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德爾:我的鉛筆畫 | YIBO GALLERY

2021-01-14 藝博畫廊





我的鉛筆畫

伊德爾


2012年的一個夏日,天氣異常悶熱,隨便走兩步都會使人汗流浹背,秉著心靜自然涼的俗訓,我坐在工作室,望著窗外灰濛濛的桑拿天發呆,外面吵人的蟬鳴和想要的心靜這矛盾不好解決。隨手拿起一支鉛筆在一張剪裁過的素描紙的紙頭上漫無目的地亂畫起來,沒有想畫什麼,這個不受大腦支配的動作倒也是和窗外那鬧人的蟬鳴挺協調。據說這種聲音是蟬為了涼快要不停地抖動翅膀發出的聲音,而我這麼亂畫是為了心靜。畫著畫著腦子裡不經意間地冒出了一個困擾多年的事情,對我來說像個歷史難題。這是中學時在美術組畫石膏像的時候就在琢磨的一個純技術的問題,素描的暗部怎樣能畫得很重而又有一種堅硬的感覺。因為在我畫素描的過程中,用8B的鉛筆輕鬆可以使暗部的調子變得很黑,卻感覺這個很重的調子像是浮在紙上的吹口氣就掉的灰塵。這個問題怎麼這時候又在我的腦子裡冒了出來?這麼想著,拿鉛筆的手卻沒有停,還是在漫無目的一點一點地在紙上塗著,此時那張紙已經被我塗得漆黑一片了,盯著這片黑漆漆的東西,我下意識地把它的邊緣整理成了一棵樹的外形,在這個黑漆漆的內部仿佛有了某種通透感,這種感覺擊中了我,那種要把暗調子畫得又黑又堅硬的感覺不就是這樣嗎。原來這種感覺是用一支2B的鉛筆從一個地方開始不停地塗抹不停地堆砌就可以做到了,或是擺脫那種對所謂現實的描摹也是達到這個效果的不可缺少的因素?這麼想來,這其中的感覺不也是畫畫多年來自己對待藝術的態度在不經意間的塗抹中的一種具體表現麼。用自己掌握的手藝去描述自己的感覺,儘可能真實地接近自己的內心。沿著這個感覺,我便開始接二連三地畫了起來。每一張作品中都有一片黑漆漆的形體,或人或物,它們就像內蒙古特有的明晃晃太陽下的影子,在無風的日子裡那麼呆板地待在那裡。回頭看看這幾年畫的百多張大大小小的作品,畫面裡空曠的天,沒有植被的禿山,看不出要圈啥的圍牆,亂麻一樣的電線以及像影子一樣的樹木和人形,都那麼不生動,沒有細節,沒有重點。可確實是我抹不去的實實在在的感受。從開始學畫畫那時起,我就特別佩服那些讓畫面充滿迷人細節的藝術家。古典主義的大師不必說,凡·艾克,丟勒,赫爾拜因,卡拉瓦喬,倫勃朗,安格爾,超級寫實主義的克洛斯,佩爾斯坦,充滿人情味的懷斯等等,我一路看下來真是著迷,也真是覺得自己學不來。這是因為我總是習慣在畫畫時把複雜的東西不停地刪減,到後來又學會了概括。這大概是源於我早年的生活環境吧,那時每日出門,儘管是個塞外的小城市,但還是滿眼的天和地,低矮的平房和不多的幾座樓房,那時的印象,五層的樓房已經是高樓大廈了。還有就是樹木,雖比不了江南的枝繁葉茂,但城裡城外都有成片成片的林子。今天這個城市與其他的地方看上去沒有什麼不同了,可我依舊視而不見,畫起畫來還是著迷於單調和空曠,找不到看不出細節。八十年喜歡巴爾蒂斯的作品,翻著畫冊很努力地向他學習了好久。現在想來,他作品裡散發出的那種貴族的孤傲和優雅其實在當時並沒有今天這樣深切的感觸,而是那種看上去笨拙且彆扭的造型和他用力地畫著細節,可是又都把細節畫沒了的感覺。這為我畫不好細節找到了理由:你們看,大師也這麼畫。今天的這些鉛筆畫裡,這些因素都是跑不掉。


我常常想,每一個你要表達的藝術觀念一定對應一個不可替代的只為表達這個觀念的語言,觀念的產生是在時間的維度裡你對現實的思與想,找到恰到好處的表現它的語言,並完善它是要不停地磨練。今天看來,鉛筆和白紙是我最初習文練字的工具,手裡再有一塊橡皮,這便是走進了有文化的人的行列了。慢慢長大了又喜歡畫畫,拿起的第一支畫筆自然是鉛筆,這之後正規的繪畫訓練又是用鉛筆在白紙上畫素描。鉛筆和白紙這兩個簡單的書寫工具是那麼不起眼地存在於我的生活裡,最初簡單隨意的描繪便可把內心的感覺自然地塗抹出來,無需考慮繪畫的專門技術和苦思的意義。我心裡清楚,畫了這麼多年畫,現在又拿起了鉛筆,在那個悶熱夏天裡不經意間的塗抹其實都是過往記憶裡沉澱下來的黑,白,灰。


