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貴不能淫》:孟子的「獨」

2021-03-01 深度語文

       在我心目中,語文課應該是一個凸透鏡,能夠將陽光聚焦在一點上,然後在學生心中點起一把火。

       而教師備課過程,就是尋找聚焦點的過程。

       語文教師的備課是怎樣一個過程呢?

      我以為,語文教師備課可以分為三步:了解文本內容、確定教學內容、整合課堂內容。

        以《富貴不能淫》為例。

      《富貴不能淫》節選自《孟子·滕文公下》,內容為孟子與縱橫家的信徒景春談論「何為大丈夫」的問題。孟子認為,真正的「大丈夫」不應以權勢高低論,而是能在內心中穩住「道義之錨」,面對富貴、貧賤、威武等不同人生境遇時,都能堅持「仁、禮、義」的原則,以道進退。孟子關於「大丈夫」的這段名言,可以說光耀千秋,在歷史上曾是無數不畏強暴、堅持正義的仁人志士的座右銘。

       語文教師備課,首先應該弄清楚的是這篇文章在寫什麼。《富貴不能淫》是一篇文言文,字、詞、句、篇的翻譯也是教師需要弄懂的。      

       可是,明確文本內容還不夠。因為這些內容還不能說是教學內容。

       李海林說:「語文教材只是語文教學內容的一種潛在存在。在語文教材中,既存在著教學的內容,也存在著非教學的內容。」

       比如,這篇文章所有的字詞是否都需要強調?最重要的字詞是哪些?掌握到什麼程度?……

       另外,語文教學不僅要教學生「寫了什麼」,還要教「怎樣寫的」。

       那麼這篇文章怎樣寫的呢?類比論證要不要講?對比論證要不要講?駁論要不要講?排比句式要不要講?……

        以上這些就是在確定教學內容的時候,需要仔細研究的。

        確定教學內容,實際上也就確定了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

       我以為,《富貴不能淫》的教學目標可以有三個:

       1、學生能夠準確翻譯全文,掌握重點字詞:誠、之、冠、由、淫、移、屈等。

       2、能夠理解類比與對比的說理方式。

       3、能夠感受「大丈夫精神」以及孟子文章的「浩然之氣」。

       其中第二個目標是重點,第三個目標是難點。

       儘管確定了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但備課並沒有結束,還有最重要的一步:課堂內容的整合。

        教學內容不就是課堂內容嗎?

        不是的。

        打個比方,教學內容是精挑細選之後的食材,課堂內容就是一道道美味可口的菜餚。教學內容必須被整合為課堂內容,才能成為學生的學習內容。

       課堂內容的整合方式多樣,正如有老師說的,有橫向整合,有縱向整合。但以我的經驗來看,如果想上一節真正的好課,無論是縱向整合,還是橫向整合,都必須有一個「聚焦」的過程。

        那麼,《富貴不能淫》怎麼聚焦?

        我找到了一個字,那就是「獨」。

        整節課三個環節:

        環節一:對話

       這個環節以小組表演為主,兩位同學分別扮演景春與孟子,要求加上必要的稱呼,鼓勵創意表達。本環節主要是通過翻譯做好預熱和鋪墊。

        環節二:組話

       怎麼組話?我設計了兩個活動。

      一個是能否刪一段,即能否刪除有關「妾婦之道」的論述。目的是讓學生理解,「妾婦之道」與公孫衍、張儀等「小人之道」的類比關係。

        一個是能否換一句,即能否將「得志,與民由之」與「不得志,獨行其道」調換順序。這樣自然引出,本文的重點不是強調大丈夫「得志」的情況,而是「不得志」的選擇。

        實際上,在歷史上,多數的仁人志士都是不得志的,但儘管「英俊沉下僚」,他們仍然堅守這「仁、禮、義」的信仰,不向富貴行,為因貧賤苦,更不向權勢低下高貴的頭顱!他們,「獨行其道」!

        由此引出第三個環節:悟話

        師:既然孟子也是不得志的,那麼你有沒有從景春的話中聽出一點別的意思?

        生:老師,我覺得景春是在諷刺孟子。

        師:說說你的理解。

        生:根據課下注釋,景春也是縱橫家,他讚美公孫衍、張儀是大丈夫,他們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言外之意就是問孟子,你能做到嗎?做不到就不是大丈夫!

