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話晚,「貴人語遲」?錯,很可能是孩子缺乏互動症候群

2020-09-16 沙漏說

寶媽群的小劉,因為沒有人幫帶寶寶,成了一名全職媽媽。有一天我去她家做客,剛好2.5歲的孩子正在看寶寶巴士兒歌,她想下樓打水,我起身正準備陪她一起帶著孩子下樓,她說:「不用管他,他自己看電視就可乖了,如果不叫他,他能坐1個多小時呢!她話裡充滿驕傲。

我一身冷汗,告訴她孩子這麼小看1個小時電視根本不合適,而且會有依賴性,她只是淡淡說了句「沒事」,我也沒在說什麼,因為她想「省心」,就讓電子保姆長期上崗,真叫我無法接受。

沒過半年,小劉就打電話給我:「我家孩子都快3歲了,只會叫爸爸媽媽,別的都不太會說,這可該怎麼辦啊?」

我給她幾條建議,是關於多和孩子聊天、看書、戶外活動、社交等等,然而我知道小劉做起來特別困難。不是「貴人語遲」天生說話晚,而是孩子缺乏有效的互動和語言交流。她已經習慣了「電子保姆」帶給她的省心和方便,自己還能玩手機,如果抽點時間去陪伴孩子,都會覺得太費力氣,沒有必要。

科學研究表明,兒童過早使用電子產品的真正弊端並不只是視力傷害,而是注意力、學習能力、社交能力等多方面的副作用。美國兒科學會強烈建議2歲以內的兒童不要接觸電子屏幕。不難發現,真正有效的成長刺激,還是源於父母的陪伴和互動。

可見,早期關注孩子的語言發展不容忽視,在孩子18個月時進入語言的表達期的時候,有的孩子就會簡單的說話,而有的孩子依然停留在只會叫「爸爸」和「媽媽」的層面上,有的家長很著急,找原因;也有相當一部分家長認為「孩子說話晚,沒有關係,貴人語遲,長大就會好了」;還有的家長會說「是遺傳,他爸爸小時候就說話晚」。後兩者從而就不注意引導孩子講話了,自由發展,那樣孩子的語言發育就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到孩子的智力發育。

一、一般孩子的語言發展狀況。

一般孩子到了6個月以後,已經有了理解語言的萌芽,可以理解一些簡單的口語,能對極簡單的詞語做出指令性反應。例如,說「小雞呢?」孩子就會滿地尋找小雞;到孩子1歲時已經能夠理解簡單的語句,會說單字;到了1.5歲以後詞彙量增長迅速,能用簡短的語句對話;到2歲時就能理解部分字詞的意思,並能指認簡單的圖片,以及身體器官的名稱等;到3歲時孩子就能夠理解許多複雜詞句表達的意思,並能指認許多物品名稱,還會自己造句;到4歲就能理解更多詞句表達的意思,能講述簡單的故事情節。

其中2~3歲是孩子語言發育的關鍵期和快速期。如果2歲兒童不會說單個詞,3歲兒童不會說簡單的句子則為語言表達遲緩,需要用心引導或者去看醫生。

二、關於孩子閱讀的注意事項。

1、孩子該如何選擇書籍?

對於孩子來說只要有圖片、有情節、有興趣,都可以激發成強烈的求知慾和學習能力。

大體上,選書可以參考以下:

  • 0~1歲:搖籃曲、兒歌、童謠;
  • 1~3歲:主人翁是小動物之類的故事或繪本,一般是以單情節為主;
  • 3~6歲:主人翁是「人」或者「擬人化的動物」的故事或繪本,情節逐漸從單情節過渡到多情節,為孩子以後的閱讀打基礎。
  • 7歲以上:以孩子興趣為主的科普類、邏輯類等書籍,不限於圖書類型,根據孩子的喜好和興趣選擇。

由於孩子的認知能力、興趣偏好等差異,會導致孩子有不同的閱讀傾向。所以年齡只能做個大體參考,更多的是需要發現孩子的喜好和興趣所在,相信孩子一定會愛上閱讀。

2、閱讀就是讀生活,同樣需要儀式感。

生活需要儀式感,閱讀也是。父母高質量的陪伴也需要給孩子提供儀式化的場景,讓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的愛與陪伴。可以每天找一個恰當的時間,由父母和孩子一起看書、表演故事情節。還可以在孩子提出問題時,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去書裡找答案,讓孩子對書產生濃厚的興趣,使讀書成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2.5-3歲左右一般不停發問的孩子,每天都是「十萬個為什麼」,更要引導孩子去書裡找答案,訓練孩子的解決問題能力。

