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懸梁錐刺股,身掛六國相印的蘇秦,為什麼卻沒有一個好結局?

2020-12-27 平兒聊歷史

戰國時期有這麼一個人,他為了讓自己好好學習,就將頭髮吊在房梁上,困了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讓「頭懸梁,錐刺股」的典故流傳至今。

他憑藉自己的智慧獲得了國君們的賞識,成為了六國的丞相,一時風光無限。

他去齊國做間諜,齊閔王還把他當成心頭肉,掌上寶,最後卻懇求齊閔王處死自己,了卻此生。

他就是著名縱橫家——蘇秦

01

蘇秦為什麼會成為一名縱橫家呢?

原來,他小的時候,他的幾個哥哥都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得到了國君的重用。

蘇秦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在那個普遍靠種地為生的時代,累死累活都不一定能吃得飽飯,既然憑著一張嘴就可以享受榮華富貴,那幹嘛不走這條路呢?

於是,他就拜了當時有名的大縱橫家鬼谷子為師,虛心學習。

可見,他努力學習,是想讓自己過上好日子。因此,他的付出只是一種投資而已,他是要收到回報的。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他只看到了辯士們的風光,卻低估了這條職業道路的難度。

學成之後,他就告別了師傅鬼谷子,準備一展宏圖。

蘇秦去的第一站,是東周。那個時候,周朝已經衰落,周顯王也是有名無權。顯王見蘇秦能說會道,說不定能助自己匡扶周室,於是就準備留用他,奈何身邊的大臣們認為蘇秦出身低微,瞧不起他,蘇秦覺得這樣下去難有成就,便離開了東周。

蘇秦的第二站,是當時的秦國。那時,秦國剛剛經歷了商鞅變法(點此查看商鞅變法),國力強盛,可以說是戰國七雄裡最強的了。因此,蘇秦對於秦國寄託了很大的希望。可惜的是,秦國剛處死商鞅,國民對於說客們十分反感。而秦惠文王也對蘇秦不感冒,蘇秦只好回到客棧一直給秦王寫信,卻都石沉大海。

很多職場雞湯文告訴我們,某求職者堅持不懈地給一個公司投簡歷,最後感動了公司,終於被錄用了。誰信誰傻X。

一年後,蘇秦的盤纏花完了,只好從秦國回到老家。

如果他知道辯士的求職道路如此坎坷,還會堅持當初的職業規劃嗎?恐怕很難說。

好在,我們生在一個信息發達的年代,想要了解一個職業可以隨時在網上查到資料,避免了很多彎路。

02

回到家後,蘇秦鬱鬱寡歡。家人非但不安慰他,還冷落他。他更加難受。

即便如此,他依然沒有屈從於現實,跟別人一樣去耕地,混個溫飽。

他覺得可能是自己的能力不夠,才不被賞識。因此,就拿出鬼谷子臨別時贈他的那本《太公陰符經》日夜苦讀,頭懸梁錐刺股的故事,就是這個時候產生的。

由此可見,遭遇職業低谷的時候,與其焦慮無措,不如沉下心來好好學習充電,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

又過了一年,蘇秦覺得自己的學問大有進步,於是再度出發。

他來到了燕國,燕文侯十分重視他,並且很誠懇地向他請教。

蘇秦也坦然地發表自己的見解,他覺得,目前秦國雖然強大,但是如果剩餘的六國聯合起來,實力比秦國強大得多,與其被秦國各個擊破,不如早點結成聯盟。

燕文侯聽了很認可,就賞賜給他大量的財物,讓他去遊說各國合縱連橫。

於是,蘇秦就又分別去各國將以上的中心思想重複了一遍,各國的國君都覺得有道理,就同意了結盟一事。

洹水邊上,六國結盟一事順利完成。蘇秦是最大的功臣,六國國君就都推他為「縱約長」,以監督各國履行盟約。

此外,還將六國的相印都交給了蘇秦。此時的蘇秦,可謂是風光無限。

然而,權力越大,責任越大,一旦六國中有誰違規,第一個怪罪的就是蘇秦。

03

這一天終於還是來了。

六國合縱,最大的受害者就是秦國。秦國豈會坐視不理?

