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到底要不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看完這些真的跪了

2020-12-16 騰訊網

有的父母會問了,早教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要早教?

早教是指在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根據孩子生理和心理發展以及敏感期發展的特點,而進行的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培養,側重孩子潛能的開發 。通過從視覺、聽覺、觸覺、運動、空間變化、語言等多方面的刺激,讓孩子感受到愛、理解、安全、自信、快樂、幸福等,並且促進大腦的認知發展。而不是讓孩子短期內學會某類知識與技能,立馬看到孩子的進步。

而早教可以幫助孩子順利度過認生期,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有益孩子的身心健康,培養良好的的行為習慣,豐富孩子的娛樂活動,培養孩子和父母的親密關係。

經研究發現,父母給予的安全感比早教更有用,他們發現:孩子會形成安全型、焦慮型、迴避型依戀風格,與小時候父母的回應方式有必要聯繫。

孩子會哭鬧,或者哪裡不舒服,在需要被安撫時,如果父母能及時回應孩子的需求,他就能確認,外界基本安全,於是形成安全型依戀;如果父母偶爾回應,偶爾不回應,孩子就會變得焦慮,最後形成焦慮型依戀;而很少回應孩子的父母,則會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需求是不能被滿足的;所以,他們會壓抑自己的需要,克制自己的情感,並最終形成迴避型依戀

而針對這幾種不同依戀風格的孩子,研究人員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測試者拿出一個既像一隻鳥,又像一條魚的玩具,但像鳥的部分更多一些。然後,測試者分別告訴三種不同依戀風格的孩子,說這是一隻鳥。讓孩子的媽媽告訴他們,這是一條魚。

面對兩種不同的答案,安全型的孩子會尊重客觀事實。雖然他很愛媽媽,但他認同這是一隻鳥。焦慮型的孩子根本不管事實真相,他只聽媽媽的話。媽媽說是魚,他就是魚。而迴避型的孩子,因為跟媽媽關係比較疏遠,所以在媽媽不顧事實情況,說玩具是一條魚時,他會更加不信任媽媽,而相信測試者。結果很顯然,在這三種類型的孩子中,安全型的孩子學習方式更健康。

早教固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父母的陪伴。適當給孩子創造環境、有學習的機會,讓孩子不斷地自我探索與體驗,能夠增強學習能力,促進以後的學習發展。千萬別誤以為早教班當成早教,不是把孩子扔進早教班就可以快樂成長了,就可以贏在起跑線上了,不要忘記,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早教班不是家庭教育的替代品!

