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中的心理學

2021-03-02 網際網路er的早讀課

 

作者: 張華。作者授權早讀課發表,轉載請聯繫作者。
微信公眾號:58UXD(ID:uxd58ganji)

歡迎投稿到早讀課,投稿郵箱:mm@zaodula.com

設計心理學是設計專業的一門理論課,它建立在心理學的基礎上,是設計師們的必修課。它主要研究人們在設計創造過程中的心態,以及設計對個體及社會群體所產生的心理反應,起到使設計更能夠反映和滿足人們心理需求的作用。

一直以來,有個問題讓我很困惑。為什麼幾乎國內外所有的網頁都是上下滑動滾動條的瀏覽方式,而不是左右滑動?左右滑動在瀏覽器中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而且幾乎沒有閱讀障礙。在了解了關於視覺認知方面的心理學知識後,我開始有所體會,人在瀏覽頁面時,頭是會隨著眼睛的方向有些微動作,就是這些微小的動作決定了人們的瀏覽習慣。在垂直方向上閱讀時,頭會上下點頭,給人「yes」的心理暗示;而水平方向的閱讀模式會左右搖頭,給人「no」的心理暗示,從而讓用戶對於瀏覽的網頁有了不好的印象。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為的科學,所以在設計過程中,對心理學的了解能夠幫助設計師學會用科學的方法去分析人的行為,讓設計師有更合理的前提去做下一步的具體設計。能很好的應用心理學,對於設計會有很大的幫助。

1、強迫心理

強迫心理的概念主要出現在心理諮詢的領域中,主要包括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由於強迫心理的出現,人會有不安和煩躁的表現。運用人的強迫心理而做的設計有很多,比如拆紅包按鈕等。最為熟知的是以下兩個示例:

圖1 360電腦體檢得分

圖2 360開機時間提示

這兩個示例就很好地利用了人的強迫心理:電腦體檢得分(圖1)中高危紅色提示以及低於100的體檢成績總是讓人忍不住要一鍵修復;開機時間提示(圖2)中打敗全國99%的電腦是不是覺得手痒痒,想加速。其實這只是強迫心理的兩種應用,類似的還有很多,比如通知消息的數字角標,個人中心裡資料完成度的百分比等。

2、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是社會心理學中研究的基本現象,一般來說,群體成員的行為都具有跟從群體的傾向。當個體發現自己的行為和意見與群體不一致時,會感受到一種壓力,這促使他趨向於與群體保持一致。從眾心理在設計中的運用主要體現在社交媒體和電商。

圖3 朋友圈點讚

朋友圈中的點讚行為就存在著典型的從眾效應,當顯示點讚的人數眾多,你就會更傾向於不去思考而直接點讚,此時點讚數量對你的影響要勝於內容本身對你的影響,在群體的庇護下,心理體驗更加安全。

圖4 淘寶商品按銷量排行

電商平臺按照銷量排行也運用了用戶的從眾心理。眼花繚亂的商品讓人目不暇接。「按銷量排行」是不少用戶的選擇,首先,大部分人的選擇是很好的參考。其次,從眾心理會讓用戶有安全感。消費心理直接影響用戶選擇,對於設計師來說是不可忽視的一點。

3、視錯覺

視錯覺是大腦錯誤解析視覺信息的現象,當人觀察物體時,由於錯誤的判斷和感知,在自身的心理因素支配下,對圖形產生與客觀事實不符的錯誤感覺。

我們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視錯覺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法國國旗紅、白、藍三色的比例為30:33:37,而我們卻感覺三種顏色面積相等。這是因為白色給人以擴張的感覺,而藍色則有收縮的感覺,這就是視錯覺在設計中的經典應用。

圖5 法國國旗

在版式設計過程中,視錯覺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Photoshop中三個等高的正方形,圓形和三角形中,如果用戶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三角形的高度會跟另外兩個不一致,這就是視錯覺現象。設計師應該給三角形增加1像素的高度,使三者在視覺上能統一。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在設計中多加注意,巧妙利用。

圖6 多1像素的三角形

4、人像最吸引人注意

有趣的是,人腦有專門識別人臉的區域(梭狀回,fusiform),眼睛最容易被人像所吸引,而人像中眼睛又是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圖像中通常加入人像後,會吸引點擊。人像可引導用戶視線,能將用戶引導到你想讓他關注的地方。當用戶瀏覽下圖廣告時,較容易隨著人物視線而引導到標題中。

圖7 某時裝品牌廣告

這一點在排版設計中有很好的運用。當對多個圖像進行排版時,對齊的參考線不好拿捏,其實我們可以根據上述總結,以人眼為參考基準,讓人物眼睛處在一條水平線時,視覺上就會默認圖像是對齊的。

