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失語症語言評估量表》的設計原理

2021-02-12 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誌

       1 失語症及其語言障礙

      失語症是指獲得語言能力後,由於卒中、腦外傷、腫瘤和腦神經退行性病變等導致個體語言能力受損或喪失,包括語言理解、表達、複述、命名、閱讀、書寫等能力不同程度的受損。很多研究報導了卒中失語症和原發進行性失語(primary progressive aphasia,PPA)患者表現的多種語言障礙,包括命名障礙、語法範疇障礙、語義範疇障礙和句法結構障礙等。

      1.1 失語症中的命名障礙

      1.1.1 詞類命名障礙 卒中失語症存在名詞和動詞的產出和理解選擇性障礙。語法錯亂失語症常表現出動詞受損,命名性失語常在名詞產出方面表現出更多障礙,流利型失語症有時表現出動詞命名障礙,名詞和動詞理解也會出現選擇性障礙。在PPA患者中,會出現名詞和動詞命名的選擇性障礙。例如在動作圖片對證命名和敘述產出中,語法錯亂亞型比少詞亞型患者表現出更嚴重的動詞命名障礙。

       1.1.2 分類命名障礙 名詞分類命名選擇性障礙

       在失語症研究中也有報導,包括無生命物體,有生命體和食物、水果和蔬菜、動物、工具和人工製品,以及身體部位。確定命名障礙的特殊類型對於失語症的診斷和治療很重要。

       1.1.3 動詞及物性類型的命名障礙 及物性指動詞後需帶賓語,不及物動詞則不帶賓語。在命名和語法錯亂的失語症中,及物動詞比不及物動詞表現出更多命名障礙。PPA語法錯亂亞型病人也存在相同模式。

       1.1.4 詞頻對命名的影響 詞頻對失語症命名有影響。有研究報告了58名義大利失語症患者中有11名表現出詞頻影響其名詞和動詞命名,且與失語類型無關,對詞頻敏感的11名被試包括忘名症、威爾尼克和語法錯亂的失語症患者。其中6人的名詞命名較動詞命名更難,另5人顯示出高頻詞更易命名。

       1.1.5 聲調障礙 國內外學者對漢語失語症患者的聲調障礙進行了研究,發現漢語失語症患者存在聲調聽理解和產出障礙,其中二聲和三聲的錯誤更多。

       1.2 失語症中的動詞缺失

      動詞理解和產出障礙在卒中失語症中很普遍。動詞命名障礙不僅在布洛卡失語症和語法失語症中較多,在流利型失語和非流利型失語中也有表現。PPA患者也會表現出動詞命名缺失。語法缺失的PPA患者在敘述過程及動作圖片命名中比語詞缺失的PPA患者表現出更重的動詞命名障礙。動詞在句子產出和理解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測試動詞產出和理解對於了解失語症的語句缺失很關鍵。有研究表明針對動詞產出障礙進行治療可以顯著提高患者語句產出能力。

      動詞之間存在差異,例如論元結構,即編碼過程中動詞所涉及到的角色數量。一元動詞如「咳嗽」只需要編碼施事,即動作的發出者(張三咳嗽)。二元動詞如「打」則需要編碼施事和客體(或稱為受事),即接受動作的人物或事件(張三打李四);三元動詞如「給」則要編碼施事、客體和目標論元(張三給李四一本書)。隨著論元增加,動詞論元結構也越複雜,編碼難度越大。

      失語症的研究表明,論元較多的動詞往往更難產出。語法缺失型失語症在命名和句子產出任務中,一元動詞的產出比二元、三元動詞更容易。最近一項研究發現,語法缺失型和命名障礙型失語症患者一元動詞的產出好於二元和三元動詞。與語詞缺失的PPA患者相比,相同模式在語法缺失的PPA患者中也有表現。

    不及物動詞分為非賓格動詞(unaccusativeverbs)與非作格動詞(unergative verbs)。非作格動詞的語義主要為意願控制及自主,如工作、咳嗽等。非賓格動詞的語義是無意願控制及自主,如燒、沉等。

