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德爾 | 沉澱在過往記憶裡的「影子」

2021-01-14 三七二十藝




鉛筆畫  26.5x19cm  2013




鉛筆畫  26.5x19cm  2013




鉛筆畫  26.5x19cm  2016




Arthub:您在創作這些鉛筆畫的時候,這些「黑漆漆」的場景大都來自哪裡?

伊德爾我有一個困擾多年的事情,對我來說像個歷史難題。這是中學時在美術組畫石膏像的時候就在琢磨的一個純技術的問題,素描的暗部怎樣能畫的很重而又有一種堅硬的感覺。

因為在我畫素描的過程中,用8B的鉛筆輕鬆可以使暗部的調子變得很黑,卻感覺這個很重的調子像是浮在紙上的吹口氣就掉的灰塵。那會在想這個問題時,我正在漫無目的一點一點地在紙上塗著,那張紙已經被我塗得漆黑一片了,盯著這片黑漆漆得東西,我下意識的把它的邊緣整理成了一棵樹的外形,在這個黑漆漆的內部仿佛有了某種通透感,這種感覺擊中了我,那種要把暗調子畫的又黑又堅硬的感覺不就是這樣嗎。

原來這種感覺是用一支2B的鉛筆從一個地方開始不停的塗抹不停的堆砌就可以做到了,或是擺脫那種對所謂現實的描摹也是達到這個效果的不可缺少的因素?這麼想來,這其中的感覺不也是畫畫多年來自己對待藝術的態度在不經意間塗抹中的一種具體表現麼。





鉛筆畫  26.5x19.cm  2014




鉛筆畫  26.5x19.cm  2015




鉛筆畫  26.5x19.cm  2016




Arthub:您如何看待您作品中的「影子」?

伊德爾:我的作品中每一張都有一片黑漆漆的形體,或人或物,它們就像內蒙古特有的明晃晃太陽下的影子,在無風的日子裡那麼呆板的待在哪裡。回頭看看這幾年畫的百多張大大小小的作品,畫面裡空曠的天,沒有植被的禿山,看不出要圈啥的圍牆,亂麻一樣的電線以及像影子一樣的樹木和人形,都那麼不生動,沒有細節,沒有重點。

可確實是我抹不去的實實在在的感受。從開始學畫畫那時起,我就特別佩服那些讓畫面充滿迷人細節的藝術家。古典主義的大師不必說,凡·艾克,丟勒,赫爾拜因,卡拉瓦喬,倫勃朗,安格爾,超級寫實主義的克洛斯,佩爾斯坦,充人情味的懷斯等等,我一路看下來真是著迷,也真是覺得自己學不來。這是因為我總是習慣的在畫畫時把複雜的東西不停地刪減,到後來又學會了概括。

八十年代喜歡巴爾蒂斯的作品,翻著畫冊很努力的向他學習了好久。現在想來,他作品裡那種看上去笨拙且彆扭的造型和他用力的畫著細節,可是又都把細節畫沒了的感覺,在今天反而有深切的感觸。這為我畫不好細節找到了理由:你們看,大師也這麼畫。今天的這些鉛筆畫裡,這些因素都是跑不掉。




《土路》  紙面油畫  1978 

圖片 數碼微噴 2009




《立秋》  300X190cm 油畫 2017

立秋300X190 2017立秋300X190 2017立秋300X190 2017




《電扇》  170X150cm 油畫 2017




Arthub:我們知道上個月您剛結束您的個展「黒之景」,您如何解讀這個展覽主題?

