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老師參加了一次國外留學的講座,然後在微信群裡分享,截圖如下!
這無疑給各位家長一個很大的警示:一定要讓孩子習得英語,而不是學得!
為什麼要習得,而不是學得呢?甚至很多父母會問:什麼英語的習得和學得?有什麼不一樣?接下來我們一起探討這些問題。
簡單來說小孩獲得語言的能力,是在該語言環境中,一個自然而然的潛意識過程,並沒有經過刻意的、按部就班的學習,這一過程就是「習得」。例如母語的習得。
與之相對的過程:刻意學教材,背單詞,學語法,是典型的「學得」。
「習得」和「學得」最大的區別,恐怕就是習得注重試錯,而學得注重正確的重複。
試錯貫穿了孩子學母語的整個過程。所有孩子在沒學會說話之前,都在牙牙學語。他們著急的時候,會和我們嘰嘰喳喳「說」上一大串話,但我們通常聽不懂(然後還要裝作是懂了)。
孩子這個牙牙學語的過程,就是習得過程。他們不斷地試錯,最終學會了用最簡單的方式表達自己。比如,孩子一開始說話,說得一定特別簡單,就幾個詞蹦出來,完全談不上有語法。
如果你用「學得」的標準看待牙牙學語,那你能找到的錯誤太多了。你可能沒法忍受,寶寶連續幾個月,甚至一兩年,一直說不清完整的句子。
我們對牙牙學語的寬容,是孩子們學會母語的關鍵。如果我們能用同樣的態度對待寶寶的外語學習,他會更有自信,會更多的嘗試「習得」英語。下一次寶寶發音錯了,詞不達意,語法不工整,你沒必要立刻糾正他。
說話,不論句子是否工整,修辭是否正確,只要聽的人懂了你的原意,就是最好的語言表達。至於語法錯誤,發音不標準,等寶寶的英語水平到達一個高度,自然能自己察覺和改正。
「學得」就不同了,它講的是精準。單詞讀音不準,要多練習;單詞拼寫不正確,要多練習;句子的語法結構有問題,要多練習;並且練習之前,你還必須被很多規則,比如音標的重音規則,語法規則。你看,我只寫了一點學得的過程,你是不是就會覺得很複雜、好難,開始腦袋疼了?對寶寶來說,就更是如此。用學得的方法,會讓孩子對學英語生厭。
自然習得英語,才是真正的英語學習。那麼問題就來了,孩子如何才能習得英語呢?
全英文的學習環境
孩子習得語言對外部環境的要求很高,孩子只有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才能真正的習得語言。孩子和外部語言環境是一個動態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孩子是主動的參與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
提供大量「可理解性」的輸入
有了全英文的學習環境還不夠,還必須為孩子提供大量的「可理解性」的輸入,這是孩子英語習得的關鍵。
氛圍要輕鬆,讓孩子在「玩」中「學」
語言學家克拉申的「情感過濾」假說認為,語言輸入除了要求「可理解」之外,還必須通過情感過濾才有可能被孩子吸收,也就是孩子在學習時的學習動機、情緒、焦慮感等,這些因素對語言輸入有著過濾作用,從而決定接收輸入信息的多少。
所以,在兒童英語習得的過程中,氛圍儘可能放輕鬆,讓孩子在「玩」中「學」,越自然越好,甚至就像母語一樣的無意識吸收和學習,讓孩子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這樣學習效率也會大幅提高,並能很好的應用到生活實踐中。
培根少兒英語課程「Come to Live」專為4至12歲孩子,互動教學,全英文授課,讓孩子在「玩」中「學」,重視英語學習的綜合能力課程,為孩子打造出英語學習的最佳環境。
獨特的4E教學優勢,深耕學習三步驟,從課前、課中、課後,建構翻轉教學的新理念,用科技賦能,讓學習英語更具效果,讓教學更具意義。每位學生擁有一個專屬的帳號,學習搭配網際學院,記錄每一次的學習歷程,讓家長及孩子可以清楚知道自己的學習成長曲線,再加上Live Smart Pen 24小時的貼身小助教,學習無縫接軌。
Come to Live網際學院為孩子量身打造e-Learning的在線學習平臺,內含豐富學習資源,增加孩子延伸學習及親子共學的機會。後端的管理系統提供完整的學習記錄及豐富的教師資源。
適性分班準確度高, 完整的測評報告分析孩子的英語能力。
以動畫呈現,刺激孩子的視覺、聽覺及體覺上的學習。每單元設置互動遊戲,有效提升複習成效,啟發學習興趣。
IRS提供每單元基本題型測評。教師可透過IRS系統即時了解孩子每單元學習狀況。
配合教材級別設計,增進學習的興趣。透過遊戲學習美語,讓孩子落實應用能力。
管理系統提供教師孩子完整的學習紀錄、測評成績及學習分析報表,可即時掌握孩子學習狀況。
「素質」教育已成為現在學習的新趨勢,而把所學得可以運用在生活中,就是素質教育的精髓,培根Live互動美語的少兒課程Come to Live,貼近現實生活讓孩子真正掌握語言的大能力。
互動美語三期課程
優惠200元
並有豪禮相送
不與其他優惠同時使用
文章素材部分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