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失敗的「產物」居然會是——懂事?反思過後該做些什麼

2020-10-15 靜媽媽談育兒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靜媽媽,專注分享育兒領域的內容。很榮幸您可以在眾多的文章中點擊進入我的話題。從今天開始就給大家分享我在從備孕到寶寶成長的一些經驗和知識,希望通過的個人的經驗和營養以及醫學背景的專業知識,帶給大家更多關於育兒每個領域的內容,記得每天關注我的文章哦。

很多父母喜歡聽到周圍的人誇獎孩子「好懂事」,其實懂事的孩子在某種意義上說是件好事情,但是從另外的角度上說也是一種教育失敗的一種體現,為什麼這樣說呢?過於懂事的孩子,有時候會表現出來唯唯諾諾,失去了天性,不會太開朗,還有可能為了討好父母而出現討好型心理,做事情沒有主見,喜歡看別人的臉色。



因此,如果你愛孩子,就不要逼著他很「懂事」,孩子會有孩子的天性。

你捫心自問一下,孩子懂事可以給你帶來什麼,是省心還是真的可以獲得更高的成就?國外有專家就做過調查研究,那種有反抗情緒的孩子和聽話的孩子,長大成人後取得成就的是那些具有反抗傾向的孩子,因為他們從小會很有主見,不會輕信他人,過自己生活,走自己的路。

再看看那些非常懂事的孩子,就完全是聽大人的指使,生活對於他們而言只有空虛和煎熬。


我們父母需要做到的,首先就是不要總在孩子面前說生活的艱辛。你試想一下,當你經常在孩子面前說生活的不易,他們就會很有壓力,很有自責感,覺得是因為自己才讓父母那麼有壓力,所以孩子開始偽裝自己,原因是不想要最親的人那麼艱辛。


其次,不要覺得自己說了孩子就理所應當,孩子就是應該被自己說。這樣做的後果是讓孩子覺得自己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被父母說,就算遭遇了校園暴力也不會給家裡人說,因此,我們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要輕易給孩子發脾氣。


最後,不要強迫孩子"懂事「,因為孩子不是我們的玩具,他們是獨立的人,不能完全按照我們的要求來辦事情,這樣會讓孩子沒有主見也沒有了自我,讓孩子事事都小心翼翼,不敢有自己的言論。希望孩子可以在該懂事的地方懂事,其他時間都快樂的享受童年,而不是一直都是父母心中的乖寶寶,這樣會讓孩子更加的壓抑和自卑。為人父母相信也不想讓孩子成長為那樣的孩子吧?


好了,今天的話題就與大家分享到這裡,大家有好的想法可以在留言區留言,和我們一起交流。如果喜歡我的文章,也歡迎點讚、轉發,覺得對你有幫助,可以在下方打賞一下靜媽媽的辛苦付出,感恩大家!

