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明日工作室主辦第二屆「溫世仁武俠小說獎」,把「評審獎」頒給一部頗受爭議的作品《小貓》,書中不以武俠小說中常見的俠客、而以臺灣抗日史實人物林小貓為主角,並把江湖場景從傳統的中原拉到了屏東鄉土;對話加入大量閩南語、火星文,鮮活「臺味」情境,宣告前所未見的「臺客武俠」誕生。
令人意外的是,以施達樂為筆名的作者施百俊,是個頂著美國電機碩士、臺大商學博士背景,本行是科技管理的企管人。
今年三十八歲的施百俊慣以普通話、閩南語交雜的生動口氣笑談,過去他創辦過多家網絡科技與娛樂公司,一度意氣風發。後來隨著網絡泡沫化,公司全倒閉,他急流勇退,抱著一筆股票變現的財產「退休」回鄉。
商學博士 左手寫武俠右手寫美學
他三十歲回鄉後,在屏東大仁科技大學任教至今,近年偶然發現已故企業家溫世仁創辦的武俠小說獎,深受溫世仁「從科技走向武俠推廣」的精神鼓舞,一頭栽入武俠創作。
二○○八年得獎作《小貓》出版之後,同年底他第二度獲得第四屆「溫世仁武俠小說獎」評審獎。沒想到,今年二月,這位半途殺出武俠路的企管人又交出新書,內容是大談美學潮流的《美學經濟密碼》。
施百俊笑說:「這才是我的老本行!」
這本新書深入淺出,他從美感的本質、美學經濟的要素,談到文化創意產業的經營,分析簡明而語言活潑,讓人難以相信半年多前,他還沒有任何美學領域的寫作經驗。他說:「寫作是一種自我實現,而且作品若沒有人讀就不算完成,所以我很努力把複雜變簡單,把這些概念傳達到讀者心裡。」
創作不竭 下本書大談宅經濟創業
一手寫武俠、一手寫美學經濟,施百俊認為兩者一點也不衝突。他還搞笑比喻:「就像沒有惡魔黨,就不會有科學小飛俠,兩者不是對立,而是辯證發展關係,任何一方的成長都會滋長另一方,所以廣泛閱讀對我的寫作也很重要。」施百俊寫作系列「臺客武俠」的壯志尚未了,目前已經在規劃下一本書,內容是「宅經濟創業攻略」。
他說:「就像我想以臺客武俠為武俠寫作開宗立派,我覺得具備創新精神、對世界永遠開放的好奇心,及追逐夢想的堅持,是在這個時代求生致勝的要素!」
穿梭歷史 李柏、藍弋豐轟動「武林」
林欣誼/臺北報導 (20090330)
「武俠新浪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施百俊標新立異的臺客武俠《小貓》,另有兩位新崛起的作家也交出「轟動武林」的處女作,分別是李柏(本名李柏青)從三國時代著手的《滅蜀記》,與藍弋豐以鄭和下西洋為背景的《明騎西行記》。
有趣的是,他們與施百俊一樣都「不務正業」,二十八歲的李柏本科法律,目前在紐約深造;三十一歲的藍弋豐棄醫從文,臺大醫學系畢業後,憑美術專長進入網路遊戲公司,目前是從事翻譯、插畫的自由工作者。
兩人不約而同將作品定位為「歷史/武俠」小說。李柏說自己從小就是三國迷,「滅蜀」這段相對冷門的歷史,吸引他之處是:「時間短、出場人物的戲份集中、勾心鬥角的情況嚴重,及最後主角全死光光」。加上他受到三國漫畫《火鳳燎原》激勵,刺激他開始動筆,用兩年時間完成《滅蜀記》。
他說:「看著筆下人物越來越鮮活、睡覺時夢到神來一筆的橋段,都是寫作快樂的地方。但最開心的是我在PTT站上連載《滅蜀記》看到網友回應,對作者是很大的鼓勵。有點像吸毒一樣,為了想看更多讀者響應,一直寫下去。」他自認《滅蜀記》筆法偏古典文言,內容也較「冷硬」,無法攻下「很大的大眾」市場。
身為PTT「架空歷史板」板主的藍弋豐,則對李柏惺惺相惜,「原本以為只有我在寫這種冷僻的東西,沒想到還有別人,而且寫得非常好!」
他自認無法當個好醫生,「不如做有興趣也最適合的工作。」他曾多次入圍倪匡科幻獎、皇冠大眾小說獎。
《明騎西行記》從真實歷史背景出發,描繪十五世紀初的東西方文化,虛擬主角宋慕進入鄭和的西洋艦隊,行跡遠至阿拉伯、中東,再轉往威尼斯,捲入英法百年戰爭中關鍵性的阿金古戰役。他說:「所謂架空歷史,是在史實上,用虛擬情節填補歷史空白。比如以『假設某某皇帝沒有死去…』為前提展開想像,並非脫離現實,反而更要有足夠的歷史知識,才具有說服力。」
觀察目前臺灣的歷史與武俠創作,他認為好手很多,一點也不輸對岸,「雖然他們距離歷史現場近,但經歷文革切斷,作品常流於民族主義意識型態,相較之下,臺灣完整保留傳統歷史文化,又廣泛接受世界文化,題材多元、自由,希望大眾對本土作者有信心!」
中時電子報
責任編輯:包瑋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