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梁刺股」的兩個人最後都怎樣了?語文老師一定不會告訴你結局

2020-12-27 歷史潮河

無論是在學校讀書的時候,還是步入社會繼續深造,常有人會建議:「書上有路勤為徑」,勤能補拙是古今數人都懂得的道理,歷史上更有「頭懸梁錐刺股」的勵志故事,但「懸梁刺股」的兩個人最後都怎樣了?語文老師一定不會告訴你真實結局。

其一,孫敬。

《漢書》記載:「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可以說學者孫敬是懸梁第一人,十分熱愛讀書,讀書時隨時記筆記,常常看書到後半夜,為了不讓自己打瞌睡,因此頭懸梁,逼迫自己在疲乏時繼續看書。

老師在向學生講這件「勤勉好學」的故事時,通常會說孫敬如願成為了一個通曉古今的大學問家,遠近聞名,事實上查閱史籍文獻,並沒有孫敬很多的記載,也沒有在文學上留下作品傳世。

也許孫敬後來當了官,但並不出名,至於「後為當世大儒」的記載恐怕並非《漢書》編撰者班固寫的,既有可能是孫敬或是他的後人添加,現今我們常說「勞逸結合,事倍功半」,頭懸梁還是要用到合適的時間與地方。

其二,蘇秦。

《戰國策》記載:「(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相比孫敬,蘇秦就較為出名,他是戰國事情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著有《蘇子》31篇,書有《戰國縱橫家書》。

蘇秦曾是鬼谷子的弟子,最有名的事情莫過於他「合縱六國」,因此他被任命為從約長,擔任六國的國相,佩戴六國相印,這時蘇秦最為輝煌,秦國見合縱盟約後,也沒有急於做些什麼,但十五年後,合縱盟約瞬間瓦解,眾國皆怪罪於蘇秦,最終蘇秦車裂而死。

蘇秦遊說六國聯合,自然是有不小的學識,也有高超的說話技巧,但蘇秦在遊說中強調與秦國矛盾,故意對其他方面避而不談,使得根本問題沒有解決,合縱盟約也沒有成為長久之計,簡而言之,蘇秦是有些「小聰明」的人。

孫敬與蘇秦分別是「懸梁」和「刺股」的發明者,但前者不知變通,雖勤但沒有找到適用自己的方法,如今來說,熬夜不會提高人的記憶力,疲乏學習只會適得其反;而後者錐刺股勉勵自己,也讓自己成了名,但所作的成就像「虛」的,不夠踏實,結局悽慘,讓人感嘆。

