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數概念發展史

2021-02-23 小周學數學

數學家們在抽象概括出「函數」的本質屬性的過程中遇到的認知障礙,也是我們學生在學習中容易犯錯的地方,因此了解函數概念的發展史有助於學生對函數概念的理解,提高數學抽象思維能力。

從函數概念的歷史可以看出,函數概念的發展順序是:運算——解析式——變量的依賴關係或對應關係——映射——集合的對應關係——序偶集。以下是不同時期的數學家對函數概念的定義。

第一階段:運算

1677年,格列高裡:它是從其它的一些量經過一系列代數運算而得到的,或經過任何其它可以想像到的運算而得到。

第二階段:解析式、曲線/圖像

1718年,伯努利:變量的函數就是變量和常量以任何一種方式組成的量。

1746年,達朗貝爾:在研究弦振動問題時,提出了用單獨的解析表達式給出的曲線是函數。

1748年,歐拉:變量的函數是一個解析表達式,它是由這個變量和一些常量以任何方式組成的;在xy平面上徒手畫出來的曲線所表示的y與x之間的關係。

1797年,拉格朗日:所謂一個或幾個量的函數是指任意一個適於計算的表達式,這些量在其中可以按任何形式出現於表達式中。表達式中可以有其它一些被視為具有不變的值的量,而函數的值可以取所有可能的值。

1807年,傅立葉:任何函數都可以表示成三角函數。並通過舉例說明了某些函數可用曲線表示,也可用一個式子表示,或用多個式子表示。

1854年,布爾:任何一個含有符號x的代數表達式稱為x的一個函數,它一般可以簡記為f(x)的形式。

1879年,弗雷格:如果在一個表達式中,一次或多次出現一個簡單的或複合的符號,並且,我們認為這個符號在某些或所有出現的地方可以用其它事物替代(但各處要用同一事物替代),那麼稱表達式中保持不變的成分為函數,可替代的部分則是這個函數的自變量。

第三階段:變量的依賴關係或對應關係

1714年,萊布尼茲:Function:冪;曲線上的坐標量、切線的長度等一切與曲線變化有關的量之間的變化關係。

1755年,歐拉:如果某變量,以這樣一種方式依賴於另一些變量, 即當後面這些變量變化時, 前面這些變量也隨之而變化, 則前面的變量稱為後面變量的函數。

1778年,孔多塞:設有若干量x,y,z,…,F,對於x,y,z,…的每一個確定的值,F有一個或多個確定的值與之對應,則稱F為x,y,z,…的一個函數。

1797年,拉克洛瓦:任何一個量,如果它的值依賴於一個或多個其它的量,那麼就稱它為這些量的函數。

1822年,傅立葉:函數f(x)表示一系列的值或縱坐標,每一個都是任意的。對於無限多個給定x的值,有同樣多個縱坐標f(x)。所有的值要麼為正數,要麼為負數,要麼為零。無需假設這些縱坐標滿足同一個法則;它們可以任何方式接續,每一個都好像是單個的量。

1823年,柯西:在某些變數間存在著一定的關係,當一經給定某一變數的值,其他變數隨著而確定時,則將最初的變數叫自變量,其他各變數叫作函數。

1834年,羅巴切夫斯基:x的函數是這樣一個數,它對於每個x值都存在有確定的值,並且隨著x的變化而變化。函數值可以由解析式給出,也可以由一個條件給出,這個條件提供了一種尋求全部對應值的方法。函數的這種依賴關係可以存在,但仍然是未知的。

1837年,狄利克雷:對於在某區間上的每一個確定的x值,y都有一個或多個確定的值, 那麼y叫做x的函數。

1847年,斯託克斯:函數是這樣一個量,它的值以任意方式依賴於構成它的一個或幾個變量的值。因此,函數不必通過任何代數符號的組合來表達,甚至在變量的很近的界限之間也是如此。

1851年,黎曼:假定Z是一個變量,如對它的每一個數值,都有未知量W的一個數值與之對應,則稱W是Z的函數。

1870年,漢克爾:x的一個函數被稱為f(x),如果對於某個區間內的每一個x的值,都有唯一的和確定 的f(x)的一個值與之對應。此外,f(x)是通過量的解析運算還是通過別的方式確定,根本無關緊要。f(x)的值只需處處唯一確定。

1908年,哈代:x和y之間應該存在某種關係,使得y的值總是對應著某些x的值。

1917年,卡拉瑞:獨立變量和應變量之間存在一個函數關係,稱應變量是獨立變量的函數。

1923年,古爾薩特:當x的值對應於y的值,就說y是x的一個函數,人們用方程式y=f(x)來表示這種依賴關係。

第四階段:映射

1887年,戴德金:系統S上的一個映射蘊含了一種規則,按照這種規則,S中每一個確定的元素x都對應著一個確定的對象,它稱為x的映像,記作Φ(x),我們可以說,x經映射Φ變換成Φ(x)。