2018.6.8

鉛筆,紙本 pencil on paper

50x35.5cm

2018


2016.7.1

鉛筆,紙本 pencil on paper 

19x26.5cm

2016


2016.2.27

鉛筆,紙本 pencil on paper 

19x26.5cm

2016



慄憲庭:伊德爾的這批鉛筆畫系列,每一張都可以細細地欣賞,每一幅都可以去寫個讀後感,如鉛筆畫中較大尺幅的那堵高牆,伊德爾沒有刻意去突出牆上的鐵絲網,鐵絲網只佔畫面最上部分的一小溜面積,且細細密密的處理,並未強調鐵絲網的鋒利,但反而突出了整幅畫就是黑黢黢一堵高牆,讓人集中眼神去體會那種「通透感」的「黑漆漆」裡面不可知的恐懼。


2018.10.1

鉛筆,紙本 pencil on paper

251x104cm 

2018


慄憲庭:那些看飛機的一群人,就是一個景觀,和這個系列裡的人群及其他場景沒有區別,都是被伊德爾的內心轉換——畫成一整塊沒有丁點兒細節的「黑漆漆」、呆板、無趣、充滿不祥感覺的場景。


2016.3.17

鉛筆,紙本 pencil on paper

26.5x19cm

2016


展覽現場


策展人


慄憲庭,1949年生於河北邯鄲,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是中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時期的重要藝術評論家

 

重要策展經歷

1979-1983 任《美術》雜誌編輯,推介「傷痕美術」、「鄉土美術」和具有現代主義傾向的「上海十二人畫展」、「星星美展」等

1985-1989 任《中國美術報》編輯 ,並把該報改變成為推介新思潮和新觀念的主要陣地;著有文集 《重要的不是藝術》,臺灣版《反叛的重量》和《藝見的鳴放》

1989.02 作為主要策劃人策劃於中國美術館的《中國現代藝術展》

1990 以自由批評家和策劃人的身份活動至今

1993.02 策劃《後89中國新藝術展》,香港藝術中心

1993.05 策劃 《Mao Goes Pop》,雪梨當代藝術博物館

1993.06 策劃《第45屆威尼斯雙年展——走向東方》

1999.10-2000.04 獲美國ACC亞洲文化協會研究獎金,在美國作當代藝術訪問和研究

2001 任《橫浜國際三年展》國際委員

2002.11-2003.02 應邀在臺灣東海大學文學院作客座教授,講授《中國百年藝術思潮》

2006 創建《慄憲庭電影基金》支持獨立電影活動

2008 獲《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年度批評家獎」;任《中國建築傳媒獎》終評委員;任連州國際攝影節總策劃

2009 獲荷蘭王子基金「桂冠獎」

2012 獲芭莎藝術「藝術推動獎」


藝術家


伊德爾,1961 生於北京市,畢業於內蒙古師範大學美術系油畫專業

 

部分個展

2019 黑之景:伊德爾作品展,藝博畫廊,上海

2017 被遺忘的風景,藝泰空間, 呼和浩特

2014 景象鏡像,紅子蘭藝術中心,北京

2012 遺落和被擱置的,連州國際攝影年展,連州

 

部分群展

2019 流變的傳統——亞洲當代版畫藝術展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重慶

2018 搜神記——當代藝術搜尋引擎,山海美術館,北京

2017 進程·進城——藝術參與社會建構的時代, 樹美術館,北京

2017 世界觀——裝置作為一種觀察角度和思維方式,宋莊當代藝術文獻館,北京



 藝博畫廊 

Yibo Gallery

周二至周日

Tues. - Sun.

