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讓亨利四世神魂顛倒,至死方休?

2020-12-18 鳳凰網讀書

 

《加布麗埃勒·德斯特雷和她的姐妹》,據說畫這幅畫的時候,加布麗埃勒·德斯特雷已經懷孕了,當時這樣的手勢據說是對母親的一種祝福。她手上的戒指就是亨利四世給她的結婚戒指,但是直到她死,都一直未能戴上去。


加布麗埃勒·德斯特雷死後,亨利悲痛地說:

你給我的苦難是無與倫比的,遺憾與自責會一直跟我到墳墓。

天人姿色的貴婦

美麗的金色編發上點綴著數不清的寶石,在其餘所有的貴婦人中,如此華麗精緻的頭型令她分外惹眼。與其光潔美麗的肌膚相比,身上潔白的緞服也黯然失色。她那雙美麗動人的眼眸閃閃發光,那明亮的光輝甚至叫人分不清楚是從太陽那兒借來的,還是這顆美麗的天體反射出她眼中的光芒。此外,她還擁有兩條惹人憐愛的黑色彎眉、略尖的鼻子、紅玉一般的朱唇,以及連打磨得最為上乘的象牙也望塵莫及的白皙脖頸。她雙手的膚色仿佛混合了薔薇與百合的顏色,極富平衡的美感,以至於人們都不約而同地認為這才是大自然孕育的傑作……

一位同時代的宮廷女性如此描述亨利四世的情婦加布麗埃勒·德斯特雷。她的美貌猶如一大朵豔麗奪目的鮮花,裝點著16世紀末法國史上的動亂時代。連宮廷中同性的競爭對手都不由得發出如此讚嘆,這位名為加布麗埃勒的女性足以引起人們的興趣。更不消說在16世紀最後的十年裡,她還成功獨佔了亨利四世全部的寵愛。要知道,這位"多情國王"令人眼花繚亂的情史可是到了足以成為後人談資的地步。

說到16世紀90年代,亨利三世於1589年遭到暗殺之後,其兄弟亨利·德·納瓦爾便從區區一個小領地的領主,一躍成為亨利四世繼承了王位,又破天荒地從新教改信天主教,從而確立了自己的王權。接著,在1598年通過頒布著名的"南特敕令"為新舊兩派血雨腥風的鬥爭畫上了休止符,迎來了鞏固波旁王朝統治基礎的時代。

可以說,縱觀大革命之前的法國歷史,這或許是最富戲劇性的十年。至少,亨利四世的歷史偉業幾乎就是在這十年裡成就的。他既是優秀的軍人,同時又擁有卓越的政治才能,身上更充滿了人情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可謂法國歷史上極受歡迎的國王之一。

亨利四世

如此看來,加布麗埃勒那"溢滿天上光輝"的雙眸,該是親眼見證了這位偉大國王的事跡。她也絕不僅是一位見證人,更屢屢參與、導演了這齣歷史劇。儘管如此斷言多少有些牽強,但確有歷史學家極端地認為,亨利四世改變信仰、頒布南特敕令等種種事件全都是加布麗埃勒那潔白的肌膚惹的禍。

加布麗埃勒是拉斐裡市市長安東尼·德斯特雷(Antoined'Estrees,1529-1609)之女,她繼承了母親的美貌,從小就被稱讚是個美人胚子。不過,她繼承的可遠不止美貌。加布麗埃勒的母親年輕時就豔聞不斷,儘管婚後消停了不少,但她在48歲時因與一位年輕的侯爵交好而拋棄了家庭。此外,加布麗埃勒的祖母深受國王弗朗索瓦一世、教皇克雷芒六世(Clement VI,1291-1352)、皇帝查理五世的寵愛,而加布麗埃勒則很好地繼承了這一血統。不管相信與否,當時的宮事"百曉生"弗朗索瓦·德·巴松皮埃爾(Francois de Bassompierre,1579-1646)在《回憶錄》中如此說道:

