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社會地位高嗎?真實情況:90%教師不願子女當教師

2020-09-10 諾貝爾化學講

茫茫人海,相識是一種緣分,請你隨手點擊一下右上角的關注,中學教師將隨時更新精彩教育類文章,讓我們一起來探討教育、暢聊教育吧!

馬上9月10日教師節到了,教師這個職業也成了大家熱議的話題,那麼教師這個職業社會地位高嗎?雖然沒有正式的數據統計,但周圍有90%的教師都不願讓子女再當教師,那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9月10日教師節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由於身份不同, 站的角度不同,對教師這個職業的認識和看法也完全不同。如果是外行來看,教師這個職業就是世界上最完美的職業,不僅受人尊重,而且工作單純,天天和學生打交道,其樂融融。更讓人羨慕的是,每天就上兩三節課,其餘時間就一直休息,作業也布置給家長改了,幾乎就沒有什麼事情可做。這還沒有完,除了周末雙休外,每年三個月的寒暑假,實在令人羨慕,而且工資還分文不少,最近幾年國家開始對教育越來越重視,工資不斷上漲,老師的地位越來越高。

外人眼裡的教師

再來看老師自己的描述是什麼情況吧,其實老師也分多種情況,如果是不教主科,不當班主任的話,要輕鬆很多,如果是班主任和主科老師,壓力完全不一樣。而且不同的學段壓力又完全不一樣,總體而言,小學教師相對輕鬆,初中老師比較忙,高中老師最忙。和外行眼裡完全不同,老師這個職業遠比想像的繁忙,每天各種繁瑣的事情一大堆,各種上課、備課、改作業、出試卷、教研活動、迎接各種檢查,輔導學生,調節學生之間的關係。早七晚七是很多中學老師的常態,特別是班主任和主科老師,每天從一來學校就一直埋頭工作,直到下班,回憶起來沒有做出什麼大事情,但也沒有休息。

教師的真實狀況

如果從工作強度來看,雖然不是完全的體力活,卻可以算是半體力半腦力活,絲毫不比普通白領輕鬆。我作為年輕小夥,十幾年前連上四五節課不在話下,如今連上三節課都已經氣喘籲籲。老師這個工作隱形工作非常多,而外界的人都只會看到顯形的工作,比如上一節課可能就是40分鐘,但前期的準備和後期的輔導、過關、聽寫、改錯花的時間遠遠超過40分鐘,國家規定工人每天正常工作時間為8小時,但規定教師每周正常工作量為12節課,但很多教師一周的課時都在20節以上,相當於工人12小時以上的工作強度,懂的人自然會理解,不懂的人還是不懂。

職稱評定

如果說付出了這麼多,能被人理解和接受還算不錯,最關鍵的是,付出了這麼多,最後學生不給力,考試成績差,照樣被扣上不認真工作的帽子。因為學校與學校之間要比升學率,學科與學科之間要比上線人數,學科內部之間要比班級平均分,月月考,周周考,很多主科都被這個分數折磨得頭疼。這些還是學校內部的事情,如果再遇到幾個蠻不講理的家長,那就更悲劇了,由於工資較低,教師已經成為了部分家長給孩子的反面教材。遇到過最極品的一位家長指著老師問道:你們老師一個月工資多少錢,我們家很窮,窮到就只剩幾套拆遷的房子,我兒子成績好不好不需要你們來操心。

考試成績排名

總結:曾經媒體經常報導,要讓教師成為人人羨慕的職業,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確實成了人人羨慕的職業,不過是其他行業的人羨慕,真正的老師沒有幾個人會羨慕。俗話說幹一行,恨一行,每個職業都會有職業倦怠感,老師也一樣,正是經歷了太多,所以90%的老師不會讓子女從事教育行業,同理90%的醫生也不會讓子女從事醫療行業,大家都覺得別人的行業更輕鬆,是因為大家都只看到了別人光鮮的一面,而沒有去感受到別人心酸的一面。

