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去內蒙古旅遊,除了想看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更是想嘗嘗美味的牛羊肉。尤其是羊肉,名氣極大,地位也是數一數二的。水地羊不如旱地羊好吃,平原羊不如山地羊好吃,低海拔的羊不如高海拔的羊好吃,偏暖地區的羊不如高寒地區的羊好吃。對於內蒙古人而言,吃羊肉是生命的一部分,怎麼吃,也是五花八門。
去內蒙古吃羊肉,一定要選擇天冷的時候,過了中秋,最好是冬季臘月時分,羊肉的鮮美令人垂涎欲滴。不論是燉羊肉,還是烤羊肉、炒羊肉、紅燒、清蒸、油炸、燜...就一隻羊,內蒙古人就能吃出無數花樣來,就跟人陝西人吃麵一樣,一坨面能吃出無數精華。
我曾去過內蒙古的赤峰、錫林郭勒盟鑲黃旗,均為秋冬之交。這個時候的羊肉又肥又鮮,不論怎麼吃,都難以選出一個最好吃的方式,可每一種吃法都深入人心,滿足所有人的食慾。更為意外的是,內蒙古人幾乎每天都要吃羊肉,第一頓早餐從羊肉開始。
內蒙的羊肉適合手抓,什麼調料也不放,白水煮,炒過的鹽撒一點,一口肉,紅皮大蒜咬半瓣,一口燒酒爽上天。如果要去當地農戶家,手抓羊肉是少不了的,且是現殺現煮。我曾親眼目睹一個內蒙古老師傅徒手宰殺,幾乎不見血(血流一地),前前後後十幾分鐘完事。
當然,你如果想來點兒調料,他們也有。但正宗的內蒙古手抓羊肉,還是原味的好吃。一鍋清水,一把鹽,那種鮮美不是哪都有的。身邊有許多去去了內蒙古的朋友,在吃了當地羊肉後,就再也不去他們所在城市的羊肉館了,用他們的話說,內蒙古羊肉一點兒也不羶。
內蒙古的地理環境和氣候,非常適合羊群放養。放養不僅可以強健羊的體質,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還可以提高母羊的受胎率,使羊的肉質更為鮮美。且由於內蒙古很大,不同區域、不同草、羊肉也都不一樣。聽內蒙古的朋友說,講究的人會買後山羊,再講究的人會買錫盟羊,更講究的會吃土種羊,就是沒有改良過的羊。
春夏時分,內蒙古羊放養的方式與草原上乾燥的風相遇,使羊體內類似腋臭的物質,隨汗液排出揮發,所以羊肉才會沒有羶味。也有說法是與閹割有關,未被閹割的公羊要比已被閹割的公羊要羶,成年的羊肉要比羊羔的肉羶, 所以羊羔的肉是最好吃。到了秋冬,通過苜蓿等牧草製成青貯飼料,進行集中補飼,有助於羊體內蛋白質和脂肪的沉積,而其肉質更加肥美。
內蒙古大草原,位於北緯40-45度之間,是世界畜牧專家公認的天然優質牧場。中國十大羊肉品牌中有七個就來自內蒙古,內蒙古羊肉產銷量每年達到100多萬噸,佔全國總量的百分之三十,居全國首位。 足以說明了內蒙古羊肉在國內的受歡迎程度。
除了羊肉好吃,內蒙古的土豆味道也非常多,燉羊肉一定要有本地土豆,最好是烏盟土豆,這種土豆澱粉含量高,是燉羊肉的最佳拍檔,其香令人久久不能忘懷。
但在內蒙古,如何吃羊肉才是最暢快淋漓的?冬季來,當你兩手捧著一大塊羊肉,蘸點韭菜花醬,一大口羊肉,來一口高度白酒,你會明白為何內蒙古人那麼豪爽帶勁了。我第一次走進草原上的農戶人家,當時屋外大雪紛飛,屋裡頭汗流浹背,滿屋子瀰漫著羊肉的香氣,至今記憶猶新。
像這種爆炒羊肉也是超級美味,這看起來更像是一種小吃似的,但味道相當美呀。吃一口,酌一口小酒,羊肉也能風雅一番。
當然了,內蒙古的烤全羊也非常美味,名氣非常大。烤全羊這種吃法已經不新鮮,但新鮮的是得看你在哪吃,吃得又是哪得羊。烤全羊起源於西北遊牧民族,是內蒙古的餐中之尊,是招待貴賓或舉行重大慶典時的盛宴特製的佳餚。在過去,只有貴族才能享有,在今天,人人都可以品嘗,實在香而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