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梁刺股講的是誰?老師為何不願意告訴你?看看他們的結局就懂了

2020-12-27 栓哥的歷史課堂

頭懸梁,錐刺股,說的是古時候兩個人在讀書時為了防止自己疲倦,一個人把頭髮用繩子綁在房梁上,另一個人則是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作為好學上進的典範,懸梁刺股在許多科教讀物上都曾經出現過。那麼這個典故中所講的兩個主人公都是誰呢?語文老師為何又不願意告訴你答案呢?看看他們的結局就懂了。

頭懸梁的主人公:孫敬。據《漢書》記載:「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孫敬是漢朝信都人,年輕時非常喜歡讀書,常常通宵達旦地學習。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孫敬也不例外,一到後半夜就非常容易犯困,讀著讀著就睡著了。睡醒後又非常後悔,覺得浪費了時間。為了防止讀書時再犯困,他找來了一根繩子,把自己的頭髮懸在了房梁上。

這招果然很有效,當他再犯困時,只要頭一低,繩子就會猛地拽一下他的頭髮,孫敬就會被疼醒接著繼續讀書。那麼他就一直不睡嗎?答案就是白天睡!天亮時鄰裡街坊都起床了,該幹嘛幹嘛,孫敬由於熬了一夜,只能關起門睡覺,村裡人因此送了他一個綽號「閉戶先生」。老實說,孫敬的這個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把生活給過顛倒了。至於他後來的成就,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他默默無聞,有人說他成了大儒,但卻沒有任何作品留世,史籍中也找不到他頭懸梁之後的記載,由此推斷,他默默無聞的可能性極大。作為勵志的典範,孫敬並不成功,這就是語文老師不願意多講他的原因。

錐刺股的主人公:蘇秦。據《戰國策》記載:「(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蘇秦早年時期曾拜鬼谷子為師,鬼谷子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奇人,他的兩個學生龐涓和孫臏更是戰國時期鼎鼎大名的軍事家。但蘇秦不知是學藝不精還是點子背,總之他四處遊歷卻無人賞識,最後窮困潦倒回到了家裡,家人都私下譏笑他不治生產而逞口舌之利,捨本逐末。蘇秦深受刺激,開始發奮讀書,每當睏倦時,就用錐子扎自己的腿。一年之後,學成合縱連橫之術,開始遊說六國聯合抗秦,被任命為從約長,身掛六國相印,這個成就相當大了。

作為勵志的典範,向孫敬相比,蘇秦無疑是成功的。但老師為何也不願意多講他的故事呢?主要是因為蘇秦的人品和結局太差了。當初蘇秦遊說六國合縱時,遭受了不少白眼,只有燕國重用了他,合縱失敗後,又是燕國收留了他。毫不誇張地說,燕國對蘇秦是有大恩的,但蘇秦不僅不思報答,還和燕易王的母親有了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事發後害怕被殺逃到了齊國,被人刺成重傷。人品如此低略,老師自然不願意多講他了。