懸梁刺股」的兩個人最後都怎樣了?語文老師一定不會告訴你結局

相關焦點

  • 「懸梁刺股」的那2個人,最後結局都怎麼樣?語文老師告訴你了嗎
    「懸梁刺股」的那2個人,最後結局都怎麼樣?語文老師告訴你了嗎?說到小時候聽到的故事,估計很多人都會想到「頭懸梁,錐刺股」的事情,「頭懸梁」故事的主人公叫做孫敬,而「錐刺股」故事裡面的主人公叫做蘇秦,他們二人成為了後世之人的榜樣人物,因為故事中的二人對待學習是非常刻苦的,他們為了學習付出了很多,甚至不惜傷害自己的身體,但是他們的結局是怎樣的呢,估計小夥伴們在聽這兩個故事的時候都沒能知曉結局吧。
  • 「懸梁刺股」的兩個人最後是什麼下場?老師也許沒告訴你
    「懸梁刺股」的兩個人最後是什麼下場?老師也許沒告訴你從小到大老師為了讓我們學習用盡了各種方法,最常見的就是為我們講解一些古代勵志故事,想要通過歷史偉人成功的經歷來刺激我們。老師最常講的故事就是「頭懸梁錐刺股」。
  • 懸梁刺股講的是誰?老師為何不願意告訴你?看看他們的結局就懂了
    頭懸梁,錐刺股,說的是古時候兩個人在讀書時為了防止自己疲倦,一個人把頭髮用繩子綁在房梁上,另一個人則是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作為好學上進的典範,懸梁刺股在許多科教讀物上都曾經出現過。那麼這個典故中所講的兩個主人公都是誰呢?語文老師為何又不願意告訴你答案呢?看看他們的結局就懂了。
  • 負荊請罪的廉頗跟藺相如最後怎樣了?老師一定不會告訴你結局
    在如今的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材中有這麼一篇文章,叫做《將相和》,講述的是趙國大將廉頗向趙國宰相藺相如負荊請罪的故事,目的在於告誡我們要勇於認錯,敢作敢當。但是他們之後怎樣了呢?是依舊友好相處還是再次鬧崩?為何擁如此賢臣跟良將的趙國還會被秦國攻破呢?大多數老師肯定不會告訴你之後他們兩人的結局。
  • 「懸梁刺股」這兩個人後來都經歷了什麼?老師通常不會說的
    課堂上總有忍不住睏倦的孩子,老師不厭其煩地講懸梁刺股的故事,這個詞分開來叫做頭懸梁錐刺股,用來說的是古代人的刻苦學習的精神。這個成語來自兩個人,一個叫孫敬,他把自己的頭髮綁起來用一根繩子一直掛到房梁之上,這樣他一低頭就會被頭皮的痛感刺激得精神起來;另一個人叫做蘇秦,瞌睡了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也是因為痛老緩解自己的瞌睡。然而,這兩個人的故事卻沒有人說說他們後來都發生了什麼。先來說懸梁的孫敬,在《漢書》中能夠找到他的經歷,他卻是是一個勤奮好學的人,並且成為了當世有名的大儒。
  • 「負荊請罪」的主人公,最後的結局好麼?老師才不會告訴你!
    「負荊請罪」的主人公,最後的結局好麼?老師才不會告訴你!中國人從小長大需要讀很多書,考很多試,有孩子表示抗議,但我們國家還是不會變的,畢竟人最重要的是培養三觀,若想讓自己的三觀正,人格頗為完善,那就應該多讀書。
  • 廉頗負荊請罪,結局卻讓人唏噓,語文老師不會告訴你
    廉頗本就是一員武將,哪裡會什麼隱藏,能說出來就不會憋著,所以廉頗不喜歡藺相如是人盡皆知的。但是當廉頗知道藺相如為了大義、為了趙國不不計較的時候,廉頗主動負荊請罪。然後兩人一文一武,一張一弛。一時間,秦國也不敢挑釁趙國了。如果故事到這裡就結束,那還是好的。兩人交好,毋庸置疑,但是關於兩人留白的美好結局卻是疑點重重。
  • 《負荊請罪》的廉頗,最後是什麼結局?為何老師不願意告訴你?
    《負荊請罪》的廉頗,最後是什麼結局?為何老師不願意告訴你?小學的時候大家都學會廉頗的故事吧!這是《負荊請罪》課文裡面出現的事情,那麼這裡面的主人公廉頗最後是什麼結局,為何老師不願意告訴你?是有什麼秘密嗎?
  • 負荊請罪的廉頗最終結局怎樣?殘酷的真相,老師可能沒告訴你
    這是文章頭部 「負荊請罪」的廉頗與藺相如,最後結局如何?語文老師沒有講給你。上小學的時候,我們的語文課本上有一個經典的歷史故事,那就是《負荊請罪》,可以說這個故事也是家喻戶曉的。這個故事大家都知道,出自《史記》,講的是戰國大將廉頗向藺相如請罪的故事了。
  • 「負荊請罪」中廉頗和藺相如最後命運如何?語文老師說不出口
    我們中學所學的語文課本中就有一篇文章是關於戰國時期文臣和武將的故事,大家一定想起來了吧?當時的語文老師還用這兩個人來教育我們應該做到知錯能改,勇於承擔自己所犯的錯誤。那麼小編就要和大家說的是,語文老師只告訴了我們負荊請罪中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那麼他們的最後的命運如何呢?語文老師卻說不出口。
  • 青梅竹馬真的都沒有好結局嗎?幾句話告訴你真相!
    青梅竹馬的兩個人因為在一起長大,這麼多年裡彼此非常了解對方,但也正因為太了解對方才有可能多年後發現兩個人之間失去很多樂趣,當任何一方再遇到一個什麼別人的時候就會像打開了一個新世界的大門,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特別是愛情這個自私的東西,一定程度的新鮮感也是很必要的。