第五階段:集合的對應關係

20世紀初,維布倫:若在變量y的集合與另一變量x的集合之間,有這樣的關係成立,即對x的每一個值,有完全確定的y值與值對應,則稱變量y是變量x的函數。

1904年,塔裡內:考慮不同的數組成的一個集合(X),這些數可作為賦予字母x的值,則x稱為一個變量.設x的每一個值(即集合(X)的每一個元素)對應於一個數,後者可作為賦予字母y的值,則我們稱y是由集合(X)所確定的x 的函數。

1917年,卡拉泰奧多裡:函數是集合A到實數的一個對應法則。

1939年,布爾巴基:設A和B是兩個集合,它們可以相同或不同。A中的一個變元x和B中變元y之間的一個關係稱為一個函數關係,如果對每一個x∈A,都存在唯一的y∈B,它滿足跟x的給定關係,我們稱這樣的關係為函數。

第六階段:序偶集

1911年,皮亞諾:函數是這樣一種關係u,對於任意的x,y和z,如果第二個元素相同的兩個序偶y;x和z;x滿足這個關係,那麼必有y=x。

1914年,豪斯多夫:設P是序偶p=(a,b)組成的一個集合,對於每一個p∈P,稱b為a的象,在特殊情況下,每個a只有唯一的象b,則稱此a決定且與a相關的元b(記b=f(a))稱為a的函數。

1939年,布爾巴基:定義集合X與Y的積集X×Y如下:X×Y={(x,y)|x∈X,y∈Y}。積集X×Y中的一子集R稱為X與Y的一個關係,若(x,y)∈R,則稱x與y有關係R,現設f是x與y的關係,即f包含於X×Y,如果(x,y)、(x,z)∈f,必有y=z,那麼稱f為X到Y的函數。

綜上,函數主要概念經歷了「變量說」——「對應說」——「關係說」300多年的變化,從初中到高中,最好到大學,教材上的函數概念一步步的抽象,直到用「序偶」來定義函數。