      動詞的論元編碼類型也會影響動詞產出。例如,一元非賓格動詞如bloom(1a)比非作格動詞smile(1b)更難產出。研究發現,和非作格動詞或二元及物動詞相比,威爾尼克失語症和命名性失語症對非賓格動詞的命名有更嚴重的障礙。此現象是因為在1b句中的主語名詞是非作格動詞的施事(x),在1a中非賓格動詞的客體(y)卻充當主語,這種題元角色和句法位置衝突造成了非賓格動詞的命名困難。

       (1) a. Theflower [客體y] bloomed. (非賓格動詞)

        b. The dancer [施事x] smiled. (非作格動詞)

        對動詞論元的強制性選擇也會導致失語症中的動詞缺失,即有些動詞要求論元詞彙在句法結構中必須出現;但有些動詞則允許省略論元。例如,英語動詞deliver(遞送)是一個可選擇的三元動詞,可以分別用於含有2a和2b中兩個或三個論元的句子裡,然而,動詞put(放)只能用於2c的三論元句子中,而不能用於2d的兩論元句子。

      (2) a. The postman delivered the package.(可選三元動詞只有兩論元)

      b. The postmandelivered the package to the school. (可選三元動詞中有三論元)

      c. The boyscout put the matches in his pocket. (強制性三元動詞中有三論元)

      d. *The boyscout put the matches. (強制性三元動詞中只有兩論元)。(*表示句子不合法)

      正常人產出可選性動詞比強制性動詞更複雜,當可選性動詞和強制性動詞在句子中同時出現時,前者比後者需要更多反應時間,說明當一個特定動詞在句子理解過程中被激活時,所有與這個動詞相關的論元結構也被激活,前者有更多數量的題元角色組合方式,為此也需要更多的加工資源。此外,當可選性動詞出現在句子中時,被試產出句子的準確性變差,而動詞命名通常不受動詞可選性影響。目前關於漢語強制性和選擇性論元動詞命名障礙的研究較少。

       1.3 失語症中的語句障礙

       語句理解和產出障礙在失語患者中較多見。患者理解非典型語序句子(如被動句和賓語關係從句)比典型語序句更難。英語典型語序是主動賓(3a),在非典型語序中賓語從後面(動詞後)越過動詞置於句子前邊(3b和3c),移位後的句子成分在原來位置留下語跡(trace,簡寫成t)。解讀這類語句涉及移位句子成分和所留語跡的同指關係,這種語法移位引起的額外認知加工會造成失語患者出現句子產生和理解障礙。

       (3) a. The boykissed the girl.(主動句).

       b. The girlwas kissed t by the boy.(被動句)

       c. Pete sawthe bo y who the girl kissed t.(賓語關係從句)

      語義可逆句是指句子的施事和受事在句法位置互換後,句子從語義上仍舊成立。語法失語患者在產出和理解語義可逆句時有困難。此外,流利型失語症在非典型句的產出和理解中也有障礙。

       語言治療的研究表明,在對失語症患者進行語句障礙治療時,句法移位結構(NP位移,Wh-位移)是一個重要考量因素。儘管患者在接受治療後,會經常在相似的移位結構中出現泛化,例如從賓語從句泛化到賓語wh疑問句,但對患者訓練Wh-移位的句子(如賓語從句)不會影響被試在NP移位句(如被動句)的產出和理解。

       2 國內失語症語言評估工具現狀

      命名障礙、動詞和語句障礙在失語症中非常普遍,了解掌握患者語言損傷程度對於描述其語言系統中選擇性障礙和制訂治療方案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對失語症患者的語言能力進行評估和測量。目前在中國已公開發表並使用的失語症評估量表主要有:①《漢語失語症成套測驗》(aphasia battery in Chinese,ABC);②《漢語標準失語症檢查量表》;③《漢語語法量表》。

    2.1 《漢語失語症成套測驗》主要參考《西方失語成套測驗》(western aphasia battery,WAB)和《波士頓診斷性檢查》(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examination,BDAE),並結合我國國情和臨床經驗修訂而成。該測驗主要測查名詞理解和產出,對動詞產出考察較少,沒有考察動詞及物性及論元結構。