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由父母有意識地培養而成的,習慣一旦形成,就不易更改。正因為如此,父母應該充分認識到良好行為習慣是年幼孩子的重中之重,讓孩子從細節之處閱讀,成長為一個身心健康和情緒穩定的孩子。

三、提升孩子語言快速發展的方法。

1、親子互動式閱讀。

親子閱讀可以幫助父母與孩子高效互動,並且可以促進孩子全面發展的有效媒介。

朋友的女兒2歲半的時候就已經看了500多本書。把陪孩子看書當作一種工作,他們家到處都是孩子的書,客廳、書房、臥室、車上……好多書都被翻得破到不能再破……尤其在孩子們1歲左右口欲期的時候,越喜歡的書,越是被撕咬得亂七八糟。在孩子幼兒時期,朋友就慢慢培養學習意識和學習習慣,帶著讀書,講述書中的故事,讓孩子聆聽,領悟讀書的樂趣,現在孩子就是個百事通,比同齡孩子卓越很多。

另外,為了激發孩子的興趣,可以把繪本設計成遊戲,比如《烏鴉喝水》,每次我和孩子扮演烏鴉比賽誰先喝到水,孩子覺得十分有趣。還有一些書讀完以後可以和寶寶一起表演,比如《中國年》,可以讓孩子表演貼春聯和大掃除等。

親子閱讀,一定不要要求孩子聽完一本書一定要懂得什麼大道理。每個孩子理解力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樣的,每個孩子在親子閱讀中的表現也是不同的,父母需要做的是觀察、陪伴、引導,而不是比較和急躁。

父母通過和孩子反覆進行親子閱讀,觸動孩子的內心,反覆堅持練習,語言、社交、習慣等知識,都是「輸入-輸出」的過程,總會有一天從量變到質變,實現蛻變。

如果孩子不喜歡傳統的閱讀方式,父母可以以唱歌和表演的形式進行,把書裡面的小故事都轉換成與生活場景貼近的片段,比如要喝水的時候分享喝水的故事,要睡覺的時候分享睡覺的故事。

2、平時和孩子多交流。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認為孩子還小聽不懂大人的話,就不和孩子互動交流,這樣對孩子以後的語言發展非常不利。實際上,孩子從出生開始,就非常好奇的感受著這個世界,如果父母能反覆不斷地和孩子交流,就會刺激孩子的大腦,父母和孩子說的話越多,孩子就能理解的詞語越多,學習語言的速度就越快。

父母最好和孩子說話用書面語,並注重語言的質量,咬字清晰,如果孩子喜歡聽一首兒歌,父母就要不厭其煩的重複,增強孩子對其的記憶性,即使孩子在模仿過程中出現錯誤,父母在及時糾正的同時還要鼓勵孩子大膽說話。

而且父母和孩子說話,最好採用導向語言,比如,「玩具在哪裡?你看見了嗎?玩具在這裡。」或者重複孩子說的句子,等熟練之後進行擴展延伸,如,孩子說:「媽媽包包」,媽媽應該回應:「嗯,是的,就是媽媽的包包。」

3、畫畫和繪本圖畫書都是說話的源泉。

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喜歡畫畫,畫畫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力,激發孩子大腦的活躍度,孩子把自己的所想都表現在畫中,父母可以用提問的方法來引導孩子表達畫中的內容,這也是語言的一種延伸。

繪本圖畫書的視覺效應很強,五顏六色,孩子看到各種顏色的圖片一定會被吸引住,每個圖片都是會說話的藝術形式,刺激孩子的語言表達。

4、用開放式提問讓孩子「教」父母閱讀。

孩子的思維一般非常發散和活躍,不像成人只關注邏輯和情節,孩子很容易被一個小圖片或者書中主人的表情所吸引。很多父母覺得孩子經常翻來覆去只對某本書裡的某個圖片感興趣,無法完整看完一個故事,這其實是孩子的發散性思維方式決定的。

