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脈配照海組成申脈照海交泰方,一陰一陽,有啥秘密,請詳看下文

2020-12-18 古今醫案研讀

昨天講崑崙配大溪這麼一個穴對,一陰配一陽,調和陰陽,為保健強身的要穴。

今天我們講申脈穴,也一樣,有一個相對的穴對,申脈配照海

後面詳細介紹,我們先來認識下申脈。

申脈歸屬足太陽胱經。這個很多人常搞錯,以為是膽經的,因為正常來說,陽明經在小腿外側前面,膽經在中間,太陽經在後面。

而申脈的位置剛好在中間,在足外側部,外踝尖直下方四陷中。

可以用針刺治療,也可以用艾灸,針刺的話,不要太深,底下都是骨頭。

主治的是頭痛,目眩,癲癇,腰腿酸痛,癱瘓,踝關節扭傷等。

解剖來看其實組織比較簡單,主要是在關節處。

針體穿過皮膚→淺筋膜→小腿十字韌帶→外踝的下緣處、腓骨長、短肌腱的上緣→跟骨外側骨面上的跟腓帶。

支配該皮區的神經是腓腸神經分出的足背外側皮神經。

最喜歡說的就是作用機理及具體運用,因為這才是穴位起效的秘密。

申脈為八脈交會穴之一,與陽蹺脈相通,又是陽蹺脈氣始發之處,故又名陽蹺。陽蹺脈是奇經八脈,有陽蹺脈,陽蹺脈,分布於下肢的內外兩側,上行止於目內眥,蹺有矯捷的意思,亦作草履之意,蹺脈有調節肢體的陰陽活動作用。

癲癇如果在白天發作艾灸陽蹺而有卓功。

《靈光賦》有「陰蹺陽蹺兩踝邊,腳氣四穴先尋取」之治。

《標幽賦》有「頭風頭痛,刺申脈與金門」之驗。

《靈樞寒熱病》雲:「陰蹺、陽蹺,陰陽相交,陽入陰,陰出陽,交於目銳眥,陽氣盛則瞋目,陰氣盛則瞑目。」故今用其治療不寐、多夢、狂癇鬱諸神志疾患,方名「申脈照海交泰方」。蓋因申脈通達陽氣,以升為主;照海顧護陰氣,以降為要。申脈為膀胱腧穴,照海為腎經腧穴,前為陽蹺脈之起點,後為陰蹺脈之起點。二者一髒一腑,一陰一陽,一升一降,一表一裡,相須為用,則平秘陰陽、定志寧神之功益彰。