終於,秦君派人說服了齊國和魏國,一起聯合攻擊趙國。

趙王十分生氣,毫不避諱地指責蘇秦,認為是他這個「縱約長」失職。

蘇秦只好灰溜溜地離開趙國。至此,持續了十五年之久的六國合縱土崩瓦解。

蘇秦想到之前燕文侯對自己的熱情款待,覺得能去的地方就只有燕國。

此時,燕文侯已經去世,繼位的是他的兒子燕易王。而燕易王娶了秦惠王的女兒,算是秦國的姑爺。

即便如此,齊國依然出兵攻打燕國,燕國沒有齊國那麼強大,燕易王對此十分苦惱,見蘇秦到來,就讓他幫忙出出主意。

蘇秦連忙答應,讓燕易王相信自己,派自己去齊國,說服齊王不要攻燕。燕易王也沒有別的辦法,就同意了。

見到齊宣王后,蘇秦先是肯定了齊王的戰績,後又表示了自己的擔憂:

首先,燕易王是秦王的女婿,萬一他去秦王那裡告狀,秦王一怒之下攻打齊國,齊國定然慘敗;

其次,如果歸還燕國的城池,就能夠獲得燕王和秦王的交情,各國知道齊國與秦國交好,就都不敢冒犯齊國,何樂而不為。

齊宣王聽了,立馬照做。他也不想一想,如果跟秦王訴苦有用的話,燕易王早就說了,還等得到蘇秦來遊說嗎?

後來,齊國果然毀於蘇秦之手。

而這時的蘇秦,剛說服齊國退兵,正是燕國的大功臣呢。

04

身在燕國,蘇秦沒有之前掛六國相印時的威風,卻也深得燕易王的信任和寵愛。

此時,燕國逐漸疏遠了之前交好的楚國和魏國,反而親近齊國。

蘇秦對此十分不滿,因為之前蘇秦還在山裡跟鬼谷子學習的時候,齊國就跟中山國聯手攻打燕國,導致燕國民不聊生,哀鴻遍野。燕文侯正是因為此時,才不惜花重金求賢,想要報仇雪恨。

而燕文侯對蘇秦有知遇之恩,蘇秦不能不報,因此,他主動向燕易王請纓,表示願意去齊國當間諜。

燕文侯知道了齊國之前對自己國家的所作所為後,就改變了與齊國交好的想法,同意了蘇秦的建議。

來到齊國後,蘇秦向齊宣王編織了自己得罪燕王的謊言,齊宣王再一次相信了他,給予他很高的待遇。

後來,齊宣王去世,齊閔王繼位。趁此機會,蘇秦向齊閔王提議厚葬宣王,用來表達孝心,和顯示齊國的遠大志向。他的真實目的當然不在此,而是為了消耗齊國的國力。可惜,齊閔王居然相信了。

為了厚葬宣王,齊國不得不大興土木,以至於人民怨聲載道。齊國的大臣們看穿了蘇秦的陰謀,就僱了一個刺客,在蘇秦的必經之路上刺殺他。被刺後,蘇秦雖然沒有立刻丟命,卻受了重傷。

