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16周歲不能當網絡主播、不準向未成年人出售菸酒等解釋

2020-12-12 騰訊網

什麼叫代為照護、什麼是學生欺凌?

《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案10月17日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該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為使市民了解這次修改的主要內容,記者採訪了全國普法為民好榜樣、北京市盈科(大連)律師事務所的王金海律師,請他結合《民法典》向市民介紹一下本次修訂的熱點問題。

王金海律師說,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國家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修訂後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增設了發現未成年人權益受侵害時強制報告制度以及密切接觸未成年人行業從業人員的準入資格制度;首次對學生欺凌進行了定義,並明確規定了學校在學生欺凌及校園性侵的防控與處置機制,針對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課外學習、網絡保護等亦作出更加具體明確的規定,進一步壓實了監護人、學校、網絡服務提供者的主體責任。

一、明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原則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四條規定,保護未成年人,應當堅持最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原則。處理涉及未成年人事項,應當符合下列要求:一是給予未成年人特殊、優先保護;二是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嚴;三是保護未成年人隱私權和個人信息;四是適應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發展的規律和特點;五是聽取未成年人的意見;六是保護與教育相結合。

王金海律師說,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條規定,父母與子女間的關係,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時,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願。由此可見,在夫妻離婚時,如果孩子滿8周歲不滿18周歲,孩子由爸媽那一方撫養,應當徵求孩子的意見,並尊重其真實意願。

除此之外,《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一條規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第一千一百五十五條規定,遺產分割時,應當保留胎兒的繼承份額。胎兒娩出時是死體的,保留的份額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六條第三款規定,公共場所發生突發事件時,應當優先救護未成年人。這些規定也是給予未成年人特殊、優先保護。

二、新增對未成年人「代為照護」條款

針對農村留守兒童長期得不到父母的實際監護問題,《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十二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因外出務工等原因在一定期限內不能完全履行監護職責的,應當委託具有照護能力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代為照護;無正當理由的,不得委託他人代為照護。

王金海律師說,依照《民法典》第二十七條規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對未成年人父母健在的「委託照護」沒有明確規定,為切實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修訂後的《未成年人保護法》還對委託照護進一步進行了規定。明確曾實施性侵害、虐待、遺棄、拐賣、暴力傷害等違法犯罪行為,有吸毒、酗酒、賭博等惡習的,不得委託其代為照護。

對於查找不到父母的流浪兒童,依照《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九十四條規定,由縣級以上民政部門依法進行長期監護。

對於委託照護,父母不能一走了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十三條還明確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及時將委託照護情況書面告知未成年人所在學校、幼兒園和實際居住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加強和未成年人所在學校、幼兒園的溝通;與未成年人、被委託人至少每周聯繫和交流一次,了解未成年人的生活、學習、心理等情況,並給予未成年人親情關愛。

三、學校不得佔用假期組織未成年學生集體補課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十三條規定,學校應當與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互相配合,合理安排未成年學生的學習時間,保障其休息、娛樂和體育鍛鍊的時間。學校不得佔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義務教育階段的未成年學生集體補課,加重其學習負擔。幼兒園、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對學齡前未成年人進行小學課程教

王金海律師說,目前有些學校佔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未成年學生集體補課,額外收費,不僅加重未成年人的學習負擔,還造成孩子的父母額外經濟負擔。本次《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將這一規定上升到法律層面,主要是為了減輕未成年學生(尤其是處於義務教育階段的低齡未成年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課外補課,短期內或許能提高學習成績,但不利於未成年學生身心健康和長遠發展。未成年學生的學習教育應當遵循與之年齡相適應的規律和方式方法,既不能遲滯不前,更不應拔苗助長。

四、明確了學生欺凌的概念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一百三十條(三)規定,學生欺凌,是指發生在學生之間,一方蓄意或者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壓、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傷害、財產損失或者精神損害的行為。

針對如何對學生欺凌進行防範,《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十九條明確規定,學校應當建立學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對教職員工、學生等開展防治學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訓。學校對學生欺凌行為應當立即制止,通知實施欺凌和被欺凌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參與欺凌行為的認定和處理;對相關未成年學生及時給予心理輔導、教育和引導;對相關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給予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導。對實施欺凌的未成年學生,學校應當根據欺凌行為的性質和程度,依法加強管教。對嚴重的欺凌行為,學校不得隱瞞,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教育行政部門報告,並配合相關部門依法處理。

針對學生欺凌導致的民事賠償責任,王金海律師說,《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職責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第一千一百八十九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監護人將監護職責委託給他人的,監護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受託人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責任。由此可見,未成年人因學生欺凌造成其他未成年人人身傷害、財產損失或者精神損害的,應當由其父母(監護人)承擔賠償責任。父母將監護職責委託給他人的,受委託人有過錯的情況,由受委託人承擔相應責任;受委託人無過錯的,仍由其父母承擔賠償責任。

五、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彩票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九條規定,學校、幼兒園周邊不得設置煙、酒、彩票銷售網點。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煙、酒、彩票或者兌付彩票獎金。煙、酒和彩票經營者應當在顯著位置設置不向未成年人銷售煙、酒或者彩票的標誌;對難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應當要求其出示身份證件。任何人不得在學校、幼兒園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動的公共場所吸菸、飲酒。

