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在問獲獎者莫迪亞諾是誰 "村粉"心疼村上"陪跑"

2020-12-27 人民網傳媒

原標題:不少人在問獲獎者莫迪亞諾是誰 「村粉」卻在心疼村上「陪跑」累不累

  《青春咖啡館》封面

  莫迪亞諾

  村上春樹

    法國作家莫迪亞諾獲諾貝爾文學獎 瑞典文學院昨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現年69歲的法國作家莫迪亞諾。 頒獎詞 他以回憶的藝術喚醒了最難以捉摸的人類命運,揭露了佔領時期的生活世界。 生平 莫迪亞諾1945年7月30日出生於巴黎西南郊一個富商家庭。父親是猶太人,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事走私活動。莫迪亞諾自10歲寫詩,十四五歲便對小說創作表現出濃厚興趣。 作品 1968年,他的處女作《星形廣場》出版。隨後,他還創作了《夜晚巡邏隊》《環城大道》《悽涼的別墅》和《暗店街》等,並獲得法國法蘭西文學院小說獎和龔古爾文學獎。

  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被法國作家派屈克·莫迪亞諾(Patrick Modiano)獲得了。代表作有《星形廣場》《暗店街》等。揚子晚報記者第一時間聯繫江蘇譯林出版社,宣傳編輯羅穎傑表示,他們社於1994年出版過《暗鋪街》,後由上海99讀書人於2008年再版改名《暗店街》。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 琳 蔡震

  出版社編輯:

  莫迪亞諾的小說主題多和「尋根」還有「記憶」有關

  上海99讀書人策劃編輯彭倫是《青春咖啡館》的責任編輯,他也是派屈克·莫迪亞諾作品的研究學者。彭倫說,莫迪亞諾的小說主題大多和「尋根」還有「記憶」有關。

  莫迪亞諾的父親是猶太人,但在二戰時候和蓋世太保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而他母親作為演員,也曾為德軍效勞過。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很多人物的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秘密。

  莫迪亞諾雖然生於戰後,沒有親身經歷過佔領年代,但營造這個時代的氛圍是他揮之不去的念頭。在作品中,莫迪亞諾時常打破時空的界限,把支離破碎的回憶片斷糅合在現時的敘述中。

  《青春咖啡館》是莫迪亞諾最令人心碎的作品之一,不少中國年輕女性讀者很喜歡,書中描寫一個名叫露姬的22歲女子,四個敘述者都以第一人稱「我」的口吻,向讀者講述露姬的短暫人生。出版方上海譯文和99讀書人均表示,近期將以最快速度加印莫迪亞諾作品,以滿足中國讀者的需求。

  法語教授:

  許鈞評價他「小作品,大意境」 用懸疑手法書寫人性

  對莫迪亞諾能獲獎,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南京大學教授許鈞教授一點兒也不感到驚訝。「莫迪亞諾和2008年獲得諾獎的勒克萊奇奧以及佩雷克三人並稱為『法國文學三傑』,都屬於法國『新寓言派』的代表作家,在法國影響很大。」

  許鈞說,「莫迪亞諾《青春咖啡館》的中文譯本2011年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獲得了第三屆傅雷翻譯獎,這個獎項是法國政府授予中國翻譯出版界的最高獎項,能獲此殊榮,不僅說明譯者金龍格翻譯此書的水平,也說明了法國人很看重這部書本身。」

  許鈞說,莫迪亞諾的小說以中短篇為主,即使是長篇也不長,像《青春咖啡館》只有100多頁,但很多是小作品大意境,意境深遠。「和另一位諾獎得主勒克萊奇奧相比,勒克萊奇奧關注文化的多元,對主流之外的邊緣人和底層的人很關注,而莫迪亞諾則關注人性本身,沒有宏大的敘事,但貼近人性,細節描寫深刻,有現實主義之風。」莫迪亞諾的作品並不算多, 從1968年的處女作《星形廣場》到《青春咖啡館》,他的小說有偵探小說的影子,充滿懸疑。曾師從許鈞教授的博士、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袁筱一,就曾在《青春咖啡館》的書評中提到,莫迪亞諾非常喜歡偵探小說家喬治西默農。

