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子學安身,跟莊子學安心!

2021-02-08 道教知識



老子說:「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福與禍相互依存,互相轉化,壞事可以引發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發出壞的結果。


事物的發展都是向對立面轉化的,好事會轉化成壞事,壞事也可以轉化成好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塞翁得馬,焉知非禍。」


人們要居安思危,飽不忘飢,存不忘亡,福不忘禍,在勝利面前戒驕戒躁,謙虛謹慎,艱苦奮鬥,才能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人在失意落魄時也要看到光明的前景而振作勇氣,堅定信心,不要被眼前的困難所嚇倒,莫道浮雲終蔽日,嚴冬過盡綻春蕾,要勇於衝破黎明前的黑暗,而迎來光明溫暖的明天!


老子說:「知其雄,守其雌。」知道強大的好處,而自己寧可出現在軟弱的位置。水性至柔,故能馳騁天下,風氣至柔,故能深入無阻。柔能克剛,是智者為人處世中的一種策略,以柔克剛,是智者為人處世中的一種妙計。柔中帶剛,剛中存柔,剛柔相濟,不偏不倚,才是智者為人處世的正宗。


老子說:「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由於「反者道之動」的大道是無法違背的,也就是永遠保持某種狀態是不可能的,那麼就要在「弱者道之用」上來下功夫。


俗話說「細水常流」,「槍打出頭鳥」。聖人說「物壯則老」,「木強則折」,「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因此要想長久,就要保持「柔弱」的趨勢。


人生也是一樣,需要一步一個腳印,「欲速則不達」,得意不可忘形,否極還能泰來。


老子說:「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有自知之明,不自持己見,不求自我表現,但求自愛而不自顯高貴。


對於弱小的個人來說,要想在各種壓力下得以生存,就必須壓制自己的欲望和意願。能屈能伸,能識實務的人,才能在競爭過程中得到最大的生存空間。所以在複雜的現實社會,要想成就大業,就要做到隱忍不發,低調做人。




莊子提出了「齊萬物」「一死生」的命題,意思是萬事萬物彼此之間其實沒有什麼差別,都是一樣的;包括人在內的所有有生命的東西的生死其實也沒有什麼差別,只是道的運動的不同狀態而已。


「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莊子認為,天下的事物,如果你總是看著它們彼此之間的不同點,那麼沒有什麼東西是完全一樣的,如果我們從「道」的角度去看待它們,那麼萬事萬物都是從道變化生成而來的,都是道的變現,所以它們之間沒有任何區別,生與死也是如此。


「虛己以遊世」,指為人處世,不以自我為中心,可以遠離災禍。人生在世,禍患如影相隨,處世不易。比如有聚合就有離散,有成功就有毀敗,品行端正就要遭受挫折,尊貴顯赫就免不了非議,有所作為就有虧損,賢能的人就要遭到謀算,無能之輩就要受到欺侮等等。


質地堅韌而筆直的大樹總是先遭砍伐,甘甜的井水總是容易枯竭,若是刻意矯飾,以智者的面目去驚嚇愚蠢的人,自以為有修養而去印證別人的汙濁,流光溢彩好像舉著太陽月亮行走,到處張揚,必然不能免於災禍。


成就是失敗的開始,名譽是恥辱的開始。像生命本身一樣地流動,不流露感情也沒有好惡,外表很單純,看起來好像一個傻瓜,不輕易評論事物,不達成任何結論,不刻意追求名聲,因為不評判任何人,所以也沒有人會評判,這就是虛己的人,他的船是空的。


「達生」就是通達我們的生命,通達我們的生活,通達我們的生存之道。「生」,包含了生命、精神、生活、工作、生存等等,我們生命過程中的一切一切,都可以包含在這個「生」裡邊。