相關焦點

  • 論教育——我們要不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如此以往,折騰得家長累,孩子更累,反倒是讓外面的教育機構賺了一波。那麼就引出了今天的話題,我們的幼兒教育到底是要贏在起跑線上還是要做好長跑的準備在當前順其自然的發展。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覺得是要起跑線上發力還是順其自然做好長跑的準備,各有各的好處,但是我覺得不應該單純的由家長決定。這件事的關鍵,我覺得還是在於我們受教育的主體——孩子。為什麼這麼說呢?
  • 孩子到底需不需要早教,看完這個你就明白了
    我們都知道,早教人從出生到上小學之前這段時間的學習教育。現在社會飛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還是意識到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慢慢的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的思想開始被越來越多的家長認可。社會進步的很快,對孩子的培養和教育,關乎著將來在社會中發展和適應是否順暢,大家都希望孩子可以贏在起跑線上
  • 上了早教,就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不!很可能會造成「神經擠迫」
    一,上早教,就真的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同事王姐一個月前帶女兒去了趟上海的孩子姑姑家,按她自己的話說,是「徹底開了眼界」。回來後,不惜花重金給不到三歲的女兒報了兩個早教班:一個「思維開發班」,一個「語言表達班」。還口口聲聲說:不能讓女兒輸在起跑線上,要提前起跑!人家大城市的孩子都上早教班,怪不得都能考上好大學!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人生是一場馬拉松
    不知道什麼人,什麼時候,提出了一條並沒有什麼理論依據的觀點: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自從有了這條線,多少家長奔波這、焦慮著;多少孩子負重前行,挑起了與年齡不相符的重擔。可這條起跑線到底在哪裡,誰也不知道。
  • 早教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個起跑線,有必要嗎?
    相信大家對於「讓孩子贏在人生的起跑線上」這句話非常的熟悉,在以前,很多人非常地推崇這句話,認為有道理,現在已經不是70後、80後「天生天養」的時代。有能力、有條件的家庭會為孩子創造最優越的學習環境,為孩子的後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 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木玩(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早教用具不容錯過
    家長們總是費盡心機,想要讓自己的孩子獲取更多的知識,贏在人生的起跑線上。也正是因為這樣,早教學習機、早教機器人,甚至早教APP……都通通被家長們帶回了家。   但其實,各位爸爸媽媽們,你們知道嗎?這些產品雖然是「高科技」,但對於0~3歲的孩子來說,長期下來也確實會有些缺少溫度了,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對它們失去興趣,並且這類產品大都是通過「語音灌輸」的方式進行早期教育的,所以孩子雖然能說出來,但卻不能準確地將其還原於現實之中,早教效果大打折扣。
  • 早教啟蒙需要重視,知道這3要點,讓寶寶贏在起跑線上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關注孩子早教的問題,很多人疑惑,孩子還這麼小,能學懂東西嗎?花那麼多錢到底有用嗎?心裡質疑的同時,又害怕別人家的孩子都去上早教班了,萬一真的有用,那自己的寶寶豈不是輸在起跑線上?這邊小辰從早教目的,早教機構環境,是否足夠有必要早教等方面跟大家分析一下。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早教、興趣班、培訓班,最終傷了誰?
    寶媽小桃向我吐槽:「自從有了孩子之後,簡直太不容易了,天天圍著孩子轉,都沒有一點自己的時間。」「為了他好,從小開始上早教。」「聽說英語要早點啟蒙?我就給他報英語培訓班!」「都說圍棋可以鍛鍊孩子的思維和專注力,我就給他報圍棋班!」「上小學後,寫字不好看,我就馬上給他報書法培訓班!」
  • 對「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種說法,你怎麼看?
    對「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種說法,你怎麼看? http://www.hteacher.net 2016-12-22 11:01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結構化面試題:近年來,社會上流行這樣一種說法:「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那些花一兩萬號稱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早教班,真的有用嗎?
    相信這也是很多新手爸媽的疑惑,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早教班是不是真的能讓孩子贏到起跑線上。首先市面上的早教班大多是以養成孩子的良好習慣,增加生活認知,優化親子關係,發展孩子的社交能力等為目的的。
  • 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木玩(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早教用具不容錯過
    家長們總是費盡心機,想要讓自己的孩子獲取更多的知識,贏在人生的起跑線上。也正是因為這樣,早教學習機、早教機器人,甚至早教APP……都通通被家長們帶回了家。但其實,各位爸爸媽媽們,你們知道嗎?這些產品雖然是「高科技」,但對於0~3歲的孩子來說,長期下來也確實會有些缺少溫度了,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對它們失去興趣,並且這類產品大都是通過「語音灌輸」的方式進行早期教育的,所以孩子雖然能說出來,但卻不能準確地將其還原於現實之中,早教效果大打折扣。
  • 想贏在起跑線看早教視頻,「贏」在眼睛上了
    大街上很多人都帶著眼鏡或是隱形,近視的人也越來越多,隨著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近視的年齡也越來越低,但是你們聽說過1歲的寶寶近視嗎?原來是寶寶的爸爸媽媽希望寶寶從小就能贏在起跑線上,於是就一直給孩子看早教視頻,醫生告訴孩子家長,這些電子產品都會對孩子的視力產生影響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什麼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
    現在有些家長,從小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輔導班,綜合理由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是這個「起跑線」到底在哪裡?它的本質又是什麼?有些家長也會為了這個「起跑線」而焦慮! 家裡有孩子的時候,我們家長難免不對「起跑線」這個詞感到敏感。
  • 從子宮開始準備:看香港紀錄片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有多瘋狂?
    紀錄片《沒有起跑線》中,香港家長為了孩子「幼升小」,從懷孕開始準備。名校只收一月份出生的孩子,所以要算好月份什麼時候懷孕。爸爸為讓孩子進好幼兒園,放棄自己工作去面試當校工。妥妥的「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心理。紀錄片中Irene說:「一胎孩子什麼準備都沒有,感覺孩子笨笨的。」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這些你一定要知道
    如果道理是這樣的,那麼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教育也是如此,父母一定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自己的子女。這樣子女也會回饋給父母同樣的愛與信任,成為更好的人。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首先可以去培養孩子一個良好的運動習慣,培養他的自理能力。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一切的學習都建立在身體健康的基礎上,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一切就都會變成空談。
  • 「贏在起跑線上」是個偽命題
    教育上總是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提法,如「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或「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只有教不好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等。之所以說這些提法是似是而非的,是因為它只有個口號,初聽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實際上又沒經過驗證,誰也不能明確是否真的有道理,或者有道理到什麼程度。
  • 《沒有起跑線》:為了讓孩子贏在子宮裡,連懷孕時間也要算準
    這部記錄片真實記錄了在實行全民精英教育的大環境下,香港的父母想讓孩子贏在子宮裡。這到底是部怎樣瘋狂的紀錄片?二胎媽媽:沒有學校要你更可憐Irene是一位二胎媽媽,頭胎是個兒子,最初想給兒子寬鬆愉快的成長環境,直到他1歲半才開始聯繫學前教育,沒想到發現兒子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 學前教育最大的謊言:提前學習,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還有同小區的孩子家長,總會在碰面的時候詢問孩子有沒有報什麼興趣班,這樣家長之間更加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總覺得孩子會因為起步慢就趕不上大家。家長覺得早教就能讓孩子提前學習知識,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可是早教的目的是讓孩子學到外在的技能嗎?這或許是家長們的初衷。但是早教的目的就是讓孩子擁有更多的體驗感,讓孩子認識到自己喜歡的東西。 一、 學前教育的目的是什麼?1.
  • 如何真正地「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我國家長對孩子的早教問題越來越重視,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眾人中的佼佼者,因此關於「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理念可謂是在每位父母的頭腦中根深蒂固的生長。那麼,如何真正的「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讓自己的孩子能能成為優秀的人才呢?
  • 贏在起跑線?你可能理解錯了!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已經成為了所有家長的焦慮,可是在我看來,有些家長並不理解什麼是「贏在起跑線」。跑得早,後勁足嗎?人生是場長跑,如果所有人的跑步速度都一樣,那跑的早真的是個大優勢。可現實情況是:跑得早能讓你贏起跑線,但是你真的領先不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