     2.2 《漢語標準失語症檢查量表》是借鑑日本的《標準失語症檢查量表》(standardlanguage tests of aphasia,SLTA)設計,主要有聽理解、複述能力、表達能力、漫畫說明、名詞列舉、自發談話等測試,沒有對動詞論元結構和句法進行評估。

       2.3 《漢語語法量表》由詞類、語序、語用、句子一

圖畫匹配和語言符號操作5個子測驗組成,主要測試患者的複述、理解判斷能力。沒有名詞、動詞的理解產出及動詞論元測查。

       3 《中國失語症語言評估量表》的設計原理

      日語和西方語言沒有聲調,因此上述基於日本和西方國家失語症測驗修訂的國內失語症量表都沒有考察聲調障礙,對詞頻障礙也沒有涉及。此外上述測驗不是依據語言認知神經心理加工理論編制,對患者語言能力評估和解釋不夠全面。為此,北京語言大學和美國西北大學在西北命名成套測驗和西北動詞語句成套測驗基礎上,結合現代漢語語音、詞彙、句法和語義特點以及中國人的認知心理,聯合研發了適用於漢語母語者的失語症語言能力評估成套測驗——《中國失語症語言評估量表(標準版)》。該量表包括命名分量表和動詞語句分量表。

       3.1 《命名分量表》的設計原理

     《命名分量表》是基於詞彙加工的神經認知心理模式編制。該量表基於心理語言學、神經語言學、認知神經心理學的理論,為語言加工的概念化提供了框架,可以系統檢驗患者在詞彙加工進程中是否存在損傷部分。包含聽覺辨識、聲調理解、聽覺詞彙判斷、對證命名、聽覺理解、語義關聯、假詞複述和真詞複述等8個分測驗,可檢測詞彙加工神經認知心理模型(見圖1)中的各個加工過程。阿爾茨海默症候群等神經退行性認知障礙也可引起詞彙加工障礙,因此,該分量表也可檢測原發性神經認知障礙。

      圖1 基於詞彙加工的神經認知心理模型

      聽覺辨識是詞彙加工的一個重要方面,通過聽覺語音分析和語音輸入心理詞典完成。聽覺語音分析系統從聲音流中提取語音信息,將其分析為可識別的音素,而語音輸入心理詞典則尋找與音素串相匹配的詞彙。當這兩者或其中之一遭到破壞時,聽覺詞彙理解將會受損。聽覺辨識評估了辨析詞彙中(包括詞首和詞末位置)不同音素區別特徵的能力(如位置特徵,方法特徵,聲帶振動與否、聲調等特徵)。實施這一任務需要聽覺語音分析能力。因此,在聽覺辨識中表現較差,說明聽覺語音分析系統存在損傷。而聽覺詞彙語言障礙康復與治療專題判斷則評估由音素串通達真詞的能力,必須能夠從心理詞典中提取出目標真詞,才能判斷一串音素是否屬於真詞。如在聽覺辨識中表現好,但在聽覺詞彙判斷中表現差,則表明語音輸入心理詞典受損。

      假詞和真詞複述有助於判斷聽覺輸入系統的完整性,也有助於區分聽覺語音分析和語音輸入心理詞典是否受損。另外,真詞和假詞使用不同路徑加工,評估真詞和假詞的複述能力有助於判斷詞彙加工系統受損的原因。無論是複述真詞還是假詞,必須可以識別語流中的音素。所以執行這兩個任務需要通過聽覺語音分析來評估語音形式。另外有兩條複述路徑。第一條路徑是直接從聽覺語音分析到語音緩存系統,不經過語音輸入心理詞彙,因此真詞和假詞都可以通過這條路徑完成複述。第二條路徑通過聽覺語音分析到語音輸入心理詞典,再到語音輸出心理詞典,最後經由語音輸出緩存到達發音系統產出聽覺詞彙。真詞複述會更多選擇第二條詞典路徑,而假詞不能通過該路徑進行複述。如果只有假詞複述受損,表示語音輸入輸出轉換路徑受損;如果只有真詞複述受損,則表明語音輸入心理詞典存在損傷。