「逍遙」是一種精神狀態,心不為外物所滯礙。生命和生活通達以後,心擺脫了束縛,在這世上的生活就變得自由而甜美,也就是「逍遙遊」的狀態,生如蟻而美如神。


擦肩而過的你我,不管是熟稔抑或陌生,不管是年老還是年幼,不管是貧窮還是富有,不管是高貴還是平凡,大家都在自己的生活中給別人打下了溫暖的烙印,這單純的生活才會如此濃墨重彩、厚實堅忍、令人留戀和充滿回憶。


人生恰似山巒,起伏壓著起伏,起伏連著起伏,一切都在溫暖中孕育希望。在辛勤耕耘的過程中,鮮花、荊棘、還有豐收的喜悅,裝點了人生的濃墨重彩。因此,對身邊人和身邊事,都要懷著溫暖的感恩,別人也會在你的影像中溫暖地記住你。這樣的極美,恰恰彰顯出人性升華的高貴,印證著人真的可生如蟻但美如神。



❶ 修行人,如果你有以下表現,那說明你是在假裝修行!

❷ 日咽唾液三百口,一生活到九十九!

❸ 神仙考試,你能考過關嗎?神仙考試,你能考過關嗎?神仙考試,你能考過關嗎?神仙考試,你能考過關嗎?

❹ 李時珍稱其為「菜蔬之王」,這樣吃, 護心通血管,專家都說好!

❺ 別動不動就找道長算命,有這四不算,還有四不收!

❻ 道家養生,漱玉津,增強身體元氣!

❼ 離你最近的三個人,是你一輩子的貴人!

❽ 如果人生是一場夢,修行便是在告訴我們覺醒的方法!

❾ 香火突然熄滅預示邪物纏身?不用驚慌,記得一定和神明說這兩個字!