我們可以一邊看書一邊問一些問題,最好是能夠用語句來描述,幫助孩子理解故事,引導孩子的閱讀節奏。如,「這個圖是什麼,媽媽不認識啊。」「你幫媽媽找找刺蝟,是不是在第8頁了?」「雪孩子哪去了呀?」......孩子年齡越小,問題越要簡單。對於稍微大的孩子選好一個場景或者細節,用開放性的描述性的語言展開內容,讓孩子把想法逐漸豐富起來,引導孩子發現有趣的部分。比如小白兔最愛吃什麼食物,只要孩子找到了,就可問他:「什麼顏色的?」之類的問題,這種問答的過程也是孩子自主思考的過程。也可以進行古詩或者成語接龍,讓親子閱讀更有趣味性。

5、讓孩子自主決定閱讀節奏。

我們喜歡按照順序閱讀,孩子卻有可能在閱讀初期非常喜歡翻頁,完全不按照順序閱讀。看看這一頁翻翻那一頁,尋找自己喜歡的內容。有時候父母很無語,其實不按照順序看書,孩子也可以獲得更愉悅的閱讀體驗,比故事順序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慢慢再滲透故事的完整發展。

6、引導孩子編故事,生活是最好的圖書館。

閱讀不應該過於教條,生活就是最好的圖書館。逛超市、去公園等都是孩子成長中很好的場景化移動圖書館,還有把書中的某一情節進行角色扮演,都是幫助孩子把書裡的場景豐富到生活中,我們還可以用孩子的視角去創造故事,引導孩子自己編故事,提高孩子的想像力。孩子在編故事的過程中還可以體現出對於生活常識和人際交往等的理解。

所以,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語言的發展至關重要。除了多和孩子說話和畫畫,還有提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閱讀,它可以有效的刺激孩子,作用非常明顯,通過圖文並茂的視覺材料,給孩子以積極的刺激,從而加快孩子大腦的發育和成熟,促進孩子智力的發展。

結語:

本文分析了孩子說話晚的原因是孩子缺乏有效的互動和語言交流,分析了孩子早期語言的發展概況和閱讀注意事項,還提供了提升語言發展的6種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強調了和孩子閱讀的重要性,讓孩子愛上閱讀非常重要,讓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只有養成了習慣,閱讀才會成為穩定的、自主化的行為。

需要說明的是單純靠對孩子說教已經過時了,要用有趣有料、生動好玩的方法才能讓孩子在快樂的玩耍中成長為更好的人。畢竟對於孩子來說,玩耍就是最好的學習。

父母一定要把握住孩子成長的這個階段,細心開啟孩子閱讀的大門,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看書可以通過刺激大腦,促進兒童的大腦發育,提高兒童的分析思考能力,而看電視是一種被動的行為,沒有這樣的功能。所以,看電視是一種被動的接收狀態,而看書是一種主動的思考狀態,促進了大腦發育,對於快速提升孩子的語言發展相當重要。