      語義系統處理詞語意義,從語音輸入心理詞典和視覺物體辨識系統中直接輸入得到的信息。語義系統可以完成聽覺理解和物體或圖片命名。聽覺或視覺信息輸入到達語義系統實現語義匹配,可理解所聽詞語或命名物體及圖片。命名任務則要求一個從語義系統到語音輸出心理詞典的額外步驟。聽覺理解通過聽覺詞彙路徑查驗語義系統。如果聽覺理解異常則提示語義系統存在障礙。為確證這一點,語義關聯分測驗進一步評估語義系統的完整性,在該測驗中表現異常則證實語義系統存在障礙。

      對證命名涉及詞彙加工的幾個方面。視覺物體識別系統利用物體的視覺特徵在熟悉的可視物體中尋找匹配。被選中的視覺表徵隨後引發語義系統從儲存的語義項目中通過分類尋找匹配項,如動物、果蔬、工具、服裝。並引發通過語音輸出心理詞典來搜索與之匹配的語音形式,之後則與語音緩存和發音系統相連接。

      考察聲調的語音分析、理解和產出是本量表在西北命名成套測驗結構基礎上增加的部分,專門針對漢語失語症的聲調障礙。其中聽覺辨識測驗主要查驗對聲調的聽覺語音分析;對證命名主要檢查語音心理詞典中的聲調表徵是否正常;聲調理解測驗則主要檢查語音心理詞典中的聲調和語義系統的聯繫是否存在損傷。命名分量表的各分測驗用於檢測以上各方面,以確定命名障礙的原因。

       3.2 《動詞語句分量表》的設計原理

       在語言產生過程中,尤其是在語法和詞彙加工階段,兩階段加工模型影響最大。按照兩階段加工模型(見圖2),語句產生大致經過3個階段:①語義信息階段:講話者確定要表達的語義內容;②語句構造,把語義概念轉化成具體語句詞彙的表徵形式;③語音表徵及發音階段。

      在語義階段,首先,概念和推理加工激活相關語義詞彙(如和給予有關的詞彙有給、送、贈予等)和語法功能結構(如給、和、贈予屬於強顯性三元結構,送和獎勵屬於中顯性三元結構);兩者結合會生成一個詞項(基於語義的而不是詞形)的語法結構,由此進入第二個加工階段:語句階段。

       在語句階段,根據語法結構的表徵需求,給各個位置提取具體的詞彙形式(如送),同時選擇確定一個具體的句法結構(如主動或被動句),並根據動詞論元結構和句型的要求插入具體詞項。在這個過程中要對激活的具體詞彙的語義和語法特徵進行形態編碼,如名詞的數、人稱,動詞的數和時態等。由此形成帶有詞彙位置表徵的語句。最後進入激活單詞語音,產生單詞,進行音位編碼等語音輸出階段。

      兩階段模型被廣泛用於失語症等語言障礙的解釋,也為本量表設計提供了理論框架,可以系統檢驗動詞語義和論元結構以及不同句型的加工中是否存在損傷。 

       圖2 Garrett的語句產生兩階段模型

    《動詞語句分量表》包含動詞命名、動詞理解驗、論元結構產出、語句啟動產出和語句理解5個分測驗,可用來檢測動詞語句產生過程中(如圖2所示)的相關加工過程,對動詞和語句障礙的病因進行診斷和評估。

    在語句構造中,動詞是核心,因此動詞命名和理解主要測查被試在動詞產出和理解層面是否存在問題。有研究顯示失語症病人對論元結構複雜的動詞命名更困難。因此,可以通過兩個分測驗評估患者動詞論元結構的加工能力。論元結構產出考察加工動詞論元結構的能力。詞彙語音提取和詞彙語義通達的部分在命名分量表中已經有評估。如果在命名分量表的詞彙語音提取和語義理解沒有問題,但在本測驗中有障礙,則可診斷為動詞論元結構表徵和加工障礙。語句啟動產出和語句理解主要測查患者語句的句法加工能力。語句啟動產出主要考察選擇句法結構、給句法結構插入詞項的能力。而語句理解測驗主要考察選擇句法結構以及句法結構的轉換能力。動詞語句分量表能夠綜合評估患者對動作動詞的理解和產出能力、對動詞論元結構在句子語境中的產出能力,以及對典型句和非典型句的理解和產出能力。