齊閔王很重視這件事,下令全國捉拿真兇,然而大臣們早已達成一致,誰也不說。

蘇秦知道,這樣下去,肯定抓不到兇手,於是就懇求齊閔王車裂自己於鬧市,說自己是燕國派來的間諜,要懸賞刺客,這樣一來,兇手就會露面了。

齊閔王忍痛答應,兇手果然自投羅網。而縱橫家蘇秦,也永遠離開了人間。

05

蘇秦曾經同時擔任六國宰相,可見他確實是有才之士。

只不過,當時秦國的統一是歷史的大趨勢,他卻逆流而行,合縱只持續了十五年就失敗了,可惜可嘆。

如今的我們,要想成功,也需要看清時代前進的方向,不能開歷史的倒車。

當然,蘇秦刻苦上進,努力拼搏的精神,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相關焦點

  • 頭懸梁,錐刺股的開創者,別人家的孩子——蘇秦
    在以前讀書時我們經常會被家長拿來比,所以就有別人家的孩子一詞;而家長老師們為了勸學,經常說的莫過於「頭懸梁,錐刺股」、「鑿壁借光」這兩詞了,尤其是頭懸梁,錐刺股。「頭懸梁,錐刺股」之所以被大人們經常拿來舉例勸學,是因為這個典故的主人公蘇秦的確讓人為之嘆服。蘇秦的身世:蘇秦生在農家,最後通過頭懸梁,錐刺股般的學習狀態,成功身佩六國相印,成為六國「從約長」,他這翻蛻變可以說是從寒門到封侯拜相的典範,而父母也希望自己子女成為人中龍鳳,所以頭懸梁,錐刺股就成了最適合對我們勸學的典故。
  • 頭懸梁,錐刺股的兩人後來混得怎樣?歷史老師肯定忘了告訴你!
    頭懸梁、錐刺股的典故我們耳熟能詳,那麼這兩個故事的主人公結局究竟如何呢?相信歷史老師絕對不會告訴你。頭懸梁的主人公是孫敬。孫敬是漢朝人,年幼時就很愛讀書,視書如命。他讀書是為了激勵自己用繩子把自己的頭髮拴在橫梁上,只要自己打瞌睡低頭,繩子就會扯他的頭髮,這樣就會清醒過來。
  • 頭懸梁錐刺股的青年——蘇秦、孫敬告訴你,人生沒有隨便的成功
    在戰國時期,雖沒有高考選拔這一說,但發奮圖強的人同樣不少,我們經常聽到的「頭懸梁錐刺股」就是刻苦學習的榜樣。上學時經常被師長拿來激勵我們。故事《太平御覽》卷三百六十三引《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錐刺股,出自《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
  • 你眼中的蘇秦,除了頭懸梁錐刺股還有什麼
    戰國著名縱橫家蘇秦,用「頭懸梁錐刺股」揭示了如何刻苦。當他終於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獲得成功後,榮譽鋪天蓋地。他身挎六國相印,使秦國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不過,蘇秦的合縱政策在一次死亡事件中破產了。死亡事件發生在燕國,死的人是燕國國君燕文侯。
  • 頭懸梁,錐刺股,師從鬼谷門下,身佩六國相印,看戰國縱橫家蘇秦
    在這個亂世,湧現出了許許多多人才,有治國能臣,沙場勇將,正人君子還有善辯說客,其中,就有縱橫家的代表人物蘇秦。蘇秦師從鬼谷子,合縱六國,巔峰時期任命為縱約長,被拜為六國國相,身佩六國相印,好不氣派。我們小時候常聽的故事頭懸梁錐刺股的主角,也是蘇秦。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蘇秦的一生,看看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 都聽過「頭懸梁,錐刺股」,但你知道那個錐究竟是什麼東西嗎
    都聽過「頭懸梁,錐刺股」,但你知道那個錐究竟是什麼東西嗎一說到考古,很多人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那些古老文物,由於這些物件大多年代久遠,與我們現在的生活偏離的有些遠,所以,大多人會覺得關心這個沒有太多的意義,其實,如果抽 出一些時間,對文物做些了解
  • 蘇秦身佩六國相印,嚇得秦國15載不敢出關,為何最後遭五馬分屍
    他曾經身佩六國相印,嚇得秦國15年都不踏出函谷,蘇秦究竟做了什麼呢?蘇秦是雒陽(現河南洛陽)人,字季子。年少時他千裡迢迢去齊國求學,拜入鬼谷門下一心學習縱橫捭闔之術,學成後他便開始外出遊歷,本以為會有收穫,結果還是一事無成。結果回到家鄉,受盡了親戚鄰居的嘲笑。
  • 那些懸梁、刺股、鑿壁偷光,勤奮的人後來怎樣了?
    頭懸梁、錐刺股、聞雞起舞。。。這些我們從小被教育的形容勤奮好學的成語,您知道它們的主人公,後來發展如何麼?
  • 看看他們的結局就懂了
    頭懸梁,錐刺股,說的是古時候兩個人在讀書時為了防止自己疲倦,一個人把頭髮用繩子綁在房梁上,另一個人則是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作為好學上進的典範,懸梁刺股在許多科教讀物上都曾經出現過。那麼這個典故中所講的兩個主人公都是誰呢?語文老師為何又不願意告訴你答案呢?看看他們的結局就懂了。