  不懂裝懂速成問答

  近年來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公布後,網友的第一反應往往是「這人是誰」,由於獲獎作家比較冷門,逗趣的網友自娛自樂,想出了各種「裝熟人」套詞。

  @胡淑芬:如何在每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公布之後假裝自己很熟?除了轉發之外,還有沒有別的辦法?在線等,著急。

  @馬伯庸:以今年為例,要避免談論《環城大道》和《暗店街》等知名作品,設法不經意地提及曾在第戎一個小電影院看過得主編劇的《 Lacombe Lucien》,深深為片中那法國少年在納粹和猶太愛人之間的糾葛所觸動,看完走出影院,適逢小雨,才猛然醒悟這個劇本前承《夜巡》,後接《緩刑》的特別地位。

  @Looouuuiiisss:我現在的居住地,是馬賽的猶太人聚集區。兩年的旅法生活,讓我對他在其處女作 La Place de l』étoile中描寫的那個猶太裔法國青年的故事有了更切身的體會與理解,在馬賽這樣一個多種族多宗教融合之地,猶太人也面臨許多無力改變的生活困境。

  莫迪亞諾訪談

  問:你最早的閱讀記憶?

  答:詹姆斯·費尼莫爾·庫柏的《最後一個莫希幹人》,我七歲的時候讀的,完全讀不懂但還是堅持讀完了。

  問:你強烈推薦的一本冷門佳作?

  答:特裡斯坦·埃戈夫的《豬圈之王》。

  問:你讀不下去的一本公認經典?

  答:從來沒有哪本書是我讀不下去的。我寧願在其中找到可以跳過去的那段,不過只有碰到大部頭的時候會這樣。

  問:你想讀的一本新書?

  答:彼得·漢德克、W.G.塞保德或是奧爾罕·帕慕克的書。

  作品試讀

  《陌路人》開頭節選

  那年的秋天來得比往年都早,秋雨綿綿,枯葉凋零,上索省河畔籠罩著蒙蒙輕霧。我仍住在富尼埃爾山腳下的父母家裡。我得找份工作乾乾。一月,克魯瓦·帕凱廣場附近的一家絲織品公司僱用我當了六個月的打字員。工資微薄,但我省吃儉用,假期我去了西班牙南部的託雷莫利諾斯度假。那年,我十八歲,生平第一次離開法國。在託雷莫利諾斯的海灘上,我結識了一個名叫米爾·馬克西莫夫的法國女人,棕發女郎,非常漂亮。

  「陪跑」6年 村上春樹輸在哪

  昨晚7點,諾貝爾文學獎公布,日本作家、被世界所寵愛著的村上春樹,連續六年「領跑」諾獎入圍名單後,終於沒能告別「悲壯」。對於全世界「村粉」而言,這個結果無疑是一種打擊。對此,揚子晚報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村上春樹中國大陸作品譯者,日本文學研究者、著名翻譯家施小煒先生和南京大學許鈞教授解讀其中原因。

  今年無長篇面世

  提起村上春樹,國內可謂無人不知。他的《挪威的森林》自1987年問世以來,在世界各國已經被翻譯成包括中文在內的36種語言,發行量高達一千萬部,引起「村上現象」。村上呼聲如此之高,為何落選?施小煒先生說他有過擔心,因為今年村上沒有長篇大作問世,只出了一本短篇集,與2010年的《1Q84》、2013年的《沒有色彩的多崎作》相比,很可能會影響他的得獎籌碼。施小煒說他了解村上,「他是一位有明確目標和戰略的作家,他也多次描述過自己的寫作,寫什麼,表達什麼。他認為,最好的小說,大眾的框架,純文學的敘述。而真正認識到這一點的人並不多。」

  諾獎傾向於人性和文化回歸,故村上落選

  而南京大學許鈞教授則認為,「近年來諾獎評選慢慢傾向於人性回歸、文化回歸。法國作家的作品有很深厚的文化傳統,充滿著哲理韻味。」

  對於村上春樹,許鈞則認為,村上的作品對時尚文化關注的更多,而莫迪亞諾作品則更貼近人性本身,這也是莫迪亞諾更容易獲獎的原因。

  心疼/吐槽

  連續六年入圍,連續六年空手而歸,網友中有的是村上春樹粉絲,對此充滿遺憾,但也有「亂入」的非粉絲,名為遺憾,實則調侃。

  @你的幸福幸福:陪跑了半個電球,其實您應該瞄準格萊美做詞獎滴!

