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由衷——惱人的失語症

2020-12-22 澎湃新聞

言不由衷——惱人的失語症

2020-12-19 0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科普工作委員會 中國康復醫學會康復科普

失語症是指語言功能有關的腦組織的病變,造成患者對人類進行交際符號系統的理解和表達能力的損害,尤其是語音、詞彙、語法等成分,語言結構和語言的內容與意義的理解和表達障礙,以及作為語言基礎的語言認知過程的減退和功能的損害。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失語症的不同分型吧!

失語症的分型

失語症總共分為8類,分別是運動性失語、感覺性失語、傳導命名性失語、完全性失語、經皮質運動性失語、經皮質感覺性失語以及經皮質混合性失語。

運動性失語

病變部位:額下回後部

臨床症狀:患者以口語表達障礙最為突出,為典型的非流利型口語。患者能理解他的意思,言語器官的活動並無障礙,說話語量少,每分鐘講話次數少於50個字,找詞困難,呈現「電報式語言」。

感覺性失語

病變部位:顳上回後部

臨床症狀:以口語理解嚴重障礙為特點,流利性口語。患者不能聽懂評議的意義,雖有說話能力,但詞彙、語法錯誤紊亂,常答非所問,講話內容無法使人真正理解。

傳導性失語

病變部位:外側裂周圍聯繫Broca區和Wernicke區之間的弓狀纖維。

臨床症狀:患者口語清晰,語法結構正確,聽理解正常,但不能複述出在交流中說出的詞彙和句子。口語複述障礙明顯是傳導性失語與其他類型失語症類型鑑別的主要特徵。

命名性失語

病變部位:常見於顳中回後部、或顳枕結合區、或顳頂結合區、產生失讀和失寫。

臨床症狀:患者自發言語和命名時有明顯的找詞困難,尤其是物體名稱遺忘尤為明顯,但言語相對流利。

完全性失語

病變部位:皮層大面積損傷及前後語言區、以及深部白質的損害。

臨床症狀:語言功能的各個方面均受到嚴重損害,雖然面部表情和聲調可傳遞一些情感信息,但應用示意動作做如手勢、點頭、搖頭等進行交際的能力喪失。

經皮質運動性失語

病變部位:多數位於Broca區的前部和上部

臨床症狀:患者自發性語言有明顯障礙,但聽理解能力相對較好,複述能力發音趨於正常,這便有別於運動性失語。

經皮質感覺性失語

病變部位:Wernicke區後部、顳、頂葉的分水嶺區

臨床症狀:患者複述能力正常,這是與感覺性失語最大的區別。

經皮質混合性失語

病灶部位:大多數在優勢半球分水嶺區的大片區域。

臨床症狀:除複述能力稍好外,其餘語言功能均有比較嚴重障礙。

有報導顯示,50%-70%的腦卒中患者遺留有癱瘓、失語等嚴重殘疾。其中21%-38%患者患有失語症。對於失語症患者相處交流過程中,需要我們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供稿:盛菁、嚴海洋、沈佳輝

單位:上海市第四康復醫院

編輯:楊閃閃

中國康復醫學會作為全國獲得2020年中宣部、科技部、中國科協聯合表彰「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的為數不多的學會組織之一,長期致力於打造「科普之翼」,凝聚以科普工作委員會為主幹力量以及60多個分支機構康復同仁的共同努力,建立全國30餘個科普示範基地,開展康復科普推廣、學術培訓與科技志願服務等系列活動,及時、全方位的向全生命周期人群傳播康復科技成果及健康知識,指引大眾了解更多科學的防病治病知識,正確的認識疾病、了解康復、理解健康,努力融合現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協同發展,藉助多樣化媒體平臺,動員全社會力量,構建具有康復特色的現代化康復科普工作體系,形成符合創新型國家水平的康復科普工作新格局。