     《中國失語症語言評估量表(標準版)》是國內第一個依據語言認知神經心理理論模型編制的臨床語言能力評估量表,不僅可用於失語症語言能力評估,對於其他由於聽力、神經病變、認知、心理和精神等因素造成的語言能力障礙也同樣適用。

相關焦點

  • 《中國失語症語言評估量表》簡介
    作為言語治療師我們知道日語和西方語言沒有聲調, 因此基於日本和西方國家失語症測驗修訂的國內失語症量表都沒有考察聲調障礙, 對詞頻障礙也沒有涉及。此外很多失語症測驗不是依據語言認知神經心理加工理論編制, 對患者語言能力評估和解釋不夠全面。
  • 《中國失語症語言評估量表》在京出版發行
    《中國失語症語言評估量表》在京出版發行 原標題: 量表的設計者北京語言大學高立群教授和美國西北大學Cynthia Thompson(辛西婭·湯普森)教授共同出席了發布會,並就量表的設計原理、研製過程、功能用途以及臨床應用前景等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說明。
  • 失語症評估
    失語症評價的裡程碑:漢語失語症心理語言評價的理論框架 汪潔課件截圖選自張大華《失語症的評估與治療》*傳統的失語症評估方法都採用量表法
  • 失語症的AAC溝通輔具設計 | 課程回顧
    失語症是一種語言障礙,影響語言的產生和/或理解。它也會影響閱讀或寫作的能力。失語症的患病率約為1/240,或是平均中國人口的0.37%,也就是中國大約有580萬失語症患者。點這裡了解更多產生口語的能力有限,發音費力;雖然很努力但是只有幾個詞。
  • 雙語失語症特異性障礙、評估、治療與康復
    本文結合國內外相關文獻,就雙語失語症的雙語(多語)腦支配與單語的腦支配有何不同,遭遇腦功能與結構意外損傷時,會造成語言障礙的何種差異性,此差異對臨床評估、康復與治療有何影響進行探討。      2 雙語失語症的特異性評估方式      與單語失語症評估一樣,雙語失語症評估的目的旨在確定語言殘餘以及受損的溝通能力,並為幹預治療提供線索。然而,雙語(多語)失語症患者涉及對多種(至少兩種)語言的殘餘能力及溝通能力進行評估的問題,因此其評估涉及特殊問題。
  • 失語症的分類
    常見失語症類型  1、Broca失語(表達性失語,運動性失語)  病變位置:額下回後部病變  表現:理解障礙,複述,命名,閱讀及書寫均有不同程度影響。自發性言語呈非 流暢性,說話費力,語詞貧乏刻板,呈「電報式語言」。提示後可引出後面正常語言。多伴有右側偏癱  預後:總體預後比其他類型好  2、Wernicke失語(感覺性失語,接受性失語症)  病變位置:大腦優勢半球顳上回後部1/3的Wernicke區  表現:流暢性語言,理解障礙大於表達障礙。
  • 失語症是什麼,你了解失語症嗎?
    失語症是一種語言障礙,是由大腦受損引起的。失語症是一種以突然喪失溝通能力為特徵的疾病。它最常見發生在腦損傷後,最常見的是中風。其他較不常見的病因包括腦瘤或進行性神經疾病。失語症主要影響成年人的中晚期,但任何人都可以,包括年幼的孩子。
  • 失語症分類與特點
    失語症在「6Q潛能評估體系」中屬於IQ的認知能力範疇,給患兒做評估時,會針對失語等特徵定位特定腦區,針對性作出康復計劃,下面介紹幾種比較常見的失語症及其特點,供讀者參考。運動性失語症主要是因Broca區域受損引起的,完全的運動白失語症患者,是完全不語,甚至連個別的字、詞或章節都不能發出。
  • 失語如何診斷?看這一篇就夠了
    失語症是指由於神經中樞病損導致抽象信號思維障礙,而喪失口語、文字的表達和理解能力的臨床症候群,多繼發於卒中或其他腦損傷,其中以卒中後失語最常見。在2020年09月19日的中華醫學會第二十三次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上,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張通教授對即將發表的中國卒中後失語專家共識的主要內容進行了介紹。接下來一起跟隨張通教授搶先了解一下吧。共識主要涉及卒中後失語的診斷、評估和康復等相關內容。
