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民紀要|金融借貸與民間借貸中利率問題的區別與適用

2020-12-25 澎湃新聞

九民紀要|金融借貸與民間借貸中利率問題的區別與適用

中倫律師事務所劉新宇律師團隊

2019-12-31 12:44 來源:澎湃新聞

【編者按】公司糾紛,合同糾紛,證券糾紛,票據糾紛,民刑交叉。中國民商事審判最前沿、爭議最集中的疑難問題,終於迎來了一把尺子。

2019年11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法〔2019〕254號),並即時生效。這是最高人民法院出臺的第九個會議紀要,而且聚焦民商事審判工作,故被稱為《九民紀要》。

《九民紀要》共計12部分130個問題,內容涉及公司、合同、擔保、金融、破產等民商事審判的絕大部分領域,直面民商事審判中的前沿疑難爭議,密切關注正在制定修改過程中的民法典、公司法、證券法、破產法等法律的最新動態,密切跟蹤金融領域最新監管政策、民商法學最前沿理論研究成果。

《九民紀要》中涉及的法律適用問題,在理論界、實務界素有爭議或分歧,因此,《九民紀要》的出臺也歷經磨練:從今年2月開始起草,到11月份出臺,歷時8個多月,期間多次專門調研,徵求各方意見,為的就是爭取最大公約數。

《九民紀要》的公布,對於統一裁判思路,規範法官自由裁量權,增強民商事審判的公開性、透明度以及可預期性,提高司法公信力具有重要意義。

澎湃財經年終特別報導,此番聚焦《九民紀要》,全面解讀12類問題,為的是進一步理解《九民紀要》的精神實質,也試圖探究:它將如何影響分歧巨大的民商事糾紛,乃至相關各方的經濟活動。

《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法〔2019〕254號,以下簡稱「會議紀要」)中提出:「

人民法院在審理借款合同糾紛案件過程中,要根據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降低融資成本的精神,區別對待金融借貸與民間借貸,並適用不同規則與利率標準。

」 我們通常理解,金融借貸指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從事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向借款人發放貸款的金融業務。實踐中,該等金融機構通常包括商業銀行、信託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不同於民間借貸,金融借貸業務是商業交易行為,更具有償性等特點。因此,在利率問題上,金融借貸與民間借貸也有所區分。

嚴格意義上,金融借貸並沒有明確的利率上限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民間借貸司法解釋

》」)第二十六條規定:「

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即民間借貸以24%、36%為標準劃定了明確的利率區間,對於超出年利率24%的部分不受法律保護。但《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的規定並不適用於金融借貸業務,嚴格意義上來說,我國法律對金融借貸業務並沒有明確的利率限制。早在2004年頒布的《中國人民銀行關於調整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的通知》就規定了「

金融機構(城鄉信用社除外)貸款利率不再設定上限

。」 在2013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通知》,該通知明確了「

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機構根據商業原則自主確定貸款利率水平

。」 因此,金融借貸利率更多由金融機構自主決定,理論上,金融借貸的年利率可以超過24%。

司法實踐中,部分法院認為金融借貸年利率不設上限,可以超過24%;部分法院則認為應當參照適用《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的規定,金融借貸年利率應當限制在24%範圍內。

在部分司法案例中,法院認為金融借貸不同於民間借貸,不適用《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的規定,金融借貸的年利率應當以貸款合同中的約定利率為準。我們舉以下兩個案例供參考:

但與此同時,在更多案件中,法院觀點傾向於認為雖然金融借貸並不直接適用《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但相較於民間借貸,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更應收到嚴格的限制,因此應當參照適用《民間借貸司法解釋》規定的24%年利率上限。我們同樣舉以下兩個案例供參考:

會議紀要要求區別對待金融借貸與民間借貸,並適用不同規則與利率標準。而在金融借貸利率問題適用規則上,會議紀要提出,如果金融機構存在以服務費等名義變相收取利息的情形,借款人提出相關主張時,法院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借款人應否支付或酌減相關費用。

會議紀要第51條規定:「

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中,借款人認為金融機構以服務費、諮詢費、顧問費、管理費等為名變相收取利息,金融機構或者由其指定的人收取的相關費用不合理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提供服務的實際情況確定借款人應否支付或者酌減相關費用。

除會議紀要外,早在2012年頒布的《中國銀監會關於整治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規範經營的通知》就規定了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以貸收費,不得要求客戶接受不合理中間業務或其他金融服務而收取費用;不得浮利收費,不得將利息分解為費用收取,嚴禁變相提高利率。但金融借貸業務中,金融機構收取除貸款利息之外的費用並不鮮見。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消費金融業務的發展,各種名義的管理費、服務費層出不窮,實踐中,也確實存在部分機構為規避利率上限,以各種費用名義變相收取高額利息的情形。從切實貫徹降低融資成本、服務實體經濟的角度考慮,有必要對金融機構變相收取高息的情形予以規制。