本平臺所有科普作品僅供學習交流,作品版權歸中國康復醫學會科學普及工作委員會所有,請勿隨意轉載!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科普工作委員會】言不由衷——惱人的失語症
    【科普工作委員會】言不由衷——惱人的失語症 2020-12-17 16: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失語症是什麼,你了解失語症嗎?
    失語症是一種語言障礙,是由大腦受損引起的。失語症是一種以突然喪失溝通能力為特徵的疾病。它最常見發生在腦損傷後,最常見的是中風。其他較不常見的病因包括腦瘤或進行性神經疾病。失語症主要影響成年人的中晚期,但任何人都可以,包括年幼的孩子。
  • 失語症的分類
    自發性言語呈非 流暢性,說話費力,語詞貧乏刻板,呈「電報式語言」。提示後可引出後面正常語言。多伴有右側偏癱  預後:總體預後比其他類型好  2、Wernicke失語(感覺性失語,接受性失語症)  病變位置:大腦優勢半球顳上回後部1/3的Wernicke區  表現:流暢性語言,理解障礙大於表達障礙。
  • 失語症評估
    失語症評價的裡程碑:漢語失語症心理語言評價的理論框架 汪潔課件截圖選自張大華《失語症的評估與治療》*傳統的失語症評估方法都採用量表法
  • 失語症分類與特點
    失語症在「6Q潛能評估體系」中屬於IQ的認知能力範疇,給患兒做評估時,會針對失語等特徵定位特定腦區,針對性作出康復計劃,下面介紹幾種比較常見的失語症及其特點,供讀者參考。運動性失語症主要是因Broca區域受損引起的,完全的運動白失語症患者,是完全不語,甚至連個別的字、詞或章節都不能發出。
  • 失語症的十大類型
    我國學者以Benson失語症分類為基礎,根據失語症臨床特點以及病灶部位,結合我國具體情況
  • 失語症分類及評定方法
    對失語症的分類,迄今為止仍未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見。
  • 失語症評定技術
    一、失語症1、定義 通過各種語言測驗明確失語症的類型和不同語言方式損害的水平與程度,評價語言加工模塊受損和保留信息的方法。2、適應證與禁忌證(1)適應證:由腦血管病、腦外傷、腦腫瘤、顱內感染等原因引起的失語症。(2)禁忌證:處於急性期或者病情不穩定、全身狀態不佳、病情進展期。
  • 神經語言學與失語症 語言學午餐
    神經語言學研究的意義是顯而易見的,從理論的角度來看,語言是人類區分於其他動物的最為重要的標誌之一,研究語言和大腦之間的關係,可以使我們更好地認識人類大腦的性質,進而加深我們對於人類自身的認識。神經語言學研究對於推進神經科學、語言學、心理學和哲學等有關學科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 《中國失語症語言評估量表》簡介
    大約有57%-69%的腦血管病患者都會存在言語障礙,這其中包括失語及構音障礙,或兩種症狀並存。患者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言語交流困難。對失語症患者進行正確的評價,依據失語症的類型,制定康復計劃,有利於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失語症是獲得語言能力後, 由於卒中、腦外傷。
  • 失語症年曆(3):曲徑通幽處
    神經學說的進展也促進了失語的機理研究。Meynert 的學生,德國人 - Karl Wernicke - 在1874年發表了他的畢業論文 「失語症的症狀綜合體 - The Symptom-Complex of Aphasia"。
  • 雙語失語症特異性障礙、評估、治療與康復
    早在1843年,國外就出現了關於雙語(多語)失語現象的報導。1895年,Pitres撰寫了第一部現代描寫雙語失語症的著作,將雙語失語症歸咎於部分記憶障礙。我國學者於1938年發表了第一篇漢-英雙語失語症報告,被收錄於同期國外的研究專集中。一百多年以來,雙語失語症因其特殊的臨床表現、複雜的病理機制,使雙語失語症學家、神經語言學家、臨床醫生產生極大興趣。
