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傳《大象》的作者,是一位百分之百的思孟學派門人。
他是這樣解讀《周易.晉》卦的:
「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
「昭明德」一詞,實際上就是出自思孟學派經典《大學》中的「明明德」。
通過對《晉》卦的解讀,我們會發現,《大象》對於本卦的解讀極其精確,完全掌握了《周易》作者寫作卦爻辭的本意,而且從卦爻辭的用語中,明顯透露出這樣的信息:
《周易》的作者與《大象》的作者一樣,都是思孟學派中人!
不信?不妨細細讀來。
一、《晉》卦與「日新」
《晉》的上卦離,有日之象,太陽每天從地平面升起,有「明出地上」之卦象,故有「日新」之象。
「日新」一詞為思孟學派所習用,比如《大象》的作者在解讀《大畜》時便說過「日新其德」的話。
另一部由思孟學派所作的易傳《繫辭》中也說:
「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
「日新」這個詞,根據思孟學派的經典《大學》,應該是出自湯的《盤銘》:
「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巧的是,「湯」的名字,原本寫作「唐」,而《晉》卦卦辭裡的「康侯」,實際上也是「唐侯」!(康侯應該是唐侯,詳見本號系列文章解讀)
二、「誠」與「明德」
《晉》的上卦離為日,有明之象,又稱「大明」。
《大象》的作者說:「昭明德」,實際上便是將君子的明德,比喻成太陽的光明。
「昭,日明也——《說文》」
而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明亮的,所以,「明德」的君子,也要像那太陽一樣,每天都不斷地散發光明,這就叫「昭明德」。
那麼,這個光明的「德」,具體是什麼樣的德呢?
子思的《中庸》裡很明確地給出了答案:誠。
「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中庸》
鄭玄注云:「由至誠而有明德,是聖人之性者也。」
《大學》裡面給出的答案,也是誠。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晉》卦爻辭中給出的答案,同樣也是誠。
在初六爻辭中,作者說:「貞吉;悔亡;孚裕,無咎」——「孚」,就是誠!
在六三爻辭中,作者說:「眾允,悔亡」——「允」,同樣也是誠!
所以,《周易》的作者,就是思孟學派的代表人物,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