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M | 伊德爾用遊牧與電子創造的時空之譜

2020-12-13 鳳凰網

ZAM,蒙語裡「道路」的意思。這是一條變革的路、追溯的路、回家的路。這條路構成了伊德爾2020年全新專輯的概念,《ZAM》於11月6日正式上線。

——————————————————————————

伊德爾Yider

遊牧電子音樂人

來自草原,遊牧城市。

他從中國的傳統民族文化中汲取養分,把東方詩意與迷幻電子樂融合,在民族樂器和電子聲場中製造曖昧,用這種既神秘又浪漫的Neo-Nomad音樂風格,向世界釋放自己音樂的能量。

《ZAM》整張專輯共包含9首曲目,集合了World Fusion、Hip-Hop、Urban等音樂風格,由音樂人Yider全權擔綱製作。

伊德爾用自己傳統民樂的基底,和各種現代樂器、電子合成器做了交融變幻。

從宏大的樂器編制中:馬頭琴、潮爾、tovshur、古箏、udu等,捕捉到最令人興奮的部分,再用電聲處理部分音色,製造出一場神秘飄渺的顱內共振。他非常擅長在溫暖和悲傷之間轉調,所有的製作都力圖掙脫電子音樂原有的冰冷感,轉而用自然的聲音、夢幻的旋律,達成一種聽者如臨其境的美妙氛圍。

——————————————————————————

一種回家的詩意

01.失速的浪潮

久居城市,那些鋼筋水泥築起的高樓圍牆,憋得讓人喘不過氣。逃離當下的出路似乎遠在天邊,同樣觸手可及。伊德爾用一種飛快變速的節奏處理方式,和一個關於回家的夢揭開了專輯的首個篇章「失速的浪潮」。

伊德爾來自內蒙古呼倫貝爾。他從小就接收著民族音樂的養分,不斷聆聽著自然和歷史的聲音。長大後有段時期叛逆還玩過金屬樂隊,之後又回歸了世界音樂的範疇,然後進入了電子音樂的場景,甚至把每個風格都學習了一遍,比如說唱、R&B等。他喜歡把什麼東西都鑽明白了再去融合自己的音樂,如同玩遊戲一樣——積攢、升級、成就達成、然後馬不停蹄繼續上路。如今他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城市裡,但是遊牧的靈魂早已刻進了他的身體裡。跟每一個身處都市的異鄉人一樣,會面臨欣喜、彷徨,甚至失控......

在這個篇章中,流動的電子音律,和創作者本身的民族生長印記得以融合。失速的城市生活交織在這個變革之年,匯成了一股浪潮將他推湧向前。回家,也許才是能夠獲取平靜的方式,這條「道路」因此展開。

一場跨時空對話

02.遠方的幻影

90年代,New Age代表樂隊Enigma(謎)曾在單曲「The eyes of  truth」(真理之眼)中,開創式的採樣了一支蒙古長調,為他們腦海中的神秘東方圖景做了跨越時空的對話。在ZAM這張專輯裡,伊德爾沿用這支經典長調,同樣以神秘主義和現代電子樂為題,做了更緩衝和浪漫的處理,開啟了自己專輯的第二章節——遠方的幻影。

這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是現代電子音樂人與歷史音符的對話。融合、再生,也許這些才是讓音樂始終「活著」的方法。在第二個章節裡,伊德爾分別根據家鄉的三種景象:草原、沙漠、森林構築了三種音樂場景。每一代人都對自己身處的文化、地域有自己的理解,對於伊德爾來說,那些漂浮在他記憶裡的「遠方幻影」和自然居所,是創作的本源。去給予那些歷史聲音新的綻放,更是對自己的身份,對民族文化的尊重。