老師謝謝你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兒了,你同意中學教師的觀點嗎?你覺得目前教師的社會地位高嗎?暢所欲言,留言區見!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教師子女很少當教師?
    通過觀察身邊的人,小編發現很少有家庭父母和子女都是教師的,有一家子都是教師的,但這種情況很少,為什麼一些政府機構部門,例如醫生、國企職工等,子女有一定概率走父母的路,但是教師子女卻很少做教師呢?我想,教師子女不願做教師或教師不願讓子女做教師是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
  • 教師系列之三:教師的地位越來越高
    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教育,隨著「教師節」的建立和《教師法》的頒布實施,教師的地位得到了明顯提高。特別是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了「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科學論斷,尊師重教已成為時代最強音。然而,教師真正受到全社會的尊敬了嗎?教師的地位真的是那麼崇高嗎?
  • 為什麼現在有些教師子女很少當教師?
    教師子女不願幹教師或教師不願讓子女幹教師是事實。當代社會對教師的認同感在逐步降低,大家對教師更多的是審視與挑剔,似乎忘記了教師「教書育人」的職業貢獻,這種職業崇高感在慢慢淡化。這使得在職的教師心理上很受傷害。
  • 職教教師統一著裝,能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嗎?網友的回答亮了!
    就社會地位而言,教師從來不缺溢美之詞,但縱觀當今社會之象,老師的地位不過是形式的巨人。微薄的工資實際上已支撐不起我們對上層建築的嚮往。前段時間,教師圈裡有這麼一個熱議的話題,「統一教師服裝,能提高教師的地位,增強職業自豪感嗎?」我們都知道,醫生工作時間穿著白大褂,警察每天也穿著制服。制服是一種職業的象徵。
  • 教師節呼籲,切實提高教師待遇和社會地位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陽光下最光輝的事業」,「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都是對教師最深刻的描述。在教師節來臨之際,我呼籲:切實提高教師待遇和社會地位。「教師待遇不得低於公務員待遇」口號提出多年,但大學生畢業後首先還是「公考」,有網上報導,北大清華畢業生去考社區領導崗位,充分說明問題 。
  • 社會變革下,日本努力提升教師地位
    然而,隨著日本社會的發展變化,高等教育的普及,少子時代的來臨,多元化、個性化追求的日益升級,雖然教師教育公務員的特殊地位沒有改變,但社會對教師尤其是中小學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權威面臨挑戰,教師受尊重程度有所下滑,年輕人不願意選擇教師職業,甚至有中小學校長認為「教師受尊重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 當教師很賺錢,月薪上萬是「標配」?真實情況可不是這樣的!
    ……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這段「經典」的對話,在許多家長心目中,當教師不僅工作穩定,還很賺錢,月薪上萬是標配。但真實情況真的是這樣嗎?當老師真的很賺錢嗎?年終績效工資:15000元至17000元看到這,可能有人會說:教師不是還有帶薪寒暑假嗎?是的,教師的確是帶薪寒暑假,但寒暑假期間就只有基本工資,一個月寒假加2個月暑假,滿打滿算也只有7000塊錢不到。
  • 將教師轉為國家公務員,提升教師的地位和待遇,你覺得可行嗎?
    但是這一直存在的問題真的解決了嗎?待遇真的達到了公務員水平了嗎?教師的地位提升了嗎?教師得到應有的尊重了嗎?你覺得問題解決了嗎?教師的地位和福利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一方面偏遠山區的教師待遇真的一般,根本對優秀的教師沒有吸引力,長期以往教育資源必然不平衡。而且教師待遇普遍低於公務員待遇,待遇基本處於溫飽線!
  • 中國教師社會地位排名全球第一.前提:不談錢!
    》報告,該報告顯示「中國教師地位排名全球第一」。  報導一出,很多教師都笑了:我驕傲,我第一,而且是世界第一!  可笑過之後,總感覺哪裡不對勁。猛拍腦袋,恍然大悟:原來,是在不談錢的前提下,中國教師社會地位排名全球第一!  繼續細想,更覺不對勁:  杜拜這家教育機構一共調研了多少國家?35個!  全球有多少個國家?
  • 教師的工資需要多少才能維持家庭生活?教師的高地位呢?
    那麼現在教師的工資是多少呢?新入職的教師工資本上工資在3200左右,扣除養老保險、住房公積金等400多,每月工資2800左右。工作20年的教師每月工資4500左右,扣除養老保險,職業年金500多,住房公積金300多,實際每月到手3600左右。
  • 提高教師工資待遇、社會地位,為何不把教師直接納入公務員體系?
