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進軍‖水土不服

2021-01-19 騰訊網

《煙臺散文微刊》2019第98期

(總第335期)

主辦:煙臺市散文學會

協辦:煙臺市作協散文創作委員會

主 編綦國瑞

執行主編劉學光

本期執編劉學光姜曉紅

水土不服

牟進軍

一直生活在農村的母親,未出過遠門,但從我記事起,她講的那些別人在異地他鄉喝水腹瀉、睡覺失眠、皮膚過敏、走路轉向等「水土不服」的故事,我仍記憶猶新。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高中畢業我即參軍。首次告別故鄉,母親一再叮囑:「出門在外要好好照顧自己,當心水土不服。」我拍著胸脯說:「媽,就咱這身板,走到哪兒也不至於吧?」

入伍是冬季,軍營在千裡之遙的魯西南。雖然那裡的樹葉落得較晚,但內陸乾冷的氣候和家鄉海洋性氣候還是有差別的,蔬菜也由常吃的蘿蔔、大白菜變成了陌生的蓮藕和花菜。儘管如此,兩個月新兵連生活,還是讓我很快適應了新環境,沒有出現水土不服現象。

新兵連集訓結束不久,我考上軍區後勤部技工訓練大隊,主攻槍械、團炮修理專業。緊張學習之餘,中隊領導安排我和另兩位城市兵負責養豬。豬場離營房近一公裡,每天清晨,我們利用跑操時間去打掃豬圈,午、晚飯後再用小鐵車推上飼料去餵豬,風雨無阻。

濟南的春天跟膠東和魯西南別無二致,但傳說中夏天的「熱」,還真是讓我領略到了。盛夏時節,酷暑難耐。吃完午飯,學員們都休息了,而我們餵豬半小時下來已是汗流浹背。我有個鍛鍊身體的習慣,送工具回食堂再到宿舍,體育場是必經之路,每天中午我都要在單槓上自討苦吃地折騰一番,直至大汗淋漓才罷休。

沒多久,我後背上長出了白色點狀斑疹,出汗即有瘙癢感,我原以為堅持幾天病症會自愈,但事與願違,斑區擴大了不說,又長出了糠狀鱗屑,奇癢無比。不得已,只得去衛生所,軍醫一看,診斷為汗斑癬。天哪!怎麼會得此病?會不會傳染?有無後遺症?一連串疑問縈繞心頭。軍醫看出我的驚恐,安撫道:「小戰士,不要緊的,初來濟南得這病較常見,塗上藥膏就會好的,但治療期間不能出汗、不準洗澡,以後也不能長時間流汗曝曬……」遵照醫囑,平時幾乎是我推的小車只能讓兩位戰友代勞了,愛玩的單槓也沒再去觸碰。果然,病去如抽絲,幾天後,症狀全無,依然故我。

有了首次水土不服,此後我就格外當心。不過,該來的總也擋不住。當年底,從訓練大隊畢業,由於表現突出,我成為大隊被告知留隊的唯一學員。可3天後軍區司令部又下令:野戰部隊學員一個不能留。回原部隊後,才知道我們即將參戰。

經過緊張的百日備戰,1985年3月我隨炮團奔赴老山前線參加對越防禦作戰。在雲南戰區適應性訓練兩個月後,我們正式進入陣地。我所駐防的陣地是半山腰一處坡地,18人擠在4頂帳篷裡。在這裡,仰望是鬱鬱蔥蔥的高山,俯視是波濤滾滾的盤龍江,海拔近千米,常年雲霧繚繞,在我的日記中曾有連續28天「暗無天日」的記載,但是一旦紅日高照,氣溫又會驟然上升,炙烤過的地面踏上去有灼人感。

進入陣地不到一個月,我的兩隻腳趾間就出現了潰爛,又痛又癢。開始,戰友們出點子先後用鹽水、碘酒、醋、大蒜等土法治療,但均不奏效。不得已,戰友幫忙到團衛生隊取來兩隻藥膏擦拭一段時間後,才慢慢痊癒了。

無獨有偶。在陣地上,剛治好了爛腳趾丫子,我右腳後跟又長出了個雞眼,觸在地上倏感生疼,只能踮著腳走路,距離稍長還得依靠拐杖。那時,部隊好像還沒有專治雞眼類的藥物,戰友們一時也茫然無措。

有天上午,一向熱心的志願兵老班長王立軍走進我們帳篷,噓寒問暖後,試探著問:「你能不能遭罪?」我堅定地說:「打小在農村長大,什麼罪都遭過!」「我在淄博老家時,曾見過老人用鐵錐子給年輕人扎過雞眼,很管用,但會很疼的。」「只要能治好,再疼我也不怕。」「那我就下手啦!」說完,王班長一邊用蠟燭燒著鐵錐子,一邊讓同帳篷裡的戰友王成柱摁住我右小腿。我趴在床上,兩手緊緊抓住床邊,牙齒也緊緊咬著。