  • 潘璠:我曾經「頭懸梁,錐刺股」
    點擊播放 GIF 0.5M我曾經「頭懸梁,錐刺股」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作者雖然沒有上高中,但我留下了一套課本,覺得早晚會用得著,並想今後如果有時間,還是應該達到高中畢業的水平。從技校畢業後,我被分配進入工廠。那時,幹活雖然沒有獎金,但「抓革命,促生產」,加班加點確實是經常的事情,而且沒有人對加班說「不」。只是由於工作繁忙,那全套的高中課本就一直被安放在書架上而無暇顧及。第一次聽到恢復高考的消息時,離正式考試已經只有一個月的時間了。
  • 懸梁、刺股、囊螢…那些勤奮的人後來怎樣了?
    頭懸梁、錐刺股、聞雞起舞。這些我們從小被教育的形容勤奮好學的成語,您知道它們的主人公,後來發展如何麼?今天,筆者就和大家盤點一下,12個最耳熟能詳的形容勤奮好學的成語,它們的主人公命運如何。來源:網絡 作者:燕過紫禁城出處:《漢書》:「孫敬,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人物:孫敬。東漢人物。
  • 頭懸梁背後的故事——屌絲蘇秦的逆襲之路
    公元前284年,齊國臨淄城的刑場上,一代縱橫大家,合縱聯盟的倡導人、身佩六國相印的蘇秦,被齊泯王處以車裂之刑。望著悠悠天空,生死之際,陰陽之間,他將用生命去回報那份遠在燕國的知遇之恩。他明白,從他入齊的那一刻開始,這一天,已經成為他躲不掉的生死劫。
  • 語文老師一定不會告訴你結局
    無論是在學校讀書的時候,還是步入社會繼續深造,常有人會建議:「書上有路勤為徑」,勤能補拙是古今數人都懂得的道理,歷史上更有「頭懸梁錐刺股」的勵志故事,但「懸梁刺股」的兩個人最後都怎樣了?語文老師一定不會告訴你真實結局。其一,孫敬。
  • 孫敬懸梁蘇秦刺股|努力成就人才
    中國教育伴隨華夏文明五千年明5000年從未間斷,中國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文化沒有中斷的文明古國。從古至今都有對於文化的教育不斷發展,從奴隸社會的"六藝」到春秋戰國時百家爭鳴,秦漢推崇法家學說,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朝選士制度的改革設置進士科,標誌科舉制的創立。
  • 徐華潔借古道今: 蘇秦遇到「監察法」,可否還會「錐刺股」?
    >,可否還會「錐刺股」?這是五千年來莘莘學子、十年寒窗的內心真實寫照,所以有孫敬頭懸梁、蘇秦錐刺股、祖逖聞雞起舞等人的典故名流千古。春秋戰國時期,孔夫子老先生主張 "學而優則仕",其一生志向遠大,一心想用自己的博聞多識為朝政出力,被逼帶弟子周遊列國、顛沛流離。
  • 「蘇秦刺股」真是形容讀書用功?還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個人炒作?
    「頭懸梁」說的是晉朝有個哥們叫孫敬,他讀頭時喜歡把自己的頭髮拴在屋梁上,防止自己打瞌睡。「錐刺股」說是就是本文主角蘇秦這位仁兄。他每天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還在讀書,要打瞌睡的時候,他就拿一把尖尖的鐵錐在自己的大腿上猛扎,常常把自己的大腿搞得鮮血淋漓的。
  • 說實話,比起她,頭懸梁錐刺股那都弱爆了~
    你們知道有一個直男做男朋友是什麼感受嗎?就是這,我是徹底佩服妹子的忍耐力了!兄弟,你別逗我,這蝴蝶從形狀還能看出公母嗎?估計沒人知道怎麼分辨蝴蝶的公母。大表姑,咱就別出來顯擺了,好好賣咱的化妝品,籃球圈距離您老有點遠。。。
  • 蘇秦:從失敗到成功
    下面講的是中國歷史上很有名的「頭懸梁,錐刺股」的典故,主人公是戰國時蘇秦。戰國時期,秦國通過變法國力越來越強,想要統一其他六國,於是經常攻打其他國家。由於秦國的強大,其他國家都很擔心,但又想不到合適的方法抵禦秦國。蘇秦遊說各國,提出了「合縱」抗秦的主張,即六國聯合起來,一起抵抗秦國。蘇秦生於洛陽,而洛陽正是東周的都城。
  • 鬼谷子的徒弟蘇秦簡介 蘇秦刺股的故事
    之後蘇秦又相繼去到韓、魏、齊、楚,這四個諸侯都同意了蘇秦的合縱計劃,於是六國建立盟約,蘇秦被任命為從約長,擔任六國國相,佩戴六國的相印,如此殊榮不是什麼人都能有的。蘇秦合縱六國的故事天下皆知,這一成就讓他成為縱橫家的代表人物,但其實這些耀眼的功勳都是蘇秦日夜刻苦學習得到的成果。 有一個故事就很好的描述了蘇秦刻苦學習的精神,蘇秦刺股的故事,主要講了蘇秦在學習時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