  • 神經語言學與失語症 語言學午餐
    從實踐的角度來看,失語症研究的成果可以被直接應用於失語症患者語言功能的恢復、語言教學和計算機人工智慧等眾多的領域。所謂失語症是指由於大腦損傷所導致的語言障礙,而這些障礙往往表現在語言的某一特定方面,例如,布洛卡氏失語症主要表現為語言表達的障礙,而語言理解能力則相對正常。
  • 失語症評定技術
    一、失語症1、定義 通過各種語言測驗明確失語症的類型和不同語言方式損害的水平與程度,評價語言加工模塊受損和保留信息的方法。2、適應證與禁忌證(1)適應證:由腦血管病、腦外傷、腦腫瘤、顱內感染等原因引起的失語症。(2)禁忌證:處於急性期或者病情不穩定、全身狀態不佳、病情進展期。
  • 言不由衷——惱人的失語症
    原創 科普工作委員會 中國康復醫學會康復科普 失語症是指語言功能有關的腦組織的病變,造成患者對人類進行交際符號系統的理解和表達能力的損害,尤其是語音、詞彙、語法等成分,語言結構和語言的內容與意義的理解和表達障礙,以及作為語言基礎的語言認知過程的減退和功能的損害。
  • 5個孤獨症評估量表推薦
    >的孤獨症測試量表之一,不僅能區分弱智和孤獨症,也能對孤獨症的輕重程度加以判斷,因此具有較大的適用性。本量表涉及了感覺、行為、情緒、語言等方面的異常表現,由兒童的家長或與其共同生活達2周以上的人進行評估。
  • 失語症的十大類型
    我國學者以Benson失語症分類為基礎,根據失語症臨床特點以及病灶部位,結合我國具體情況
  • 語言發育遲緩是自閉症嗎?失語症又是怎麼回事?
    不少人在了解了語言發育遲緩後,常常把它和自閉症混淆起來,認為它是自閉症的一種症狀;也有人把它當作失語症,反正都是大腦異常造成的。其實,這種認知的偏差很大,常常來源於知識的不全面。語言發育遲緩、自閉症、失語症是三種完全不同的病症。它們哪裡有不同呢?造成症狀不同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 論文精選 I 阿爾茨海默病(AD)和其他痴呆症中的失語症
    來源:SAGENews 01,AD和其他痴呆症中的失語症 失語症是AD和其他痴呆症患者(Alzheimer’s Disease and Other Dementias,ADOD)的典型症狀,而在某些病理情況下可以診斷為原發性進行性失語症(PPA)。
  • 失語症年曆(3):曲徑通幽處
    在1885年德國人 Ludwig Lichtheim(1845-1928)以 Wernicke 的模式為基礎,提出一個語言模式來分類和理解複雜的失語症,叫 Wernicke-Lichtheim 模型,在當時得到廣泛認同
  • 一文讀懂失語症的分類及治療策略
    (5)經皮質感覺性失語( transcortical sensory aphasia,TCSA)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失語症類型,約佔失語症患者總數的 16.58%。其特點為:自發談話:流利型口語,語言中常混有錯語、新語及空話,難以準確達意,讓聽者不知所云。信息量低,錯語和模仿語言為突出特點。
  • 2歲寶寶每天接觸多種語言 "多方會談"引發失語症
    2歲寶寶每天接觸多種語言 "多方會談"引發失語症 2008年01月06日 14:05 來源:新聞晚報 」了———日前,記者從上海市家庭計劃指導暨社區科學育兒指導服務推進會上了解到,如今這種患上「失語症」的孩子頻現本市各大兒保科門診。
  • 孩子只會寫字卻不會說,這是失語症還是語言發育遲緩?
    我們知道,文字和語音共同構成了完整的語言系統,二者缺一不可。按照比較嚴格的規範來說,「文盲」並不屬於掌握語言人群的範疇,因為他們缺失書面表達能力。也有一種情況是患上感覺性失語症,只會說話不會書寫。反過來說,只會書寫不會說話的情況算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