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反覆無常,靠出賣親信起家,是存在感極低的「百日皇帝」

2020-12-23 狐史首丘

西晉末年,二帝被俘,在北方大地建立起了五胡十六國的第一個政權:漢,隨著晉室南渡和東晉的建立,漢趙政權也開始出現了動蕩的局勢。石勒反劉,割據河北,漢帝劉曜則控制長安,改國名為:「趙」(也叫「漢趙」「前趙」),同時,石勒建國,也稱:「趙」(史稱「後趙」)。兩趙並立是五胡十六國的第一階段,之間進行了多次徵戰,之後,劉曜為石虎所殺,前趙國滅,後趙稱霸於北方,在擊退了東晉的北伐軍隊,與東晉隔江而視。

東晉、後趙局勢圖

石勒是中國歷史唯有的奴隸皇帝,人生經歷不可不謂傳奇,石勒能徵善戰,聰明省察,對軍事是了如指掌,東徵西討,但對人事卻不夠果斷,在後趙政權建立的過程中,侄子石虎出力最多,威望最大,而自己的兒子石弘卻溫文儒雅,沒有父親的英豪之氣,反而十分嚮往漢文儒學,這就決定了在亂世中,石弘並不能夠做好一個皇帝,而石虎卻可以,但石勒還是封了石弘為太子,這讓石虎十分不滿,之後,石勒去世,石虎奪權,暗殺石弘。但石虎似乎沒大命坐這個位置,在稱帝的四個月後(公元239年正月稱帝)就去世了,由兒子石世繼位,但有了石虎的前例在先,石世作了四十三天的皇帝之後,又被石遵(石虎九弟)以兵所廢,石遵立位不正,內有石衝的叛亂,外有苻洪(前秦天王苻堅的爺爺)的倒戈,身旁又有冉閔(冉魏武悼天王,殺胡令頒布者)這只不甘人後的猛虎,內憂外患之下,終被冉閔所殺,其侄子石鑑繼位。

石勒

經過一番走馬觀花的繼位風波後,石鑑總算繼承了石虎的位置,但石鑑為人反覆無常,對石遵和冉閔都是首尾兩端,虛以委蛇,當初因為冉閔的權力過大又居高自傲,石遵想要罷黜他的位置,以免威脅到自己的兒子石衍。於是就召集石氏宗室,當然也包括石鑑,來到母親鄭太后的寢宮商討殺冉事宜,石鑑等人都說應當如此,只有鄭太后還算明辨是非,在石遵起兵對付石世的時候,冉閔進言有功而且身先士卒,到了石遵成功後,封了冉閔都督中外諸軍事、輔國大將軍,賦予他一人之下的權力,可以說,沒有冉閔就沒有石遵,現在冉閔如此傲慢無禮,也是石遵自己無端違背諾言所致(起兵時,石遵曾許諾封冉閔為太子,結果還是封了石衍,這也是冉閔開始不服管教的原因)。鄭太后不同意此事,眾人還在商議的時候,石鑑藉口自己要去解手,悄悄出了宮門,接著派心腹宦官去告知冉閔這件事,冉閔大怒,立刻派兵包圍了宮城,擒殺了石遵,再殺鄭太后、太子石衍以及一幫不服的朝臣,石鑑通風報信有功,被冉閔擁立為帝,冉閔進一步被封大將軍、武德王,總管內外軍事,權勢滔天,石鑑這時已經成為了一個擺設而已。

石鑑

石鑑有感冉閔的擁立之恩,也知道自己的權勢一日不如一日,僅僅一年的時間,石弘、石世、石遵已連續被廢,自己未必不會成為第四個,不得不做好與冉閔翻臉的準備了,當年十二月就暗令宗室石苞與李松、張才等人暗殺冉閔,結果刺殺失敗,引起了宮內的混亂,石鑑懼怕冉閔發難,假裝不知此事,待混亂過去之後,立刻翻臉無情,誅殺了石苞三人。內部行事不成,還有外部的軍隊,石鑑密令弟弟石祗聯合外面的軍隊,起兵討伐冉閔,冉閔任命他們的兄弟石琨為大將軍,出兵徵討石祗,自己則鎮守都城,以防有亂。石氏家族是羯族人,身旁有一支由羯族人組成部隊,這支部隊對石家忠心耿耿,在外部兩石的混戰期間,宮城內部龍驤將軍孫伏都也率領著這支羯族部隊,準備誅殺冉閔。孫伏都在起事前曾想挾制石鑑,以便出師有名,石鑑見到了孫伏都氣勢洶洶而來,知道亂事已起,勉勵孫伏都要好好「清君側」,自己就不用跟著去了。孫伏都聽命,率兵攻打冉閔,但冉閔早有準備,亂軍攻打失利後只能退守鳳陽門,冉閔進兵毀壞了宮門,石鑑知道大勢已去,害怕冉閔一不做二不休,危害到自己,於是派人打開了宮城內門迎接冉閔軍隊,詭辯「孫伏都造反,快去鎮壓」,冉閔得到皇帝的「命令」,於是進攻孫伏都,大肆屠殺羯族部隊及胡族人員,整個宮城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冉閔開始發布殺胡令),不知石鑑看著這些自己的同族兄弟一個個被殺時,心裡會是什麼滋味呢!屠殺結束後,冉閔下令外族中有敢動兵器者殺無赦,一時間,宮城逃亡者不計其數,十室九空,而石鑑因為有重兵看管,被軟禁在了御龍觀。

