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受到挑釁和刺激後,為何李彥宏飆出來的是英語,而非自己的母語?這與應激反應時觸發語言中心的哪一種語言機制或語言神經通道有關。
本文來自周刊君大家族中國新聞周刊
(ID:chinanewsweekly)
7月3日,2019年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出現突發狀況,百度董事長、CEO李彥宏在展示完小度最新功能後,突然有觀眾衝上演講臺向李彥宏頭部澆了一瓶礦泉水。面對這一突發情況,李彥宏先是一愣,而後用英語問道:「What's your problem?」隨即,這一視頻傳遍網絡,成為熱搜,引發各種關注。
顯然,李彥宏遭遇了應激反應,他的回應不只解釋了經典的應激反應理論和行為,還擴大到其他學科。按應激反應的解釋,人們遇到應激源(對人身心有重大刺激的突發事件)要麼是戰鬥,要麼是逃避。還好,李彥宏的反應是既沒有戰鬥,也沒有逃避,不過,他的這種「非典型」的反應還是有一點「戰鬥」的意思的。飆英語問對方「你出了啥問題」,這句話的深層含義是:「你想幹啥?」「你搞什麼?」
李彥宏的回應還是比較有風度的。這一挑釁並沒有影響他的講演,而且他把現場的突發狀況轉化為了一個小幽默——「大家看到了,在AI前行的道路上,還是有各種想不到的事情會發生,但不會改變我們的決心。」
不過,吃瓜群眾感興趣的是,在受到挑釁和刺激後,為何李彥宏飆出來的是英語,而非自己的母語——漢語。這有點解釋不通,為何不用最容易的母語來應對,反而要用英語呢?應該說,這與應激反應時觸發語言中心的哪一種語言機制或語言神經通道有關。
李彥宏飆英語,當然是有過去深厚的教育和生活背景的。李彥宏199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信息管理專業,隨後赴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完成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畢業後在美國多家公司工作,一共在美國生活、工作了8年,英語是相當熟練的,而且他用的是美語。
有了這個基礎,在受到重大和突發刺激時,冒出一句「What's your problem?」就和用漢語回應「你搞什麼?」一樣自然。即便是母語在其大腦語言中心所佔的比例偏重,在一個硬幣拋向空中落地後,也都只是各有50%的比率,要麼是用漢語回應,要麼是用英語回應。正如應激反應,要麼戰鬥,要麼逃避一樣,只不過,這次隨機發生的結果是「冒出」英語來。
李彥宏的反應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一些新聞報導裡報導過的案例:某些人在昏迷甦醒後,會講流利的外語,反而是連母語也不會講了。這類報導在國內外曾有不少,但很多都語焉不詳。仔細分類,該情況又分為幾種:一是以前根本沒有學過外語,或者也不會某些方言,但受傷昏迷醒來之後突然會說某種外語或方言;二是以前學過外語,昏迷醒來後就只會說外語,不會說母語;三是一些人所謂甦醒後會說流利的外語不過是一種外國口音症候群(Foreign Accent Syndrome,簡稱FAS)。
無論是上述三種情況的哪一種,實際上都是人們受到創傷後影響到大腦的語言中心而產生的結果,只是因為大腦語言中心的不同部分受到不同傷害,以及受到創傷的程度有輕有重,才表現出說外語還是說方言的種種情況。
大腦中的語言中樞(語言區)是統管語言和理解功能的,這個區域又分為多個功能區(至少有4個)。一是運動性語言中樞即說話中樞,在額下回後1/3處,如果受損,無法說話;二是書寫性語言中樞即書寫中樞,位於額中回的後部,如果此處受損,則書寫困難或不能書寫;三是視覺性語言中樞即閱讀中樞,位於頂下葉的角回,如果受損,則失去對文字符號的理解,也就是失讀症;四是聽覺性語言中樞即聽覺中樞,位於顳上回後部,能調整自己的語言和聽取、理解別人的語言,如果受損,則說話不利索並且不能理解別人說的話。
