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廣泛發動和依靠群眾,同心同德、眾志成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 ——2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調研指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的講話。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調研指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強調,要廣泛發動和依靠群眾,同心同德、眾志成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 同心同德,指思想統一、信念一致。出自《尚書·泰誓》:「受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這段話講的是武王伐紂,文中的「受」就是紂王的名字。周武王會師各路諸侯,舉行誓師大會說:「殷紂雖然有千萬人,但是離心離德;我們雖然只有十個人,但是同心同德。」周武王得民心之所向,終於伐紂成功。 眾志成城,大家同心協力,就像城牆一樣牢固,比喻眾人團結一致,就能克服困難、取得成功。出自《國語·周語下》:「眾心成城,眾口鑠金。」 由上可以看出,這兩個我們今天盡人皆知的詞彙,自先秦時代就已出現,足見其淵源有自、深入人心。歷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動人類歷史的真正動力。這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它揭示了人民群眾在社會歷史和現代國家中的主體地位。 中國的政治結構和社會形態,自古以來就是向心型的。尤其是秦漢時期,一個成熟意義上龐大的中華共同體網絡形成,並不斷吸收與消化外來的影響。向心型或者說同心圓式的共同體,已經不再是單純政治層面的結構,而是成了一種文化生態。這樣的共同體,小到做什麼事情、大到實現共同理想,都易於最大效度地調動資源,實現總體目標和群體利益最大化。 所以,古往今來,無論遇到什麼樣的艱難險阻,中華民族都能沉著應對、化險為夷。這正依賴於我們同心同德、眾志成城的偉力。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義是最強的力量。」 所以,我們在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看到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全國各地前往湖北和武漢支援的廣大醫務工作者、人民解放軍指戰員以及各方面人員發揚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大無畏革命精神,聞令而動,堅忍不拔,不怕犧牲,攻堅克難,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重大貢獻。我們看到了基層黨組織發揮政治引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把防控力量向社區下沉,把社區居民發動起來,使所有社區成為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構築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線。我們看到了黨中央派指導組到武漢,同湖北人民和武漢人民並肩作戰,英勇奮鬥、共克時艱。 湖北大學文學院一位教授在堅持用網絡授課的同時,寫下這樣的文字:「還有人在為我們的小區站崗,還有人在為我們供應麵包,還有人在為我們運送垃圾。有電有水有燃氣,有電視有網絡,還有好多朋友每天問候。這,就是溫暖!」 疫情防控是一場保衛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嚴峻鬥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政領導幹部要靠前指揮、強化擔當,廣大黨員、幹部要衝到一線,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集中精力、心無旁騖把每一項工作、每一個環節都做到位。 能夠發動和依靠群眾,正是我們黨和政府之所以堅不可摧的根本力量源泉。黨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繫,是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 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既有強大的真理力量,又有強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體現為我們黨的正確理論,人格力量集中體現為我們黨的優良作風。所以,我們能夠喚起和凝聚億萬人民的力量,無往不勝、無堅不克。 有一首寫春天的詩:「東風帶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萬物蘇萌山水醒,農家歲首又謀耕。」春回大地的時節,萬象日新。在中國哲學裡,「日新」是個重要範疇,不僅指事物的自我更新和進步,同時還有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和提升,推斯言到整個宇宙時空就是不斷地與時俱進、與日俱新。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問題,我們一直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廣泛發動和依靠群眾,同心同德、眾志成城,定會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 來源 中國紀檢監察報
編輯 劉娟 編審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