一場無定式的遊牧變革

03.信仰的步伐

電子樂如今已不再是新興種類,但伊德爾創造的Neo-Nomad風格則是一場電子革新。

儘管他被大眾認知時,就帶著民族標籤,但他不願被標籤不願被束縛,少數民族音樂本身蘊含著深厚的情感,這才是應該被聽見的。

在社交媒體上,他曾一人融合呼麥、馬頭琴、潮爾、大馬頭琴、圖瓦鼓等民族樂器改編各種時下熱曲。同時,在這張專輯裡,他更像一個器樂詩人般,將每一種樂器元素做了只屬於他的另類編排。這些無拘無束,野蠻生長的,是他對音樂的理解,也是他骨子裡帶著的遊牧本性。ZAM的第三個章節——信仰的步伐,也應運而生。

————————————

剛柔並濟,整張專輯兼備著電子節奏的冷酷和東方韻律的唯美。傳統的民族元素在這條電子「道路」中得以升級,過去影響我們的,改變我們的,眷顧我們的,都如鏡像般始終跟我們共存,它映射出一條通往未來的道路,帶著每一顆漂泊不定的內心遊牧城市。

相關焦點

  • 伊德爾用遊牧與電子創造的時空之譜《ZAM》於11月6日正式上線
    這條路構成了伊德爾2020年全新專輯的概念,《ZAM》於11月6日正式上線。伊德爾Yider遊牧電子音樂人來自草原,遊牧城市。伊德爾用自己傳統民樂的基底,和各種現代樂器、電子合成器做了交融變幻。從宏大的樂器編制中:馬頭琴、潮爾、tovshur、古箏、udu等,捕捉到最令人興奮的部分,再用電聲處理部分音色,製造出一場神秘飄渺的顱內共振。
  • 遊牧電子音樂人Yider伊德爾,向你發起浪漫變速邀請
    選擇樂隊的集體躁熱還是電子的孤傲冷感?選擇保留樂器的本質音色還是打破次元壁利用各種手段挑戰新的聽覺體驗?你應該聽聽這位城市遊牧者怎麼說。伊德爾Yider,遊牧電子音樂人,來自草原,遊牧城市。伊德爾Yider - 《ZAM》Photo By:JahJahWang也許你對他不太陌生,他曾經在舞臺上,用自己的音樂作品深深震撼到汪峰、郭採潔等歌手導師。
  • 音樂才子伊德爾新EP首發 民樂與電子樂完美融合
    近日,新銳獨立遊牧電子音樂人伊德爾(Yider)新EP《H.C.G》在雲音樂獨家首發。EP發行不到一周,伊德爾受到來自各個不同群體的一致好評。 「伊德爾」在蒙語中的意思解釋為「健壯、強壯」,他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是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胡琴專業委員會會員,先鋒馬頭琴演奏者,呼麥藝術家。
  • 跟著伊德爾Yider的步伐,去曠野之地來場奇遇
    ——關於《ZAM》,回家的路伊德爾Yider-《ZAM》Photo by JahJahWang伊德爾Yider是一個來自內蒙古呼倫貝爾的蒙古族遊牧電子音樂人。如今他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城市裡,但是遊牧的靈魂早就生長他的身體裡,過往的經歷和對未來的探索,都匯成一條道路,那就是回家的路,因為家也是最原初的信仰,想像力和安全感誕生的地方。
  • 伊德爾: 童話中的旗手
    「藝術家就是用個人的感覺和時代發生摩擦。藝術家個人恐怕改變不了歷史,但是藝術的這件事情,可能在歷史當中會起作用。
  • 拉馬頭琴的伊德爾
    這個曾參加過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上馬頭琴表演的、曾舉辦過個人音樂會的、可以稱得上是「馬頭琴藝術家」的年輕人,開口卻說出這樣的話,這著實讓我這個久聞伊德爾大名的人心裡一動,原本準備好的敬仰之詞被生生吞回肚裡。坐在我面前的這個年輕人——伊德爾,雖剛過而立之年,但拉馬頭琴已經十四年了,無論是技巧還是創作,在巴彥淖爾都算是小有名氣。
