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懸梁,錐刺股,說的是古時候兩個人在讀書時為了防止自己疲倦,一個人把頭髮用繩子綁在房梁上,另一個人則是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作為好學上進的典範,懸梁刺股在許多科教讀物上都曾經出現過。那麼這個典故中所講的兩個主人公都是誰呢?語文老師為何又不願意告訴你答案呢?看看他們的結局就懂了。
頭懸梁的主人公:孫敬。據《漢書》記載:「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孫敬是漢朝信都人,年輕時非常喜歡讀書,常常通宵達旦地學習。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孫敬也不例外,一到後半夜就非常容易犯困,讀著讀著就睡著了。睡醒後又非常後悔,覺得浪費了時間。為了防止讀書時再犯困,他找來了一根繩子,把自己的頭髮懸在了房梁上。
這招果然很有效,當他再犯困時,只要頭一低,繩子就會猛地拽一下他的頭髮,孫敬就會被疼醒接著繼續讀書。那麼他就一直不睡嗎?答案就是白天睡!天亮時鄰裡街坊都起床了,該幹嘛幹嘛,孫敬由於熬了一夜,只能關起門睡覺,村裡人因此送了他一個綽號「閉戶先生」。老實說,孫敬的這個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把生活給過顛倒了。至於他後來的成就,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他默默無聞,有人說他成了大儒,但卻沒有任何作品留世,史籍中也找不到他頭懸梁之後的記載,由此推斷,他默默無聞的可能性極大。作為勵志的典範,孫敬並不成功,這就是語文老師不願意多講他的原因。
錐刺股的主人公:蘇秦。據《戰國策》記載:「(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蘇秦早年時期曾拜鬼谷子為師,鬼谷子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奇人,他的兩個學生龐涓和孫臏更是戰國時期鼎鼎大名的軍事家。但蘇秦不知是學藝不精還是點子背,總之他四處遊歷卻無人賞識,最後窮困潦倒回到了家裡,家人都私下譏笑他不治生產而逞口舌之利,捨本逐末。蘇秦深受刺激,開始發奮讀書,每當睏倦時,就用錐子扎自己的腿。一年之後,學成合縱連橫之術,開始遊說六國聯合抗秦,被任命為從約長,身掛六國相印,這個成就相當大了。
作為勵志的典範,向孫敬相比,蘇秦無疑是成功的。但老師為何也不願意多講他的故事呢?主要是因為蘇秦的人品和結局太差了。當初蘇秦遊說六國合縱時,遭受了不少白眼,只有燕國重用了他,合縱失敗後,又是燕國收留了他。毫不誇張地說,燕國對蘇秦是有大恩的,但蘇秦不僅不思報答,還和燕易王的母親有了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事發後害怕被殺逃到了齊國,被人刺成重傷。人品如此低略,老師自然不願意多講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