相關焦點

  • 「懸梁刺股」的那2個人,最後結局都怎麼樣?語文老師告訴你了嗎
    「懸梁刺股」的那2個人,最後結局都怎麼樣?語文老師告訴你了嗎?知識改變命運,是我們伴隨我們長大的一句話,而在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父母或者老師們經常會講一些古代的寓言故事,我們從小知曉了知識的作用,知道只有好好學習才會扭轉原本平凡的人生,只有艱苦奮鬥才能鑄就一番事業。
  • 《負荊請罪》的廉頗,最後是什麼結局?為何老師不願意告訴你?
    《負荊請罪》的廉頗,最後是什麼結局?為何老師不願意告訴你?小學的時候大家都學會廉頗的故事吧!這是《負荊請罪》課文裡面出現的事情,那麼這裡面的主人公廉頗最後是什麼結局,為何老師不願意告訴你?是有什麼秘密嗎?
  • 「懸梁刺股」的兩個人最後都怎樣了?語文老師一定不會告訴你結局
    無論是在學校讀書的時候,還是步入社會繼續深造,常有人會建議:「書上有路勤為徑」,勤能補拙是古今數人都懂得的道理,歷史上更有「頭懸梁錐刺股」的勵志故事,但「懸梁刺股」的兩個人最後都怎樣了?語文老師一定不會告訴你真實結局。其一,孫敬。
  • 「懸梁刺股」的兩個人最後是什麼下場?老師也許沒告訴你
    「懸梁刺股」的兩個人最後是什麼下場?老師也許沒告訴你從小到大老師為了讓我們學習用盡了各種方法,最常見的就是為我們講解一些古代勵志故事,想要通過歷史偉人成功的經歷來刺激我們。老師最常講的故事就是「頭懸梁錐刺股」。
  • 負荊請罪的典故很有名,為何老師不告訴你,廉頗和藺相如的結局?
    班師回朝之後,滿朝文武都對廉頗佩服的不行,加官進爵自然少不了,直接被拜為上卿。上卿是戰國時期的最高爵位,堪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如果一個人太成功,難免有些飄飄然,廉頗也不例外。通常情況下,武將一般看不起文官,認為他們只會耍嘴皮子。正因如此,廉頗一開始根本瞧不上藺相如,多次在公開場合羞辱藺相如。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世人皆知的成語典故「負荊請罪」。
  •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的典故,為何老師不敢告訴你,廉頗和藺相如的結局?
    班師回朝之後,滿朝文武都對廉頗佩服的不行,加官進爵自然少不了,直接被拜為上卿。 上卿是戰國時期的最高爵位,堪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如果一個人太成功,難免有些飄飄然,廉頗也不例外。通常情況下,武將一般看不起文官,認為他們只會耍嘴皮子。正因如此,廉頗一開始根本瞧不上藺相如,多次在公開場合羞辱藺相如。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世人皆知的成語典故「負荊請罪」。
  • 成語故事:懸梁刺股(學習古人讀書的興致)
    可是後來他不被秦王看重,而逐漸被冷落,於是周圍的人就開始議論他。受挫的蘇秦決定發奮學習。但是不管他多努力,只要到了晚上,他就容易犯困。一次偶然的機會,蘇秦被錐子刺中,疼痛感讓他瞬間清醒。於是,從此之後,每到犯困時期,他就會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
  • 老師為何不告訴你,廉頗負荊請罪的後續?因為結局太悲慘
    在文章的最後,編者寫道:「從此以後,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力保衛趙國。」故事到這裡便結束了,這是一個非常美好的結局,學生們都為二人冰釋前嫌成為朋友而高興。
  • 老師上課不講重點補課才講,這話到底是誰說的,算不算誹謗?
    朋友一句話就道出了原因:「學校老師上課不講重點,補課才講!」1、「老師上課不講重點補課講」這句話到底是誰說的?朋友的話更令人納悶了:學校老師不講重點誰還會講重點?小學三年級你還不給孩子補英語,到初中再學就來不及了。」呵呵,我雖然不是教師,但我好歹也是英語本科畢業,英語學習我還是懂一些的。小學階段主要是培養英語思維和語感。再者由於小升初不考英語,小學英語課時少,學習任務不重,音標、語法等本來就是要到初中才系統學習的,小學教師上課時當然不需要講。
  • 負荊請罪的廉頗,最後結局如何?為啥老師不願意說?
    這裡很明顯這個使者跟廉頗有仇,但是趙王完全不知道,按理說就是派個人,而趙王偏偏派了廉頗的仇人?就算趙王不知道,藺相如會不知道嗎?所以他們的關係到底是什麼樣的?這倆人在此後的故事裡還是沒有交集,倒是在負荊請罪之前,這兩個人的交集反而多一點,所以這兩人的關係到底是什麼樣子的?難道大史官司馬遷說錯了?