相關焦點

  • 孩子說話晚真的是貴人語遲嗎
    現在很多孩子說話很晚,大多依靠肢體語言交流,長輩一般都會說沒關係,說孩子說話晚正是孩子聰明的表現,孩子說的越晚越聰明,以前民間流傳":貴人語遲。&34;貴人語遲」其實是大家的誤讀,這句話本出自《論語》,原句為「貴人語遲,敏於行卻不訥於言,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由此,僅可以分析出其原意是指有內涵有思想的人,是不會多說話,也不會搶說話。然而這個詞到了現代,以訛傳訛,常被人們誤讀為說話晚的人是「貴人」的意思。
  • 孩子說話晚,「貴人語遲」,一句貴人語遲耽誤了多少孩子
    ,甚至聽不清孩子說的什麼,會感到很焦慮,有些家長認為孩子說話晚是因為「貴人語遲」,所以有的家長覺得等孩子再大些就好了。當人們談論語言障礙時,他們總是覺得症狀是孩子說話晚了,引導孩子開口就可以了。孩子的語言發育早或晚三個月內是正常現象。但是,如果嬰兒的語言發育落後六個月以上,家長就要引起重視了。
  • 孩子說話晚真的是"貴人語遲"嗎?
    今天我們來談一談孩子說話晚,真的是貴人語遲嗎?孩子講話晚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聽力正常的,但是語言輸入量不夠,就像往杯子裡邊倒水,如果水倒不滿,這個杯子裡邊的水是不會流出來的,所以我們人的大腦就像一個空的杯子,你的語言輸入決定了你的大腦什麼時候會輸出,所以語言輸入量不夠,那這個孩子就不會講話。
  • 別再相信貴人語遲了,孩子說話晚,可能是你做錯了這幾點
    看到一位寶媽的留言:我家寶寶已經兩歲三個月了,還不會說話。什麼都能聽懂,但是就不願開口說,想要什麼東西就用手指,或直接拉著大人的手去拿。現在只會偶爾發出爸爸媽媽的音,讓再多說點,就不肯了。婆婆說孩子「貴人語遲」又不是聽不懂話,也能喊「爸爸媽媽」,能有什麼問題?
  • 晨茜語言矯正:孩子說話晚,是「貴人語遲」嗎?
    有的人認為,孩子說話晚是聰明的表現,所謂「貴人語遲」嘛!真是這樣嗎?是什麼原因造成孩子說話晚呢?說話早晚和孩子的智力有關係嗎?新手父母趕快來一探究竟吧!晨茜語言矯正 只做良心教育孩子說話晚受以下因素影響:1.
  • 孩子3歲還不會說話,是「貴人語遲」?其實答案是這個
    趙阿姨家的兒子小莫很愛說話,簡直嘴巴就沒有停的時候。從趙阿姨家回來之後媽媽告訴我,其實趙阿姨家的孩子在小時候說話非常晚,3歲了還不會說話。當時趙阿姨還以為孩子是啞巴,一直不說話,大家都安慰趙阿姨說「沒事,孩子和孩子不一樣,有的人就是說話晚,貴人語遲嘛!」儘管在當時趙阿姨有點忐忑,但是聽大家這樣解釋也覺得蠻開心的。但是「貴人」真的就「語遲」嗎?其實未必。
  • 孩子說話晚就是「貴人語遲」?教娃說話的5大誤區,第2個最常見
    不能大意,別再拿「貴人語遲」自欺欺人了。』,孩子說話晚能成大事!」當然不是,貴人語遲這個概念本身就被誤解了。」就是指「有成就的孩子說話晚」?引導孩子說話,如果情況嚴重,可以帶給孩子諮詢心理醫生。3)家庭因素除此之外,很多孩子不愛說話的原因還和家庭環境有關係。如果平時父母就屬於那種「少言寡語」的類型,寶寶缺乏學習、模仿語言的環境,孩子自然也會說話晚。
  • 孩子說話晚,還用貴人語遲打掩護?語言發展是有規律可循的
    最近我和一個醫生朋友吃飯,期間她聊起孩子說話晚的問題,本著&34;的擔憂,每次有父母帶孩子來檢查身體並不是真正的孩子本身有問題,而是擔心孩子說話晚是不是有問題。她都為孩子感到難過,我對此表示疑惑,孩子說話晚不就應該來檢查身體嗎,家長做得似乎並沒有錯。
  • 「健康教育」孩子說話晚,可不是「貴人語遲」
    【健康教育】孩子說話晚,可不是「貴人語遲」!收錄於話題「貴人語遲、金口難開」,這是我們經常拿來安慰家有語言發育遲緩孩子家長的一句話。其實,真的是這樣嗎?妞妞媽媽心裡的石頭好像落下了一段時間,但總覺得自己孩子跟同齡孩子比較有一些不同,但是因為會說了,也就沒怎麼在意了。其實,像妞妞媽媽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孩子小的時候說話遲,沒怎麼在意,等著等著,孩子長大了,到了快要上小學或者已經上小學但學習跟不上來才來就診。
  • 寶寶說話晚,真的是「貴人語遲」嗎?別錯過了黃金治療時期