她早在16歲時就按著母親的安排,通過埃佩魯農公爵成為亨利三世的情婦……但國王很快就冷落了她。於是母親安排她同富裕的金融家扎梅特和其夥伴們交往。接著,又將她交到了德吉茲樞機主教手中,主教與她同居了近一年。再後來,美麗的加布麗埃勒又同朗格維爾公爵、貝爾加爾德公爵交往,並輾轉於布呂內、斯特內等附近紳士的身邊。最後,貝爾加爾德公爵將她引薦給了亨利四世。

果真如此的話,18歲的加布麗埃勒在遇見亨利四世之前就已"閱男無數"。為了國王的寵愛,加布麗埃勒退回了朗格維爾公爵的情書,約定"互不影響",卻長期與貝爾加爾德公爵保持著親密的關係。例如,有一件傳記作者們喜聞樂道的事情:

1592年11月初,當時亨利四世建造聖但尼宮廷(那時巴黎尚不在國王的統治之下),和加布麗埃勒一同度過了愉快的時光。此時,傳來了帕爾馬公子率兵逼近國境的消息,國王立刻整頓麾下的軍隊趕往國境。據說為了錯開國王,貝爾加爾德公爵趁機潛入了加布麗埃勒的房間。

如果事情到此為止的話也毫無新意可言。然而,不知是幸還是不幸--至少對公爵而言不是什麼好事-- 帕爾馬公子在交戰前突然猝死,於是帕爾馬軍帶著主帥的屍體撤退了。國王仿佛一隻忠實的信鴿,立刻回到了加布麗埃勒的身邊。這令貝爾加爾德公爵大吃一驚。本打算暫時悠閒地品味戀情歡愉的他,不曾料到國王居然突然折返,臉上的狼狽之情顯露無餘,而此事自然也引起了敏感的亨利四世的懷疑。某天早晨,不知是故意還是偶然,國王稱外出辦事,將加布麗埃勒一人留在寢宮,離開了熱鬧的城鎮。一直等待機會的加布麗埃勒立刻讓忠實的侍女將貝爾加爾德公爵秘密地請到了自己房內。然而,本應出遠門的國王卻趕在早上提前回來了。要不是侍女急中生智將貝爾加爾德公爵鎖到旁邊的小儲物室裡,這對情人的地下戀情立刻就會暴露。

然而,事情並未到此結束。得知加布麗埃勒還未起床的亨利四世趕緊來到情婦房裡待了片刻,肚子很快就餓了,就想吃果醬(亨利四世有在臥室裡吃果醬的習慣)。而果醬一直保存在隔壁的小儲藏室裡。於是國王叫來侍女,命令她打開儲藏室。美麗的加布麗埃勒瞬間花容失色,因為這間儲藏室並沒有其他的出口,要是冒冒失失開門的話,看到的可絕不只是果醬。加布麗埃勒藉口說拿著鑰匙的侍女去街上辦事了,企圖讓國王打消吃果醬的念頭。關於之後發生的事情,《法國國王情史傳》(1762年刊行)的作者索帕爾如此敘述道:

……遭到拒絕的國王疑心更重,想要破門而入一探究竟。即使加布麗埃勒夫人以聽到響聲會引起頭痛為理由加以阻止,但一心想消除疑慮的國王竟充耳不聞,繼續用腳踹門。貝爾加爾德公爵眼看自己的藏身之所即將暴露,決定鋌而走險,逃出逆境。房間裡除了窗戶之外再無其他出口。最後,公爵選擇奪窗而出,跳到了院子裡。由於窗戶距離地面很高,稍有差池就可能送掉性命。不過蒙上天眷顧,貝爾加爾德公爵竟毫髮無傷……

確認貝爾加爾德公爵平安逃走後,侍女裝作急忙趕到的樣子,打開了小屋的門。而原本憂心忡忡的加布麗埃勒得知戀人平安出逃後,立刻氣焰高漲,指責國王懷疑自己。據說為了討好她,亨利四世只得低三下四地認錯。