  • 負荊請罪的廉頗最終結局怎樣?殘酷的真相,老師可能沒告訴你
    這是文章頭部 「負荊請罪」的廉頗與藺相如,最後結局如何?語文老師沒有講給你。上小學的時候,我們的語文課本上有一個經典的歷史故事,那就是《負荊請罪》,可以說這個故事也是家喻戶曉的。這個故事大家都知道,出自《史記》,講的是戰國大將廉頗向藺相如請罪的故事了。
  • 漢字故事:懸梁刺股,不是「刺骨」
    盞雋入育面丁但是別人家的孩子真的 「懸梁刺股」般的刻苦學習嗎?這個我們不得而知。不過有一點我們卻可以確定,那就是不少人都把「懸梁剌股」當成是「懸梁剌骨」了。仔細看看,說不定你會想起來自己也曾經用錯過呢!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將這個成語用錯呢?我們現在就來探究一下吧!
  • 廉頗負荊請罪,結局卻讓人唏噓,語文老師不會告訴你
    就算趙王不知道,藺相如會不知道嗎?所以他們的關係到底是什麼樣的?這倆人在此後的故事裡還是沒有交集,倒是在負荊請罪之前,這兩個人的交集反而多一點,所以這兩人的關係到底是什麼樣子的?難道大史官司馬遷說錯了?這就是教材只截取一半的後果——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 關於老師上課不講課後講的那些鬼話,你竟然還會選擇相信
    自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挑頭後,全民似乎都發現了真理一般瘋狂,總算給自己孩子成績差找到了理由:原來咱孩子成績差是因為老師上課不講的原因呀!相信老師上課不講課後講,只是為了甩鍋而已!想驗證一下你的孩子成績差是不是因為老師上課不講的原因嗎?很簡單的!給你那孩子找個一對一的輔導,看看一學期後,他成績上去了嗎?
  • 為何老師不告訴你,田忌賽馬的後續?付出的代價實在太慘重
    對於孩子們來說,我們都是從小就開始有意識地教育他們知識和文化,希望他們能夠從小就能夠明白道理、在心靈上得到豐富和滋養。也就是這樣的考慮,也包括對於孩子們成長發展的長期考慮,於是會在孩子們長期所使用的課本上,選擇一些適合他們的閱讀理解的歷史故事。就在小學語文課本中,就有這麼一個在中國歷史上非常出名的歷史故事——田忌賽馬。
  • 孩子,你缺少的是「懸梁刺股」的學習勁頭
    戰國時的蘇秦學習也很刻苦,為了不讓自己在讀書時睡覺,他準備了一把鋒利的錐子,只要感覺睏倦,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讓自己保持清醒。由於刻苦學習,加上兩人也非常有毅力,最後他們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這就是 「懸梁刺股」的故事,後用來形容人學習勤奮刻苦。
  • 為何孩子講道理不聽,要吼叫才行?「南風效應」告訴你用錯了方法
    導讀:為何孩子講道理不聽,要吼叫才行?「南風效應」告訴你用錯了方法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何孩子講道理不聽,要吼叫才行?「南風效應」告訴你用錯了方法!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負荊請罪」的主人公,最後的結局好麼?老師才不會告訴你!
    「負荊請罪」的主人公,最後的結局好麼?老師才不會告訴你!中國人從小長大需要讀很多書,考很多試,有孩子表示抗議,但我們國家還是不會變的,畢竟人最重要的是培養三觀,若想讓自己的三觀正,人格頗為完善,那就應該多讀書。
  • 懂你的人最溫暖,懂比愛更重要,愛你不一定懂,懂你的人不需多言
    導語:懂你的人,最溫暖,懂比愛更重要,愛你不一定懂,可懂你的人,不需多言,只一個微笑一聲問候,便風輕雲淡,踏實心安。一個懂你的人,勝過萬千過客,一句懂你的話,可比無數安慰,話不在多,入心最暖,情不在熱,貼心最真,一句懂得,暖到落淚,一 個擁抱,感動肺腑。笑不代表沒傷心過;哭不代表從此屈服,嘗到了看不透的痛苦,才有了經歷後的領悟;失去了曾經的擁有,才懂得珍惜為何物。
  • 老師一定不會告訴你結局
    但是他們之後怎樣了呢?是依舊友好相處還是再次鬧崩?為何擁如此賢臣跟良將的趙國還會被秦國攻破呢?大多數老師肯定不會告訴你之後他們兩人的結局。 而藺相如對於廉頗的針對並沒有什麼反應,因此引起了門人們的不滿,他們認為藺相如是怕了廉頗,便紛紛來向藺相如辭行。 藺相如見此情況,對門人們說:「我連秦王都不怕,怎麼可能還會怕廉頗呢?我不跟他計較,不過是不想我們趙國內鬥,憑白讓外人撿了便宜。」藺相如這番話不僅留住了門人,還讓廉頗大為羞愧,便光著上身背著荊條來到藺相如門前請罪,從此成就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