    導語:寶寶說話的早晚成了鄰裡鄉親之間討論的熱門話題,周圍的同齡寶寶都已經會叫「爸爸媽媽」了,自己的孩子卻遲遲「不開金口」。父母著急的不行,老人卻說「貴人語遲」,你家寶寶代表以後很聰明呢!開口晚的孩子是否真的是「貴人語遲」很聰明呢?下面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 孩子說話晚,是貴人語遲不用在意?別再被這些謠言忽悠了
    如果孩子遲遲不會開口,大部分家長會非常著急,擔心孩子是不是智力發展有問題。而有些家長反倒不以為意,因為他們覺得這是好事,因為不僅有「貴人遲語,金口難開」的說法,更有愛因斯坦三歲說話的例子,說話晚似乎就代表著聰明,未來大概率是個天才。
  • 牛頓四歲才會說話,寶寶說話晚真的是「貴人語遲」?
    在《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位列第二,難以置信這樣一個天才直到四歲才開口說話。其實很多智力超常的人,在童年時語言的發育速度都比較晚,也被稱作為「愛因斯坦症候群」。真的有「貴人語遲」一說嗎,寶寶說話越晚越聰明?論語所謂的貴人語遲,是指不平凡的人往往不會輕易發言,謹言慎行,並不是指「貴人說話晚」。所以在孩子語言的發育出現問題時,別再聽信他人這是聰明的表現,並沒有實際科學依據!
  • 孩子說話晚是「貴人語遲」?提升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父母該怎麼做
    但是,也有孩子說話要比同齡人更晚一些,有的長輩會用「貴人語遲」來安慰紓解自己的擔憂,但是這種說法並不科學。但是小程的奶奶卻說孩子說話晚點沒事,「貴人語遲」嘛!可是,這真的是「貴人語遲」嗎?又觀察了一段時間兒子的表現,小程的媽媽還是決定讓專業的醫生給孩子做診斷。
  • 娃說話晚是「貴人語遲」嗎?其實很可能是語言發育遲緩
    為此瑞瑞的爸爸媽媽拿他沒有一點辦法,不知如何是好……」生活中確實有很多像瑞瑞這樣的孩子,家長碰到這種情況時,也經常手足無措,很多地方有「貴人語遲」的說法,但是孩子說話晚可能背後隱含著其他的原因,尤其警惕語言發育遲緩!
  • 寶寶開口說話的早晚,暗示了孩子智商的高低?老一輩人:貴人語遲
    但是,每個孩子的成長軌跡都不同,有的孩子開口比較早,9、10個月就已經能清楚地叫人了,但有的小傢伙開口則比較晚,一歲多了說話仍是磕磕絆絆的,而這時老一輩人就會說:「這時貴人語遲,別著急!」寶寶們開口說話的早晚,真的暗示了孩子智商的高低嗎?
  • 寶寶說話晚代表聰明?別拿「貴人語遲」當幌子,是語言引導沒到位
    有朋友和我說這是「貴人語遲」,我是一邊抱著僥倖心態一邊著急,眼看著再有一年多時間就要上幼兒園了,到時候還不會說話可怎麼辦?當看到別的同齡寶寶都能張口說話,不停地往出蹦單詞、說句子的時候,自家寶寶卻一直「難開金口」,做父母的難免會感到焦慮不安。往往在這時,都會聽到別人的一些好心勸慰道:「貴人語遲是好現象,現在不會說話將來一定很聰明,有出息!」
  • 遠離「貴人語遲」
    ,我們遇到過家長育兒意識特別強,孩子一歲左右,因開口發聲較少,抱來檢查語言發育的,也有4、5歲才帶著孩子來檢查的,按照正常發育規律來講,孩子在一歲開始叫「爸爸」「媽媽」,一歲半可以掌握基本常用的單詞,兩歲開始說兩詞短句,可是為什麼會有家長在孩子4、5歲還不開口說話才開始著急呢?
  • 孩子說話晚,別再認為「貴人語遲」,巧用「繪本」提升語言表達力
    住在家樓下的明明是個小男孩,已經快2歲了,可是還沒學會說話,之前覺得是男孩子說話晚,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越來越大,居然還一點要說話的跡象都沒有,作為家長確實是有點著急了。明明媽媽想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一下,但是明明的奶奶說什麼也不同意,還說:「我孫子這是『貴人語遲』!你們這些年輕人,什麼都不懂!」可是,所謂的「貴人語遲」,真的有科學依據嗎?
  • 孩子說話晚不用擔心?「貴人語遲」,真的是這樣嗎?
    孩子開始咿呀學語,是每個家庭關心和興奮的大事。有的家長為自己的孩子說話早而開心,也有不少家長為孩子遲遲不說話擔心。
  • 孩子兩歲還不會說話僅僅是貴人語遲嗎?孩子不和父母眼神交流、缺乏回應意味著什麼?
    孩子兩歲還不會說話僅僅是貴人語遲嗎?大多數屬於單純性早期表達性語言延遲,但是要警惕有極少數則可能是自閉症(孤獨症)。¥發育文章匯總¥ 孤獨症譜系障礙/自閉症。童爸匯總的關於孤獨症/自閉症的科普文章。最後修訂: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