然而,即便遇上如此險境,加布麗埃勒依然沒有停止同貝爾加爾德公爵交往。這位初看之下循規蹈矩的美女,其實相當大膽。話雖如此,在多情這一點上,亨利四世也毫不遜色。儘管有瑪格麗特這位正統的王后,他也毫不吝惜對其他眾多宮廷貴婦的寵愛。因此,自兩人相遇時起,就註定不可能是達芙妮與克羅埃一樣的純愛故事。不過,至少國王亨利四世在這段感情上猶如初戀的少年,向加布麗埃勒獻上了熾熱的感情。

參觀楓丹白露宮時你會看到,如今在古老的石牆上還隱約殘存著正中貫穿著一支箭的字母"S"的塗鴉。箭在法語裡讀作"特雷"。如此一來,S和箭就組成了"德斯特雷"。這個圖形無疑代表著加布麗埃勒·德斯特雷(德斯特雷的加布麗埃勒)。國王亨利四世在國政最為多災多難的時期,信步于楓丹白露的森林中,將愛戀的標誌刻在了石頭上。

當然,亨利四世也絕非閒來無事。作為新教徒的他多事纏身。由於與天主教同盟為敵,他甚至無法踏足巴黎。在當時複雜的國際政治形勢中,強大的西班牙和羅馬均與亨利為敵,能略微依靠的就只剩英國了。

為同英國保持聯絡,就不得不控制諾曼第和英法海峽。然而,作為諾曼第中心城市的魯昂卻敵視亨利。一般而言,先收復魯昂,隨後等待英國的支援乃理所當然之計。

亨利四世本來也是這麼打算的。然而,臨近發起行動之際,國王卻突然改變了目標,命令全軍首先攻擊沙特爾。經過兩個月的進攻,沙特爾終於繳械投降,不過從大局來看,亨利此次的軍事行動依然是失敗的。儘管當時的沙特爾也屬於天主教派,但從軍事意義來看,魯昂顯然更為重要。就在國王攻打沙特爾期間,魯昂抓緊時機強化防備,後來讓國王付出了慘痛犧牲的代價。而這場不可理喻的進攻,目的卻只是讓遭天主教同盟驅逐的前沙特爾市長德思路迪復歸而已。這位德思路迪就是加布麗埃勒的叔父。事實上,在包圍沙特爾期間,加布麗埃勒一直侍奉在國王左右。或許沙特爾進攻的幕後策劃者正是美麗的加布麗埃勒。

加布麗埃勒在歷史上起到的最大作用,還是讓國王改變了信仰。她不只滿足於國王的寵愛,更覬覦著王后的正統寶座。不過,當時亨利四世已有了正妻瑪格麗特(通稱瑪戈王后)。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當務之急就是必須讓國王離婚,這個問題相當棘手。阻力最小的方法就是讓羅馬教皇認可離婚。於是加布麗埃勒開始琢磨起這個遠大的計劃,第一步需讓國王改變信仰,然後離婚,自己就能登上王后的寶座。按春秋筆法來看,法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亨利四世的改宗,也不過是源於情婦那雙會說話的美麗眼眸而已。

瑪戈皇后

常言道,驅動歷史齒輪的是男人,而驅動男人的則是女人。要說當時的法國全被加布麗埃勒的心思牽著鼻子走的話,未免過於牽強附會。不過,16世紀90年代後半期,亨利四世的確開始認真考慮同瑪戈王后離婚一事。亨利四世與瑪戈王后之間沒有孩子,而沒有正統繼承人一事究竟會引起多大的政治混亂,從亨利四世自身的經歷就能知道了。迎娶新王后生下正統王子又何嘗不是亨利四世自己的夙願。