圖8 以人眼為參考線對齊

5、以貌取人

人會憑藉外觀和感受來判斷一個產品是否值得信任。其中,有80%以上用戶認為網站不被信任的主要原因是網站的設計。也就是說,用戶沒有使用網站功能和閱讀網站內容的情況下,僅根據設計就對網站打了分。所以簡潔乾淨的頁面設計對於用戶體驗是很重要的。

圖9 複雜的招聘頁面

圖10 簡潔的招聘頁面

結語

根據用戶的心理需求及預期來設計產品,能符合用戶的期望和習慣。用戶體驗在不同用戶身上的表現也各不相同,決定這些不同的是個體差異,而心理狀態在當中佔據了很大一部分。準確把握用戶心理,是奠定良好用戶體驗的基石。

版權聲明:早讀課文章均來自作者投稿或者授權文章,部分文章為轉載均儘量註明作者和來源,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權問題,請添加工作人員微信:qqj5211314,感謝。


相關焦點

  • 網頁設計中的色彩心理學如何提高轉化率
    您是否知道網站設計中的色彩心理會影響這些轉化呢?當訪問者填寫聯繫表格,註冊新聞通訊或註冊網絡研討會時,這很好地表明了用戶體驗的成功。當然,主要的最終目標是讓用戶購買您網站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用戶體驗和用戶界面設計無疑在網站的成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顏色及其在網頁設計中的用法也是如此。
  • 如何在產品設計中運用認知心理學
    對許多產品經理和設計師來說,設計評審PK仿佛夢魘,設計師辛辛苦苦出的方案,可能遭受多方質疑。也許方案本身是優秀的,但卻無法用理論說服對方,結果越改越醜。自1879年科學心理學誕生以來,心理學家開展了大量研究,對人類認知、情感、記憶等各方面的規律進行深入探討。
  • 產品設計中不可不知的心理學及其運用實例(下)
    本文作者通過在網際網路上或者設計心理學相關的書籍上面所看到的的心理學定律,並結合當今時下熱門的網際網路產品,挑選出了幾條比較常用的心理學定律,供大家一同參考和學習。在產品設計中,心理學無處不在。因為人類大腦的這些原則,決定了人類對你的這些設計會有什麼反應。
  • 運用格式塔心理學做設計
    我們在做設計的時候利用好格式塔心理學,很可能你的設計就能吸引別人的眼球,從眾多設計中脫穎而出。格式塔心理學,又叫完形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重要的概念便是「整體不等於並且大於部分之和」而我們在做設計時就要利用格式塔心理學 「整體不等於個體之和」 這一重要概念人類的大腦有一些神奇的功能,因為世界是如此複雜,所以我們的大腦會聰明地嘗試組織各類視覺元素,將他們組成「完整個體」。
  • 裝修參考:格式塔心理學原理在平面設計中的運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肯定見到過一張相同的圖片卻有好幾種不同的視覺效果,這就是因為平面設計首先是從形開始的,這也是格式塔心理學的起點。格式塔心理學認為,行是設計的主要方面,任何一個設計作品都有其內在的整體效果,受眾者可以根據形而產生視覺上的不同效果,進而心理上也會有所不同,通過視知覺而傳達到的信息和理解方式來滿足受眾者的心理需求。簡單而言就是抓住受眾者的心理,用外形去刺激他的感官。就比如一盤辣椒放在我們面前,我們知道它是辣的,一盤甜點放在我們面前,它是甜的。
  • 29個典型案例告訴你 設計中如何運用心理學
    本文從設計心理學對器物意義建構的理論綜述出發,從心理學的上述三個層面分別分析設計的心理學應用案例,以期探索心理學設計研究與應用的未來願景和趨勢。1頂層心理學研究與應用:設計構建思維策略Simon認為,心理活動的最高層級是思維策略,作為人類心理認知結構中最為複雜的設計行為,恰恰就是一種解決問題的計劃策略與思維決策過程。
  • 用戶需求洞察:產品設計中有哪些心理學現象?
    產品設計從本質上來說是以「人」為出發點的設計,人們對產品設計的需求已不僅僅停留在生理需求的層面上,而是上升到心理需求的層面上。那麼,對人的心理進行研究,使產品設計最大限度地滿足人的心理需求變得尤為重要。接下來,我將和大家聊一聊心理學在產品設計中應用的案例,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
  • 『設計心理學』是什麼鬼?
    的確存在一套《設計心理學》叢書,但這和『設計心理學』是什麼關係?設計+心理學?專門研究設計過程中設計師的心理現象?還是使用者的心理現象?那為什麼不叫『用戶心理學』?追溯一下,唐納德·諾曼的《設計心理學》其實是這麼回事兒:《設計&日常生活》一本是認知科學學者唐·諾曼在1980年代的重要著作。英文書原名為The Psychology of Everyday Things。後改名叫做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在中國大陸依照舊書名曾被譯為《設計心理學》,再版時又被譯作《好用型設計》。
  • 產品設計中不可不知的心理學及其運用實例(上)