相關焦點

  • 數學課 · 函數的概念 概念發展
    結合著相關的例子進行講解,讓學生在體會數學概念發展史的過程中獲得「再發現」的數學體會,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與數學素養。函數的概念這種概念課是非常難講的,難的不是知識點本身,而是如何講解枯燥無味還全是小細節的概念。我在本科期間參加省裡的比賽,其中的一個課題就是函數的概念,當時準備的內容與大部分老師上課基本上是一樣的,就是初高中函數概念的過渡,配合解析式、圖象、表格的三種形式,然後得出高中函數的概念,再進行強調總結。現在看好像很多老師講課還是這樣。
  • 討論 | 三角函數概念的教學
    三角函數概念的建構過程與前面各類基本初等函數概念的建構過程都不一樣,冪函數、指數函數等是通過具體實例的共性歸納而抽象出來的,而三角函數概念是直接由單位圓上的點的運動規律的描述得到的。就比如上面提到的函數概念的「對應說「和」變量說「,在講授三角函數的概念時,我更傾向於兩種定義都介紹,而只不過無論是講授哪一種定義,其最關鍵的是要講清三角函數的」三要素」,讓學生理解為什麼sin/cos/tan是一個函數。
  • 函數的概念及作用
    概念 在JavaScript中的函數和數學上函數完全不同!時就要重複的賦值粘貼fro循環的代碼,很麻煩,而且代碼還是相同的,顯得比較臃腫,這時候我們就可以用到函數。 無參函數 無參函數格式:
  • 基於概念形成的函數概念教學設計
    三、問題診斷 從數學自身的發展過程看,變量與函數概念的引入,標誌著數學從常量數學向變量數學邁進,函數概念是用「變量說」來定義的,這種定義方式有益於學生接受的一面,也有其不足的一面.例如,「變量」、「對應」這些詞彙,並沒有給出明確的定義,這就造成了學生對函數定義理解的困難,另外,函數概念可以用列表法、圖象法、關係式法等方法來表示,每一種表示形式都可以獨立的表示函數的概念,
  • 函數概念與基本初等函數的教材分析
    函數正式描述客觀世界變化規律的重要數學模型,通過函數模型可以幫助我們解決許多實際問題。因此,學習函數知識對研究客觀世界,掌握事物變化規律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本章教育目標函數是本章的核心概念,也是中學數學中的基本概念。高中階段不僅把函數變成變量之間的依賴關係,同時還用集合與對應的豫園刻畫函數,函數的思想方法貫穿整個高中數學課程。
  • 專題篇:函數的概念
    函數的概念
  • 函數奇偶性概念的解讀與教學
    函數奇偶性概念的解讀與教學高中數學大量的概念、定理、定律使很多學生望而卻步,對概念一知半解,不能深入理解的話會導致解題思路混亂
  • 高中數學「函數概念」的理解
    步入高中,數學科遇到的第一個攔路虎就是函數概念。
  • 淺談初高中函數概念的區別
    其中,x叫做自變量,x的取值範圍A叫做函數的定義域;與x的值相對應的y值叫做函數值,函數值的集合叫做函數的值域.相比較初中的函數概念,高中的函數概念更加抽象化、符號化,著眼點不同,導致很多同學不太適應。但其實這種概念的差別,也反映了數學家對於函數概念的認識發展歷程。
  • 集合與函數 - 函數及其表示 - 函數的概念
    基礎知識1.2.1 函數的概念1.2.1.1 映射 (1)定義:一般地,我們有:設A,B是兩個非空集合,如果按某種確定的對應關係f,使對於集合A中的任何1.2.1.2 函數(1)定義:一般地,我們有:設A,B是兩個非空數集,如果按某種確定的對應關係f,使對於集合A中的任何一個數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確定的數f(x)與之對應,那麼就稱對應f:A->B為從集合A到集合B的一個函數。
  • 函數概念
    7.向高為的水瓶裡注水,注滿為止,如果注水量與水深的函數關係的圖象如圖所示,那麼水瓶的形狀是圖中的(    ) 8.已知函數,則的值是(    )A.2008    B.2009  C.     D. 20109.若函數的定義域是,則函數的定義域是       .
  • 高中數學《函數的概念》說課稿
    高中數學《函數的概念》說課稿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函數的概念》。新課標指出: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
  • Excel小白講概念-什麼是函數?什麼是易失性函數?
    ,函數嚮導等多種錄入方式,不過今天我們先來聊聊函數的結構是怎樣的?>提示:在函數的實例說明中,帶[]為可選參數,其他為必填參數,實際[]在現實中是不需要錄入的;還有一個概念就是一個函數的執行出現另一個函數參數中,這叫函數嵌套,只要參數內部的函數執行結果符合相應參數規則,並不受必填參數和選填參數的位置影響,不過有個不成文的建議,儘量不要嵌套層數太多,如果必須嵌套多層,可以藉助輔助列的來做,這樣既能準確排查中間的問題環節也能很好地實現功能需求
  • 高中數學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集合與函數概念2.1 函數的概念
    預習課本P15~18,思考並完成以下問題(1)在集合的觀點下函數是如何定義?函數有哪三要素?(2)如何用區間表示數集?(3)相等函數是指什麼樣的函數?1.函數的概念(1)函數的定義:設A,B是非空的數集,如果按照某種確定的對應關係f,使對於集合A中的任意一個數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確定的數f(
  • 教學研討|1.2.1函數的概念
    研討素材一一、教材分析:本節內容為《1.2.1函數的概念》 ,是人教A版高中《數學》必修一《1.2函數及其表示》的第一課.函數是中學數學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在初中,學生已經學習過函數的概念,它是從運動變化的觀點出發,把函數看成是變量之間的依賴關係.從歷史上看
  • 函數概念最新解析
    傳統定義:一般的,在一個變化過程中,假設有兩個變量x、y,如果對於任意一個x都有唯一確定的一個y和它對應,那麼就稱x是自變量,y是x的函數。近代定義:設A,B是非空的數集,如果按照某種確定的對應關係f(),使對於集合A中的任意一個數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確定的數和它對應,那麼就稱映射為從集合A到集合B的一個函數。上述兩個訂單都在強調一對一的對應關係,這就是之前函數的思想精髓。在強調過程的同時,對對象的要求過於苛刻了。
  • 八年級數學,正比例函數的概念,掌握函數的圖像與性質
    初二數學培優,一次函數中三角形面積問題,要掌握五類題型初二上學期,難點分析,一次函數中的等腰三角形存在性問題八年級上學期,函數的概念,很多同學在學習時比較懵>在小學階段,我們學習過正比例的概念,如果兩個變量滿足x/y=k(k為定值),那麼說明x與y成正比例關係。
  • 中考數學——一次函數的概念和正比例函數的圖像
    昨天,我們共同學習了函數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我們知道了, 一般地,設在一個變化過程中有兩個變量x與y,如果對於x在它允許取值範圍內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確定的值與它對應,那麼我們就說x是自變量,y是x的函數。即為函數的定義。
  • 高考數學套路帝:函數概念以及函數三要素
    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 高考數學套路帝 和大家重新聊一聊函數概念以及函數三要素,函數的概念有多少同學能夠記住呢?這個定義絕大多數同學都背不下來,也很難以理解其中的意思,這就導致了很多同學不理解函數到底是什麼?原因就在於這個定義說的太過於官方,而今天我在這裡和大家說一個通俗的概念,什麼是函數?函數,就是把x變成y的過程,就是把自變量變成因變量的過程,函數是一個過程,它需要三個元素參與,第1個是輸入量,第2個是輸出量,第3個是如何作用,於是就有了函數三要素。
  • MAX函數、MIN函數和ABS函數的概念及應用講解
    今日給大家介紹MAX函數,MIN函數,ABS函數三個函數。這三個函數是很普通的數學函數,本來並沒有列入我的專門講解範圍提綱。但最近有好學的朋友反饋,說這幾個函數嵌套上出現了問題,作為專業的函數講解基地,既然朋友們有問題,就要解答,所以在此詳細地給大家講講三個函數的意義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