加布麗埃勒正是巧妙地利用了國王的這一心思。她已經同國王生了三個孩子,其中兩個還是男孩。表面看來這些孩子是私生子,但一旦自己成為王后,自然就為孩子的未來打通了道路。確信自己已然完全抓住亨利四世之心的加布麗埃勒雖然醉心於王后之位,但也不蠢。得知國王積極推動教皇廳認可離婚一事時,加布麗埃勒確信自己的願望即將實現。一位目擊者曾諷刺道:"她在宮廷中的舉止突然變得莊重起來,仿佛頭上已然戴上了王冠一般,上身筆挺,邁著莊嚴的步子悠然行走。"

然而,實現成為王后的野心並非一帆風順。甚至可以說,除了亨利四世之外,幾乎所有的人都反對她。第一,教皇克雷芒八世(Clement VIII,1536 -1605)並未輕易承認國王離婚。教皇深知法國宮廷對加布麗埃勒的反感,擔心幫助國王和情婦結婚會招來非難。

作為教皇廳的特使,樞機主教亞歷山德羅·德·美第奇(後教皇利奧十一世,Leo XI,1535-1605)來到了亨利四世的宮中。他謀劃讓自己的侄女、美第奇家族的瑪麗當上法國王后,因此也是加布麗埃勒的敵人。而輔佐亨利四世的名相、名載史冊的財政大臣蘇利(Duke of Sully,1560 -1641)同樣反對加布麗埃勒成為王后。雖說蘇利原本是加布麗埃勒為了擴張自己的宮中勢力而推薦的大臣,但他卻並未因此阿諛奉承,是一位廉正的政治家。可以說,亨利四世治國有方,全賴蘇利的功績,光憑這一點就足以取得國王的充分信賴。為了討好加布麗埃勒,國王在國家財政並不豐裕的情況下增加了大量開支,這早就令蘇利大感不快,因此他堅決反對加布麗埃勒登上王后的寶座。畢竟,在法國上下連同國王在內都經歷貧乏之時,只有她一人仍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甚至還有"全法國只有加布麗埃勒一個富人"的說法。蘇利憑藉財政家冷靜的頭腦,認為反正國王都要再婚,那麼比起鋪張浪費的情婦,不如娶一個嫁妝豐厚的新娘。因此他積極推動同美第奇家族的"交易"。最終,加布麗埃勒可以指望的就只剩國王一人。儘管國王嘴上一直甜言蜜語地討好她,卻見不到半點兒積極的行動,令她終日彷徨於希望與不安之間。

現在看來,加布麗埃勒確實有點兒可憐,因為亨利四世在她尚在世時就明確地同美第奇家族開始了正式"交易",直到她去世都不曾知曉此事,這對加布麗埃勒而言或許是一件好事。

加布麗埃勒·德斯特雷的畫像

死亡的降臨毫無徵兆。關於加布麗埃勒之死,當時的記錄中有許多語焉不詳之處。比如說,在死前數月,深感不安的加布麗埃勒曾到有名的佔卜師那裡佔卜自己的命運。當時,一位佔卜師告訴她,她的一生只會有一次婚姻,而另一位佔卜師則預言她可能活不過下一個復活節。聽聞此言的加布麗埃勒自然驚恐不已(她已和名為德利昂庫爾的貴族結過一次婚),花容失色的她趕緊跑到國王身邊。但國王卻對此一笑而過,並沒有把虛無縹緲的預言放在心上,還承諾只要自己一離婚,就馬上迎娶她當王后。據說亨利四世還當場摘下自己的戒指,交給了加布麗埃勒。

然而,這則不詳的"預言"與加布麗埃勒後來的命運完全吻合。1599年臨近復活節的一天,此前一直同國王待在楓丹白露宮的加布麗埃勒聽從國王的懺悔師的忠告回到了巴黎,謹言慎行地度過聖周。到達巴黎的加布麗埃勒和朋友們一起,出席了一位佛羅倫斯銀行家的晚餐會。此人名為扎梅特,和國王關係親密。然而,自那天夜裡起,加布麗埃勒就開始劇烈腹痛。