我是靜媽媽,一位80後寶媽,國家高級營養師和育嬰師,一直從事保健醫生工作,孩子就像一顆種子,需要我們父母的呵護和培育,關於育兒的話題內容,我們明天再見。

相關焦點

  • 馬伊琍:「懂事」的孩子,是家庭教育失敗的產物!父母該引起反思
    的孩子,是家庭教育失敗的產物馬伊琍有兩個女兒,但是她卻採用了截然不同的方式教育孩子,導致兩個孩子性格大相逕庭。在這種教育下,大女兒顯得非常「懂事」,犯錯會主動跟媽媽道歉,這讓馬伊琍倍感欣慰。」懂事能換來什麼?
  • 馬伊琍:越「懂事」的孩子,越代表家庭教育失敗!父母該認真反思
    「你家的孩子真懂事啊」,是不是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想想有人這樣誇獎你的孩子你是什麼心情?沒錯,一定很開心!「懂事」本身是一個褒義詞,是對孩子的誇獎,也是對家長教育孩子的肯定。但是「懂事」的孩子,真的是孩子自己本身的意願嗎?我看到更多的是懂事的背後是被壓抑著失去本來自我的孩子。我們父母有沒有好好坐下來想想:懂事真的是孩子希望的嗎?
  • 別讓「渣男」成為失敗家庭教育的產物代名詞!
    我一臉迷惑,這,有什麼問題嗎?一個26歲心智成熟的大人,不可以喜歡玩手機遊戲嗎?點進去仔細閱讀更是讓我大跌眼鏡,這位媽媽說,他的兒子工作順利、感情穩定,只是喜歡玩手機遊戲,不知道該怎麼跟他談。這位媽媽的困惑是,「不知道該怎麼跟他談」,可是,談的目的是什麼?
  • 家庭教育大咖說|新學期的前兩周家長該做些什麼
    本期津雲教育頻道《家庭教育大咖說》節目,面向1-6年級家長,初高中非畢業班家長,初高中畢業班家長,針對「新學期前兩周家長如何幫孩子度過適應期」這一話題,邀請家庭教育、心理學專家、在校班主任、教育培訓行業優秀教師、大咖們從各自角度探討答疑,並現場解答學生、家長、老師之間存在的溝通難題。
  • 高考過後,該反思的是誰
    中國高考過後,志願填報成了輿論的中心。這過程中發生了許多意外的事情,讓我們看到了很多高校的不作為,各個省的教育制度改革的不合理,諸多弊端都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最終食此惡果的卻是高考生,這種失敗是以搭上一個人一輩子的前途為代價的。那麼誰最應該反思?
  • 孩子太「懂事」可能不是什麼好事,可能造成性格壓抑
    」的孩子,是家庭教育失敗的產物馬伊琍有兩個女兒,但是她卻採用了截然不同的方式教育孩子,導致兩個孩子性格大相逕庭。在這種教育下,大女兒顯得非常「懂事」,犯錯會主動跟媽媽道歉,這讓馬伊琍倍感欣慰。」懂事能換來什麼?
  • 反思家庭教育,從尊重孩子開始
    所以,做父母的,反思家庭教育,首先要從尊重孩子開始;或者說,尊重了孩子,才會促動自己反思家庭教育。特別是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要把他當成家庭中一個平等的成員來相待。彈不了,那有什麼資格居高臨下要求孩子呢?再想想,我們做父母的,啥時候也把孩子放在眼裡了?總認為他是個小孩子,不懂啥,在他面前,我常常指手劃腳,頤指氣使,仿佛自己總是對的,出的主意總比孩子高明的多。可那天,兒子的話提醒了我,自己並非什麼都比兒子強,至少在電子琴上,兒子已超過了我。
  • 家庭教育失敗與父母6個舉動有關,有沒有沒中招,父母不妨看一下
    孩子在還沒有認知能力的時候,就只會模仿,而最佳的模仿對象就是自己的父母,孩子是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認知事物的,可見,父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有多重要。父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很重要的,這不僅影響著一個孩子的性格塑造和三觀的樹立,還影響著一個孩子的品質形成,而父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會影響到方方面面,小到孩子的性格和秉性,大到孩子對世界的認知和看法。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要在孩子的心中播下壞的種子,但有的父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失敗的。
  • 《以家人之名》:家庭教育最大的失敗,是培養出「太懂事」的孩子
    該電視劇在豆瓣評分8.5,好評如潮,有不少觀眾在下面留言:「凌霄和小子秋也太懂事了吧」、「哭了哭了,凌霄和子秋懂事得讓我心疼」…… 這兩個孩子可謂是賺足了觀眾的眼淚,那他們到底有多懂事呢? 這部劇中,凌霄是大哥。他的父母經常吵架,每次吵架,媽媽都會將矛頭指向凌霄:「為什麼要給妹妹吃核桃?都是他,是他害死妹妹的。」
  • 書評|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過後的負面情緒