學道從道教知識開始

ID: daoismzs


相關焦點

  • 莊子與老子最大的差別在哪裡?為什麼讀完《老子》最好再讀讀《莊子》?
    每個人出生之後,都會通過各種途徑不斷地進行自我界定,強化自我意識,以至於成年以後,這種自我界定和自我意識會成為束縛自己的一個框框。所以,人到中年之後,就需要學習道家來做減法,逐漸淡化自我界定和自我意識。追求在自己的「人」字前面加上一個字,成為《莊子》中描述的「天人」「神人」「至人」「真人」「聖人」。
  • 學者王東嶽:儒家最重要的喪葬文化,是孔子跟老子學來的
    獨立學者王東嶽:過去不是有人說老子比孔子還遲嗎,認為說老子是孔子師是因為道家和儒家相爭,標榜自己的祖師。但實際上,曾子是孔子最重要的一個弟子,曾子在《禮記·曾子問》裡就有一個記錄,曾子講他老師孔子給他講過,自己曾經在老子那兒去學埋人、下葬,因為葬禮是人類早期最主要的一個禮儀。
  • 在《莊子》中,為什麼有許多「孔子與老子會面」的場景?
    在《莊子》內篇中,孔子與老子並沒有直接見面、對話。兩人唯一的關聯,是在《德充符》中,老子通過叔山無趾的闡述,表示希望能讓孔子「以死生為一條,以可不可為一貫」,以「解其桎梏」。由此可知,在內篇中,老子應是同情嘆惋孔子之受桎梏,希望能解除其束縛。孔子與老子是否真有會面之事,早已無從考察。
  • 周星馳電影裡的「無釐頭」是跟莊子學的嗎?
    跟我們一般人一樣,莊子也認為理想的人生應該是真我得以保存的人生,而不應該活得像根隨風擺舞的蘆葦。他在《逍遙遊》中提到一位叫宋榮子的人,他說宋榮子能夠在面對舉世榮譽時,也不會沾沾自喜,在面對舉世反對時,也不會感到沮喪。宋榮子面對這些外人的是是非非時,只會猶然笑之。
  • 傅佩榮:莊子憑什麼與老子並稱「老莊」?就憑這一句!
    司馬遷在《史記》中評價莊子說,其學問「無所不窺」,以老子的思想為依歸;莊子著書十餘萬言,內容充滿奇思妙想,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
  • 老子和莊子,青牛與蝴蝶
    主題:莊子與老子分享者:呂波 分享地點:【呂波國學】微信群 分享時間: 2016-12-16 13:57@所有人 北京冬日下午,陽光正好,時間仿佛閃爍著熠熠光輝的金色蟬翼前段時間,有人在微信公眾號留言問我,莊子和老子有什麼異同。當時我留言說,我會專門就此做一個分享。嗯,是啊!莊子和老子,道家兩座不可逾越的巔峰。當時許下這個分享的願以後,對於老子和莊子,我的第一反應是兩個非常具象的東西。也許這兩個東西,正好代表了老子和莊子:老子和莊子,青牛與蝴蝶青牛與蝴蝶。
  • 道家四書:《老子》《莊子》《淮南子》和《列子》
    據說他姓李名耳,諡聃;「老子」大約乃是老先生的意思——在先秦諸子中,他的年輩最高,孔子曾經向他請教過關於「禮」的問題。 《老子》凡八十一章,五千言,歷來的闡釋研究非常多;上世紀七十年代,長沙馬王堆漢墓挖出了兩種帛書本的《老子》,引起巨大轟動,更推動有關研究不斷走向深入。
  • 莊子的思想是如何傳播的
    說起老子和莊子,大家非常熟悉,但是,他們畢竟是戰國時代的人,他們的學問是通過一些什麼樣的人去弘揚發展的呢?中國濃鬱的道家思想社會文化氛圍又是通過一些什麼樣的人去培育和形成的呢?就是說,如果沒有一批推崇莊子的人做了大量的宣傳和解釋工作,莊子的思想恐怕在傳播上還是有問題的。
  • 成語「白駒過隙」竟然與老子、孔子、莊子有關
    它的出處與道家代表人物老子、莊子和儒家創始人孔子有關。相傳孔子年輕時,仰慕老子才學。於是勤奮聰明的孔子去到老子家中,請教道學。老子看到眼前這個聰明的年輕人,他被孔子的好學所打動,於是把孔子請進家中,問:「你來找我何事啊?」孔子說:「我想請教道學知識,想問什麼是道?
  • 一年多包本《學庸論語》到一個月包本《老子莊子選》的秘密
    恭喜兒子雷逍《老子莊子選》包本錄像通過,歷時33天。從雷逍去年11月入明德堂至今已背完《學庸論語》、《孟子》、《老子莊子選》,合計已背完79009字。《學庸論語》在家裡讀了一年多,再到明德堂四個禮拜包本,《孟子》四個月包本,《老子莊子選》歷時33天完成包本。我問孩子:為什麼現在你讀書能這麼專注而很少開小差?孩子說:因為在明德堂你一開小差就要打手板,你讀書不響要打手板,沒完成背誦任務要打手板。我又問:那你認為什麼原因讓你包本速度能進步這麼快?他笑道:方法和手板唄。
  • 孔子老子莊子之中,為什麼只有莊子才被稱作「真人」?
    孔子、老子、莊子。孔子做不到。所以他被後世尊列聖人位。老子也做不到。所以後世尊列老子為至人位。莊子卻能做到。所以後世尊列其為真人位。既然咱們拿孔子、老子、莊子做比,就要拿出實錘證據。孔子一生其實熱衷於仕途,他想通過當官來把自己的思想傳遞給世人。當然,這也符合一般士大夫的願望。所以孔子的思想對中國影響最深。那麼面對社會亂象,老子是怎麼做的呢?老子選擇的是棄官不做。騎著青牛,過函谷關準備西遊了。