第二天白天,加布麗埃勒的病情略有好轉,但一到晚上,劇烈的痙攣又開始發作。遵照本人的意願,人們將她從扎梅特家轉移到了姑媽家裡,但病情卻越發嚴重。在奄奄一息時,她寫了一封信寄給身處楓丹白露宮的亨利四世,希望他能立刻趕來,但不知為何,這封信最終並未到達國王手中。不止如此,更不可思議的是,在加布麗埃勒還在忍受痛苦煎熬的時候,楓丹白露宮卻迎來了一位通報她已"猝死"的消息的使者。

痙攣的發作又持續了數日。加布麗埃勒的眼眶急劇凹陷,脖頸也扭曲變形,不復昔日模樣,嘴唇向左方抽搐,"嘴角幾乎垂到了肩上"。很快她就陷入了昏睡。最後,在聖周的最後一天的星期六,即復活節前一天的黎明過世,享年26歲,正當風華正茂之時。

儘管加布麗埃勒已生了三個孩子,肚裡正懷著第四個,看上合,如果此事屬實的話,實在是過於詭異了。光彩照人的她突然死亡,在當時引發了各種猜疑。這種死狀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毒殺。但論到究竟是誰下的毒手,則眾說紛紜,真相疑雲重重。若確為毒殺的話,這件事就極富戲劇性了,然而在查閱了當時的眾多記錄後,發現也有醫學家得出結論,認為這只是普通子癇導致病死而已。總之,事實究竟如何我們不得而知,或許我們應該只滿足於這樣的事實:一位眼眸中閃耀著上天光輝的美女,於400多年前出生於法國宮廷,而後死亡。

現今保留下來的反映加布麗埃勒美貌的作品有很多,收藏於羅浮宮博物館的這幅名作就是其中之一。一般認為,畫中人是加布麗埃勒和她的一個姐妹。事實上,當時已完成的臨摹作品上都寫著她的名字,很多人也確實從右邊這位拿著戒指的女性身上看到了加布麗埃勒的影子。此外,從樣式上來看,可以確定這幅畫是16世紀90年代的作品,因此右邊的女性就是加布麗埃勒本人的可能性很大。但因缺乏直接的證據支撐,這個問題也就沒有明確的結論。但無論是為了強調入浴這一傳統的官能性而採用的場景設定,還是兩位女性大膽的姿勢等,亨利四世宮廷中香豔的氛圍一覽無餘。

本文選自日本美術史名家高階秀爾的代表作品《看名畫的眼睛》系列——

【作者介紹】

高階秀爾

日本西方美術史論名家,1932年生於東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曾留學巴黎大學附屬美術研究所,主要從事日本和西方美術研究,致力於為日本民眾普及藝術知識。曾任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館長,現任大原美術館館長。2000年因在國民藝術普及上的卓越貢獻獲得日本政府頒發的紫綬褒章,2012年獲得日本天皇親自頒發的文化最高獎——日本文化勳章,以表彰他對於文化發展所作的貢獻。出版有《日本近代的美意識》《西歐藝術的精神》《看名畫的眼睛》等著作和譯作近百部。

【「看名畫的眼睛」系列介紹】

你可能覺得「我很喜歡繪畫作品,但不懂得如何欣賞」,面對一幅畫或一座雕塑,我們能感受到它的直觀美,卻很難領略它的深層魅力。而當你發現作品中某些意想不到的細節因素、歷史關聯以及畫家別具匠心的巧妙構思,重新欣賞畫作,就會收穫更多的喜悅和感動。

高階秀爾精心撰寫的「看名畫的眼睛」系列是暢銷日本的經典藝術入門讀物,分為《「斷臂的維納斯」為何是傑作——西方藝術與古希臘羅馬的神話》《<最後的晚餐>為何是傑作——名畫的誕生》《名畫中的女人》《名畫中的小奧秘》四本,全方位提升你的審美修養,帶你進入藝術的美妙世界。

