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民政部近日文件,自2021年1月1日起,民政局協議離婚的夫妻,需要經過申請、受理、冷靜期、審查、登記(發證)五個步驟。屆滿離婚冷靜期後的30日之內,雙方需要共同到婚姻登記機關領取離婚證,逾期不領則視為撤回離婚申請。
這兩天,馬上要施行的「離婚冷靜期」,讓大家的目光又聚焦到了這份半年前就吵地沸沸揚揚的新規定上。
近幾年隨著結婚率逐年下降,離婚率逐年上升,一波又一波的年輕人像坐滑梯一樣迅速體驗了酸甜苦辣,呆呆地站在名為愛情的遊樂場旁,被迫成長。
也許抽屜裡還留著他(她)給自己戴上的鑽戒,但山盟海誓抵不過白紙一張。
有因才有果,體驗離婚的苦澀,肯定要回憶起結婚的甜蜜,結婚和離婚無非只是入口和出口,中間那或長或短的隧道,才是兩個人的全部,但人聲鼎沸中,這個過程卻無人討論。
畢竟清官難斷家務事,一段婚姻從開始到結束,或許只有陪嫁的珠寶飾物,才能靜靜地觀察著中國婚姻裡的一舉一動,不偏不倚。
所以今天,我們就代入這些珠寶飾品的視角,看看中國人的婚姻。
01
結婚的標誌
古代,母親嫁女,在女兒上轎前,母親往往要親自送上一隻繡有麒麟的「錦袋」,裡面裝上金釵、玉鐲等珠寶首飾,把一份圓圓滿滿的祈願寄於其上,寓意女兒婚後早得貴子、平順圓滿。
男聘女嫁,聘禮中自然也少不了黃金美玉。在《夢梁錄·嫁娶》記載:富裕家庭,聘禮必有「珠翠、首飾、金器」;而仕宦家庭,聘禮要有「珠翠特髻、珠翠團冠、四時冠花、珠翠排環」等首飾。
就連普通老百姓,嫁娶時也要拼命湊一些金鐲玉器,不能讓新娘子難堪。
新郎官掀起紅蓋頭的一瞬間,這些首飾得以升華,正式成為夫妻共同財產。
時至近代,京津一帶講究聘禮中有「八大金」:金釧(鐲)、金釵、金戒指、金耳環、金簪、金頭花、金項鍊、金肚兜鉤等,樣式多取吉祥如意、富貴榮華之意。
而在沿襲廣東舊俗的香港,婆家則要向新娘贈送9 件龍鳳鐲和金掛件,其重量也應是9 的倍數,取「長久」之意。
以金喻情,情比金堅。
金器從古至今,一直代表了中國人對於婚姻美滿的深深期許,它承載著幾千年的願望,沉重而華美。
這份沉重,恰恰體現了國人對於結婚的理解,總結成兩個字:代價。
潛臺詞是:結婚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代價越高,夫妻才會更珍惜這份感情,這趟旅程才會更久遠。
直至西式婚禮的興起,國人結婚的標誌才從沉甸甸的金器,收縮為一顆小小的鑽戒,表面上的化繁為簡,也標誌著中國人的婚戀觀念邁入一個嶄新的臺階。
「中式婚禮」,也逐漸變為年輕人的眾多選擇之一。
然而也許正是因為「化繁為簡」,原本沉甸甸的代價也被人慢慢忽視,結婚越來越隨意,婚後也依然躁動不安。
02
離婚的標誌
如果說中國人結婚的標誌是金器,那離婚的標誌是什麼?
答曰二字:休書。
可能很多人覺得,古代休妻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丈夫但凡有丁點不滿,都可以迅速起一封休書,以妻子左腳先邁入大廳為由和她離婚。
實際上,在古代,休妻講究的是「七出三不去」,這「七出」是對於古代男性休妻的標準理由,「三不去」則正好相反,是不可休妻的理由。
與之相比的,就是女性令人絕望的「休夫」條件。
休夫有兩種,一種是贅婿被妻子逐出家門叫出夫,另一種是妻子提出離婚,主動離開丈夫叫去夫。
對比「七出」,休夫卻並沒有較為明確的條件敘述,為什麼?
因為在古代,妻子被視為丈夫的附屬品,休夫這件事只是可能會發生,和一般人壓根無關。
即使離婚成功,女性再找到合適夫君的可能性也近乎為零。
離婚後的財產分配,也是「視情況而定」,一般情況下,女性最多只能帶走自己的嫁妝,大戶人家的女兒還好,平民家庭的女兒離婚後得到的,可能只有一世罵名。
所以說,在那個極度不平等的年代,女性離婚時,別說珠寶,即使略施脂粉,也被認為是「不貞不潔」「不知廉恥」。
這種觀念,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淡化,但到了今天,仍沒有完全消失。
換言之,在離婚時,中國女性身上的珠寶消失了,但周圍的偏見卻出現了。
03
冷靜的標誌
過去四十年,中國女性受教育程度顯著提高。在如今的高校,本科、碩士學歷的女性佔半數,而博士階段女性佔比接近40%。
現代女性,再也不用依附於任何人。
因此,她們對婚姻的態度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廣告代理商智威湯遜此前通過訪問中國千禧一代的女性發現,有40%的受訪者認為經濟獨立比婚姻更重要。
從這個角度來看,離婚率的上升,反應了中國女性的個性覺醒,是社會進步的一大標誌。
很多人說,離婚怎麼也不是一件好事。
其實不然。
日子是過給自己的,不是過給社會看的,處於婚姻裡的每一個人,冷暖自知。
這一點,珠寶看得最清楚。
在婚姻裡,珠寶飾品是往往被忽略,被弱化的,恰恰就是因為,珠寶飾品對於女性來說,代表著「愛自己」。
周國平曾說:一個不愛自己的人,既不會是一個可愛的人,也不可能真正愛別人。對於女性來說,裝飾自己,取悅自己,屹立在鏡子前的才不會是一具行屍走肉。
況且,那些晶瑩透亮的小石頭靜靜地躺在純黑或純紅的絲絨上,一顆一顆,色澤流轉,猶如天上墜落的星辰,這是一種來自自然和文明相結合的吸引,這種吸引力,是致命的。
一個真正意義上成熟的人,一定是先懂得愛自己,才能懂得愛別人,然後在這種流動的愛的滋潤下,幸福才能開出花來。
對女性來說,放下了對美的追求,就放下了對未來的探求。
當女人把自己束縛在某個特定身份的枷鎖,認定在這個身份下珠寶毫無意義時,她就迷失了。當一切行為標準都建立在符合這個角色定位的前提下時,她已不再是她,而是這個角色的工具。
從妻子,從母親,從兒媳這一個個角色中剝離出來,回歸真實的自我,她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取悅自己,才是當代女性「冷靜」的標誌。
當回憶起出嫁那天的華麗時,當回憶起自己為什麼要嫁給他時,當打開抽屜裡那許久不曾觸碰的珠寶時,她才會真正找到被各種油鹽醬醋浸泡前的真心。
如果一個處於「離婚冷靜期」的女人,仍不忘精心打扮自己,那她接下來做出的任何決定,都不會後悔。
祝屏幕前的你,也有一份無悔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