        師:你的解讀很有意思。確實,以文字形式躺在課本上的對話,已經失去了對話時的表情、語氣、意味,我們必須要將其還原到歷史現場,才能準確把握它。按照你說的,景春是在諷刺孟子,那麼孟子怎麼做的?

        生笑著喊:懟回去!

        師:怎麼懟的?

        生:是焉得為大丈夫乎?

        師:我聽出了孟子的質疑!

        生:是焉得為大丈夫乎?

        師:我聽出了孟子的憤怒!

        生:是焉得為大丈夫乎?

        師:我聽出了孟子對大丈夫的推崇!

        生:是焉得為大丈夫乎?

        師:我聽出了孟子對公孫衍、張儀等人的不屑!

        師:你們讀得真好!下面讓我們一起替孟子懟回去!

        生齊讀:是焉得為大丈夫乎?

        師:孟子不得志為什麼還是大丈夫?

        生:因為孟子儘管不得志,仍然「獨行其道」!

        師:你覺得對大丈夫來講,哪個字最難得?

        生:是「獨」這個字。

        師:「獨行」的大丈夫,可能會經歷什麼?

        生:孤獨

        生:寂寞

        生:諷刺

        生:冷言冷語

        生:貧窮

        生:苦悶

       師:確實,「獨行」的大丈夫會經歷很多的苦難和挫折,那麼支撐他「獨行」的力量又是什麼?

        生:要有思想的力量

        生:要有強大的內心

        生:還要有信仰

        師:孟子認為,獨行其道的大丈夫的信仰是什麼?

        生:仁、禮、義

        師:因為他們有信仰,所以他們……

        生: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師:是的,在我們歷史上,有太多不得志的仁人志士,他們就是靠著孟子這句話的安慰和鼓勵,獨自行走在正義的道路上。