《「斷臂的維納斯」為何是傑作——西方藝術與古希臘羅馬的神話》分9個主題解讀藝術名作中的古希臘羅馬神話故事,從170餘幅名作中讀懂眾神、英雄、仙女的複雜關係,了解名畫背後蘊含的豐富故事和文化精髓。

《<最後的晚餐>為何是傑作——名畫的誕生》從聖經中的七大經典主題,解讀歷代藝術大師之間的創意較量,以及名畫中蘊含的豐富故事和文化內涵。

《名畫中的女人》詳細解讀24位歷史上的傳奇女性,擷取相關的歷史著作、人物傳記、戲劇、詩作,還原畫作的歷史背景,解讀名畫背後的陰謀、背叛、愛而不得、生離死別……

《名畫中的小奧秘》從8個鑑賞角度,細緻解說了隱藏在24位藝術大師畫作中的深層奧秘,揭示意想不到的細節、歷史關聯和畫家獨具匠心的巧妙構思。

責編:綴可愛的咪咪醬

閱讀更多好書、好文章,歡迎關注【鳳凰讀書】微信公眾號(ID:ifengbook)

相關焦點

  • 林克:毛澤東學英語,「至死方休」
    「決心學習,至死方休」毛澤東歷來十分重視中國語言和外國語言的學習,並主張把學習本國語言和學習外國語言,學習現代漢語和學習古代漢語結合起來。新中國建立以後,毛澤東多次提倡幹部學習外語。一九五八年一月在(工作方法六十條》(草案)中,他建議在自願的原則下,中央和省市的負責同志學一種外國文,爭取在五年到十年的時間內達到中等程度。
  • 亨利四世改宗與法蘭西民族國家的早期形成
    從亨利四世所處時代來看,絕對君主制發展與民族國家萌生是西歐主要王國的主流發展趨勢,王權是民族國家早期形成階段的權威力量,民族意識是推動民族國家形成的內在動力,亨利四世改宗離不開王權與民族意識發展的大環境。
  • 不可不知的英國初中歷史,莎翁《亨利六世》劇中的兩朵玫瑰花
    是忠於亨利六世(蘭開斯特家族)還是選擇愛德華四世(約克家族)呢?亨利六世選擇了誰做首席顧問?約克公爵是否有覬覦王位之心?如果有,什麼時候產生的?在亨利六世的兒子愛德華王子出生後約克公爵還能成為國王嗎?各貴族對此有何反應?你會建議約克公爵接下來做什麼?
  • 英格蘭歷史上最年幼的國王——亨利六世
    亨利五世聽聞戰敗消息,無暇享受婚姻生活,6月份即渡海前往法蘭西從事未竟的事業,他的到來很快就挽回巴格戰役的損失。1421年下半年亨利五世攻佔德勒,解救沙特爾被圍困的盟軍,查理王太子不敢正面交鋒,率軍撤退避戰。亨利五世雖連戰告捷但身心疲憊之極,10月份圍攻巴黎附近的莫城遭遇敵軍頑強抵抗,陷入久拖不決的僵局。
  • 玫瑰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竟是亨利六世的精神失常?!
    亨利六世成年掌權,期間他的統治好壞與否一直是研究玫瑰戰爭的史學家們廣為爭議的話題之一。學者麥克法蘭刻薄地認為亨利六世精神失常是玫瑰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認為他只是不願意,或者更有可能是沒能力履行國王的義務和責任。
  • 亨利六世娶法蘭西王室旁支郡主瑪格麗特為後
    亨利六世卻堅持要最寵信的薩福克幫助完成艱巨任務,為感激他忍辱負重幫自己背黑鍋,特意晉封他為侯爵。安茹的瑪格麗特以美貌和才幹著稱,她父親安茹的雷納頭銜眾多,如「洛林公爵」和「安茹伯爵」、名義上的「那不勒斯國王」,其實多徒有虛名,因為他的大片領地都被英格蘭佔領。「我樂意把女兒嫁給英格蘭國王,但我要聲明我付不起嫁妝」,雷納曾向薩福克表達過如此心聲。