    在產品設計中,心理學無處不在。因為人類大腦的這些原則,決定了人類對你的這些設計會有什麼反應。在網際網路產品日益增多的社會,根據kano模型來看現階段的網際網路產品,越來越多產品已經滿足了用戶基本型需求和期望形需求,用戶現階段對產品的魅力型需求越來越強烈。
  • 藝術設計:注重用藝術心理學解析視覺傳達設計,引導更好的創作
    本文主要是針對藝術心理學以及視覺傳達設計方面的相關問題做以初步的涉足,通過對藝術心理學發展歷史的一些相關知識的簡單介紹、格式塔藝術心理學的理論知識結合筆者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一些實踐經驗,對心理學理論在現代設計實踐中的應用做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論述。
  • 設計心理學!設計師你會玩"心計"嗎?
    心理學和設計的關係也在不斷延伸,設計師能夠準確把握其基本概念是先決條件。 設計心理學的概述設計心理學是一門建立在心理學基礎上,研究人們的心理狀態以及人們的心理需求心理如何通過意識反作用於設計的學科其始於19世紀末,其目的是溝通消費者與設計師以及生產者的關係,應用心理學的原則來設計,是一種心理意識在設計中得到反饋的理論。設計心理學的受眾目標不僅僅包括消費者,還應該包括生產者和設計師。
  • 7條超實用的設計心理學原則和定律
    在設計中,心理學無處不在。正因為心理學,我們才了解紅色很適合用於餐飲業的logo——因為它能增進食慾——或者讓首屏的行動指令按鈕產生更多轉化。也就是說,作為設計師,你不能忽視心理學。因為人類大腦的這些原則,決定了人們對你的設計作何反應、如何相互作用。
  • 深度解析3條設計心理學原則,提升設計方案說服力
    本篇文章為大家介紹了三條具有普適性意義的心理學原則:庫克定律、米勒定律、雅各布定律,並分別介紹了其在設計領域中的應用。我認為,每個設計師都應該掌握一點心理學基礎知識。設計師可以藉助心理學構建易用的、以人為本的產品和體驗。以一些關鍵原則作為設計指南,而不是強迫用戶遵守某種產品或體驗設計。從哪入手了解心理學?哪些心理學原則真正有價值?日常設計工作中,有沒有將這些原則合理運用的案例?本篇文章中,筆者將介紹和討論三條具有普適性意義的心理學原則,以及它們應用於設計領域的倫理含義。
  • 思考|工業設計師不能不懂的·設計心理學
    Hi 設計無處不在 設計心理學是建立在心理學基礎上,把人們心理狀態,尤其是人們對於需求的心理通過意識作用於設計的一門學科。用戶操作的功能性成效,即可用性和易用性是產品設計的基礎標準。產品應在任何時候適應人的心智模型,在使用中減少錯誤和行動難度。
  • 心理學+產品設計,會碰撞出很多有趣的方法論
    就像心理學+經濟學衍生出的行為經濟學(消費者行為學),心理學+網際網路產品設計也是很不錯的組合。這個時代,在某個領域深耕不僅周期長,也已不易創新,相比跨界融合會是更容易產出創新產品或創新模式的方式。在產品設計中,如果不能做到正向超預期,也得至少保證我們的產品提供的反饋是可預期的。
  • 考研必須知道的六條設計心理學定律
    小編就給大家分享六條設計心理學原則和定律,希望大家能夠將它們結合到實際應用當中。在設計中,黃色非常容易引起注意力,所以它也是日常生活中近視標識的常用色。儘管它在警示效果上不如紅色強烈,但是依然給人傳遞出危險的感覺。
  • 用設計實例看心理學如何發揮作用
    本文介紹五種心理學理論及其設計應用,希望能夠幫助你對設計中如何使用心理學有一個新的認識。一、雙重編碼理論(Dual-Coding Theory)雙重編碼理論是由加拿大心理學家佩維奧在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的知識認知表徵理論。
  • 實驗心理學第二章:心理實驗的變量和設計
    1、 實驗心理學的含義和理論:理解實驗心理學的本質(創設情景、操縱變量、揭示因果關係);掌握實驗範式的概念,並積累一定數量的實驗範式
  • 發揮心理學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的作用
    心理學發揮健康助推作用不能只關注「心理病人」與「心理健康」一提到心理學,人們往往首先聯想到心理健康。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也明確提出要「促進心理健康」,其工作要點主要體現在針對所有人群的心理健康素養提升和針對重點人群的心理行為幹預與服務上。
  • 心理學之流派之爭:心理學中的百家爭鳴
    於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就此興盛,而心理學的發展也正是如此。在心理學的形成及接下來的發展歷史中,因為建構心理學理論體系的分歧,「百家爭鳴」的現象同樣出現。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二三十年代,是心理學中派別林立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