  • 一文讀懂失語症的分類及治療策略
    失語症的分類及臨床特點1.1 失語症的分類:目前,已被學術界廣泛認可的以解剖-臨床為基礎的失語症分類主要有以下 8 種:Broca 失語、Wernicke 失語、傳導性失語、經皮質運動性失語、經皮質感覺性失語、經皮質混合性失語、完全性失語和命名性失語。
  • 《中國失語症語言評估量表》的設計原理
    很多研究報導了卒中失語症和原發進行性失語(primary progressive aphasia,PPA)患者表現的多種語言障礙,包括命名障礙、語法範疇障礙、語義範疇障礙和句法結構障礙等。      1.1 失語症中的命名障礙      1.1.1 詞類命名障礙 卒中失語症存在名詞和動詞的產出和理解選擇性障礙。
  • 失語症的AAC溝通輔具設計 | 課程回顧
    失語症是一種語言障礙,影響語言的產生和/或理解。它也會影響閱讀或寫作的能力。失語症的患病率約為1/240,或是平均中國人口的0.37%,也就是中國大約有580萬失語症患者。點這裡了解更多產生口語的能力有限,發音費力;雖然很努力但是只有幾個詞。
  • 《中國失語症語言評估量表》在京出版發行
    《中國失語症語言評估量表》在京出版發行 原標題:   中國失語症語言評估量表(標準版)是北京語言大學和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團隊在美國西北命名成套測驗(Northwestern Naming Battery,簡稱NNB)和西北動詞語句成套測驗(Northwestern Assesment of Verb and Sentences,簡稱NAVS )基礎上,結合現代漢語的語音、詞彙、句法和語義特點以及中國人的認知心理,歷時兩年八個月,聯合研發的適用於漢語母語者的失語症語言能力評估成套測驗
  • 婚姻失語症:沒有治不好的失語症,只有兩顆不想治的心
    你是否聽過這個詞:婚姻失語症?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對夫妻,兩個人結婚已經有四五年時間了,而平時兩個人可謂是大忙人,都在做自己的事業,難得等到兩個人休息,想和對方好好做個溝通,但卻發現不知道具體該聊一些什麼,很多時候經常會用一些語氣詞來回應對方。
  • 鄭大二附院:音樂助失語症患者「重新說話」
    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陣陣歌聲從治療室中傳來,鄭大二附院神經內科音樂治療師張晉茹正在為一位腦梗死所致失語患者做音樂治療。經過全面檢查和綜合評估,鄭大二附院神經內科醫生確診她患的是腦梗引起的完全性失語症。王女士開始在鄭大二附院接受康復治療,與很多醫院的針灸、器械訓練不同,醫生為她制定的康復治療是音樂。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裡,音樂治療師採用旋律發音治療、節奏言語提示、音樂性言語刺激等方法幫助患者「重新說話」。「她的進步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得見,之前她是完全性失語,現在能完整的唱完一首歌了。」王女士的家人說。
  • 【是什麼】那些關於失語症的小知識,你知道嗎?
    先放我們一般看到的定義:失語症是指與語言功能有關的腦組織的病變,如腦卒中,腦外傷、腦腫瘤、腦部炎症等,造成患者對人類進行交際符號系統的理解和表達能力的損害,尤其是語音、詞彙、語法等成分、語言結構和語言的內容與意義的理解和表達障礙,以及作為語言基礎的語言認知過程的減退和功能的損害。這種損害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聽說讀寫的功能障礙。
  • 失語症又是怎麼回事?
    不少人在了解了語言發育遲緩後,常常把它和自閉症混淆起來,認為它是自閉症的一種症狀;也有人把它當作失語症,反正都是大腦異常造成的。其實,這種認知的偏差很大,常常來源於知識的不全面。語言發育遲緩、自閉症、失語症是三種完全不同的病症。它們哪裡有不同呢?造成症狀不同的原因又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