    而抗壓的關鍵,在於正確地應對挫折和失敗過後的負面情緒。精英們不是從沒有經歷過失敗、悲觀和沮喪,他們只是比一般人更懂得去處理。二、失敗為什麼會給人帶來無力感?大部分的壓力都容易引起自我的無力感,而無力感所產生的根源來自於失敗。
  • 「帶孩子到墳地罰站」是失敗的家庭教育
    於是就把孩子帶到太公墳前罰站,讓他反思,並把孩子鞋子拿掉,而自己堵在下山路上,不讓孩子下山。轉眼娃失蹤,家長報警後才找到。(9月25日澎湃新聞)真是劇本都不帶這麼編的,浙江台州的一名小學生因為不寫作業,被爸爸帶到自家墳地罰站,看似笑話,其實一點也不好笑,其背後是失敗的家庭教育。
  • 如果女人真的懂事,會有這4種體現
    小孩子談論愛情才去在乎什麼情啊愛啊之類的東西,越長大你就越會覺得和一個懂事的人戀愛很重要。尤其對於男人來說,找個懂事的女朋友非常重要,因為女人懂事,可以讓男人省很多心。可是,很多人只是有「想找個懂事的女朋友」這個概念,具體卻不知道什麼樣的女人才叫懂事。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真正懂事的女人會是什麼樣,因為有些女人只是自以為懂事,其實並不懂事。
  • 「家庭教育」中父母過於強勢,對孩子會有什麼危害?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除了學校老師的教育之外,父母的家庭教育也事關重要。可以說孩子從出生下來接受的第一種教育就是「家庭教育」,並且,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那麼,家庭教育中父母過於強勢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 家庭教育,到底是一種什麼教育?
    它到底會不會遺傳?在家庭教育中它有什麼表現?原生家庭是指原生家庭是一個社會學概念,是指兒女還未成婚,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原生家庭創傷是指孩子在原生家庭中受到的委屈、憤怒、痛苦和害怕的事情,導致在成長過程中或者進入社會後,帶來的不可改變的傷害。
  • 男人失意時你該做些什麼
    男人失意時最想做什麼?  一次參加同學聚會,我驚訝地發現,男同學普遍比女同學滄桑感深重,尤其是那些嫁得好的女同學,一個個容光煥發,比當年青春正茂的時候還要光彩動人。  有男同學說,如果有來生,我情願選擇做個女人。   沒想到他的話竟然引來眾多男性附和。
  • 孩子,對不起,媽媽不該讓你太「懂事」
    他只能自我安慰的想:我是一個懂事的孩子,他們「不懂事」,不配和我玩。其實內心是多麼的孤獨與寂寞啊!如今從事工作的他,由於沒有度過一個童年該有的樣子,不會與大家溝通交談,不會拒絕別人的要求。他是在為自己合理的要求做出鬥爭,為自己該有的「權利」提供保障。
  • 小升初過後,該做哪些準備
    因此在小升初過後的這個假期裡,陪孩子做些準備是尤為重要的 那麼開學前我們該做哪些準備呢 一、放鬆在剛結束小升初考試後,我們可以先做一個短暫的放鬆,家長可以結合孩子興趣、愛好選擇一種適合的放鬆方式,緩解一下緊張的考試帶來的壓力 二、家庭會議放鬆過後,我們可以開一個以「即將面臨的初中生活」為主的家庭會議,告訴孩子初中生活將要面臨的事情:學習上學科的增多、青春期的一些問題、與老師同學的相處,如果需要住校的同學
  • 沉迷遊戲背後的家庭教育啟示:該反思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老師:「如果學習好和玩遊戲好只能選一項,你會選什麼?」學生:「會選學習好!」老師:「你什麼時候開始玩遊戲的?」學生:「初一。」老師:「如果讓你再重新從初一開始,你還會用那麼多時間玩遊戲嗎?」學生:「不會!」老師:「為什麼?」學生:「因為我現在知道了學習很重要!」
  • 媽媽這樣說話,孩子肯定會很懂事
    導讀:媽媽這樣說話,孩子肯定會很懂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這樣說話,孩子肯定會很懂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許多父母抱怨他們的孩子不聽話,他們的孩子仍然在自言自語。
  • 不懂事,會哭的孩子有糖吃,懂事的孩子又會有什麼?
    「我記得你以前很懂事的,怎麼現在這樣不聽話」,這是在我做了一件違背家裡人意願的事情之後,他們說的。聽到這句話我怔住了,從小到大都懂事的孩子,在做了一件違背大人心裡想法的事情後大人們就認為這個孩子變壞了,就忘記了他之前的所有懂事。然而,之前不懂事的孩子變得「懂事」後就變成了他們眼中的好孩子不懂事會哭的孩子總會有糖吃,而懂事的孩子又會有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