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徐勇剛,湖北省孝感市中心醫院口腔科副主任醫師
近日,我經常刷到一些「美白牙膏」的廣告,誇張式洗腦毫無底線,甚至有明星為它代言。
這跟曾經「洗腦」中老年人的神藥和保健品不同,那些東西很多年輕人能辨識抵制,而這類美白牙膏尤其是益生菌美白牙膏,「洗腦」的對象正是龐大的年輕人群體,在網絡上很難讓人辨別真相。
作為口腔科大夫,我就從專業角度來詳細解析「美白牙膏」的迷局。
首先,我問大家一個問題,你現在能不能買到一款不標註美白功能的牙膏?
肯定買不到是吧,美白已經成為所有牙膏的標配功效。
那麼,如果某牙膏品牌要拿「美白」作為特色營銷,就必須添加與眾不同的所謂「美白因子」,有哪些因子呢,以前的主流包括有物理因子,化學因子,視覺因子三類。
一,物理因子:牙膏中添加大量的物理摩擦劑特別是大顆粒型,加強牙膏與牙齒表面的摩擦,從而蹭除牙齒表面的色漬。
其實你索性就拿砂紙磨擦牙面試試,再頑固的牙漬都可以被磨掉,但是,牙釉質(琺瑯質)也會被磨損而失去光澤,牙齒表面最寶貴的這層物質一旦被磨損,將永遠無法再生修復。
坦率來說,這類牙膏在摩擦劑的添加上很難平衡。保守一點則沒有效果,激進一點則很傷牙,甚至連牙齦都磨傷,更何況,大量的黃牙患者並不是色漬沉著,而是牙本質過黃,此類牙膏對它毫無效果可言。
二,化學因子:在牙膏中添加過氧化物漂白劑,最常見的是過氧化氫,添加一定濃度的過氧化氫以求達到美白效果。
但是,這種化學美白方法同樣容易造成牙釉質及牙齦損傷,讓牙齒變得敏感脆弱,且不可修復。有的用了會使牙齦及唇黏膜泛白脫皮。
它的原理跟牙科的「冷光美白」相似,牙科使用過氧化脲漂白劑,對牙本質發黃的患者也有一定療效,但操作中必須嚴格隔離保護牙齦,因這種漂白對牙齒牙齦均有損傷的風險,要嚴格篩選適應症,並且一兩年後基本都會出現色澤反彈,所以「冷光美白」在牙科曾經風靡一時後即漸漸衰退了。但此類型的美白牙膏並未退出市場。
三、視覺因子:利用顏色互補原理,使視覺效果產生差異。牙膏膏體呈天藍色,因為天藍色跟黃色這兩種顏色混合起來,就會產生白色的效果。
牙膏的微顆粒附著在黃色牙齒表面,讓人產生牙齒變白的錯覺,但是牙齒依舊還是黃色的。
以前,市場上主流的美白牙膏,多半就是依靠上述三種美白因子或者混搭,美白效果因人而異,客觀上講,效果非常有限,很多只是一個營銷噱頭。
最近,益生菌美白牙膏的宣傳蔚為壯觀。
「益生菌」作為商業推廣最受青睞的種族,漸漸不良商家成為包治人體百病的產品。
在口腔醫學上,益生菌在牙周炎治療中的作用也並非空穴來風,在牙周炎早期輔助治療中取得一定效果,循證證據也存在,但僅限於輔助性治療,而且參與研究的樣本量不大,最新的研究結論比較中肯。
雖然在口腔醫學上不足以拿益生菌制定臨床建議,但這並不影響商業操作見縫插針,美白牙膏牢牢地盯上了它,打著「牙膏添加益生菌能有效控制牙菌斑而達到美白,防治牙周炎」的喙頭營銷!
且不說口腔醫學對益生菌並沒有「蓋棺性」的臨床建議,即使有建議,也是在規範的牙周治療基礎上作為輔助應用。
但在牙膏廣告中,它誤導人們放棄潔牙刮治等等牙周治療,以省錢為「噱頭」:,直接宣稱美白牙膏對牙齦出血、牙齦退縮、牙周炎牙齒鬆動的根治性療效,這是作為牙醫無法容忍的行為!
因為,更多的牙周炎患者容易被耽誤早期治療,更多的難治性病例湧現,更多普通患者陷入牙財兩空的境地!
益生菌牙膏打著99.9%滅菌率的廣告,與部分漱口水一樣,都是打著99.9%滅菌率的招牌。
在醫學上,恐怕只有高溫高壓、強效消毒劑、紫外線等等才能有這樣的滅菌率!
如果牙膏和漱口水能達到如此,我百分百相信,用完之後你的口腔基本上就報廢了。
另外,益生菌改善口腔菌群的理論,又是怎樣稼接到清除牙漬實現美白的功能上去的,這個也令我琢磨不透。
更令我哭笑不得的是,這些美白牙膏竟然以「不含氟」作為賣點來宣傳。
其實,「含氟牙膏」才是最有利於牙齒健康的,氟可以預防蛀牙早已得到權威論證,而攝入氟過量中毒的風險,在常規刷牙中永遠不會發生。一般成年人即使早晚兩次刷牙將一釐米長的含氟牙膏膏體全部咽下,尚且達不到中毒劑量,更何況多半都隨泡沫吐出來了。
也許有人會說,那些美白牙膏廣告中的鏡頭裡,好多人的牙齒都的確美白了呀。我想告訴大家的是,耳聽為虛,眼見也不一定為實。要想達到震撼的廣告效果,什麼樣的素材都可以做出來。
可能有人會問,你憑什麼徹底否定美白牙膏?其實,一年前我就做過幾款美白牙膏的測評,找到本院幾個牙本質發黃的朋友試用了一段時間,顏色沒有任何改善。
所以,那些宣傳能「美白護牙」的牙膏,別信。
來源:魔術牙醫徐勇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