王班長用酒精給患處消完毒,就用錐子深深紮下去,然後在裡面正反向絞了幾圈。這一紮一絞,那個鑽心地疼呀,我豆大的汗珠頃刻間淌了下來。治療過程持續約三分鐘,王班長便用衛生棉球擦淨血跡,又用紗布包紮傷口後,對我說:「起來吧,養護兩天就會好的,要是還疼就吃點消炎藥。」不曾想,王班長的這「招」真靈,傍晚下地走路只感覺右腳有點麻木,雞眼撓心的疼感蕩然無存,第二天就能行走自如了。

時光荏苒,恍惚間30餘載已成過往。如今,「奔9」「奔6」的母親和我,居有定所,生活安然,再也沒有水土不服之虞了。只是獨居鄉下的母親,每次來相距40公裡的城裡我家,哪怕是一天都住不下來,而且理由一貫堅定:「住樓房,我睡不著覺,興許是水土不服吧。」

哦唷!真沒想到母親能用如此理由做「擋箭牌」,來繼續演繹她那些所謂的「水土不服」的故事。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作者簡介

牟進軍,1965年出生,煙臺市牟平區人。高中畢業後入伍,參加過老山前線對越防禦作戰,復員後進工廠任團總支書記,後考入縣(區)黨政機關,歷任秘書、辦公室副主任,宣傳部科長、副部長、常務副部長兼文聯主席,現任煙臺工貿學校、牟平職業中專黨委書記、校長。煙臺市散文學會理事。在部隊、特別是前線,發表了不少詩歌、歌曲作品;回地方後,應時事所需,轉型主攻公文與新聞寫作,撰寫了數以千計的新聞作品,有數十篇獲國家、省、市新聞獎。出版過詩集《照亮別人 照亮自己》,散文集《故鄉是崑嵛》(合集),新聞集《每滴汗水都閃光》。

精彩回顧

劉學光初心

王家波小樓聽雨

王道芸冬雨

煙臺散文每周為您推送精品閱讀

感謝您的關注、分享和點讚!