冉魏武悼天王—冉閔

冉閔掌握了石鑑,解決了城中的外族勢力後,就開始進行代趙事宜,以讖文中「繼趙李」的文字為託辭,先改國號為「衛」,再改石式為李氏,大赦天下,收買人心。石琨當時在外於石袛交戰,聽說此事後,與石袛合作,反攻冉閔,各處逃出的石氏宗親和胡族將領紛紛據城自立,反對冉閔。石鑑趁著冉出兵,不在宮城的時機,命令宦官出城告訴據守在離宮城最近的將領,讓其乘虛而入,斷了冉閔的後路。結果宦官出宮卻往反方向跑去,直入冉閔軍營,把石鑑的手諭交給了他,冉閔看後立馬馳馬回奔,到了宮城之後直接罷黜了石鑑,狂殺石虎的子孫三十八人,石虎一脈的羯族宗室基本被殺戮殆盡。石鑑工於心計,卻想不到自己費盡心思出賣了自己的叔叔之後,又備受冉閔的欺凌,為了奪回權力,派了宗室石苞前去暗殺冉閔,結果失敗後又出賣石苞,害得石苞被誅殺,還令到兩個弟弟互相攻伐,兵禍不斷,孫伏都本來十分忠心石氏家族,起兵也是為了讓石鑑能重新掌權,最後還是因為石鑑自己怕死,出賣了孫伏都,最後還爆發了鄴城大屠殺之事。石鑑死性不改,最後又是想要殺掉冉閔,奪回權力,結果出賣人者也被人出賣了,自己的親信宦官把自己的手諭給了冉閔,不僅自己被殺,連累了自己的子孫後代也一同被殺,江山也落入別人之手,有趣的是,石鑑當初出賣叔叔石遵時,派的就是宦官通風報信,才能順利上位,結果出賣冉閔時,也是由於宦官出賣而被殺,真是成也宦官,敗也宦官啊!公元350年,冉閔殺掉石鑑,滅石氏一族之後,在鄴城稱帝,史稱「冉魏」,石鑑在位總共一百零三天,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反覆無常的「百日皇帝」了。

