家盤點一下,12個最耳熟能詳的形容勤奮好學的成語,它們的主人公命運如何。來源:網絡 作者:燕過紫禁城出處:《漢書》:「孫敬,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人物:孫敬。東漢人物。
  • 都聽過「頭懸梁,錐刺股」,但你知道那個錐究竟是什麼東西嗎
    都聽過「頭懸梁,錐刺股」,但你知道那個錐究竟是什麼東西嗎一說到考古,很多人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那些古老文物,由於這些物件大多年代久遠,與我們現在的生活偏離的有些遠,所以,大多人會覺得關心這個沒有太多的意義,其實,如果抽 出一些時間,對文物做些了解
  • 蘇秦:從失敗到成功
    下面講的是中國歷史上很有名的「頭懸梁,錐刺股」的典故,主人公是戰國時蘇秦。戰國時期,秦國通過變法國力越來越強,想要統一其他六國,於是經常攻打其他國家。由於秦國的強大,其他國家都很擔心,但又想不到合適的方法抵禦秦國。蘇秦遊說各國,提出了「合縱」抗秦的主張,即六國聯合起來,一起抵抗秦國。蘇秦生於洛陽,而洛陽正是東周的都城。
  • 馬保國大師的影帝之路一場精心的策劃「不講武德」?
    17日,演武堂王建剛是《少年功夫王》出品方,演武堂正式策劃了5月17日,馬保國與王慶民比武,馬保國被3次打倒,從此被網絡各種惡搞,調侃而成為頂級流量網紅的那個演武堂江湖十六。到這裡,似乎明白了,感情從比武3連敗開始,就是演武堂,馬保國精心策劃的一個局,為的就是為即將開拍的《少年功夫王》造勢。這麼一來,王慶民比武失敗似乎是馬保國大師故意的,王慶民是被動,還是也是參與策劃者之一不得而知。
  • 頭懸梁,錐刺股,師從鬼谷門下,身佩六國相印,看戰國縱橫家蘇秦
    在這個亂世,湧現出了許許多多人才,有治國能臣,沙場勇將,正人君子還有善辯說客,其中,就有縱橫家的代表人物蘇秦。蘇秦師從鬼谷子,合縱六國,巔峰時期任命為縱約長,被拜為六國國相,身佩六國相印,好不氣派。我們小時候常聽的故事頭懸梁錐刺股的主角,也是蘇秦。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蘇秦的一生,看看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 「懸梁刺股」的那2個人,最後結局都怎麼樣?語文老師告訴你了嗎
    說到小時候聽到的故事,估計很多人都會想到「頭懸梁,錐刺股」的事情,「頭懸梁」故事的主人公叫做孫敬,而「錐刺股」故事裡面的主人公叫做蘇秦,他們二人成為了後世之人的榜樣人物,因為故事中的二人對待學習是非常刻苦的,他們為了學習付出了很多,甚至不惜傷害自己的身體,但是他們的結局是怎樣的呢,估計小夥伴們在聽這兩個故事的時候都沒能知曉結局吧。
  • 當鬼谷子培養出蘇秦張儀後,歷史出現了一場「跨越時空」的辯論
    這讓蘇秦很受傷,秦王沒有接受他的思想還是其次,最重要的是錢花完了,最後幾乎是靠乞討回家。不過蘇秦並沒有放棄,之後便開始了引錐刺股,這就是歷史上有名蘇秦引錐刺股的故事,在夜間打開書籍攻讀,擺開了幾十本書籍找到姜太公的兵書《陰符》,伏案誦讀,讀書困了想睡的時候,就拿起錐子刺自己的大腿,鮮血一直流到腳上。
  • 三個成語反駁「讀書無用」!王立群教授的這篇文章引人深思
    《三字經》中有「頭懸梁,錐刺股」的句子,所以,古今對這個成語的意義都很熟悉,即使有人將「股」理解成「屁股」,在具體使用時一般也不會出錯。這個成語是由兩部分構成的——懸梁、刺股,涉及兩個人,而且是不同時代的。先說「刺股」。「刺股」的主人公叫蘇秦,是戰國時期的洛陽人,據說,他曾向鬼谷子學習,學成之後,出遊於各國。另外,「前倨後恭」這個成語也和蘇秦有關。「懸梁」的主人公叫孫敬,是東漢時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