  • 「黑之景 | 伊德爾作品展 」| YIBO GALLERY
    黑之景和心之影——伊德爾2012年至2019年的鉛筆畫策展手記     我喜歡伊德爾這批鉛筆畫,是因為這個系列,在他近三十年作品的線索中,所創造出「某種通透感」、「黑漆漆」的場景,直指人心,完整、簡潔和富有張力,和此前作品系列相比,也最少符號性形象的參與。但是另一方面,沒有此前符號性形象的作品系列,伊德爾也不會從中精煉出鉛筆畫系列來,這就是我強調線索是逐漸清晰,以及越來越接近伊德爾所期待內心感覺的原因。
  • 伊德爾:我的鉛筆畫
    因為在我畫素描的過程中,用8B的鉛筆輕鬆可以使暗部的調子變得很黑,卻感覺這個很重的調子像是浮在紙上的吹口氣就掉的灰塵。這個問題怎麼這時候又在我的腦子裡冒了出來?原來這種感覺是用一支2B的鉛筆從一個地方開始不停地塗抹不停地堆砌就可以做到了,或是擺脫那種對所謂現實的描摹也是達到這個效果的不可缺少的因素?這麼想來,這其中的感覺不也是畫畫多年來自己對待藝術的態度在不經意間的塗抹中的一種具體表現麼。用自己掌握的手藝去描述自己的感覺,儘可能真實地接近自己的內心。沿著這個感覺,我便開始接二連三地畫了起來。
  • 美國史丹福大學沃爾特·沙伊德爾教授做客「人大史學講堂」
    本期講堂邀請到美國史丹福大學的沃爾特·沙伊德爾教授作題為「中國、羅馬和第一次大分流」的演講。講座由歷史學院教授徐曉旭主持,美國德堡大學古典系劉津瑜教授和歷史學院王大慶副教授共同擔任評議人。關於彭慕蘭提出的著名的「大分流」的說法,他認為,在中國,社會精英階層普遍支持大一統的意識形態,而生態邊疆,即農業社會與遊牧社會之間的衝突,對建立大帝國非常有利,歐洲則不存在這些因素。農耕與遊牧社會的交往和衝突以及在地位上的不平等,也符合一開始就指出的「整合」過程。歐洲遠離遊牧文明,這方面的影響也就比較小。
  • 伊德爾|沉澱在過往記憶裡的「影子」
    yideer.arthub.cn▼節選自《黑之景和心之影》文 / 慄憲庭伊德爾這批作品之所以精彩,首先是黑漆漆的場景Arthub x 伊德爾▼Arthub:伊德爾老師,您好。因為在我畫素描的過程中,用8B的鉛筆輕鬆可以使暗部的調子變得很黑,卻感覺這個很重的調子像是浮在紙上的吹口氣就掉的灰塵。
  • 伊德爾:我的鉛筆畫 | YIBO GALLERY
    因為在我畫素描的過程中,用8B的鉛筆輕鬆可以使暗部的調子變得很黑,卻感覺這個很重的調子像是浮在紙上的吹口氣就掉的灰塵。這個問題怎麼這時候又在我的腦子裡冒了出來?原來這種感覺是用一支2B的鉛筆從一個地方開始不停地塗抹不停地堆砌就可以做到了,或是擺脫那種對所謂現實的描摹也是達到這個效果的不可缺少的因素?這麼想來,這其中的感覺不也是畫畫多年來自己對待藝術的態度在不經意間的塗抹中的一種具體表現麼。用自己掌握的手藝去描述自己的感覺,儘可能真實地接近自己的內心。沿著這個感覺,我便開始接二連三地畫了起來。
  • 伊德爾 | 沉澱在過往記憶裡的「影子」
    伊德爾:我有一個困擾多年的事情,對我來說像個歷史難題。這是中學時在美術組畫石膏像的時候就在琢磨的一個純技術的問題,素描的暗部怎樣能畫的很重而又有一種堅硬的感覺。因為在我畫素描的過程中,用8B的鉛筆輕鬆可以使暗部的調子變得很黑,卻感覺這個很重的調子像是浮在紙上的吹口氣就掉的灰塵。那會在想這個問題時,我正在漫無目的一點一點地在紙上塗著,那張紙已經被我塗得漆黑一片了,盯著這片黑漆漆得東西,我下意識的把它的邊緣整理成了一棵樹的外形,在這個黑漆漆的內部仿佛有了某種通透感,這種感覺擊中了我,那種要把暗調子畫的又黑又堅硬的感覺不就是這樣嗎。