會議紀要的規定與司法實踐中對於變相利息問題的觀點基本一致,金融機構收費存在變相高息之嫌時,法院傾向於不支持該等費用,如以下兩個案例:

是否構成會議紀要規定的變相高息,筆者認為,從司法實踐角度,主要考慮兩方面要點,一是借款人總計融資成本是否過高,《會議紀要》並未明確規定金融借貸融資成本的上限,實踐中借款人融資成本是否過高的認定可能主要還是以年利率24%為標準;二是是否具備相應的服務內容,包括是否實際提供了合同約定的服務內容、服務內容與收取的費用是否相符等。而對於借款人與金融機構之外的第三方籤訂合同,約定由第三方收取顧問費、服務費等費用,是否構成變相收取利息,法院同樣應當結合前述兩方面要點,審查該等收取顧問費合同籤訂的時間、費用收取方式、金額等因素,從而決定是否支持借款人要求酌減或不予支付的主張。

(本文為中倫律師事務所劉新宇律師團隊獨家供稿)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相關推薦

評論(31)

相關焦點

  • 民間借貸新司法解釋的重要變化及對金融業務之影響
    但結合《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以下稱「《九民紀要》」)第30條第2款規定,「下列強制性規定,應當認定為『效力性強制性規定』:強制性規定涉及金融安全、市場秩序、國家宏觀政策等公序良俗的」;[5]《民法典》第680條第1款,「禁止高利放貸,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等規定來看,民間借貸年利率超過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四倍的,很有可能會被法院認定為無效。
  • 《民間借貸新規》的重要變化及影響
    2020年8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09次會議通過《關於修改<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的決定》(法釋(2020)6號),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正式發布新修訂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民間借貸新規》」),並就《民間借貸新規》召開了新聞發布會。
  • 民間借貸利率大大下調,金融貸款利率沒變,銀行是合法的高利貸?
    新司法解釋一共32條,對2015年8月頒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進行了全面修改,主要有五個方面內容:一是打擊職業放貸人,明確職業放貸人(法人、非法人組織或者自然人)籤訂的民間借貸合同無效;二是強化轉貸無效的認定標準,民間借貸中出借的資金必須是自有資金,禁止吸收他人資金轉手放款;三是大幅度降低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
  • 民間借貸利率新規全解讀 ——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的修改在仲裁中適用...
    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正式發布新修訂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為「《規定》」),明確了以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4倍作為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以「一線兩區」取代了舊《規定》中以 24%和36%為基準的「兩線三區」的規定。
  • 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四大變化
    2020年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新修訂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對相關內容進行了重大修改。北京一中院的法官結合審判實踐為大家帶來細緻解讀,以期對新司法解釋的理解有所裨益。
  • 民間借貸新規對民營企業家借貸的影響
    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從事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因發放貸款等相關金融業務引發的糾紛,不適用本規定。一些民營企業家名下開設了小額貸款公司,從事相關經營活動。如果發生民間借貸糾紛,小額貸款公司的貸款利率是否受到《民間借貸新規》的約束呢?解答這一問題的關鍵在於,小額貸款公司是否屬於《民間借貸新規》第一條中界定的「金融機構」。
  • 《民間借貸新規》的溯及力等7個法律焦點問答
    2020年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新修訂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對相關內容進行了重大修改。北京一中院的法官結合審判實踐為大家帶來細緻解讀,以期對新司法解釋的理解有所裨益。
  • 法官詳解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幾個關鍵問題
    2020年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新修訂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對相關內容進行了重大修改。法官結合審判實踐為大家帶來細緻解讀,以期對新司法解釋的理解有所裨益。早在《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簡稱九民紀要)中就明確規定,「未依法取得放貸資格的以民間借貸為業的法人,以及以民間借貸為業的非法人組織或者自然人從事的民間借貸行為,應當依法認定無效。」本次修訂後的新規定在人民法院認定借貸合同無效的五種情形中增加一種,即增加「未依法取得放貸資格的出借人,以營利為目的向社會不特定對象提供借款的」無效。
  • 民間借貸利率上限規定適用於金融機構嗎?法院已經給了答案
    《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一條規定「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從事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因發放貸款等相關金融業務引發的糾紛,不適用本規定。」 這意味著,不能依照該規定直接對金融機構適用4倍LPR的利率限制。 但不能直接適用該規定,並不意味著法院在審理金融借款糾紛時不會對此上限進行參考。
  • 大幅降低民間借貸法定利率上限要慎行!