  @九隻貓九:不要再把跑步老爺爺拉出來啦……願老爺爺永遠跑著步嚼著小魚乾抱著貓坐在房簷下房間裡一大堆密紋唱片。在歌劇未完時鼓掌(咦?)

  @愛顧城:文有村上,武有宗偉。天下第二,捨我其誰。

  @法哥愛法律:村上,您是和瑞典結仇了是不,這麼的苦大仇深!

  @關你屁事Gee:唉 當你談陪跑時你談些什麼!

相關焦點

  • 陪跑就陪跑吧 村上春樹也許對獲獎並不感興趣
    ,獲獎者分別是波蘭作家奧爾嘉朵卡萩 (Olga Tokarczuk)和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 隨著兩位獲獎者的公布,這也意味著,之前諾獎的熱門人選、呼聲頗高的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再次與諾獎失之交臂。 不管是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村上春樹都是除獲獎者以外最熱門的話題人物。此前,英國博彩公司NicerOdds公開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賠率榜,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排名第五,顯然是本次諾獎的熱門預測人選。
  • 鮑勃•迪倫獲諾貝爾獎,段子手們又在心疼村上春樹了
    這次誰是最大贏家? --段子紛紛來襲! 最大吐槽點:獲獎者果然不是村上   @妳在紅樓_我在西遊:村樹:藍瘦,香菇   @諾委會:得獎的是>@ erection-for-U:建議村上春樹把自己陪跑的經歷寫成歌,去格萊美頒獎看能不能摘個獎。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獲獎者是一位詩人,村上春樹再一次陪跑
    這就相當於在中國教中文,學生數量一定不少。曾有名家評價格麗克的詩,說她的作品更長於對心理隱微之處的把握,偏向令人深思的哲學路徑,那些對於神話的再次分析更是直接導向人的存在根本問題。自《阿勒山》開始,她的每部詩集都是精巧的織體,可作為一首長詩或一部組詩。也正是從《阿勒山》和《野鳶尾》開始,格麗克成了入門後想要進階詩篇的「必讀的詩人」。
  • 來自諾貝爾獎官網的八卦:愛因斯坦是錦鯉,村上不算是陪跑王
    手術後,不少人的確變得順從、沉默了,這被當做手術良好的療效傳播,但實際上是因為他們的高級思維活動被破壞了,變得如同行屍走肉一般,有些還成了植物人甚至死亡。電影《飛越瘋人院》主角墨菲也被實施該項手術。8,真正的諾獎陪跑王估計不是村上春樹,而是在1920年研製出白喉病疫苗的加斯頓·雷蒙,他總共被提名過155次,但從未獲獎。這個記錄後面應該很難被打破。村上春樹:我連是否被提名都還不知道,怎麼就是陪跑王了?
  • 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諾貝爾文學獎,多年陪跑的村上春樹還有希望
    格麗克的詩長於對心理隱微之處的把握,早期作品具有很強的自傳性,後來的作品則通過人神對質,以及對神話人物的心理分析,導向人的存在根本問題,愛、死亡、生命、毀滅。自《阿勒山》開始,她的每部詩集都是精巧的織體,可作為一首長詩或一部組詩。從《阿勒山》和《野鳶尾》開始,格麗克成了「必讀的詩人」。
  • 諾貝爾獎官網上的八卦笑死我了,原來有人比村上春樹還能陪跑!
    每年國慶節,周圍都有很多人來問我:畢導!今年諾貝爾獎就要公布了!你從今年的候選人裡預測一下誰會得獎唄!   莫言老師站起,追光給到,莫言老師致意,追光給到村上春樹,在他臉上往死裡追,村上春樹「恭喜恭喜你寫得真好哇!」村上春樹打開手機訂票回日本。整個晚會充滿了歡快的氣氛。   完全走錯片場了啊!這特麼是在選奧斯卡影后還是美國總統啊!
  • 在村上版權爭奪戰中陪跑10年之後,我們終於打動了他!