  • 玫瑰戰爭前奏——亨利六世統治下的英國,危機四起,一觸即發
    大家好,我是小朱,一個專注於英國玫瑰戰爭時期歷史的小編,上篇文章小編給大家講訴了亨利五世的強大通知,他攻打下了法國,將蘭開斯特家族捧上最榮耀的時候,但是也正是因為他的統治,蘭開斯特也處於十分危險的境地,並且亨利五世的統治也是存在很大的危機的,因此,在他死後,亨利六世繼位,但是他的才能並不足以統治法英兩個偌大的領土,國王掌控不了重臣,於是所有危機統統爆發了出來,這篇文章小編就會給大家講解亨利六世治下的英國
  • 一場至死方休的操練
    > ↑點擊收聽今天的節目今天要和您繼續分享昨日和您分享到一半的一篇見證:清華校友大海的一篇文章《司法考試:為神做的見證》信仰: 一場至死方休的操練
  • 英王列傳第二集:被當皇帝耽誤的人生,南唐李後主,英倫亨利六世
    說起來,亨利六世帝運亨通,在他還是個九個月大的嬰兒時便榮登英國皇位,不久之後,又繼承了外祖父——法王查理六世的法蘭西大統,成為英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雙料國王」。法王允準了這樁婚事,但當時勢頭正健的他獅子大開口,不僅不給嫁妝,而且還要亨利六世割讓緬恩一地作為「彩禮」。天性柔順的亨利六世居然答應了這樣的屈辱條件,他很傻很天真地以為,只要保家國安定,一塊地又算得幾何?
  • 亨利六世時期變種封建制下的「庇護制社會」已然全面成形
    儘管亨利六世性格軟弱,缺乏主見,但他是塗過聖油的君主。國王精神失常後,無法識別自己妻子和廷臣,甚至不能自行從一個房間走到另一個房間,已經喪失執政能力。王后和宮廷黨徹底慌了神,消息又不能長期隱瞞,一個急迫的問題擺在面前:英格蘭該如何治理?宮廷黨另一個麻煩出現在1453年下半年,缺乏貴族朋友的約克公爵賺到一個強大後援,時局永遠是約克最好的盟友。
  • 亨利六世王朝的制度,艾裡克修斯改變了十字軍的進程
    紅鬍子落水身亡,亨利六世成為了德意志的皇帝。因為他老婆是西西里的公主,所以後來西西里島的諾曼人國王死後,亨利六世又領了西西里的土地。德國和西西里島合併,帶給德國皇帝最直接的思考就是:以後想幹掉眼中釘拜佔庭,將更加容易了!」大家還記得,西西里島的諾曼人多次從第拉修姆登陸,進襲拜佔庭都被打回來了。
  • 高盧人之錘:亨利五世臭虐法蘭西,娶公主、戴英法雙王冠
    這一時期,法蘭西國王乃查理六世——長期患有精神病的可伶君主,而這導致了國內奧爾良公爵與勃艮第公爵之間的奪權衝突,此後的刺殺事件使得法蘭西迅速分化為勃艮第黨與阿馬尼亞克黨(奧爾良公爵路易的親家,阿馬尼亞克伯爵貝爾納)的鬥爭。
  • 亨利六世的青春歲月:中世紀歐洲大貴族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12世紀還沒有詳細的戶籍制度,更關鍵的是這個孩子不是重要的長子,所以至今我們都不能確定亨利六世的生辰。《科隆國王編年史》上對於他的誕生就以一句「在奈梅亨,皇帝得到了一個取名叫亨利的兒子」草草了事了。當然,中世紀重要的騎士教育沒有落下,有「第一武士」美譽的王室總管卡爾登的亨利伯爵就是亨利六世年幼時期的武術老師,於是亨利從蒙童時期起就日日舞刀弄槍。