相關焦點

  • 那些「存在感極低」的美國名校
    那些「存在感極低」的美國名校 本報記者 張寶鈺   青年參考  ( 2018年03月14日   09 版)
  • 劉秀是歷史上存在感最低的開國皇帝,卻是最完美的一個皇帝
    但是,有一位總是被人所忽略,更多的人認為他是一位中興之主,他以懷柔治天下,卻為人低調,他,就是光武帝劉秀。劉秀一人可以說有著古代君王裡的所有優點,他大度、堅韌不拔、勇敢、隱忍、寬仁、知人善任、足智多謀、自律、謙虛謹慎、最難得的是對愛情專一。對劉秀,唐太宗李世民是他的粉絲,王夫之對他的評價「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焉,夏、商、周,後,唯光武允冠百王矣。」
  • 國內第一部喪屍題材劇一往無前(馮鋼導演)中劉茜媛存在感極低?
    國內第一部喪屍題材劇一往無前中劉茜媛存在感極低?國內首部喪屍劇《一往無前》奇蹟般地獲得了審批,從劇本環節到成片它經歷了2年的時間,管理部門給予了非常多的指點與支持,該劇終於成功出世,完成了國內嚴格意義上第一部上映的喪屍題材連續劇。
  • 比劉邦創業更晚的皇帝,被兒子黑的沒有存在感,因一句話化解危機
    其實不然,李世民的父親李淵也是一個極具智慧,很有魄力的人,但他的功績卻被李世民所掩蓋。俗話說:「成王敗寇」,人們對於成功者是歌頌讚揚,對於失敗者無限抹黑,但一些事情我們不能只看表面。劉邦生於公元前256年,公元前209年在沛縣聚眾響應陳勝、吳廣起義,稱沛公。
  • 有哪些存在感極低的名校?叔叔阿姨,我上的真不是野雞大學啊!
    提起名校,大部分對留學不大了解的人馬上想到的是哈佛、耶魯、麻省、劍橋、牛津等等,其餘學校似乎「存在感極低」。每當被七大姑八大姨問到:你在哪所大學上學呀?回答,美國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對方回應,哦……分校啊,那還是得好好努力了。嗯,很尷尬。
  • 光武帝劉秀號稱完美皇帝,但為何歷史存在感不高呢?
    劉秀是東漢開國皇帝,在歷史上作為帝王堪稱完美,人們很難看到他的緋聞,他象所有開國皇帝一樣具有雄才大略,特別是他在善待功臣問題上,被世人廣為稱道。整個東漢王朝除了開國皇帝劉秀和他的兒子明帝以外,再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優秀皇帝了。這與西漢王朝前中期優秀皇帝輩出形成了鮮明對比。漢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都是以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王朝的關鍵性君主被後世稱頌。漢唐是中國歷史上兩大盛世。宋代雖然沒有完成統一,卻是中國歷史上經濟和文化發展的最頂峰。秦始皇則是作為中國古代傳統社會的奠基人,因此秦朝雖然二世而亡,其地位依然不可泯滅。
  • 平時為人比較低調,沒有什麼存在感,但是總是懂得幫助他人的生肖
    平時為人比較低調,沒有什麼存在感,但是總是懂得幫助他人的生肖生肖蛇生肖屬蛇的朋友,他們是一個性格比較開朗的人,平時在生活中從來都不會得過且過,往往都會帶人非常熱心,只要周圍人需要幫助他們總是毫不吝嗇,而且他們平時為人比較低調
  • 如懿傳中存在感不高的婉嬪,歷史上卻是乾隆後宮最後的贏家
    想來看過《如懿傳》的你一定記得那些個性鮮明的人物:一心想為母族爭光最終卻紅顏早逝的富察皇后、跋扈一生卻為人利用的慧貴妃、從真心相待到心灰意冷的如懿、嫵媚驕橫卻以悲慘收場的嘉貴妃……宮中的女子如同花朵一般爭相綻放著,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燦爛與悲歡。可是你是否還記得有這樣一個人物,她在後宮中不爭不搶,存在感很低,以至於很多觀眾看完都不記得還有這樣一個人物。
  • 這個皇帝一日不殺人就悶悶不樂,大臣吃過大蒜他就要將其肚子破開
    北朝東魏的開創者高歡,在當皇帝之前也是一個大英雄,十分有能力,但在當了皇帝之後竟變得非常怪異了,經常做一些有悖倫理的事情。南朝類似的皇帝也不少,其中就有一個十分荒唐的皇帝名字叫做劉昱,他是南朝劉宋的皇帝,父親是宋明帝。劉昱在十歲左右的時候就繼承了皇位,成為了南朝劉宋的最高統治者。這個小皇帝從天性上來講就很頑劣,從小就十分的貪玩,經常做一些破壞規矩的事情,教他的師父怎麼也管不了他。
  • 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為何在中學語文課本上存在感這麼低?
    為什麼說曾鞏最沒有存在感,原因很簡單,因為曝光度少。初高其他幾位大家都有散文活著詩詞入選課本,唯獨曾鞏的沒有。所以,曾鞏自然存在感就低。蘇洵的《六國論》也選入了高中的語文課本;蘇轍則做為 「三蘇」,再加上個人的文學造詣,名望自然不低;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更是一直為人所傳頌;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在高中背地不要不要的。乍一看,曾鞏存在感確實低。但是能夠入選「唐宋八大家」,沒點水平怎麼行呢?