大腦受傷後,或遇到應激反應後說出不同的語言,顯然是有兩個區受到影響的結果,也就是說話中樞和聽覺中樞受到影響,然後啟動了不同的語言通道。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受傷生病影響到大腦而致只能說外語或方言,主要的情況還在於,說話者此前學過外語,或者外語是相當好的,本來就是可以用雙語思維的人。
國內也有這樣的案例發生。2015年,媒體報導了湖南一位94歲的劉老太太因為患腦梗而住院救治,手術很成功,但老太太甦醒後,只會說英語。原因在於,老太太年輕時候當過30年的英語老師,但腦梗發作之後就完全不會說話了,沒想到手術治療恢復了她的說話功能後,卻只能說英語。這說明,她的說話中樞中分管英語的神經元恢復得快或功能沒有受到影響,而分管漢語的神經元受到完全損害,以致不能說漢語。而且,一個重要的前提是,她的聽覺中樞並沒有受到傷害,能聽得懂漢語,也能理解人們的意思,才會只能用英語回答醫護人員和親人們的問題。
對於以前沒有學過外語,但甦醒後能說流利外語的現象,首先得看這樣的新聞是否真實,而且他們說的流利的「外語」是否是真的外語,抑或只是一系列口齒不清的語音或音節,而且他們說「外語」的時間有多長。如果這些情況都能證實,只能說,現代醫學尚不能解釋其中的奧秘。但是,一些研究能為人們提供解讀這種情況的線索。
例如,英國牛津大學的安東尼·摩納哥和西蒙·費希爾研究小組在2001年10月4日的《自然》雜誌發表文章認為,人類的語言能力是與大腦基底節中的叉頭框P2基因(FOXP2)有關。FOXP2基因是在一個稱為KE家族中發現的。這個家族三代人有24名成員,但是,其中一半人無法自主控制嘴唇和舌頭的運動,因此發音和說話極其困難。而且,他們也存在閱讀理解障礙,表現為不能正確拼寫詞語,難以組織好句子,弄不懂語法規則,很難理解別人說話和進行閱讀。此後,在其他一些說話困難的人中,也發現了FOXP2基因的異常。
還有研究人員發現,人能說話、唱歌、吼叫和動物能發聲,如鳥兒能發出婉轉動聽,甚至悠美綿長的歌唱都是因為有FOXP2基因。但是,人與動物的FOXP2基因又略為不同,這才讓人類有複雜的發音功能,並產生了語言。
對鳥的研發發現,它們鳴唱的神經系統有兩條主要的通道,一條是發聲運動通路(VMP),這個通道與人腦皮質-腦幹運動通路是同源的。另一條鳴唱通道是前端腦通路(AFP),此通路參與鳴唱學習。AFP與人類皮質基底神經節-丘腦-皮質迴路同源。
或許是人的這兩種不同的原始發音通路在受到創傷後有所改變,才導致了一些人原本不會說外語或方言,但是在昏迷或受到嚴重刺激後會說原來根本就不會的外語或方言,這可能是人的動物最原始的語言功能的一種曇花一現的反映。
至於口音症候群的解釋,就更有科學基礎了。口音症候群既可表現為一個美國人在昏迷甦醒後說話帶有法國口音,又有可能是一名中國人甦醒後說漢語帶有美音或倫敦音。這實際上既與患者的說話中樞受損有關,也與患者的呼吸和發音器官受損有關,並且是大腦不能正常控制說一種語言時的發音方法,如嘴唇、舌頭、聲帶和呼吸不受大腦控制,發出異樣的聲音,因此,說起話來要麼是吐詞不清,要麼是語調錯誤或發錯音節,甚至是舌頭靈活性受到影響,導致旁人聽他的話就像帶有異域的音調或某地方的口音。
另外,大腦特定部位腦缺血可能導致某些短期記憶喪失,同時長期記憶卻被喚起,因此患者在對以前某些人的口音記憶的影響下,會使自己的口音發生變化。
因此,李彥宏頭部突然被澆水以後,第一反應是飆英語,這個現象是能獲得比較圓滿的解釋的。只是,那些從未學過外語的人在受傷甦醒後或在重大應激反應後能說外語和方言,這個現象還是比較難以解釋的,只有期待未來的科學發展能解開其中的奧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