11am - 6pm

上海市普陀區莫幹山路50號6號樓101室

50 Moganshan Rd., Bldg.6 #101, Shanghai


📧  yibo@yibo-art.com

   www.weibo.com/yibogallery

www.yibo-art.com


相關焦點

  • 「黑之景 | 伊德爾作品展 」| YIBO GALLERY
    伊德爾自2012年開始的鉛筆畫系列作品,在我眼裡,是他自1990年代初期涉獵當代藝術以來,到目前為止,最為精彩的系列。(引自伊德爾2014年 《我的鉛筆畫》)」。     伊德爾這批作品之所以精彩,首先是黑漆漆的場景,也觸動了我的神經,因為這批作品特別符合我對藝術的理解:特定感覺的形成,需要特定的媒介,是一個相互「尋找」的過程,沒有長期以來對「不生動,沒有細節,沒有重點」的人、物、景的感覺,伊德爾也不會被「黑漆漆」的塗抹所擊中。
  • 伊德爾:我的鉛筆畫
    伊德爾:我的鉛筆畫 2020-09-12 18: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伊德爾|沉澱在過往記憶裡的「影子」
    ,也觸動了我的神經,因為這批作品特別符合我對藝術的理解:特定感覺的形成,需要特定的媒介,是一個相互「尋找」的過程,沒有長期以來對「不生動,沒有細節,沒有重點」的人、物、景的感覺,伊德爾也不會被「黑漆漆」的塗抹所擊中。
  • 伊德爾 | 沉澱在過往記憶裡的「影子」
    伊德爾:我有一個困擾多年的事情,對我來說像個歷史難題。這是中學時在美術組畫石膏像的時候就在琢磨的一個純技術的問題,素描的暗部怎樣能畫的很重而又有一種堅硬的感覺。因為在我畫素描的過程中,用8B的鉛筆輕鬆可以使暗部的調子變得很黑,卻感覺這個很重的調子像是浮在紙上的吹口氣就掉的灰塵。那會在想這個問題時,我正在漫無目的一點一點地在紙上塗著,那張紙已經被我塗得漆黑一片了,盯著這片黑漆漆得東西,我下意識的把它的邊緣整理成了一棵樹的外形,在這個黑漆漆的內部仿佛有了某種通透感,這種感覺擊中了我,那種要把暗調子畫的又黑又堅硬的感覺不就是這樣嗎。
  • 伊德爾: 童話中的旗手
    「伊德爾,1961年生。1979年考入內蒙古師範大學美術系。1983年畢業於該系油畫專業。現執教於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在這個日新月異時光加速的時代裡,不曾改變是一種不可多得的人生態度,對於藝術家伊德爾,這是他三十多年的藝術生涯的堅守。
  • 拉馬頭琴的伊德爾
    「我就是個拉馬頭琴的。」這個曾參加過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上馬頭琴表演的、曾舉辦過個人音樂會的、可以稱得上是「馬頭琴藝術家」的年輕人,開口卻說出這樣的話,這著實讓我這個久聞伊德爾大名的人心裡一動,原本準備好的敬仰之詞被生生吞回肚裡。坐在我面前的這個年輕人——伊德爾,雖剛過而立之年,但拉馬頭琴已經十四年了,無論是技巧還是創作,在巴彥淖爾都算是小有名氣。
  • [民族運動會]摔跤象徵榮譽 記草原摔跤手伊德爾
    摔跤象徵榮譽--記草原摔跤手伊德爾新華社記者盧羽晨、王新明、張欽身著蒙古族傳統長袍,腳踏從國外買來的卷尖皮靴,頭戴傳統式樣的帽子。來自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大草原的摔跤手伊德爾這一身服飾,加上高大魁梧得像座小山的大塊頭,引得貴陽街頭與他擦身而過的路人都好奇地頻頻回頭。
  • 音樂才子伊德爾新EP首發 民樂與電子樂完美融合
    EP發行不到一周,伊德爾受到來自各個不同群體的一致好評。 「伊德爾」在蒙語中的意思解釋為「健壯、強壯」,他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是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胡琴專業委員會會員,先鋒馬頭琴演奏者,呼麥藝術家。
  • 跟著伊德爾Yider的步伐,去曠野之地來場奇遇
    額爾古納河穿上了綴滿星星的褲子,雀躍奔跑時不小心掉下了一顆就成了我的家。——關於《ZAM》,回家的路伊德爾Yider-《ZAM》Photo by JahJahWang伊德爾Yider是一個來自內蒙古呼倫貝爾的蒙古族遊牧電子音樂人。
  • 記憶的建立——關於伊德爾的油畫
    我之所以選用「建立」這個詞,是因為記憶要進入藝術,必須經過一個藝術語言的轉化過程,這個過程不會自動湧現,必須付出人為的努力,這個人為的努力過程,其實也就是逐漸建立文化記憶的過程。  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當代前衛藝術的特點之一是將文化記憶作為他們的一種敘事資源來加以利用的。