    熬夜譯好策劃發完郵件時,我想的還是:「啊,這波陪跑總算忙過去了。」事實也是如此,算上《刺殺騎士團長》那一次,我司已經在村上的版權爭奪戰中陪跑十年有餘了。因此,儘管隨後日方表示日方「有意向」優先「考慮」我們,我也沒報什麼期待,心中的喜悅感完全不及得知還要以個人名義寫一封給村上的信以「乘勝追擊」時感到的疲憊。當然,作為一名村上粉,信一定是要寫的。
  • 莫迪亞諾小說年底密集上市 國內出版商爭搶版權
    為了表示對這個獎的重視,莫迪亞諾不僅精心準備了將近五千字(法文)的演講,還提前五天就到了瑞典。當地時間10日晚的頒獎典禮上莫迪亞諾將和今年幾位其他諾貝爾獎的獲獎者一起領獎。按照慣例,為紀念諾貝爾,莫迪亞諾將參加12月11日國王和王后在王宮的接見,他在瑞典逗留期間還將去探訪斯德哥爾摩郊區的貧困地區。
  • 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格麗克被譽為「必讀的詩人」村上春樹陪跑14年
    米蘭·昆德拉、《使女的故事》作者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村上春樹紛紛陪跑。截止到目前,村上春樹已經陪跑了14年。她是美國當代著名女詩人,美國桂冠詩人(2003-2004),曾獲普立茲獎、國家圖書獎等。露易絲·格麗克的她的詩作大多是關於死、生、愛、性,而死亡居於核心。 在第一本詩集中,她即宣告:「出生,而非死亡,才是難以承受的損失。」
  • 又調侃村上春樹陪跑諾獎?他們身上的堅持性,你一定希望孩子也有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公布之後,「村上春樹再度陪跑」又一次登上熱搜。不論是否獲得諾獎,這些「陪跑者」們都已經靠著自己的堅持積累,做出了大大小小的成績,影響著千千萬萬人的生活調侃村上常年陪跑?如今七十多歲的他,從三十歲開始堅持每天跑步,風雨無阻,多次參加各種世界級的馬拉松比賽,甚至鐵人三項比賽;每天凌晨四點起床,做翻譯、寫小說,至今仍在筆耕不輟,不停有作品問世……這種堅持性,恐怕也是常人調侃不來的吧。
  • 【好書推薦】從童年的世界名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陪跑王村上春樹
    這是一本享受過孤獨滋味的人肯定會喜歡的書。一提到村上春樹,可能很多人就會想到他是諾貝爾文學獎的萬年陪跑王。但他對於童年的我有著很重要的啟迪作用,首先,作為一個小說作家,最終極的追求,一定是:文以載道。在這一方面村上春樹並沒有完全以闡述理念獲得認同,也沒有單純用男女感情獲得共鳴,而是進行了對自我感情與認知的深度挖掘和剖析。這個人,成功的在29歲第一本書時就向他的讀者們傳達了一種感情,一種一般很難從小說裡得到共鳴的感情:迷茫。
  •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七十大壽!「御用翻譯」林少華這樣評價他
    「第一次見他是在2003 年,村上是個安靜的人,交談的時候他不喜歡看著對方,他的眼睛往下看,看著桌面」。自從1989年灕江出版社正式將村上的作品引入中國大陸以來,村上的作品一直是暢銷榜單的常客。有超過40本書在中國出版,使得村上在中國享有盛譽。(讀者排隊買村上春樹的書;Via VCG)當然,近年多次諾獎提名卻抱憾而歸,為網友們提供了絕佳的創作素材。他們稱村上為諾獎的「陪跑王」。
  • 村上春樹再次失意諾獎 被認為是日本的"安妮寶貝"
    村上春樹(圖片來自網絡)是連續6年入圍的大熱門村上春樹,還是長達20年沒有獲獎的美國人?2013年諾獎文學獎的結局,一如既往的讓人感到「意料中的意外」。在眾多大熱人選中,現年82歲、被諾獎稱為「當代短篇小說大師」的女作家艾麗斯·門羅(Alice Munro)最終獲獎。北京時間昨日19時,瑞典學院宣布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頒發給以短篇小說出名的加拿大女作家艾麗斯·門羅(Alice Munro),她將獨享800萬瑞典克朗(約80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