  • 《莊子·人間世》老子和莊子,對於「有」和「無」的精彩論述
    接下來,我們分享莊子「人間世」這篇內容的第二個重點:莊子對「有用」和「無用」的精彩論述。01在道家思想中,除了「道」字以外,最重要的什麼字?答案是「無」字,為什麼?在道家思想創始人老子的《道德經》中,「無」字出現了近100次,要知道老子的《道德經》一共才5000多字,「無」字就出現了近100次,可想而知,在道家思想中「無」字的重要地位。
  • 跟老子,學咖啡(41b)
    王弼的解釋是引用了老子後面章節裡的話「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自後則人必先之,自下則人必上之」。自己謙卑、不爭、居下、不炫耀的話,眾人反倒支持、推崇你。一名真正求上進的咖啡人,一個真愛咖啡的業者,絕對不會做驚世駭俗、沽名釣譽的事來表現自己有多能耐,而是默默地做好自己。
  • 「爭鳴時代」的老子、孔子和莊子三大師的人生觀有何分歧?
    老子司馬遷曾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這樣記述: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以自隱無名為務」,這句話有意思。孔子沒有老子的決絕。他也曾經對著一位衛國的隱士嘆息自己:「果哉!末之難矣。」——他真果決啊!我做不到啊!其實,在老子被尹喜強迫留下五千言之前,孔子也曾用他的方式糾纏過老子,讓他留下教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有這樣一則動人的故事: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 出自莊子的成語有哪些 跟莊子有關的典故來自莊子的成語及解釋
    《莊子》中的成語典故  莊子(約前369-前286),姓莊名周,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漢族,宋國蒙人(今安徽蒙城,又說河南商丘)。是我國先秦(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為「老莊」。
  • 老子莊子思想中的心理學光芒
    點擊「創新與心理成長」,學習更多心理知識 1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是春秋後期楚國人,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做過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典籍。老子學識淵博,據說孔子曾問禮於老子,並向他請教過很多問題。
  • 祝賀謙益學堂朱金花包本背誦《老子莊子選》
    2017.2.7朱金花:《老子莊子選》2遍。2017.2.8朱金花:《老子莊子選》2遍。2017.2.9 朱金花:《老子莊子選》誦讀️2遍。2017.2.10 朱金花 《老子莊子選》️1遍。2017.2.11 朱金花:《老子莊子選》1️遍。2017.2.12 朱金花《老子莊子選》1遍。2017.2.13 朱金花:《老子莊子選》誦讀️2遍。
  • 跟莊子學智慧,讀莊子經典寓言四則,滋潤人生
    一、安知魚樂:認知世界無限大 莊子說:「你看魚兒在水中遊多麼快樂。」 莊子說:「你又不是我,你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快樂不快樂?」 惠子說:「但是有一點很清楚,你也不是魚,所以你也不可能知道魚是否快樂?」 莊子說:「你曾問我:『你怎麼知道魚是快樂的?』,可見你本來已經知道我知道魚是快樂的了。」
  • 《跟我學》
    流行時間:上世紀80年代 流行指數:★★★★☆  1982年,中央電視臺播出了英語教學節目《跟我學》(FOLLOW ME)。《跟我學》(Follow Me)是一套英語聽力教學節目,情景對話,簡單易懂,共四冊60課時。該節目原為BBC英語教學節目,原版是為德國人編制的,有不少西方男女間的幽默和玩笑,還有搖滾流行曲。後來,《Follow Me》被譯為《跟我學》,1982年1月5日第一次在中央電視臺播出。1982年,《中國日報》報導,《跟我學》在中國擁有一千萬觀眾。很多人把《跟我學》奉為口語方面的「聖經」。
  • 不要讓孩子跟別人學,要讓孩子跟你學!
    在生活中我們會經常聽到家長說你看你們班誰誰學習怎麼樣,行為習慣舉止怎麼樣,你跟別人學學,你看別人怎麼好,多大的孩子了怎麼這點都學不會。熊孩子會回一句,你看人爸媽是什麼樣的,你們父母又是什麼樣的?一句話把你咽的半死。是啊你要讓他學習別人,也得看別人的父母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