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新貴人歡喜瘋了」
範進走進屋裡,看見掛起來的報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然後:
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說著,往後一交跌倒,牙關咬緊,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將幾口開水灌了過來。他爬將起來,又拍著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著,不由分說,就往門外飛跑,把報錄人和鄰居都嚇了一跳。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塘裡,掙起來,頭髮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眾人拉他不住,拍著笑著,一直走到集上去了。眾人大眼望小眼,一齊道:「原來新貴人歡喜瘋了。」
記得小時候讀到此段課文,就覺得範進可悲,可笑,甚至可憐。
54歲的範進,已經是個老頭子了,這個20歲就開始參加「高考」,在「科舉」這座獨木橋上摸爬滾打了30多年,窮困潦倒,受盡屈辱,箇中滋味,誰能體會?而人生能有幾個35年,這個把一生都賭在「高考」的「老童生」,是經歷了多少次失敗後,才迎來今天那一刻的釋放。
範進同學要想中舉,起碼要經歷過多少次考試呢?
童生試也叫「童試」;清代由各省學政主持的地方科舉考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三個階段如果一個過不了關,就要浪費一年,重新再來;院試合格後取得生員(秀才)資格,方能進入府、州、縣學學習,所以院試又叫入學考試,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五十四歲的範進,就一直是個老 「童生」
通過童試才能參加鄉試,而鄉試每三年一次,在京城及省城舉行。如果一次考試不中,就要再等三年重來,屢考不中的人大有人在。人生能有多少個三年?鄉試考後發布正、副榜。正榜錄取的就叫舉人,第一名叫解(jiè)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稱「亞元」。範進中舉,就是廣東鄉試第七名:亞元。考中舉人才具備了做官的資格,才可以「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所以古人普遍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因為出人頭地只有讀書這一條路,即使當代,大部分尤其農村地區,高考不仍然是寒門學子跳出「龍門」的唯一出路嗎?
所以在古代,很多文人中舉以後都會非常的激動,因為太多人一輩子都可能沒有這個機會。讀書的人能有多少?而「學到老,考到老」能堅持到底的有多少?「考到老,能考中」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而54歲的範進能中舉,他能不高興?能不激動?其實範進中舉後,他不是發瘋,而欣喜若狂,如果他此刻很平靜,反倒是不正常了。
範進中舉而「發瘋」是可悲的,可笑的,值得同情的,又是正常的,幸運的,令人羨慕的,畢竟,他還是最終中舉,而且中舉三年後,據說又中了進士,仕途更是一帆風順,成為了一名京城裡的大官,得以善終。
又是一年高考季,關於高考的新聞鋪天蓋地:
高考更是考心理
考場外的「高考」:陪考父母的心情比孩子還緊張
2019年高考數學結束,壓軸題難倒一大片!
高考數學太難,考生開考十分鐘內崩潰暈倒
……
看看這些新聞,不僅讓人感嘆,現在的考生,經歷何嘗不是跟「範進」一樣。高考,對孩子的影響太大,是人生最珍貴的經歷之一,可以說,沒有經歷過高考的人生是不夠完整的。
範進中舉後沒有發瘋,可能我瘋了。轉眼高考過去20年,筆者以前幾乎每周都會夢到高考,不知道這是不是心理健康方面有問題,需要醫生幫忙嗎? 即使最近,每個月也一樣會夢到一兩次跟高考相關的事情——看來,健康問題多少有些恢復了!
範進中舉,來自《儒林外史》,高考成績即將公布了,來自現實的你,會是有人歡喜有人愁嗎?
木林森樹的開物,歡迎評論,點讚,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