  • 《將相和》的廉頗、藺相如,最後結局如何?老師沒有告訴我們
    對於《將相和》這個故事,很多人都在語文課本中見到了,也即比較熟悉了。藺相如、廉頗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大臣。趙惠文王時得到世上稀有的寶玉——楚國和氏璧,秦國強以15座城換取「和氏璧」,藺相如奉命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與秦王當庭力爭,完璧歸趙。趙王封相如為上大夫。公元前279年,他又隨趙惠文王到澠池(今河南澠池西)與秦王相會,使趙王未受辱於秦,歸國後因功封為上卿,地位在廉頗之上。
  • 愛到最後得到了什麼?無非就是這3種結局,最後一種太虐心
    如果一個人說在愛情中什麼都不想獲得,想在愛情中表現出極大的無私,那麼他一定得不到一份真愛,因為愛情是非常自私的,自私到我的心中只能有一個你,而沒有其他人。同樣我們在愛情中一定是有所求,在愛情中一般都得到了什麼呢?
  • 為什麼語文老師都不敢告訴學生,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後都幹了啥?
    課本中的人物都是具有各種美好品質的,什麼刻骨奮鬥呀、勤勉好學呀,通通都是為了激勵我們刻苦向上、認真學習。這些人大多歷史潮流中的名人,要麼是著名的政治家,要麼是出名的思想家。比如懸梁刺股的孫敬、囊螢夜讀的車胤、斷齏畫粥的範仲淹、鑿壁偷光的匡衡等,這些人的勵志故事激勵我們一代又一代人成長。
  • 「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後結局怎麼樣?語文老師都不敢說,為啥
    長「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後結局怎麼樣?語文老師都不敢說,為啥?但是你知道嗎?這個「鑿壁偷光」的匡衡並沒有想像他人生的結局那麼美,大人們也經常談論他小時候的事情,但從來沒有說過一個人成長後的話,長大後,他變成了什麼樣的人?語文老師告訴你,匡衡後來成了有名的文學家。教科書上展示的東西都是積極的,是積極的,所以估計的後半生怎麼樣?小時候喜歡學習,家裡沒有蠟燭,所以在牆上開了個洞,我在隔壁家的燈下學習,縣裡有大房子。
  • 一生裡遇見你心愛的人無論結局怎樣,都可以說是幸福的!
    導讀:一生裡遇見你心愛的人無論結局怎樣,都可以說是幸福的!在愛情裡我們也應該學會知難而退,不能每次都奮不顧身地去愛,對於那些一開始就知道沒有結果的愛情,就不要去追尋了愛情裡沒有贏家,從喜歡上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輸了,結局只是看輸得慘不慘而已愛情這東西不到最後一刻,千萬別放棄最後得到好東西,不是幸運有時候,必須有前面的苦心經營,才有後面的破鏡重圓。
  • 負荊請罪的廉頗,最後結局如何?為啥老師不願意說?
    廉頗本就是一員武將,哪裡會什麼隱藏,能說出來就不會憋著,所以廉頗不喜歡藺相如是人盡皆知的。但是當廉頗知道藺相如為了大義、為了趙國不不計較的時候,廉頗主動負荊請罪。然後兩人一文一武,一張一弛。一時間,秦國也不敢挑釁趙國了。如果故事到這裡就結束,那還是好的。兩人交好,毋庸置疑,但是關於兩人留白的美好結局卻是疑點重重。
  • 廉頗負荊請罪後,他和藺相如的最後結局是怎樣?
    ——雨果 熟知歷史的人都聽說過「將相和」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廉頗和藺相如是很多人學習的對象。那麼歷史上的兩個人結局如何呢?司馬遷所撰寫的《史記》讓後人對春秋戰國這段歷史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
  • 語文學習的過程為什麼非常緩慢?讓首席語文老師告訴你學習的秘訣
    首席語文教研老師告訴你:語文學習的秘訣以下是小編整理轉載的文章,真是好秘訣。收藏起來慢慢看(四千餘字 閱讀需要20分鐘)。因此語文學習不能求快,你只要樂此不疲、津津樂道,不一定什麼時候,就會有「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覺。
  • 語文老師告訴你,怎樣避免流水帳
    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要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要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這就是我們之前一直在跟家長們強調的一個概念,「會講故事是一種能力。」95%以上的孩子都是記流水帳,不懂得何為「表達」,何為「交流」,更不要提「講故事」了。怎樣能迅速解決這個問題?來看看語文老師怎麼說。其實最原始、最直接卻又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孩子把自己真實的生活狀態寫到作文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