相關焦點

  • 水土不服的症狀 有這5種症狀小心是水土不服
    很多時候,我們去一個新的地方,總是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不適,而水土不服大概是出現的最多的一種情況,多數人都會被水土不服折磨的食不下咽,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水土不服的症狀,以及水土不服應該怎麼辦?
  • 水土不服怎麼辦?這幾個方法教你克服水土不服
    許多人如果到了一個地方出差的話,很快會出現水土不服,導致皮膚出現症狀,嘔吐,反胃,甚至感冒發燒,這些就是我們常說的水土不服,那麼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讓我們克服水土不服呢?其實辦法是有的,那讓我們看一下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克服呢?
  • 出遊如何應對水土不服?
    原標題:出遊如何應對水土不服?   受訪專家/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 梁文   外出旅遊,最怕的就是發生各種意外,毀掉整個美好的旅程。出門在外最易發生的問題就是「水土不服」,專家表示,水土不服其實是身體對新環境的不適應,從而引起食欲不振、睡眠不安、嘔吐、腹瀉等症狀。因此外出旅遊,要做足準備。
  • 外出水土不服怎麼辦
    水土不服主要表現為:胃腸不適、納差、吐瀉、易著涼、精神不振、失眠等。水土不服之水土性質水土性質,各地的水土因含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不同,水質土質便有差異。水土不服之地理差異氣候與地理,環境氣候和日照、風雨等狀況,以及海拔高度等,都可使出門的人不能適應。高原反應,也可以視為一種水土不服。解決方法:1、在與目的地的中間地帶,根據情況做一兩次停留,讓身體先適應一下。不要行進的太快。
  • 新同學注意水土不服
    到一個陌生的城市,難免有許多的不適應,有的人甚至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現象。水土不服,是人對一個地方的氣候條件、飲食習慣等,不能夠適應,從而出現頭暈、嘔吐、拉肚子、失眠等問題。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有效的避免和緩解水土不服帶來的不適感呢?
  • 孩子旅行中出現水土不服怎麼辦?
    比如,本來活蹦亂跳的寶寶突然變的一言不發,有些孩子甚至還可能出現皮疹,或是腹瀉等現象,這大多都是水土不服的表現。 為降低該情況給孩子身體所帶來的損害,應積極對症處理,在緩解孩子不適的同時,從而幫助孩子恢復健康。
  • 老人自帶泥土泡水給孫女喝防「水土不服」
    老人自帶泥土泡水給孫女喝防「水土不服」專家:偏方無科學依據,還可能對身體造成損傷本報訊(記者陳奇雄 胡義華 黎清)家住山東德州的兩位老人,上月中旬帶著4歲的小孫女來武漢,到女婿鄭先生家小住。為防小孫女「水土不服」,兩位老人竟特意從山東老家攜帶一包泥土,天天用它泡水給小孫女喝。昨日,鄭先生致電新聞熱線說,兩位老人對小孫女濃濃的愛令人感動,但這個小偏方有科學依據嗎?多位醫學專家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用家鄉土泡水來治療所謂「水土不服」疾病,不僅沒有科學依據,還有極大安全風險。家住漢口工農兵路附近小區的鄭先生介紹,他本人是武漢人,妻子是山東德州德城區人。
  • 【跟Ping學地道英語111】水土不服!
    謝謝回中國之前就有夥伴提醒我,Bob來到中國可能會水土不服。水土不服最常見的表現就是肚子難受,甚至上吐下瀉。果不其然,大概2周之後,水土不服的症狀開始表現在Bob身上。他頻繁地去廁所,用他的原話說:I’m in arelationship with the toilet.(我和馬桶好上了)
  • 水土不服拉肚子怎麼辦?
    一喝牛奶就拉肚子,一來大姨媽就拉肚子……水土不服拉肚子怎麼辦?帶點老家的土衝水喝管不管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夏志偉為大家詳盡講解: 以下為【有請大醫生】有關「腹瀉」的直播文字實錄大便次數增加了就是腹瀉嗎? 不是。
  • 如何打破水土不服的「魔咒」!
    4.出現水土不服,多吃易消化食物一旦出現水土不服,特別是出現噁心、腹瀉等症狀時,應注意食用一些易消化食物,可減輕對腸胃的負擔。小編推薦,豆腐、湯、粥是相對比較適合的飲食。待症狀緩解後,再慢慢的調整,適應當地的飲食。
  • 「水土不服」怎麼辦?安臺淨水器幫你輕鬆解決問題
    你們有沒有「水土不服」的現象呢?應該如何來解決呢?我們之前在生活中說到的「水土不服」,是因為從常住地到另外一個地方,由於周圍環境發生了變化,而無法適應周圍環境的變化,而產生一些生理上的不適反應,我們稱之為水土不服。其實水土不服還是存在的,我們之所以會出現水土不服,是因為我們生活環境發生變化後,我們周邊的水質也發生了變化。
  • 這11個小習慣可以幫助預防寶寶水土不服
    雖然說一個新的地方的水質、食物等環境因素是造成寶寶水土不服的重要原因,不過,錯誤的飲食習慣也容易造成水土不服,甚至加重症狀。造成寶寶水土不服,一般是因為以下幾個錯誤的飲食習慣。   吃不乾淨的食物   到了一個新地方,特別是旅遊的時候,大家的想法是:出門在外就別那麼講究了。於是與,全家人隨隨便便找了個小餐館就餐。
  • 喝口家鄉的泥水能治水土不服?專家:小心腹瀉讓你服
    居住期間,為防小孫女「水土不服」,兩位老人特意從山東老家攜帶了一包約1斤重的泥土,並每天都用這包家鄉土泡開水給孫女喝。那麼,家鄉的泥土泡上水真的能喝嗎?它真的能起到治療「水土不服」的作用嗎?今天,我們來聽聽浙江省中醫院和浙江大學的專家是怎麼說的吧。
  • 外出旅遊,寶寶水土不服怎麼辦?這些東西要備好
    「寶寶兩歲,國慶全家人要去外地旅行,擔心他會水土不服,請問要做些準備工作?」  本來帶寶寶和家人一起旅遊應當是一件開心的事,可是寶寶習慣家裡的環境了,忽然去到一個陌生地方難免會不適應,甚至會水土不服......為什麼會水土不服?
  • 英語情景對話:水土不服
    不用擔心,我想你應該是第一次來美國,水土不服。我現在去給你買點兒藥吧。你好好休息一下就會好了。B:Thank you very much.  謝謝你了。
  • 鼎捷軟體「水土不服」 遭遇發展困境
    事實上,在向內地擴展的過程中,鼎捷軟體經歷了「水土不服」的困境。「其初期建立的鼎成軟體,將臺灣原有模式一起照搬,一來不符合內地現狀,無法更準確定位企業需求,二來缺乏本土化營銷策略,剛成立不久即告夭折。」知情人士稱。
  • 水土不服的「周薪制」不搞也罷
    但在推行過程中,卻因「水土不服」面臨重重阻礙。(5月15日《工人日報》)    「周薪制」,雖然在歐美一些國家司空見慣,但在我國的確「水土不服」。據報導,此項新規廈門雖推行了6年,而今仍然一片陌生,面臨「自生自息」結局——用人單位、勞動者和政府部門齊聲喊「不」。    事實上,「周薪制」是不可能受歡迎的。
  • 調好脾胃,教你解決一出門就水土不服的困擾,說走就走!
    水土不服是一種病?遇上時,該怎麼辦呢?出現水土不服主要是由於脾胃虛弱、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低下而引起的一種常見現象。一旦脾胃虛弱,人體就易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拉肚子等狀況,這就符合水土不服的典型症狀。中醫提醒,若想克服水土不服,安心旅行,就要健脾養胃,如何做?請看過來!
  • 夫妻肺片在美國:曾經水土不服 如今反客為主
    夫妻肺片在美國:曾經水土不服 如今反客為主
  • 旅遊水土不服怎麼辦?5種方法助你調理
    然而,去到一個新的環境,不少人由於無法適應當地的氣候和飲食,往往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讓遊興大打折扣。下面小編就教大家怎麼調理對抗水土不服。  品嘗當地食物要適量  到一個新的環境,對待當地特色食品,最好給腸胃一個適應的時間,不要一次吃太多當地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