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熱天氣下,哪些過敏經常發生?應該如何預防?專家提醒,夏秋季70%過敏的發生,都與蟲咬或日曬有關,大家應多關注皮膚養護。
近日,記者來到海口市人民醫院皮膚科,發現前來就診的過敏患者70%以上都是因為日曬和蟲咬造成的。皮膚科醫生王泉江說,很多市民以為春季才是過敏的高發季,其實酷暑天因日曬和蚊蟲叮咬過敏引發的皮膚病也不少見。許多人因不知道過敏原因而延誤了病情。
酷熱天中,汗液大量分泌、皮脂抵抗力下降,細菌更易於侵入皮膚。專家表示,門診近期接診了一名5歲的患者,身上長滿紅包,有些還是透明的水皰。家屬起初以為是孩子小,水土不服所致,直到病情越來越嚴重,才來醫院就診。經檢查,孩子是因為蟲咬導致的過敏。由於沒有及時用藥、就診,並且居住環境不太衛生,導致病情越來越嚴重。
「日光性皮炎又稱為紫外線過敏。當陽光中的穿透性紫外線直達皮膚真皮層,使過敏體質人群受照射處皮膚出現紅、灼、熱、痛。」專家說,長時間太陽直射皮膚易造成紫外線過敏。「紫外線過敏還會導致局部皮膚產生皺紋、色素沉著、細胞損害,甚至可改變免疫系統,造成更嚴重的光毒性和光過敏反應。」
專家介紹,防止日光性皮炎最有效的辦法是少曬太陽,儘可能減少戶外活動的時間,尤其要避免在上午11時至下午3時在日光下暴曬。不少女士佩戴的飾品較多,如果選擇不慎,汗液與飾品接觸也會引起接觸性溼疹。此外,夏秋季節食物品種繁多。過敏體質的人應儘量不吃或少吃可能引起過敏的食物。胡蘿蔔、蜂蜜、大棗等食品有預防過敏的作用,可適當食用。
夏秋季常見的皮膚過敏有4種:
日光性皮炎:日光性皮炎是由於一些人對紫外線過敏所致,通常在日曬後1-2小時後發病,皮疹多發麵部,頸部和頸前「v」形區,手背及上肢,表現為小丘疹、小水皰,自覺瘙癢,嚴重時非光照部分也可起皮疹,不疼痛,瘙癢明顯,消失很慢。如不及時治療,可形成慢性光敏性皮膚病。因此在太陽光強時要減少外出,外出時也要作好防曬措施。
蟲咬性皮炎:與蚊蟲叮咬有關,如臭蟲、跳蚤、蝨子、蟎、蚊等昆蟲叮咬皮膚後注入唾液,誘發的過敏性反應。預防此病應減少到草叢、樹陰下或潮溼、蚊蟲多的地方,室內可燻蚊香。最好不要用紅花油塗抹,因為這樣會導致過敏,反而加重病情。
溼疹:如果長期穿不透氣的鞋子,悶熱潮溼時,腳就會脫皮、癢,長水皰,很多人誤以為是腳氣,其實是溼疹。防止溼疹,局部要保持乾燥,用抗過敏藥膏塗抹患處,一天2-3次,要穿透氣的鞋子。因為溼疹的症狀和腳癬的相同,所以,治療前要做個真菌試驗,判斷到底是否屬於真菌感染。
蕁麻疹:一些是食物誘發過敏的因素。蕁麻疹就是患者吃了魚、蝦、蟹、蛋、牛肉、草莓、可可、番茄、大蒜等過敏食物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