王金海律師說,自明年6月1日起,凡是向未成年人出售售煙、酒、彩票的,依照《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一百二十三條規定,由相關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五萬元以下罰款;拒不改正或者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吊銷營業執照、吊銷相關許可證,可以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對於在學校、幼兒園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動的公共場所吸菸、飲酒的,依照《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由相關管理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對於學校未及時制止相關人員在未成年人集中活動的場所抽菸、喝酒的,可給予警告,並處一萬元以下罰款。

六、學校、幼兒園從業者建立違法記錄查詢制度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六十二條規定,密切接觸未成年人的單位招聘工作人員時,應當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查詢應聘者是否具有性侵害、虐待、拐賣、暴力傷害等違法犯罪記錄;發現其具有前述行為記錄的,不得錄用。密切接觸未成年人的單位應當每年定期對工作人員是否具有上述違法犯罪記錄進行查詢。通過查詢或者其他方式發現其工作人員具有上述行為的,應當及時解聘。

王金海律師說,《未成年人保護法》將密切接觸未成年人的單位招聘建立違法記錄查詢制度上升到法律層面,依照《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一百二十六條規定,密切接觸未成年人的單位未履行查詢義務,或者招用、繼續聘用具有相關違法犯罪記錄人員的,由教育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五萬元以下罰款;拒不改正或者造成嚴重後果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吊銷營業執照、吊銷相關許可證,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七、學校禁止學生帶智慧型手機上課有了法律依據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七十條規定,學校應當合理使用網絡開展教學活動。未經學校允許,未成年學生不得將手機等智能終端產品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應當統一管理。

王金海律師說,長期以來,學生偷偷將手機帶進課堂、沉迷網路遊戲成了老師的心病,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有的老師對學生手機予以「沒收」,引發學生逆反心理。這次修訂,明確未經學校允許,未成年學生不得將手機等智能終端產品帶入課堂,偶然發現學生將智慧型手機帶入教室的,則由學校給予統一保管。

八、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不得擔任「網絡直播」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七十六條規定,網絡直播服務提供者不得為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提供網絡直播發布者帳號註冊服務;為年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提供網絡直播發布者帳號註冊服務時,應當對其身份信息進行認證,並徵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同意。

除此之外,《未成年人保護法》還明確了學校、社區、圖書館、文化館、青少年宮等場所為未成年人提供的網際網路上網服務設施,應當安裝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軟體或者採取其他安全保護技術措施。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通過網絡以文字、圖片、音視頻等形式,對未成年人實施侮辱、誹謗、威脅或者惡意損害形象等網絡欺凌行為。遭受網絡欺凌的未成年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有權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連結等措施。網絡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後,應當及時採取必要的措施制止網絡欺凌行為,防止信息擴散。(大連在線信息編輯部張藤瀧)