  • 遊牧電子音樂人Yider伊德爾,向你發起浪漫變速邀請
    伊德爾Yider,遊牧電子音樂人,來自草原,遊牧城市。伊德爾Yider - 《ZAM》Photo By:JahJahWang也許你對他不太陌生,他曾經在舞臺上,用自己的音樂作品深深震撼到汪峰、郭採潔等歌手導師。
  • ZAM | 伊德爾用遊牧與電子創造的時空之譜
    這條路構成了伊德爾2020年全新專輯的概念,《ZAM》於11月6日正式上線。——————————————————————————伊德爾Yider遊牧電子音樂人來自草原,遊牧城市。伊德爾用一種飛快變速的節奏處理方式,和一個關於回家的夢揭開了專輯的首個篇章「失速的浪潮」。伊德爾來自內蒙古呼倫貝爾。他從小就接收著民族音樂的養分,不斷聆聽著自然和歷史的聲音。長大後有段時期叛逆還玩過金屬樂隊,之後又回歸了世界音樂的範疇,然後進入了電子音樂的場景,甚至把每個風格都學習了一遍,比如說唱、R&B等。
  • 【現場】伊德爾作品展-被遺忘的風景-
    【個 展】2016      伊德爾▪一個   55畫廊   上海2015      鉛筆畫2013-2015 第十一屆中藝博國際畫廊博覽會  北京2015      童話   唯格藝術工廠    呼和浩特2014      焦距與筆觸    榮寶齋   呼和浩特2014      景象鏡像   紅子蘭藝術中心
  • gallery是美術館,你知道play to the gallery是什麼意思嗎?
    我們都知道gallery有「美術館」的意思,那你知道play to the gallery的意思嗎?play to the gallery的意思是「to behave in a way intended to make people admire or support you」,即「譁眾取寵,迎合大眾口味」。
  • 伊德爾用遊牧與電子創造的時空之譜《ZAM》於11月6日正式上線
    這條路構成了伊德爾2020年全新專輯的概念,《ZAM》於11月6日正式上線。伊德爾Yider遊牧電子音樂人來自草原,遊牧城市。伊德爾用一種飛快變速的節奏處理方式,和一個關於回家的夢揭開了專輯的首個篇章「失速的浪潮」。伊德爾來自內蒙古呼倫貝爾。他從小就接收著民族音樂的養分,不斷聆聽著自然和歷史的聲音。長大後有段時期叛逆還玩過金屬樂隊,之後又回歸了世界音樂的範疇,然後進入了電子音樂的場景,甚至把每個風格都學習了一遍,比如說唱、R&B等。
  • 鉛筆畫很難畫嗎?用PS輕鬆將普通照片轉換成鉛筆畫
    大家好,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個使用Photoshop將普通照片轉換成鉛筆畫的效果。我們先來看看鉛筆畫的效果。好了,我們開始今天的教程吧!這樣我們就完成鉛筆畫的效果。最後,我們來看一下最終的效果。點擊關注,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 彩色鉛筆畫:兩小無猜,畫得太棒了!
    每個人都會有一個甚至好幾個玩的特別好的朋友,我也有一個處的非常好的朋友,我們大學在一個寢室,畢業以後進來同一個公司實習,而且一起在外面租房子住在一起,只是後來她沒有過實習期,導致我們分開沒有在同一個地方工作,後來又因為工作的關係沒有和我一起住,那個時候的我們依舊會約在一起玩,只是後來我懷孕以後很少一起玩了
  • 大佬用自動鉛筆畫素描,看到精緻眼睛,網友:我學會了!
    大家都知道美術生畫素描的時候,經常要用到各種深深淺淺的鉛筆,這位大佬居然用自動鉛筆畫素描,真的讓人意想不到呀,難道這是在炫技嗎?大家可以看到美術大佬畫畫的第一步就是用自動鉛筆畫出了眼睛的輪廓,這算是一張線稿吧!美術大佬不僅用自動鉛筆畫出了眼睛外面的輪廓,還把眼睛的眼珠稍微描繪了一下。
  • 貴陽鐵路女工的超逼真鉛筆畫
    ↑ 鉛筆畫-《民族復興 中國夢圓》-曾夏蘭 繪對鉛筆畫情有獨鍾曾夏蘭的父親曾在鐵路部門上班,每個月幾十塊錢的工資根本不夠維持一家五口的生計,母親索性開了間理髮店補貼家用。↑ 曾夏蘭-鉛筆畫《復興號奔馳在廣袤的大地上》那一個多月的時間裡,一天得畫上十七八個小時,就蹲著或者直接跪在茶几前畫。「畫完之後再站起來,整個人顫顫巍巍的,根本站不穩。」
  • 藝術大師畫美女,鉛筆畫出了「仙女」的效果,不愧是藝術家!
    或許很多網友沒有聽說過這位國外的藝術家,但是他的繪畫技藝非常的高超,從小就喜歡繪畫,特別是畫美女更是非常的擅長,他筆下的美女畫出了「仙女」般的感覺,這位國外的藝術大師喜歡用鉛筆畫,當鉛筆畫完以後在用彩色的鉛筆上色,看到這裡以後可能很多網友認為這樣的畫效果能好嗎?是不是和素描畫一樣乏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