         他們踽踽獨行,

         他們特立獨行,

         他們遺世獨立,

         他們獨善其身,

         他們眾醉獨醒,

         他們千古獨步,

         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相關焦點

  •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是怎樣的人呢?
    一般來說,我們把有志氣、有節操、有作為的男子看作大丈夫,那麼在孟子眼裡,大丈夫是怎樣的人呢?其實,「大丈夫」是孟子學說裡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是儒家學說中的理想人格。在《孟子·滕文公下》中,孟子提出了他對大丈夫的要求,即「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富貴不能淫》教學設計
    其中,「『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就出自於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孟子》二章。二、齊讀目標  明確方向讀孟子之思想:仁——居天下之廣居       得志,與民由之          富貴不能淫禮——立天下之正位       不得志,獨行其道
  • 語文試講:《富貴不能淫》
    我們一起進入到 《富貴不能淫》的學習。四、初讀1初讀文章,強調字音,把握節奏,明確體裁。(1)學生自己默讀文章,教師則強調一些字的讀音。(2)學生劃分停頓的節奏,同桌互讀,指名讀,教師總結、評價,最後,再集體朗讀。2走進作者:孟子,名軻,字子輿。
  • 人教版八年語文上冊學習資料:《孟子三章》之二《富貴不能淫》
    《孟子》是中國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記錄了戰國時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國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記錄並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為「四書」之一原文:《富貴不能淫》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
  • 《富貴不能淫》知識點複習+試題精練
    8.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譯】富貴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貧賤不能使他的操守動搖,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這樣的人才稱得上大丈夫。三.表格思維導圖⑶大丈夫的操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⑷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話與這句話的意思相近?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㈢課後題孟子為什麼認為公孫衍、張儀不配稱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 部編八上《富貴不能淫》教學設計
    (4)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交流點撥】富貴不能使我驕奢淫逸,貧賤不能使我改移節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這樣才叫做大丈夫!PPT11    【交流點撥】孟子認為公孫衍,張儀之流靠搖唇鼓舌,曲意順從諸侯的意思往上爬,沒有仁義道德的原則,因此不過是小人,談不上是大丈夫;孟子認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2.再讀課文,進一步思考:怎樣做才能成為真正的大丈夫呢?
  •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謂大丈夫--《孟子》的教育智慧(連載56)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譯文】 景春說:「公孫衍和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嗎?
  • 學習用典|(66)信念篇: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013年3月1日《在中央黨校建校
  • 經典有聲 |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下面這句話極其有名:「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丈夫」這個詞在《孟子》中時常出現,並有很多搭配,比如「丈夫」(5·1,6·2,6·3)、「小丈夫」(4·12)、「大丈夫」(6·2),還有「賤丈夫」(4·10)。孟子這裡真正確立了「大丈夫」的定義。「富貴不能淫」,不能淫什麼呢?
  • 語文說課 | 17學員《富貴不能淫》音頻示範+教案+說課稿
    我是面試初中語文教師的3號考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富貴不能淫》,接下來,我會按照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學方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七個環節來展開我的說課。《富貴不能淫》是孟子的經典之作,它闡述了大丈夫應有的優秀品質,提出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觀點,文章感情強烈、文採斐然,思想深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二、說學情我面對的是八年級學生。
  • 《富貴不能淫》中,「此之謂大丈夫」的「此」指代的原句是哪句
    要弄清這個問題,必須理清孟子這段話的思路。   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初中必背古詩文及翻譯之《富貴不能淫》
    富貴不能淫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成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景春說:公孫衍和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嗎?發起怒來,諸侯們都會害怕;安靜下來,天下就會平安無事。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
  •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大丈夫《孟子》淺賞
    屋廬子不能對,明日之鄒,以告孟子。孟子曰:"於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齊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樓。金重於羽者,豈謂一鉤金與一輿羽之謂哉?取食之重者與禮之經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取色之重者與禮之輕者而比之,奚翅色重?"往應之曰:"兄之臂而奪之食,則得食;不則不得食,--則將之乎?
  • 孟子的「大丈夫」「妾婦之道」應該怎麼教【155】
    那是道文言文閱讀題,選文為《富貴不能淫》。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 萬惡淫為首:人類的欲望,怎一個「淫」字了得!
    這句話裡的「淫」字,指的是想法多,忘記節制,各種欲望開始泛濫。人,應該學會有所求有所不求,有所為有所不為,適可而止、急流勇退,保持內心和諧,才不會迷茫和困惑。孟子說「富貴不能淫」,意思是人富貴以後,欲望不能過多,欲望過多就會迷亂心智,也就是不能被富貴本身迷惑了自己的良知和本然的思想,否則會招來禍患。
  •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十二課《孟子三章》課文筆記,預習專用
    【孟子簡介】孟子(約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1],名軻,字子輿,鄒國(今山東鄒城東南)人。戰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後、荀子之前的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
  • 「富貴不能淫」有新譯法 經典翻譯讓英語考生出洋相
    「富貴不能淫」有新譯法 經典翻譯讓英語考生出洋相 www.zjol.com.cn> 2005年12月15日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據文匯報報導上海市緊缺人才培訓中心最近舉行了一次高級口譯考試,一些考生將「富貴不能淫」譯成「be rich,but not sexy」(要富有,不要性感)、將「人之初,性本善
  • 孟子名言30句,有多少曾經激勵過你?
    1、(戰國)孟子:士貴立志,志不立則無成。  2、(戰國)孟子: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3、《孟子.滕文公》:教人以善謂之忠。  4、《孟子.告子上》:大匠誨人,必以規矩。   5、《孟子.盡心上》:引而不發,躍如也。   6、《孟子》: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   7、《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8、《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9、《孟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 《微觀國學》:孟子的快樂之道
    孟子,姬姓孟氏,名軻,字號不詳,戰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孟母三遷的故事吧。孟子有今天的成就跟她母親的明智也很有關係的。其代表作《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和他的弟子們共同編寫完成。
  • 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啥意思?可謂老祖宗的血淚忠告!
    「富不涉淫」不難理解,就像《孟子·滕文公下》中說道「富貴不能淫」的意思相似,而前半句說的「窮不走水」,那為什麼貧困的人就不能行水路呢?「窮不走水」,這裡的「水」可以從多個角度去理解。人窮志不窮,不能因為眼前的貧窮而喪失原則,將自己的底線拋至九霄。如果因為改變貧窮的現狀而昧著良心去以身試法,無論如何,都會導致一個更加黯淡的結局。不如認認真真去經營自己的人生。有道是,不畏浮雲遮望眼,面對貧困的現狀也應無所畏懼,昂然向前。「富不涉淫」的理解更加容易了,這裡的「淫」可以從兩個角度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