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語症評價的裡程碑:漢語失語症心理語言評價的理論框架 汪潔
課件截圖選自張大華《失語症的評估與治療》
*傳統的失語症評估方法都採用量表法,這些標準化失語症量表在編寫初始不是為了從根本上闡明語言障礙的本質,其測驗的結果只是從診斷的症狀方面給予解釋,而這些診斷出的症狀其實是語言功能模塊受損所形成的表面症狀。語言詞彙加工模型是由多個模塊組成 , 每個模塊有各 自的功能 , 它不僅儲存信息 , 而且不同的 語言信息通過不同的通路在此進行加工 。該模型有四個心理詞典。心理詞典是指存在於人腦內部的 抽象信息的聯繫網絡, 包括個體已經獲得的有關某一語言詞彙知識的全部信息。就像人們日常學習 所用的詞典一樣 , 有許多條目表徵著單詞的具體意義 ( 語義 )、 讀音和拼寫 ( 詞形 ), 以及句法信息 ( 詞是如何連接起來形成句子 )。它們使我們能夠發出詞的聲音、 理解詞義。腦損傷可以選擇性地破 壞一些模塊 , 而其它模塊不受影響。一旦確定哪些模塊功能正常 , 哪些模塊功能受損 , 治療師就可 以制定語言治療計劃 , 對受損的加工過程進行恰當的再儲存、 重組或補償。將當代認知心理學的研 究成果一籠吾言加工模型應用於失語症的評價與治療 , 這為漢語失語症評價與治療提供了更為先進的理念。
在看
嘉智腦康 專注於神經調控 致力於腦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