相關焦點

  • 【民法典】未成年人網絡「打賞」款可否追回?「不滿十四周歲」能否...
    【民法典】未成年人網絡「打賞」款可否追回?「不滿十四周歲」能否被收養?01未成年人的網絡「打賞」行為是否有效?「打賞」款項可否追回?請看民法典相關條款
  • 竟是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
    近日,白山市長白縣發生了一起入室盜竊案件,令人揪心不已,涉案犯罪嫌疑人竟然是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9月10日,外來務工人員邢某某、劉某某、來某某到刑事偵查大隊報案稱,當日19時許,發現存放在長白鎮某旅店住處內的物品被盜,被盜物品總價值約500餘元人民幣。接到報案後,刑事偵查大隊民警立即趕到案發現場,發現旅店內樓梯窗戶把手被破壞,民警判斷此犯罪嫌疑人身材偏瘦。
  • 刑法擬規定與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女性發生性關係追究刑責
    圖源圖蟲創意芥末堆訊 央視新聞消息,10月13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提請審議,二審稿增加特殊職責人員性侵犯罪,對負有監護、收養、看護、教育、醫療等特殊職責人員,與已滿14周歲不滿
  • 未成年人網絡平臺打賞行為是否有效
    現在很多網絡平臺的直播是可以進行打賞的,主要是粉絲對於網紅主播的一種支持和肯定。打賞的都不是實物,一般都是通過金額去購買的虛擬禮物。那麼未成年人網絡平臺打賞行為是否有效?下面就由周雅麗律師為你介紹相關內容。
  • 不滿16歲不能當主播……新修訂未成年人保護法有啥變化?
    確立了性侵害未成年人等違法犯罪人員入職查詢和從業限制制度。針對未成年人使用網絡問題,明細了政府主管部門、網絡企業等應盡義務等。為了使各個責任主體切實履責,還完善了罰則,以增強法律的剛性。變化2防止網絡沉迷 不滿16歲不得當「主播」
  • 馬上評丨性同意年齡提高到16周歲,但不能一刀切
    如今,從保護未成年人的實踐出發,結合生理學和心理學依據,如果將原來性同意年齡與最低刑事責任年齡14周歲保持一致,調整為與一般刑事責任年齡16周歲保持一致,會更加兼顧法律體系的協調性。實際上,從獨立生活的角度而言,16周歲也是可以獨立勞動獲得報酬的合法年齡界限。
  • 我國擬下調未成年人最低刑責年齡至12周歲
    我國現行刑法規定的刑事責任年齡分為3檔:第一檔以16周歲為劃分標準,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第二檔以14周歲為標準,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只有在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姦、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情況下,才應當負刑事責任;第三檔是指不滿14周歲的人,實施任何危害社會的行為,都不負刑事責任。
  • 教育法律法規中的8法1綱要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家庭保護】規定1: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受教育保護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第一、使適 齡未成年人按照規定接受義務教育;第二、不能使在校接受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輟學。規定2:父母因外出務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對未成年人監護職責的,應當委託有 監護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為監護,不得讓不滿16周歲者脫離監護單獨居住。 規定3: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允許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結婚,不得為未成年人訂立 婚約。
  • 合肥不滿16周歲不能脫離監護單獨居住
    今後,未滿16周歲的留守子女不能脫離監護單獨居住生活,外出打工的父母要與留守未成年子女常聯繫、多見面,不能當「甩手掌柜」。據了解,《合肥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近日出臺,對於不履行監護職責的父母或是委託監護人,情節嚴重的,公安機關依法追究責任。
  • 「不滿十四周歲」成為了免罪免罰的金牌?淺談:關於未成年人犯罪
    前一段時間,高管性侵養女案的出現引發了廣大網友的熱烈討論,對於未成年人的人身權利的保護成為了我們關注的焦點。其實,未成年人在犯罪受罰與受保護之間就一直是一個敏感的存在,我國的法律既像家長一樣時刻保護著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但是又不得不像家長一樣對實施犯罪的未成年人進行管制與教導。
  • ...十四周歲以上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嗎?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由...
    【民法典】十四周歲以上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嗎?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由誰撫養?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父母雙方對撫養問題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子女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願。家務勞動價值應當得到尊重,夫妻中負擔較多家庭義務的一方有權請求離婚經濟補償。
  • 不滿16周歲騎電動車違法
    根據《機動車駕駛證申領使用規定》的要求,年滿18周歲才能申請機動車駕駛證,但是有很多朋友或許不太了解,駕駛非機動車也有年齡限制。  有不少朋友不知道:不滿12周歲騎自行車,不滿16周歲騎電動自行車上道路行駛是違法行為!
  • 未滿16周歲未成年人不得脫離監護單獨居住
    《意見》自2020年8月1日起實施,《意見》明確,父母因外出務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對兒童監護職責的,應當委託有監護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為監護,不得讓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脫離監護單獨居住生活。此外,廣東省力爭到2022年底實現全省各(縣、區)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全覆蓋。
  • 不滿14周歲,就能隨意犯罪?
    10月26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分組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審判庭庭長陳海儀列舉了一組數據:今年1月1日到8月31日,廣州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實施殺人、故意傷害、強姦、搶劫、販毒、放火、爆炸、投毒八類嚴重暴力犯罪的有57人,已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未成年人涉及刑事案件的有256人。
  • 未成年人當主播,成父母的「賺錢工具」?「娃娃主播」是對是錯?
    這樣讓未成年人成為主播的行為,究竟是對是錯呢?一些家長在網絡上發布自己孩子的視頻,走紅後就開始利用孩子接廣告賺錢,儼然將孩子視作了自己的「賺錢工具」,這顯然是一種不甚良好的風氣。
  • 《中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法律政策研究報告》發布
    ■ 追問 是否應全面禁止未成年人做主播? 有專家建議立法禁止;不同聲音認為不應該「一刀切」 今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青聯界別提交了《關於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提案》,建議考慮對未成年人擔任網絡主播作出明確的禁止性規定。
  • 「護身符」來了,未成年人網絡打賞可退還,父母們卻不能完全放心
    這些打賞情況,父母是不知情的。未成年人「偷錢」打賞主播,讓很多父母崩潰。針對這樣的情況,國家有關部門終於「重拳出擊」了。5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關於依法妥善審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的指導意見(二)》。
  • 青少年犯罪的判刑年齡是多少,未成年人保護法有哪些內容
    過了周歲生日,從第二天起,為已滿××周歲」的規定,刑事責任年齡一律按公曆的年月日計算,並且應自行為人出生的年月日起按日為單位計算實足年齡。即「不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不滿18周歲」應包括該周歲生日那天在內,而應從該生日的第二天起才為「已滿」。
  • 不滿14周歲犯罪不負刑責嗎?刑法修正案來了
    昨天,一則消息引發外界廣泛關注——12月22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三審稿規定:「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 俠客島:不滿14周歲犯罪不負刑責嗎?刑法修正案來了
    》的議案,建議將中國刑責年齡下限降低至12周歲,同時建議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需為性質極其惡劣的犯罪行為承擔刑事責任。,中國刑法體系都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但懲罰為輔不等於不予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