    《意見》明確,促進金融和民間資本服務實體經濟,修改完善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大幅度降低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以維護金融市場秩序,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意見》一出激起信貸業一片波瀾。《九民紀要》出臺後,民間借貸亂象大幅度收斂,但與之而來的,是官方金融供給不足與底層金融市場的部分斷裂。利率上限的下移,實際上是對信貸市場供方的切割,每下降一檔,就會有相當一部分人失去了借到錢的可能,因為放貸人的資金成本、管理成本、風險成本並沒有多少變化,剛性利率的下降一旦導致虧損,放貸人當然會放棄。
  • 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四大變化
    一、 確立一年期LPR四倍的上限利率問題是民間借貸規制的核心問題。早在《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簡稱九民紀要)中就明確規定,「未依法取得放貸資格的以民間借貸為業的法人,以及以民間借貸為業的非法人組織或者自然人從事的民間借貸行為,應當依法認定無效。」本次修訂後的新規定在人民法院認定借貸合同無效的五種情形中增加一種,即增加「未依法取得放貸資格的出借人,以營利為目的向社會不特定對象提供借款的」無效。
  • 法官說: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四大變化(包括新規定的溯及力問題)
    2020年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新修訂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對相關內容進行了重大修改。北京一中院的法官結合審判實踐為大家帶來細緻解讀,以期對新司法解釋的理解有所裨益。
  • 典當、小貸行業民間借貸新規適用問題探討
    摘要2020年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為「民間借貸新規」「民間借貸新司法解釋」「新規定」)正式施行,該解釋就民間借貸的利率等重點問題進行了調整,新規是否適用於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等主體,新規適用是否會導致溯及既往的問題,公證處在出具執行證書時應如何適用民間借貸新規,新規對小貸
  • 民間借貸新規解讀:「職業放貸」認定標準探析
    新修正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或「新規」)已於2020年8月20日正式施行。新規針對2015年舊司法解釋施行後出現的利率過高、範圍過寬、邊界模糊等新情況、新問題,結合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帶來的巨大融資壓力,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規範民間借貸行為為宗旨,在舊司法解釋的基礎上進行了諸多調整。
  • 民間借貸司法解釋新修改後,個人還能放貸嗎?
    來源: 煙語法 煙語法明 昨天(8月20日),最高法頒布了新修訂的《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簡稱《若干規定》,規定,最高人民法院以前作出的相關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準,自2020年8月20日起,人民法院新受理的一審民間借貸糾紛案件,適用本規定。
  • 綺惠說法 | 民間借貸新規的解讀
    該項修改表明新規取代了《民間借貸司法解釋》中「以24%和36%為基準的兩線三區」的規定,實際上是對相關司法解釋對民間借貸利率問題的堅持,我國民間借貸利率一直是秉持四倍於央行同期貸款利率的標準的。當前我國貸款利率已經進行了市場化改革,所以參照對象成了LPR。
  • JT&N觀點 | 金融借貸:適用範圍、利率上限與4倍LPR? 就最高院關於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復函的幾點理解
    在此案的一審、二審的過程中,民間借貸新規是否應適用於金融借貸糾紛、金融借貸本身的範圍如何界定、甚至於金融借貸體系相比於民間借貸體系是否應受到更為嚴格的利率上限監管等問題被廣泛討論。部分法院在金融借貸糾紛審判中首先認可金融借貸利率自2013年央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通知》後已無明文規定的上限及下限要求,但又從立法、監管、市場等多個層面出發,認定金融借貸利率不應高於民間借貸利率,或者金融借貸利率應受到更為嚴格的限制,進而認定相關司法解釋中規定的民間借貸利率上限標準應參照適用於金融借貸糾紛當中。
  • 最高法:民間借貸利率合法上限改為15.4%!此前借貸適用嗎?
    本文導讀:2020年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正式發布新修訂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下簡稱「規定」),大幅降低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每月20日發布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4倍為標準確定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
  • 議苑丨降低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意味著什麼?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近日發布,其中,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修改為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4倍,此前年利率24%、36%的「兩線三區」規定成為歷史。本期議苑就該問題進行討論。
  • 評論丨民間借貸新司法解釋是否影響金融機構
    新司法解釋一共32條,對2015年8月頒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進行了全面修改,主要有五個方面內容:一是打擊職業放貸人,明確職業放貸人(法人、非法人組織或者自然人)籤訂的民間借貸合同無效;二是強化轉貸無效的認定標準,民間借貸中出借的資金必須是自有資金,禁止吸收他人資金轉手放款;三是大幅度降低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上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