伊德爾:我常常想,每一個你要表達的藝術觀念一定對應一個不可替代的只為表達這個觀念的語言,觀念的產生是在時間的維度裡你對現實的思與想,找到恰到好處的表現它的語言,並完善它是要不停的磨練。

今天看來,鉛筆和白紙是我最初習文段字的工具,手裡再有一塊橡皮,這便是走進了有文化的人的行列了。慢慢長大了又喜歡畫畫,拿起的第一支畫筆自然是鉛筆,這之後正規的繪畫訓練又是用鉛筆在白紙上畫素描。鉛筆和白紙這兩個簡單的書寫工具是那麼不起眼的存在於我的生活裡,最初簡單隨意的描繪便可把內心的感覺自然的塗抹出來,無需考慮繪畫的專門技術和苦思的意義。

我心裡清楚,畫了這麼多年畫,現在又拿起了鉛筆,在那個悶熱夏天裡不經意間的塗抹其實都是過往記憶裡沉澱下來的黑,白,灰。




鉛筆畫  26.5x19.cm  2016




鉛筆畫  50x35.5cm  2018




Arthub:您覺得當下這個時代,對您來說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伊德爾: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濤聲日夜喧。


相關焦點

  • 伊德爾|沉澱在過往記憶裡的「影子」
    伊德爾:我的作品中每一張都有一片黑漆漆的形體,或人或物,它們就像內蒙古特有的明晃晃太陽下的影子,在無風的日子裡那麼呆板的待在哪裡回頭看看這幾年畫的百多張大大小小的作品,畫面裡空曠的天,沒有植被的禿山,看不出要圈啥的圍牆,亂麻一樣的電線以及像影子一樣的樹木和人形,都那麼不生動,沒有細節,沒有重點。可確實是我抹不去的實實在在的感受。從開始學畫畫那時起,我就特別佩服那些讓畫面充滿迷人細節的藝術家。
  • 伊德爾:我的鉛筆畫
    畫著畫著腦子裡不經意間地冒出了一個困擾多年的事情,對我來說像個歷史難題。這是中學時在美術組畫石膏像的時候就在琢磨的一個純技術的問題,素描的暗部怎樣能畫得很重而又有一種堅硬的感覺。因為在我畫素描的過程中,用8B的鉛筆輕鬆可以使暗部的調子變得很黑,卻感覺這個很重的調子像是浮在紙上的吹口氣就掉的灰塵。這個問題怎麼這時候又在我的腦子裡冒了出來?
  • 伊德爾:我的鉛筆畫 | YIBO GALLERY
    畫著畫著腦子裡不經意間地冒出了一個困擾多年的事情,對我來說像個歷史難題。這是中學時在美術組畫石膏像的時候就在琢磨的一個純技術的問題,素描的暗部怎樣能畫得很重而又有一種堅硬的感覺。因為在我畫素描的過程中,用8B的鉛筆輕鬆可以使暗部的調子變得很黑,卻感覺這個很重的調子像是浮在紙上的吹口氣就掉的灰塵。這個問題怎麼這時候又在我的腦子裡冒了出來?
  • 記憶的建立——關於伊德爾的油畫
    一代人的經驗和感受,其中相當重要的部分是記憶,代與代之間經驗和感受的區別,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記憶的區別。在藝術創作中建立起一代人的經驗和感受,其中相當重要的工作是建立起一代人的記憶。作為上世紀六十年代出生的藝術家伊德爾來說,他成長過程的視覺經驗與那個時期他所能看到的圖像,構成了他現在油畫創作中的主要符號資源。
  • 「黑之景 | 伊德爾作品展 」| YIBO GALLERY
    每一張作品中都有一片黑漆漆的形體,或人或物,它們就像內蒙古特有的明晃晃太陽下的影子,在無風的日子裡那麼呆板地待在那裡。回頭看看這幾年畫的百多張大大小小的作品,畫面裡空曠的天,沒有植被的禿山,看不出要圈啥的圍牆,亂麻一樣的電線以及像影子一樣的樹木和人形,都那麼不生動,沒有細節,沒有重點。(引自伊德爾2014年 《我的鉛筆畫》)」。
  • 跟著伊德爾Yider的步伐,去曠野之地來場奇遇