    隨著教師節臨近,這一段時間以來,各類部門發布了各種各樣的通知,要求提高教師工資待遇、社會地位!相信廣大教師群體與筆者一樣,看到這一系列的通知既開心又有些失落。開心的是社會各界已經開始逐步重視教師工資待遇低、社會地位不高的現實問題。失落的是看到「教師平均工資收入不得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水平」的口號政策時,大概明白了教師群體的整體工資待遇、社會地位離公務員群體還真的有很大一段距離。
  • 亞洲教育強國日本,教師社會地位怎樣,他們老師的年收入有多高?
    亞洲教育強國日本,教師社會地位怎樣,他們老師的年收入有多高?在亞洲僅有的發達國家中(日本、韓國、新加坡、以色列),只有日本是全方位高度發達國家。作為一個發達國家,對人才培養必然是十分看重的。與我國不同的是,到了中學以後,老師70%以上就都變成了男老師,造成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在小編看來還是因為經濟原因,也就是教師的收入問題。在我國,教師雖然說是事業編制,可是收入也並沒有很多,如果以男教師收入來源為全部經濟來源的話,可能只是維持在「養家餬口」水平,買車買房給家庭帶來更好生活相對來說是很難的。
  • 教師的「退休工資」能不能100%發放呢?老教師說出了真實答案!
    教師的「退休工資」能不能100%發放呢?老教師說出了真實答案!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社會大百科」,小編是一個專注於研究社保,醫保,養老,退休金之類的人,一直關心著社會中的大小事,關注最新的社保醫保政策,為你呈現最新最全的社會類話題!
  • 普通在編教師收入高嗎?請看看真實情況
    這不由得讓我想起前段時間網絡上的一個段子,說的是一個外國教師友人,來到中國看到中國教師的工資條被嚇傻了,連連發問,你們工資這麼低,是真的嗎?我們再來看看這個數據,頓時讓我沉默了那麼中國教師工資真那麼低嗎?平心而論,也不是,這要分地區、分學校、分城區。
  • 吳康寧:教師是「社會代表者」嗎
    一、教師果真是「社會代表者」嗎    從事實判斷的角度來看,「教師是社會代表者嗎」這個問題的全稱形式變為「教師果真是社會代表者嗎」。    當然,任何一個教師都不可能保證自己無論何時都能多學於、優學於、先學於學生,都能擁有知識權威的地位,但教師如果經常地都是少學於、劣學於、後學於學生,對學生而言經常地都不是知識權威的話,那麼,教師究竟憑什麼來召喚學生、吸引學生、影響學生?僅僅憑藉人格嗎?學生究竟為什麼非要同這樣的教師生活在學校的時空裡?
  • 提高教師地位和待遇,真的必須要把教師身份轉為公務員嗎?
    文章有理有據,說得十分到位,也很有深度,但,提高教師地位和待遇,真的必須要把教師身份轉為公務員嗎?把教師身份轉為公務員是提高地位和待遇的唯一辦法嗎?人們所說的「把教師轉為公務員」,就是指把教師的「事業編制」轉變為公務員的「行政編制」。不過,我們要考慮教師的職業定位問題。教師承擔教書育人工作,是專業技術人員,也是社會的道德楷模。教師的工作對象是學生(大多數是未成年的孩子),他們畢生目標就是把一屆屆學生培養成有思想、有原則、有責任感、有知識的有用之才。
  • 教師的子女就一定會比非教師家庭裡的孩子優秀嗎?
    昨天在頭條上看到一個老師同行的吐槽,說作為一名教師,最失敗的是把別人的孩子成績教的很優秀,然後分別列舉了他帶的一個實驗班和一個普通班學生所獲得的成績。接下來就說因為對別人家孩子的辛苦付出,所以自己的孩子沒有時間照顧,導致小升初考試時才知道自己的孩子成績非常不理想,還說四年級時自己的孩子成績還是很優秀,到了六年級就中下了。
  • 教師地位 工資連年提高,為啥高分考生還不願報師範院校?
    教師的地位和收入這些年逐步提高,為啥高分考生還是不願報師範類院校?1、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家有三鬥糠不當孩子王,意思是能勉強度日,就不去當老師。可見以前,老師的地位有多麼低下,收入多麼可憐。2、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隨著我國對教育越來越重視,教師地位、收入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和現代社會的高收入行業相比,依然是天壤之別。
  • 「師二代」減少:釋放出哪些信號,教師職業還有春天嗎?
    有人曾在教師中做過一項調查:你會讓自己的子女繼續當教師嗎?結果顯示:大部分的教師不主張子女繼續當教師,只有極少數教師支持子女繼續從教。2018年9月,搜狐網也有一篇類似這樣的文章――《作為教師,你會讓自己的孩子將來當老師嗎》,其結果也是多數教師不支持自己孩子將來當教師。「師二代」減少甚至斷層,到底釋放出哪些信號呢?
  • 六部門:提高地位待遇 讓鄉村教師享有應有的社會聲望
    中新網9月4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門發布《關於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要提高地位待遇,讓鄉村教師享有應有的社會聲望。資料圖:6月4日,貴州「90後」鄉村教師彭有興在輔導一名學生做課堂練習。 中新社記者 瞿宏倫 攝《意見》提到,要創新鄉村教師編制配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