  • 村上春樹再次與諾獎失之交臂 因為作品太火?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方社交網站帳號)  9日一大早,#村上春樹繼續陪跑文學獎#衝上了熱搜。一些網友感嘆村上春樹再一次與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還有人曬出其作品中比較經典的句子。  也有不少人在討論,村上春樹啥時候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獲獎的可能性有多大?
  • 陪跑11年的他,對中國態度是怎樣?
    下一個問題就會是村上春樹先生今年又陪跑了嗎?是的,這個享譽盛名的日本作家,已經堅持陪跑了11年的諾獎,堪稱諾獎屆的「小李子」。陪跑奧斯卡多年的小李子以至於有網友戲稱:因為村上春樹名氣太大,諾獎一般只頒給冷門的作家和作品。玩笑歸玩笑,村上先生的文學造詣確實非常高。
  • 諾獎得主莫迪亞諾作品最新中文版《緩刑》出版
    距離第一次讀《緩刑》已時隔20年,20年後重讀,我想要追回這無法追回的蹉跎(和誰有關?關於什麼?是要消減何種冒名頂替的感覺以及非法的印象?)這種感覺,莫迪亞諾在另一本書中 也描寫過,似乎也非常契合《緩刑》,勾勒出小說的遠景和故事大綱:「我將要提到的我頭21年的那些事情,我是在混沌中經歷的——這種生活方式能讓一幕幕遠景迅速略過,而演員卻靜立在攝影棚的平臺上一動不動。我想詮釋出這種感受,在我之前已經有很多人感受到了:萬物流逝,模糊不清,我無法再過我的生活。」
  • 君說 諾獎以後,你還是我的村上春樹—《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
    有朋友問我:鮑勃迪倫拿獎,你是喜是悲?人生如何不是在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中徘徊著,誰分得清所期待的與所厭倦的,誰在世界盡頭誰又在冷酷仙境,誰對誰錯。 諾獎再度陪跑後,許多人質疑起村上春樹的筆力,當然,這一部分人大多也都沒看過任意一本村上春樹的書。殊不知這個男人,足以把小說寫得比詩還美。
  • 村上春樹再陪跑仍堅持熱愛!5 個維度讓孩子在玩中愛上英語
    近日,村上春樹繼續陪跑諾貝爾文學獎,但村上說要寫到 90 歲。還對「幹自己喜歡的事,不和討厭的人來往」的生活態度表示了熱切讚賞。它們不是孩子課外學習的必需品,但是用的好的話,會讓孩子的英語課外學習增色不少。
  • 翻譯家:莫迪亞諾最大特點是寫二戰 筆法有些「怪」
    莫迪亞諾的名字或許讓不少人感到吃驚,因為在此前大熱的諾獎賠率榜上,該作家排名幾乎一直在10名開外。然而,翻譯家餘中先在談到派屈克·莫迪亞諾的文學成就時卻表示,該作家獲諾獎絕非「爆冷」,「他的文學成就在法國作家中可排進前三,作品最大的特點即寫『二戰』,回憶一代人在那個時期的迷茫,試圖從中找出真正的自我文化身份。而寫作筆法則有些『怪』。」
  • 林少華來渝聊村上春樹:他是個孤獨的人
    今(14)日下午上海譯文出版社攜手噹噹書店重慶國泰店邀請到了著名的翻譯家、本書的譯者林少華先生舉辦「解讀與翻譯之間——村上春樹作品《刺殺騎士團長》譯者林少華講座及籤售會」,為讀者解讀村上春樹的隱喻世界,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林少華回憶起與村上春樹見面時的情形:「他是個孤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