    ——關於《ZAM》,回家的路伊德爾Yider-《ZAM》Photo by JahJahWang伊德爾Yider是一個來自內蒙古呼倫貝爾的蒙古族遊牧電子音樂人。如今他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城市裡,但是遊牧的靈魂早就生長他的身體裡,過往的經歷和對未來的探索,都匯成一條道路,那就是回家的路,因為家也是最原初的信仰,想像力和安全感誕生的地方。
  • 拉馬頭琴的伊德爾
    因為牧區禁牧,當年只有17歲的伊德爾跟隨家人搬遷來臨河,為了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伊德爾放棄學業開始接觸馬頭琴,這個讓伊德爾覺得「能掙錢」的馬頭琴竟讓他從此「放不下」,每天不拉幾段兒他就睡不著覺。       如果僅僅滿足於現有成就或者演奏水平的話,那麼伊德爾也便不值得被提起了,因為在巴彥淖爾像伊德爾這樣演奏水平的人很多。
  • 伊德爾: 童話中的旗手
    「伊德爾,1961年生。1979年考入內蒙古師範大學美術系。1983年畢業於該系油畫專業。現執教於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在這個日新月異時光加速的時代裡,不曾改變是一種不可多得的人生態度,對於藝術家伊德爾,這是他三十多年的藝術生涯的堅守。
  • ZAM | 伊德爾用遊牧與電子創造的時空之譜
    ZAM,蒙語裡「道路」的意思。這是一條變革的路、追溯的路、回家的路。這條路構成了伊德爾2020年全新專輯的概念,《ZAM》於11月6日正式上線。——————————————————————————伊德爾用一種飛快變速的節奏處理方式,和一個關於回家的夢揭開了專輯的首個篇章「失速的浪潮」。伊德爾來自內蒙古呼倫貝爾。他從小就接收著民族音樂的養分,不斷聆聽著自然和歷史的聲音。長大後有段時期叛逆還玩過金屬樂隊,之後又回歸了世界音樂的範疇,然後進入了電子音樂的場景,甚至把每個風格都學習了一遍,比如說唱、R&B等。
  • 伊德爾用遊牧與電子創造的時空之譜《ZAM》於11月6日正式上線
    (來源/明星界)ZAM,蒙語裡「道路」的意思。這是一條變革的路、追溯的路、回家的路。這條路構成了伊德爾2020年全新專輯的概念,《ZAM》於11月6日正式上線。伊德爾用一種飛快變速的節奏處理方式,和一個關於回家的夢揭開了專輯的首個篇章「失速的浪潮」。伊德爾來自內蒙古呼倫貝爾。他從小就接收著民族音樂的養分,不斷聆聽著自然和歷史的聲音。長大後有段時期叛逆還玩過金屬樂隊,之後又回歸了世界音樂的範疇,然後進入了電子音樂的場景,甚至把每個風格都學習了一遍,比如說唱、R&B等。
  • [民族運動會]摔跤象徵榮譽 記草原摔跤手伊德爾
    摔跤象徵榮譽--記草原摔跤手伊德爾新華社記者盧羽晨、王新明、張欽身著蒙古族傳統長袍,腳踏從國外買來的卷尖皮靴,頭戴傳統式樣的帽子。來自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大草原的摔跤手伊德爾這一身服飾,加上高大魁梧得像座小山的大塊頭,引得貴陽街頭與他擦身而過的路人都好奇地頻頻回頭。
  • 遊牧電子音樂人Yider伊德爾,向你發起浪漫變速邀請
    伊德爾Yider,遊牧電子音樂人,來自草原,遊牧城市。伊德爾Yider - 《ZAM》Photo By:JahJahWang也許你對他不太陌生,他曾經在舞臺上,用自己的音樂作品深深震撼到汪峰、郭採潔等歌手導師。
  • 音樂才子伊德爾新EP首發 民樂與電子樂完美融合