  • [民族運動會]摔跤象徵榮譽 記草原摔跤手伊德爾
    摔跤象徵榮譽--記草原摔跤手伊德爾新華社記者盧羽晨、王新明、張欽身著蒙古族傳統長袍,腳踏從國外買來的卷尖皮靴,頭戴傳統式樣的帽子。來自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大草原的摔跤手伊德爾這一身服飾,加上高大魁梧得像座小山的大塊頭,引得貴陽街頭與他擦身而過的路人都好奇地頻頻回頭。
  • 利用電子能量損失譜對二氧化鈾電子結構的研究
    主要因為:(1)相對於其它電子結構研究方法,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具有使用的樣品量少的優勢,避免了處理大量有毒的和放射性材料。而用X射線吸收譜(XAS)方法研究精細電子結構,它在多用戶同步輻射加速器上運行,使得該方法不太適合精確且安全地操作放射性材料。(2)在鈾材料中通常幾種晶體結構以亞穩平衡態同時存在,形成複雜的相結構,且容易與氫和氧反應,使其在貯存或製備實驗期間產生許多假相。
  • 記憶的建立——關於伊德爾的油畫
    作為上世紀六十年代出生的藝術家伊德爾來說,他成長過程的視覺經驗與那個時期他所能看到的圖像,構成了他現在油畫創作中的主要符號資源。但我感興趣的是伊德爾在處理這些記憶的圖像時,不是簡單地複製成油畫或其他形式,而是帶有他個人的油畫語言的轉化。他將那些標誌性建築和人物或畫成黑白針孔列印的斑點效果,或塗抹一片粉紅的色彩。黑白建築作為權力的象徵,他處理的莊重、凝固而壓抑,也許是他對兒時政治記憶的真實而恐懼的感受;粉紅色的背景實際上傳遞著中國在「單一思維模式」時代日漸離去之後,人們對個人情感表達的需求。
  • 沃爾特·沙伊德爾 編《古代中國與羅馬的國家權力》
    這是最好的比較歷史,是對羅馬和中國之帝國形成的權威性研究,由一位富有活力和創新精神的羅馬歷史學家策劃,他召集了一個專家團隊,探索政府結構和財政、統治者和精英關係以及國家權力與公民機構的互動。
  • 遊牧之鞭,可汗之怒,蒙古黑科技天下第一
    遊牧之鞭,可汗之怒,蒙古黑科技天下第一 新聞 官方 ▪ 2019-12-31
  • 男主持神筆編輯時空,步步成神,創造自己時空的4本軟科幻小說
    在以下小說中,小編覺得最有意思的還是要數第二本了,男主手持神筆,可以編輯時空,他步步成神,創造出屬於自己時空的!趕緊來看看吧!第一本:《成神風暴》——衣食無憂 精彩劇情:從未享受過如此高逼格待遇的白小飛不得不承認,這種感覺真特麼爽!他甚至開始有點迷戀這種感覺了。
  • 李磊老師城市遊牧計劃·北京站
    李磊老師城市遊牧計劃·北京站
  • NJUBoy | 手把手教你電子能量損失譜EELS分析方法
    啦啦啦啦~本期節目JH教你如何分析電子能量損失譜電子能量損失譜是STEM配的一種模式,有空間解析度的XPS~~~電子能量損失譜分析簡稱EELS(Electron Energy Loss Spectroscopy)是利用入射電子束在試樣中發生非彈性散射,電子損失的能量DE直接反映了發生散射的機制、試樣的化學組成以及厚度等信息,因而能夠對薄試樣微區的元素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