好了,今天的穴位科普就到這了,歡迎關注,學習一下養生知識。

相關焦點

  • 申脈、照海的迷思
    它們分別是,公孫通衝脈、內關通陰維脈、足臨泣通帶脈、外關通陽維脈、後溪通督脈、申脈通陽蹺脈、列缺通任脈、照海通陰蹺脈。 古人認為,奇經八脈在臟腑經絡系統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又有別十二經脈系統。 所以,《難經》有一句話:「聖人圖設溝渠,通利水道,以備不然,天雨降下,溝渠滿溢」,用來比喻奇經八脈與十二經絡的關係。
  • 【每周一穴】申脈——照海 主持 孫洪波 紐約中醫論壇
    穴居然谷之下,然谷為腎經滎火穴,寓水中龍火之象,有普天光照之功,故名照,照海為腎經脈氣歸聚,猶如水歸大海,故名為海。本穴具有通經活絡、滋陰降火、清熱利咽、養心安神之功。用於治療月經不調、赤白帶下、陰挺、陰癢、疝氣、小便頻數、大便秘結、咽喉幹痛、四肢懈怠、善悲不樂、癲癇夜發、下肢不遂、失眠。
  • 021/199|基礎:足太陽膀胱經(睛明-申脈)
    目前認為足太陽經脈在頭頂至後枕部有一外行線。肩膊:指肩胛區。膂:夾脊兩旁的肌肉。髀樞:當股骨大轉子部,環跳穴所在。京骨:即第5蹠骨粗隆。又為穴名。[配伍] 配球後、光明治視目不明。[附註] 手足太陽、足陽明、陰蹺、陽蹺五脈交會穴。(《素問·氣府論·注》)
  • 【中醫有話說】巧用照海穴,緩解胸悶、嗓子幹痛、慢性咽炎
    傳說李時珍出生之時,有一頭白鹿闖入院內,口中銜著一株紫靈芝被傳為美談,長大後,他認為自己與仙家有緣。於是,他白日讀書夜晚靜坐,取得日後在醫學上的偉大成就。   八脈裡有八個代表性的穴位:公孫、內關、臨泣、外關、申脈、後溪、列缺、照海。古人留傳下來一首「八穴歌」:公孫衝脈胃心胸,內關陰維下總同臨泣膽經連帶脈,陽維銳眥外關逢後溪督脈內眥頸,申脈陽蹺絡亦通列缺任脈行肺系,陰蹺照海膈喉嚨
  • 太極健康—《易經·繫辭》一陰一陽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譯文:一陰一陽的矛盾對立和變化統一就是道,即事物發展的規律性,繼承這個道的是美善,而成就這個道的是事物內在的固有本質。反向來說,這個細節實際是帶有作者意圖的,一陰一陽與陰陽的區別在哪裡,從文字來說,一可以講數量,一份的陰與一份的陽,之間的關係構成陰陽,顯然不對,反例是陰陽可以在彼此強弱不對等的情況下形成關係。還有可能,表示對應,同一份的陰陽之間變化構成道。那什麼是同一份呢?或者模糊的講,表示強調,加重陰陽兩字。
  • 何謂「一陰一陽之謂道」?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天地間的事物以至於人類,都是由乾坤自然化生的,都是陰陽的化生物。由乾坤所化生的萬事萬物,其性質與狀態又如何?《繫辭上》說: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 一陰一陽之謂道
    「一陰一陽之謂道」這句話來自《易經•繫辭上傳》,其意思為「一陰一陽搭配變化,就成為道」。「道」是指陰陽二氣搭配變化的過程和法則。並非在《道德經》裡所說的「道」。老子所說的「道」指的是「萬物的來源和歸宿」,具有超越性和內存性。《論語》裡孔子感慨:「朝聞道,夕死可矣。」這裡的「道」卻是人類共同的道路——人性向善、擇善固執、止於至善。
  • 袁帥:御物待世一陰一陽之謂道
    陽至而陰,陰至而陽。日困而還,月盈而匡。」(《國語·越語下》)陽到極處就成為陰,陰到極處就成為陽,這一思想是《易經》中本有的思想。《繫辭上》說: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一陰一陽之謂道」,何謂道?《繫辭上》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 一陰一陽之謂道,辯證方略看世界:賞罰分明,有令必行
    換句話來說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綜合辯證、對立統一的矛盾關係規律作用於宇宙一切事物,如果因某種原因,暫時還沒發現事物另一面的矛盾關係,那就是我們對「無」的探索和認知還不夠深入,還存在那個一「無」所知的領域。
  • 一陰一陽之謂道,百姓日用而不知
    《周易·繫辭》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莊子說:「《易》以道陰陽。」《周易·繫辭》中又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成大業。」太極圖是陰陽之道的最好體現,表達了《易》之三易:簡易、變易、不易簡易,大道至簡,「一陰一陽之謂道」,「易則易知,簡則易從」。
  • 高姓的一陰一陽兩枚印章高清印面
    青田石青田石一陰一陽用平正的線體表現,畢竟小孩子還是先用正的東西,等基礎打好了,書法進步了,再給他們配藝術風格強烈的。不過所為包子鹹菜各有所愛吧,有喜歡的有不喜歡的。我就做我自己吧,挑戰自己,不斷進步,當然目標還是像大師靠攏。對初學者的建議就是,不斷的讀印不斷的臨印,仔細揣摩其中的風格和細節,才能慢慢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