  • 亨利六世的短暫統治期,被視作斯陶芬家族帝國政策的巔峰時代
    「紅鬍子」作為西方普世性皇帝理念的偉大代表之意義,不會由於後人對其個人的濫用而被貶低。弗裡德裡希一世之子亨利六世(1190—1197年在位)的短暫統治期,被視作斯陶芬家族帝國政策的巔峰時代。不過,就在他的執政初期,如同往常那樣,國王-皇帝的權力潛能之局限暴露無遺。
  • 亨利二世是成功的國王,但他的王后更成功
    按照邱吉爾的說法,亨利二世的最大功績就是制定了新法《習慣法》,又叫《普通法》。在這之前英格蘭在處理糾紛、判定罪與非罪,還是依據「神判法」,有點像跳大神搞迷信。比如把人扔到水裡,如果沉下去就是有罪、浮起來就是無罪;民事糾紛基本靠決鬥,誰贏誰有理,還有一個「決鬥法」。
  • 亨利五世決定徵服法蘭西
    同時,亨利五世仍然假裝與奧爾良黨談判,掩飾自己的戰爭準備。英王理察二世遇害後留下年僅10歲的小王后瓦盧瓦的伊莎貝拉,亨利四世曾試圖說服她嫁給自己的太子,如果這樁婚事談成,未來的君主娶前朝王后有助於強化蘭開斯特的合法性,亨利五世也便成為法蘭西查理六世的女婿。
  • 《亨利五世》英王娶敵國公主之謎
    劇情簡介:亨利五世身為王子時沉湎於聲色犬馬,不思進取,後來在父親的病榻前立誓痛改前非,誓要重振祖宗基業。年輕的亨利五世長於謀略且善於用兵,更能鼓舞士氣,贏得部屬的愛戴。1415年時,由於英國國王亨利五世受到大臣與主教的鼓動,以及來自法國王子的侮辱,決定出兵法國遠徵艾吉宮戰場。
  • 歷史上的今天——1440年6月24日,亨利六世建立了伊頓公學
    伊頓公學(EtonCollege)位於倫敦20英裡的溫莎小鎮,地處白金漢郡泰晤士河河畔,與溫莎宮隔岸相望,伊頓公學是一座古老的學府,由亨利六世於1440年6月24日創辦。亨利六世(1421年12月6日—1471年5月21日/22日)是英格蘭蘭開斯特王朝最後一位國王,他為伊頓公學和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建立了兩個偉大的基金會。亨利六世將之命名為「公學」的原意是為貧窮學生提供免費教育,讓貧窮孩子也能進入該校讀書,作為進入劍橋大學的國王學院的預備學校。
  • 亨利五世,蘭開斯特王朝歷史乃至整個英國歷史最戰績彪炳的君主
    亨利四世通過議會篡得大位,蘭開斯特王朝就算開始了。剛剛講述了英格蘭一堆「愛德華」的故事,現在又迎來了一撮「亨利」。整個蘭開斯特王朝三個王全叫亨利,分別是四、五、六,西歐人一點不動腦筋,起名字毫無創意。亨利四世,影視人物先整理一下英王室的親戚關係啊,愛德華三世的長子是「黑太子」,二兒子是克拉倫斯公爵,三兒子是約克公爵,四兒子才是約翰·岡特。
  • 《蘭開斯特之王》——亨利五世的甜茶
    年輕的哈爾在危難之際登上了英格蘭王位,人稱亨利五世。亨利五世並非好戰之徒。即位之初面對法國的挑釁,亨利五世一笑置之。面對國內對法蘭西的仇恨態度他盡力壓制,他盡一切努力試圖避免烽煙再起。但法蘭西接二連三的挑釁讓亨利五世忍無可忍,最終他決定放下憐憫,先處理掉國內吃裡爬外的貴族,之後他召回了他的多年好友,那位傳說中的戰士約翰騎士,接著整理軍隊,親自率軍殺進了歐洲大陸。