    近日,新銳獨立遊牧電子音樂人伊德爾(Yider)新EP《H.C.G》在雲音樂獨家首發。EP發行不到一周,伊德爾受到來自各個不同群體的一致好評。 「伊德爾」在蒙語中的意思解釋為「健壯、強壯」,他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是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胡琴專業委員會會員,先鋒馬頭琴演奏者,呼麥藝術家。
  • 那些和你我有關的記憶與零散的回憶,串起過往與曾經
    一片天空,一個屋簷,風雨無阻,相生相連,把你捧於掌心與心重合,那些和你我有關的記憶與零散的回憶,串起過往與曾經。今夜,只有我和你,我最親愛的影子,我們靜靜的相對,時間走得很快,那就讓它走吧,今晚我們都累了,也許黑暗中我們都笑不出來,就讓我們靜靜的感受彼此吧。
  • 米蘭德比百年恩怨,一切過往深深的沉澱在歷史的長河裡
    羅馬城因其古老而著名,它代表了古羅馬帝國的榮耀,2500年悠長的歷史,鬥獸場,勇士斯巴達克斯曾經在此留下過廝殺的足跡,而這裡也是世界天主教會的中心,獨一無二的城中國梵蒂岡在羅馬城的西北角赫然屹立,所有這些都記載著羅馬曾經輝煌的過往;佛羅倫斯是歐洲文藝復興的發祥地,而水城威尼斯因水漫城市的浪漫,以及貪婪且冷酷無情高利貸商人讓我們記住它,可是米蘭城呢?
  • 內江記憶!冗長歲月的沉澱,藏在一座叫椑木的小鎮裡
    種菜養花小鎮之——瑣碎最美不過素潔之靜與擁堵之熱鬧椑木鎮提起小鎮,你記憶深處都有些什麼長著青苔的石板路半開半掩著的小商店偶爾來往的過路車輛穿過幾條斑駁的小巷曬著太陽打著盹兒的貓每一幅都是生長在記憶裡的種子在這個浮躁的塵世裡
  • 抖音當記憶的線纏繞過往支離破碎是什麼歌 寂寞沙洲冷歌詞
    抖音當記憶的線纏繞過往支離破碎是什麼歌?本篇文章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這首歌,對此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來看看。一開始原是吉他手在調整音律,突然周傳雄發現這種接近西塔琴的音律搭配歌曲很特別,於是周傳雄在歌曲裡加入了寂寞的冷調,而來自新加坡的編曲人Terence Teo在聽到這首歌后又為周傳雄的編曲加上了弦樂 。
  • 【現場】伊德爾作品展-被遺忘的風景-
    童話   唯格藝術工廠    呼和浩特2014      焦距與筆觸    榮寶齋   呼和浩特2014      景象鏡像   紅子蘭藝術中心    北京2012      遺落和被擱置的   連洲國際攝影年展   連州2009      風景和寫生   連洲國際攝影年展   連州2007      童話中的旗手——伊德爾
  • 著名鋼琴家趙胤胤《胤悅》 用經典之作感懷過往
    對趙胤胤而言,音樂是匠人精神的傳承,更是人生溫暖片段的記憶。一首首耳熟能詳的經典之作,是他對藝術的沉澱,也是對過往的感懷和成長的記錄。&nbsp&nbsp&nbsp&nbsp胤,子孫相承續也。畢業於舉世聞名的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的趙胤胤是世界殿堂級的鋼琴家,施坦威(Steinway)的全球代言鋼琴家。
  • 沃爾特·沙伊德爾 編《古代中國與羅馬的國家權力》
    ——傑弗裡·勞埃德爵士,劍橋大學古代中國與羅馬的國家權力〔美〕沃爾特·沙伊德爾 編楊硯 等 譯「古典與文明」叢書定價:58元,精裝,470頁ISBN:9787108067982生活沃爾特·沙伊德爾(Walter Scheidel)美國史丹福大學人文學科迪卡森講席教授、古典學和歷史學教授,古羅馬研究領域當前最重要、最活躍的學者之一。所涉領域主要包括古代社會和經濟史,前現代歷史人口學以及世界歷史的比較和跨學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