  • 出賣薩達姆的那個人下場如何?他是否獲得了美軍的2500萬美元賞金?
    關於是誰出賣了薩達姆,此前曾有各種報導。薩達姆的第二任妻子,一度被指認為洩密者。但各專家經過推敲後認定,這純屬無稽之談。事實上,如果不是因為親信出賣,美軍不可能在短短240多天就輕易抓獲薩達姆。而這位告密者,就是「反美武裝頭目」伊伯拉希姆。 據說,在美軍沒有抓到薩達姆之前,曾用了近4個月時間,強力審訊300多人卻一無所獲。就在美軍絕望之時,一名嫌犯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他知道有個人可能知道薩達姆的藏身之所。而他口中的這個人,就是薩達姆的親信伊伯拉希姆。
  • 韓親信幹政案一審二審程序被指存在問題 部分判決遭駁回
    中新網8月29日電 據韓媒報導,當地時間29日下午,韓國最高法院對牽涉前總統樸槿惠、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鎔、樸槿惠閨蜜崔順實的「親信幹政」案進行終審判決。在判決中,韓國最高法院駁回對樸槿惠和崔順實的二審判決結果,並裁定應繼續對李在鎔相關的賄賂案件進行更一步審查。
  • 歷史上的孫若微存在感很低,真正影響明朝的是她身邊一位宮女
    然而在真實的明朝歷史上,「孫若微」存在感其實很低,真正對大明王朝產生深遠影響的是她身邊一個宮女,這位宮女的名字叫萬貞兒。萬貞兒很小的時候就入宮成了一名宮女。她機智聰明,心靈手巧,深得大家的喜愛。當時已成為皇太后的孫氏看到這個小丫頭很討喜,便將她招至身邊做自己的貼身侍女。正統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進犯。
  • 這個歐洲小國,曾是最早入侵我國的歐洲國家,如今存在感極低
    ▲穿著傳統服飾德葡萄牙人綜述今天的葡萄牙,已不再是往日的風採,由於土地貧瘠,資源貧乏,科技水平不如歐洲的英法強國,在歐洲也淪為了三流國家,存在感極低。
  • 劉秀文功武治完全不輸劉邦和漢武帝,為何存在感卻不高?
    那麼,劉秀明明文武雙全、德才兼備,為什麼卻好像存在感不高呢?筆者認為,其實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正是因為劉秀的形象太過完美,所以反而缺乏話題性。上文我們說到的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都在歷史上留下了鼎鼎大名,可是他們也都有著自己為人詬病的地方。
  • 江西的存在感怎麼那麼低?
    當河南人民對井蓋夢寐以求,廣東人民正把福建人民嚼得津津有味,雲南人民歡快地唱著雅俗共賞的山歌時,江西人民的存在感卻總顯得有些低。這似乎是一個想黑都找不到點的地方。在全國,江西的存在感為什麼這麼低?而在江西省內,省會南昌的存在感也說不上高。到底是為啥?
  • 儘管宰相對於皇帝,只能批評匡正,可是這種存在也是彌足珍貴!
    儘管宰相對於皇帝,只能批評匡正,可是這種存在也是彌足珍貴!一個以皇太子身份正常即位的30歲的皇帝,在位二十六年,會跟他的宰相之間發生怎樣的關係呢?首先,最高權力交接的過程中,宰相充當了重要的穩定器,阻止了可能發生的陰謀。
  • 「百日維新」和戊戌政變
    同一天,她又強迫光緒帝任命其親信榮祿為直隸總督,統率北洋軍隊,控制北京和天津。 . 1898年9月中旬,頑固派已經準備發動政變了。在此危急關頭,光緒帝密詔康有為、譚嗣同籌劃對策。譚嗣同密訪榮祿的部下袁世凱,勸他保護光緒皇帝。袁世凱表面答應,暗中向榮祿告密。
  • 雍正帝剛即位,為何就把父皇親信捕殺?這事和「篡位」有關
    可是自雍正帝即位開始,就一直流傳著他是通過篡位的方式,才成為皇帝的,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其實,康熙帝生前是沒有留下傳位詔書的,所謂的康熙遺詔,是在康熙帝死後,由隆科多以康熙帝的口吻來撰寫的。按照雍正帝的說法,「所得傳位之末命,皆出於隆科多」,也就是說康熙帝死後,隆科多口述康熙帝所謂的遺囑,宣布由皇四子繼承皇位。就這樣,皇四子胤禛成為大清王朝的皇帝。
  • 隋唐:他靠10人起家,兵馬30萬,堪比楚霸王,曾讓唐太宗蒙羞
    原來,他就是自稱霸王的薛舉,一個靠10人起家的地方軍閥。據史料記載,薛舉的老家在山西,後來舉家搬遷到了甘肅蘭州。那時候蘭州叫金城,薛舉在金城做了個小武官。不過薛家非常有錢,是妥妥的土豪。薛舉這個人,長得高大魁梧,而且從小習武,非常勇猛,騎馬射箭都是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