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從圖書館借了十幾本書,其中大部分是孩子自己選的,我只給她挑了一本。一周的時間,她把自己借的書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我借的那本卻一直沒動。今天下午放學早,可以去圖書館,於是她從昨天晚上就開始惦記著今天去借更多喜歡的書。
我說可以,但是必須要把我幫她借的那本看完,她說她已經看完了,可是那本書有400多頁,我從來沒看到她拿著看,怎麼可能看完。我就問她,那你來說一下這本書講了什麼故事,結果她完全沒有遲疑的說,這個書講了一個小姑娘,會說熊的語言,有一天她到了熊的家裡,然後……劈裡啪啦講了一通,我都差點相信了她的話。但是再狡猾的孩子也敵不過更狡猾的媽媽,我故意詐她,說:「不對不對,我看過這本書,那個小姑娘其實根本就不會熊的語言,你沒看過吧。」她頓時就露餡了,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我就明白了,剛才的那一通故事都是她根據書的名字編出來的,她認準了我不可能知道故事的內容。
但是這個過程卻深深的震撼了我,一個是她可以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編出這樣一個完整的故事,也是著實很厲害,另一個是,她居然可以在說這些事情的時候表現的如此鎮定,看來說謊的本領已經爐火純青了。孩子突然就長大了,再也不是小時候那個你說什麼她都一臉認同的小人兒了。
其實在說謊這件事上面,我覺得家長們不要太緊張,但是要重視。
說謊是一個很正常的成長的過程,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他們不會說謊,因為說謊其實是一個技術活,相比說謊,還是說真話更容易一些。如果孩子三歲以下就會說謊了,那恭喜您,他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所以我家孩子其實就是一個資質很平常的孩子,直到六歲都不會說謊。 近一年來才突然喜歡描述一些不真實的事情,但基本上不是故意欺騙,因為人大部分欺騙的目的其實是為了保護自己免於被責備或承擔責任,而她所描述的事情基本是因為覺得新奇有趣或表達自己的夢想而故意為之,比如問她晚上吃了什麼飯,她會說一些她喜歡的垃圾食品,這其實是孩子無法實現某種願望而又想要從描述中得到滿足感的表現,或者在她幼小的心靈中,她覺著這些食物好吃又無法經常吃到,如果說自己吃了是很值得炫耀的一件事情。
那麼如何避免孩子養成說謊的習慣呢?
Kindy的時候,她就回來說好朋友的媽媽要求她每天必須把午飯吃完,所以好朋友就每天中午都把吃剩的倒掉。我們從那時就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永遠不要試圖通過高壓政策來使孩子對你講真話,那樣的話,你就一句都聽不到了。在不觸碰底線的情況下給他相對的自由,對好的部分重點表揚,不好的部分點到為止,不要糾纏不休,才能看到一個更真實的孩子。孩子不喜歡別人知道的事情就千萬不要和任何人說,失去了孩子的信任,也是會得不到更多情報了(最近可能諜戰片看多了)。不要輕易打擊孩子的積極性,當她興致勃勃的描述一件她自己認為很了不起很好的事情,要先跟著一起高興,找出好的地方加以肯定,之後再提出自己的意見,如果馬上一竿子打死,下次聽到的就會是經過篩選的內容了。另外,多聽少說話,之前看李玫瑾老師的視頻,她說過,六歲之前,父母的話是金句,孩子都會聽,六歲之後特別是青春期,千萬要閉嘴,所以行為教育要趁早,上學之後少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